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創作角度審視《紅樓夢》的構思

2021-01-18 茜紗窗下讀紅樓

《紅樓夢》自問世以來,受到了廣大讀者的青睞,在文學史上奠定了它舉足輕重的地位,眾多讀者孜孜不倦地對其進行品讀和研究,取得了豐碩的成果。有些人把它看成是研究歷史的史料,有些人把它看成是作者的自傳,各說不一。這正是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討論氛圍。在此筆者也想枉談粗淺的一點看法,試從文學創作的角度掀開一角,也算拋磚引玉吧。

我想,作家進行創作,無非是想吸引讀者來看,然後傳承後世,曹雪芹在第一回中就指出了寫這部小說的初衷,文中寫道:

「風塵碌碌,一事無成,忽念及當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細推了去,覺其行止見識,皆出於我之上,何堂堂之鬚眉,誠不若彼一幹裙釵!實愧則有餘,悔則無益之……萬不可因我不肖,則一併使其泯滅也。雖今日之茅椽蓬牑,瓦灶繩床,其晨風夕月,階柳庭花,亦未有傷於我之襟懷,何不用假語村言,敷演出一段故事來,以悅人之耳目哉,故曰賈雨村云云。開卷即雲「風塵懷閨秀」,則知作者本意原為記述當日閨友閨情,並非怨世罵時之書矣。雖一時有涉於世態,然亦不得不敘者,但非其本旨耳,閱者切記之。」

曹雪芹回顧自己坎坷的一生,自覺一事無成,只對其中幾個女子的事跡留下了深刻印象。作者想把她們編成故事寫下來,讓人們傳閱。後面又寫了石頭的一段話,也是闡述寫此書的目的。所以我們還是還原作者的真實意圖,把它作為百姓消磨時光的一部小說來看吧。

作者歷經十年才完成這部鴻篇巨製,所謂十年磨一劍。那麼曹雪芹的構思是怎樣的呢?看如下幾個問題的分析。

為什麼選擇女性題材?

1、基於創作的需求

天下,凡是以女子為主角的書老百姓大凡愛看。你看那些有名的文學作品多是寫女性的。外國的《簡愛》、《安娜》、《包法利夫人》、《亂世佳人》、《飄》,書畫作品《維納斯》、《蒙娜麗莎》等;中國的《聊齋》、《西廂記》、《杜十娘》等舉不枚舉。原因就是女性題材的受眾多,女人愛看,男人也愛看,這是一個竅門。

2、作家周國平說過,世上只有兩樣東西是美的,大自然和女人。作者深知此點,選擇以女性為題材進行創作。

什麼樣的女子能入圍《紅樓夢》

《紅樓夢》書中「並無大賢大忠理朝廷治風俗的善政,其中只不過幾個異樣女子,或情或痴,或小才微善,亦無班姑、蔡女之德能」。重點寫十二個尋常女子,《紅樓夢》的又一個名字為《金陵十二釵》。在這十二個女子中,又重點寫了林黛玉和薛寶釵。

這是兩種類型的女主,作者都是以欣賞的眼光看待她們的。並不是歌頌一個,打擊另一個,所以是雙女主。但讓作者二選一的話,還是選黛玉。黛玉是作者完美的伴侶,但世上是不存在完美的,不完美才是生活,所以對寶玉來說,寶黛戀是悲劇,所以黛玉長病死了。

寶釵是男主世俗的伴侶,且那麼優秀。但是寶玉的心和黛玉是相通的,註定和寶釵同床異夢,這是寶釵悲催的地方,所以黛玉死了,把寶玉的心也帶走了,寶釵註定也是不幸的。所以全書寫女性的悲劇,寫盡天下女性各種不同的悲劇。

在文學創作上,悲劇具有無以倫比的美。林黛玉是痴情的悲劇,薛寶釵是無情的悲劇,秦可卿是亂情的悲劇,元春是親情的悲劇等等

書中人物有什麼特點

看過《紅樓夢》的人都有這樣的感覺,書中的人物亦正亦邪,看不出作者歌頌什麼,鞭撻什麼。像王夫人這樣的角色,作者也是懷著同情的心腸去刻畫得;像賈赦、賈珍、賈璉這樣的反面人物,身上也不是一無是處。作者就像有一隻神筆,把活生生的生活搬進書裡,看不出誰是大奸大惡之人。這就是作者懷著悲憫的心去寫這些人物的。生活是沒有對錯的,人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上看世界,所以曹雪芹對所有的人物都是抱著寬容的心去創作。

通觀書中的女子大多沒有得到好的結果。這或許可以看成是某些社會或人為原因造成的。但我想作者志不在此。把不好的結局歸咎於社會或某個人,這就把自身的原因給抹掉了。

命運終究掌握在自己手裡,黛玉離世難道自己就沒有原因嗎?寶釵不幸的婚姻自己就沒有一點錯嗎?金釧、晴雯、迎春、芳官、尤二姐、尤三姐等的結局難道自己就一點責任也沒有嗎?

做什麼事得什麼果這是必然的。過分解讀《紅樓夢》的政治意義和陰謀論是片面的,作者並無意痛斥封建制度的黑暗和無道,只單單記述現實的生活。

《紅樓夢》寫作方面的特點

1、小說的創新點

有心的讀者或許可以如此一驗,本書的內容以風花雪月、琴棋書畫,寫詩作賦為主,即使寫了一些官場腐敗和家庭裡的醜惡現象,也是時代的通病,不足為奇。其實把《紅樓夢》中的故事情節放在任何一個時代都是成立的,就很好地說明了陰謀論和政治論是不成立的,這就是第一回中寫的「時代無考」,這就是作者為了擺脫當時的文字獄不得不做的處理。而這個被迫無奈的處理升華出了作品的高度,比有時代的更風流別致,千古流傳。這才是作品的高明之處。所謂經典都是永不過時,常讀常新的。在這方面,其它三部小說:《水滸傳》、《三國演義》、《西遊記》因為時代和選材的不同,就難以達到《紅樓夢》這樣的高度。

「若雲無朝代可考,今我師假借漢唐等年紀添綴,又有何難?但我想,歷來野史,皆蹈一轍,莫如我這不藉此套者,反倒新奇別致,不過只取其事體情理罷了,又何必拘於朝代年紀哉!」

2、小說坎坷的命運

書中有些章回並不連貫,明顯是缺失一些內容的。可以說《紅樓夢》能夠流傳到今,一定是衝破了重重險阻。那些人為的險阻就是臆測本書是禁書,你看,直到現在,好多評論家還在孜孜不倦地把本書作為研究史料的讀本,這都違背了作者的本意。《紅樓夢》和歷史無礙,它寫得是人類社會中的人情世故,寫得是真實的生活。

3、人物眾多,關係複雜

正是這些普通複雜的人物關係,拉近了和讀者在心理上的距離,世俗社會中人們的眼光都是對周圍和自己地位相同的人和事感興趣,富貴人家裡的事也是人們茶餘飯後津津樂道的談資。而《紅樓夢》就正好滿足了讀者的這一個心理需求。大多數人會認可劉姥姥,因為社會地位相同,就有共同語言。而賈府中的小姐太太們則是讓我們評頭論足觀看的戲劇,賈府中的下人也讓我們看到了每一個人普通人身上的特點。

4、一系列悲劇故事的設計

相對於對喜劇大團圓的故事結局,人們普遍對悲劇或是不好的結局的故事更情有獨鍾,這是人性使然。我想曹雪芹是一個有浪漫情懷的作家,他寫了十二個女子不同的悲劇。其實整體看來,書中的人物各個都有不順心的事情,也算都是悲劇。

你看王夫人不是悲劇嗎?你看她失去了丈夫之愛,失去了賈珠、寶玉出家,家庭又遭受重創。

薛姨媽的兒子薛蟠不爭氣,又娶了那樣一個兒媳婦,寶釵的婚姻也不幸福。

生活中但凡一個人不幸,是要牽扯到好幾家人的。所以書中的人物都沒有幾個好過的。

曹雪芹只是一個有才華的作家,如何寫出好作品才是他要考慮的。後世讀者的過度解讀,正是把作者的格局看小了。作者是要作品流芳百世,而不是揭露或批判什麼封建制度。拿寶黛戀來說,他們和賈府上層之間的矛盾也不是什麼封建制度造成的,實際上是家長制或是代溝罷了,這些不管在哪個時代都廣泛的存著,豈獨封建社會有?

相關焦點

  • 散文創作的總體構思
    散文創作總體構思,實際上,就是一篇作品在產生前所有準各工作的集合。總體構思的重點在思字上,而恩字則屬心理和意識的範疇。若想有所思,必先有所引,這個引便是由頭。由頭可以是事,可以是物,亦可以是人。理雖這般講,但並非任意的人,事、物都可充尚山頭。
  • 比較陸機與劉勰的創作構思過程
    一、陸機的創作構思:1、構思準備構思準備時陸機認為首先要保持「虛靜」,文賦裡有「仁中區以玄覽,移情志於典墳」,「其始也,皆收視反聽,耽思傍訊」,「整澄心以凝思」等等,都是強調藝術構思前要做好心理準備,保持一種虛靜寧神的心理狀態,這樣才能順利的進行藝術構思活動。
  • 《紅樓夢》秦可卿死因描寫新探
  • 江沛:從全球史角度審視中國抗日戰爭
    從全球史角度審視中國抗日戰爭2020年09月01日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江沛第二次世界大戰,是當前國際秩序及世界格局形成的起點。20年來,曾在歐美學界二戰史研究中處於邊緣地位的中國抗戰史研究,開始呈現上升趨勢,亞洲及太平洋戰場的重要性日益受到重視,以「歐美中心觀」形成的二戰史研究思維正在修正中,從全球史角度審視中國抗戰的價值成為潮流。
  • 平視錦鯉的畫法步驟和創作構思
    (見圖四)二、平視錦鯉作品的創作構思《惠風和暢,荷香魚肥》(見圖五)時,作者從作品構思到創作完成歷時近十個月。這幅畫約五米長、一米寬,是應惠州市政府及博物館之約而創作的。畫面由十朵荷花及十八條魚組成。因畫面較長,在構圖時,荷花、荷葉、魚及蜜蜂都經過細心布置。前面的荷花及荷葉都畫得較精細,色彩也較突出;而後面的荷花及葉偏淡和雅致。荷葉有疏有密、有大有小,前暖後冷。
  • 《紅樓夢》後世影響
    (程刻《紅樓夢》程偉元序)及用活字印刷出版後,立即流行南北。據清代一些文人筆記的零星記載,《紅樓夢》當時已成為人們談論的中心。京師流傳的竹枝詞說:「開談不說《紅樓夢》,縱讀詩書也枉然!」在談論時,有時因雙方爭執不下,「遂相齟齬,幾揮老拳」。民間戲曲、彈詞演出《紅樓夢》時,觀眾為之「感嘆欷,聲淚俱下」(梁恭辰《勸戒四錄》)。
  • 《紅樓夢》讀不下去怎麼辦?給你幾個小建議
    魯迅說:一本《紅樓夢》,經學家看見《易》,道學家看到淫,才子看見纏綿,革命家看到排滿,流言學家看到宮闈秘事。作為讀者,不同的目的,不同的角度你會看到不同的《紅樓夢》。如果單純為了消遣,可以放棄。拋開魯迅的評論,我們看《紅樓夢》可以有很多角度,從實用的角度來說,從林黛玉身上我們可以解讀性格對人物命運的影響,從王夫人身上我們可以看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從探春身上我們可以學到職場經驗,從薛寶釵身上我們可以學習人際交往,從挫折應激反應看待尤氏姐妹的心理差異以及殊途同歸的悲慘命運。
  • 紅學再出發——「2020年中國紅樓夢研究·上海論壇」暨《紅樓夢學刊》作者見面會
    他認為,當代對《紅樓夢》的興趣在20世紀60年代和80年代發生過很大改變。50-60年代是《紅樓夢》戲曲改編最為繁榮的時期,以越劇《紅樓夢》為重要標誌,誕生了一大批不同劇種的紅樓戲。而80年代以後,對於《紅樓夢》的戲曲改編主題更加關注人性的挖掘,甚至出現了像《焦大與陳嫂》這樣的作品。
  • 審視肖爾的《審視》
    審視肖爾的《審視》,這本書帶你解開他的攝影密碼。史蒂芬·肖爾的《審視》由Aperture出版社出版於2014年,收錄了1969到2013年間250多幅肖爾的經典圖片。作為一本精選精裝畫冊,《審視》對肖爾歷年系列圖像進行了普及與歸納,同時直觀地表現了他在不同形式(相機、畫幅、色彩等)上的風格變化,具有很高的收藏價值。無論是作為新手小白的歐美攝影基礎款,亦或是作為攝影人對「新彩色攝影」的典藏致敬,關於史蒂芬·肖爾,這本書可以帶你解開他的攝影密碼。(收藏連結在文末,現有驚喜價)
  • 許映明:《天津紅樓夢與古典文學論叢》選讀心得
    ,既然開篇自雲《石頭記》是「作者」創作的,何以在正文中又掩蓋第一創作者的身份,只承認是增刪者,而經歷者和作者是石頭,空空道人抄錄傳世呢?脂硯齋指出的恰是曹雪芹的「狡猾之甚」,如果把「作者自雲」一段文字也看成是小說正文,那麼同「看官,你道此從何說起」中所謂石頭的經歷合二為一,現實的作者就是小說的二作者,豈不是公開招認《紅樓夢》是曹雪芹自己創作的,豈不自打耳光,自相矛盾?
  • 服裝設計的構思與靈感
    設計構思是成農產品設計的第一步,構思是設計過程中的重要環節,直接影響著產品設計的質量。它包括確定服裝的造型和色彩面料和輔料的選擇、相應的細節及各部件的比例和大小,沒想樣衣穿的效果等設計構思是從設計靈感的閃現到創意的實現、深化的一系列複雜的思維活動 。
  • 交響樂版的《紅樓夢》:一部保留了越劇韻味的交響樂作品
    越劇《紅樓夢》曾經風靡一時,聽過越劇《紅樓夢》的你,聽過交響樂《紅樓夢》嗎?那一年初春,越劇《紅樓夢》在上海連演了54場,場場爆滿。一年後,越劇《紅樓夢》作為國慶10周年獻禮劇目晉京演出,周恩來總理不僅是它的知音,也是強有力的支持者。因為太受歡迎,1962年,徐玉蘭、王文娟等主演的越劇電影《紅樓夢》應運而生,風靡大江南。
  • 紅樓夢研究專著《紅樓夢經書大論》出版面世
    人民網北京12月22日電 日前,由國際文化出版公司編輯出版的紅樓夢研究專著《紅樓夢經書大論》新書發布會暨新書分享會在國家圖書館國圖藝術中心舉辦。《紅樓夢經書大論》主要作者崔耀華先生,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紅樓夢經書大論》作者之一李墨卿先生親臨分享會,與數十位紅學專家、出版界人士和紅學愛好者齊聚一堂,暢談和分享了《紅樓夢經書大論》一書的創作體會、研究成果。
  • 讀懂《紅樓夢》,你需要這幅文學地圖
    著名紅學家周汝昌、辭書學家晁繼周聯合主持編寫新編版收詞增至1萬2千條逐條審視釋義,準確、到位加強《紅樓夢》各版本之比較為讀者架起一座文化橋梁《紅樓夢》中的普通詞語、大量口語、方言詞語,以及人物對話、往來書信及詩詞、聯語中的古語詞,特色俗語、口語化的成語、臨時改造的成語及富有濃厚生活氣息的俗語、諺語、歇後語等等,這些詞語,無論從理解作品的角度來說,還是從研究《紅樓夢》語言藝術的角度來說,都應該收錄到《紅樓夢辭典》中來,給以準確的詮釋。
  • 微電影編劇、劇本寫作前期構思創作技巧教程,導演必修課
    近年來,中國電影產業都在走精品電影的路線,電影人都儘量的利用中國寶貴的民族文化資源,創作出滿足消費者心理需求的電影產品。這大大的提高了中國電影影片在國際國內市場的競爭力,拓展了電影市場的規模,同樣也使電影產業獲得了更多的利益,促進了電影產業的活躍發展。
  • 2014高考作文素材(構思點撥)
    與之相伴相生的還有各種「文化快餐」:欣賞電視劇《紅樓夢》、《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代替了原著的閱讀,大部分的中外名著縮寫本在身;二十四史可以直接看現成的譯文;學習古詩詞,只須熟誦「名句」。說,可以顯文雅;寫,可以彰文彩;了解明清史實,只須看看影視劇的戲說、演繹……你是怎樣看待這一文化快餐現象的? 請以「文化快餐」為話題寫一篇文章。
  • 紅樓夢研究推出最新專著《紅樓夢經書大論》出版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吳曉東)由國際文化出版公司編輯出版的紅樓夢研究專著《紅樓夢經書大論》新書發布會暨新書分享會,12月20日在國家圖書館國圖藝術中心舉辦。中國國際紅樓夢研究會會長、著名科學家、紅學專家、《紅樓夢經書大論》主要作者崔耀華先生,中國國際紅樓夢研究會常務副會長、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紅樓夢經書大論》作者之一李墨卿先生親臨分享會,與數十位紅學專家、出版界人士和紅學愛好者齊聚一堂,暢談和分享了《紅樓夢經書大論》一書的創作體會和研究成果。
  • 讀《紅樓夢》第五回 遊幻境指迷十二釵 飲仙醪曲演紅樓夢
    寶玉看了金陵十二釵的正副冊沒有覺悟,又被帶去欣賞了新制《紅樓夢》十二支歌舞,仍未覺醒,於是,警幻仙子只好將他送入香閨繡閣去領略一番仙閨幻境,欲使其感受仙境一番雲雨後「改悟前情,留意於孔孟之間」。在這一回中,曹公多處使用了佛學用語架構孽海仙境,又有了楹聯,詩詞、散曲等傳統文化經典對仙境、金陵十二釵以及新制《紅樓夢》十二曲進行了高段位刻畫。引人入勝,催人思考,令人從中產生感悟。如果說寧榮兩府的氣數已盡,仙姑又何必點播寶玉?如果寶玉真的開悟,是不是還可以繼續延續賈家的一脈富貴?
  • 東野圭吾《放學後》:從三個角度解析作品創作手法
    《放學後》為東野圭吾的創作道路增加自信和砝碼,他從校園推理小說體裁入手,從推理層次設定,敘事手法,以及有關於人性救贖的深刻創作主題,向我們展示了一部優秀的作品該具備的優良品質。正如東野圭吾的作品都要表達一種思想:既慰藉飽受死亡威脅的心靈,又揭露社會中人與人之間的冷漠關係一樣,其中都蘊含著對人性的細微觀察和獨特表達,《放學後》也是這樣一部作品。
  • 《紅樓夢》的重要批者脂硯齋,真實身份到底是誰?有三種可能性
    喜歡紅樓夢並對其有一定了解的人都不會忽略「脂硯齋」的存在。脂硯齋,是《紅樓夢》抄本系統《脂硯齋重評石頭記》的主要評點者。這本書俗稱脂評本,它是註解中最貼合曹公思想的版本,也是研究紅樓夢不可或缺的資料。由此脂硯齋的重要性不言自明,他的身份也讓人非常好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