《紅樓夢》自問世以來,受到了廣大讀者的青睞,在文學史上奠定了它舉足輕重的地位,眾多讀者孜孜不倦地對其進行品讀和研究,取得了豐碩的成果。有些人把它看成是研究歷史的史料,有些人把它看成是作者的自傳,各說不一。這正是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討論氛圍。在此筆者也想枉談粗淺的一點看法,試從文學創作的角度掀開一角,也算拋磚引玉吧。
我想,作家進行創作,無非是想吸引讀者來看,然後傳承後世,曹雪芹在第一回中就指出了寫這部小說的初衷,文中寫道:
「風塵碌碌,一事無成,忽念及當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細推了去,覺其行止見識,皆出於我之上,何堂堂之鬚眉,誠不若彼一幹裙釵!實愧則有餘,悔則無益之……萬不可因我不肖,則一併使其泯滅也。雖今日之茅椽蓬牑,瓦灶繩床,其晨風夕月,階柳庭花,亦未有傷於我之襟懷,何不用假語村言,敷演出一段故事來,以悅人之耳目哉,故曰賈雨村云云。開卷即雲「風塵懷閨秀」,則知作者本意原為記述當日閨友閨情,並非怨世罵時之書矣。雖一時有涉於世態,然亦不得不敘者,但非其本旨耳,閱者切記之。」
曹雪芹回顧自己坎坷的一生,自覺一事無成,只對其中幾個女子的事跡留下了深刻印象。作者想把她們編成故事寫下來,讓人們傳閱。後面又寫了石頭的一段話,也是闡述寫此書的目的。所以我們還是還原作者的真實意圖,把它作為百姓消磨時光的一部小說來看吧。
作者歷經十年才完成這部鴻篇巨製,所謂十年磨一劍。那麼曹雪芹的構思是怎樣的呢?看如下幾個問題的分析。
為什麼選擇女性題材?
1、基於創作的需求
天下,凡是以女子為主角的書老百姓大凡愛看。你看那些有名的文學作品多是寫女性的。外國的《簡愛》、《安娜》、《包法利夫人》、《亂世佳人》、《飄》,書畫作品《維納斯》、《蒙娜麗莎》等;中國的《聊齋》、《西廂記》、《杜十娘》等舉不枚舉。原因就是女性題材的受眾多,女人愛看,男人也愛看,這是一個竅門。
2、作家周國平說過,世上只有兩樣東西是美的,大自然和女人。作者深知此點,選擇以女性為題材進行創作。
什麼樣的女子能入圍《紅樓夢》
《紅樓夢》書中「並無大賢大忠理朝廷治風俗的善政,其中只不過幾個異樣女子,或情或痴,或小才微善,亦無班姑、蔡女之德能」。重點寫十二個尋常女子,《紅樓夢》的又一個名字為《金陵十二釵》。在這十二個女子中,又重點寫了林黛玉和薛寶釵。
這是兩種類型的女主,作者都是以欣賞的眼光看待她們的。並不是歌頌一個,打擊另一個,所以是雙女主。但讓作者二選一的話,還是選黛玉。黛玉是作者完美的伴侶,但世上是不存在完美的,不完美才是生活,所以對寶玉來說,寶黛戀是悲劇,所以黛玉長病死了。
寶釵是男主世俗的伴侶,且那麼優秀。但是寶玉的心和黛玉是相通的,註定和寶釵同床異夢,這是寶釵悲催的地方,所以黛玉死了,把寶玉的心也帶走了,寶釵註定也是不幸的。所以全書寫女性的悲劇,寫盡天下女性各種不同的悲劇。
在文學創作上,悲劇具有無以倫比的美。林黛玉是痴情的悲劇,薛寶釵是無情的悲劇,秦可卿是亂情的悲劇,元春是親情的悲劇等等
書中人物有什麼特點
看過《紅樓夢》的人都有這樣的感覺,書中的人物亦正亦邪,看不出作者歌頌什麼,鞭撻什麼。像王夫人這樣的角色,作者也是懷著同情的心腸去刻畫得;像賈赦、賈珍、賈璉這樣的反面人物,身上也不是一無是處。作者就像有一隻神筆,把活生生的生活搬進書裡,看不出誰是大奸大惡之人。這就是作者懷著悲憫的心去寫這些人物的。生活是沒有對錯的,人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上看世界,所以曹雪芹對所有的人物都是抱著寬容的心去創作。
通觀書中的女子大多沒有得到好的結果。這或許可以看成是某些社會或人為原因造成的。但我想作者志不在此。把不好的結局歸咎於社會或某個人,這就把自身的原因給抹掉了。
命運終究掌握在自己手裡,黛玉離世難道自己就沒有原因嗎?寶釵不幸的婚姻自己就沒有一點錯嗎?金釧、晴雯、迎春、芳官、尤二姐、尤三姐等的結局難道自己就一點責任也沒有嗎?
做什麼事得什麼果這是必然的。過分解讀《紅樓夢》的政治意義和陰謀論是片面的,作者並無意痛斥封建制度的黑暗和無道,只單單記述現實的生活。
《紅樓夢》寫作方面的特點
1、小說的創新點
有心的讀者或許可以如此一驗,本書的內容以風花雪月、琴棋書畫,寫詩作賦為主,即使寫了一些官場腐敗和家庭裡的醜惡現象,也是時代的通病,不足為奇。其實把《紅樓夢》中的故事情節放在任何一個時代都是成立的,就很好地說明了陰謀論和政治論是不成立的,這就是第一回中寫的「時代無考」,這就是作者為了擺脫當時的文字獄不得不做的處理。而這個被迫無奈的處理升華出了作品的高度,比有時代的更風流別致,千古流傳。這才是作品的高明之處。所謂經典都是永不過時,常讀常新的。在這方面,其它三部小說:《水滸傳》、《三國演義》、《西遊記》因為時代和選材的不同,就難以達到《紅樓夢》這樣的高度。
「若雲無朝代可考,今我師假借漢唐等年紀添綴,又有何難?但我想,歷來野史,皆蹈一轍,莫如我這不藉此套者,反倒新奇別致,不過只取其事體情理罷了,又何必拘於朝代年紀哉!」
2、小說坎坷的命運
書中有些章回並不連貫,明顯是缺失一些內容的。可以說《紅樓夢》能夠流傳到今,一定是衝破了重重險阻。那些人為的險阻就是臆測本書是禁書,你看,直到現在,好多評論家還在孜孜不倦地把本書作為研究史料的讀本,這都違背了作者的本意。《紅樓夢》和歷史無礙,它寫得是人類社會中的人情世故,寫得是真實的生活。
3、人物眾多,關係複雜
正是這些普通複雜的人物關係,拉近了和讀者在心理上的距離,世俗社會中人們的眼光都是對周圍和自己地位相同的人和事感興趣,富貴人家裡的事也是人們茶餘飯後津津樂道的談資。而《紅樓夢》就正好滿足了讀者的這一個心理需求。大多數人會認可劉姥姥,因為社會地位相同,就有共同語言。而賈府中的小姐太太們則是讓我們評頭論足觀看的戲劇,賈府中的下人也讓我們看到了每一個人普通人身上的特點。
4、一系列悲劇故事的設計
相對於對喜劇大團圓的故事結局,人們普遍對悲劇或是不好的結局的故事更情有獨鍾,這是人性使然。我想曹雪芹是一個有浪漫情懷的作家,他寫了十二個女子不同的悲劇。其實整體看來,書中的人物各個都有不順心的事情,也算都是悲劇。
你看王夫人不是悲劇嗎?你看她失去了丈夫之愛,失去了賈珠、寶玉出家,家庭又遭受重創。
薛姨媽的兒子薛蟠不爭氣,又娶了那樣一個兒媳婦,寶釵的婚姻也不幸福。
生活中但凡一個人不幸,是要牽扯到好幾家人的。所以書中的人物都沒有幾個好過的。
曹雪芹只是一個有才華的作家,如何寫出好作品才是他要考慮的。後世讀者的過度解讀,正是把作者的格局看小了。作者是要作品流芳百世,而不是揭露或批判什麼封建制度。拿寶黛戀來說,他們和賈府上層之間的矛盾也不是什麼封建制度造成的,實際上是家長制或是代溝罷了,這些不管在哪個時代都廣泛的存著,豈獨封建社會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