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較陸機與劉勰的創作構思過程

2021-01-18 我小小me

一、陸機的創作構思:

1、構思準備

構思準備時陸機認為首先要保持「虛靜」,文賦裡有「仁中區以玄覽,移情志於典墳」,「其始也,皆收視反聽,耽思傍訊」,「整澄心以凝思」等等,都是強調藝術構思前要做好心理準備,保持一種虛靜寧神的心理狀態,這樣才能順利的進行藝術構思活動。

之後陸機認為作文之由有兩個方面:一是感於物,即觀察自然萬物的感受;二是本於學,即研讀古書經典的體會。「遵四時以嘆逝……志眇眇而臨雲。」面對自然萬物內心要飽含情感,強調情物相感對於創作產生的直接作用。「詠世德之駿烈,誦先人之清芬。遊文章之林府,嘉麗藻之彬彬。」人們在研讀古籍時會為古人崇高的品德和節操所感動,而文章的辭採也會使人產生美的聯想。這些都是促使人寫作的動因,於是「慨投篇而援筆,聊宜之乎斯文」。

2、構思階段

其始也,皆收視反聽,耽思傍訊。精騖八極,心遊萬仞……傾群言之瀝液、漱六藝之芳潤。浮天淵以安流,濯下泉而潛浸……觀古今於須臾,撫四海於一瞬。

文章構思時作者作者「精騖八極。心遊萬仞」,潛心思索,旁搜博尋。神飛八極之外,心遊萬刃高空。文思到來,如日初升,開始朦朧,然後逐漸鮮明。這時六藝辭採,薈萃筆鋒。馳騁想像,上下翻騰。整個構思過程,想像貫穿始終。思想貫通古今,遨遊天下。國繞著文章的主題,作者對某方面的感受便限定了文章主題的範圍,文章的構思也就在主體範圍內馳騁想像。廣泛搜求表現主題的素材。

3、構思傳達

「然後選義按部,考辭就班。」這一段就主要寫了如何用文辭表達文章主題的問題。即搜集足以表情達意的文辭,廣採諸家文作的精粹,吸取古代經典中的佳句,從廣闊的生活中汲取養料鑄造新詞,從而來謀篇布局,鋪陳文章。

陸機在《文賦》第一段就言:「每自屬文,尤見其情,恆患意不稱物,文不逮意」,所以說他在文章創作時注意的是「物、意、文」三者之間的關係,而文章的創作構思階段就是要處理好物與意之間的關係,即通過保持虛靜的狀態來使情物相感,進而進入創作構思,來達到「意稱物」的目的。

二、劉勰的創作構思:

1、「神與物遊」——想像

想像是創作構思最重要和必不可少的條件之一。「文之思也,其神遠矣。」所謂「遠」,既是時間的無始無終,又是空間的無邊無際。在文章的構思中,想像不受時空的限制,自由自在。但是在想像的過程中「志氣統其關鍵」,「辭令管其樞機」,意思是在想像的過程中想像要受作家的思想情感和語言的約束制約。

2、陶鈞文思,貴在虛靜

劉勰《神思》言:「是以陶鈞文思,貴在虛靜」。「虛靜」是藝術構思的種心理準備。陸機也認為,藝術構思成敗的關鍵是能否做到內心虛靜。在構思過程中,只有保持清醒的頭腦,排除外物的幹擾,專心致志,精神才能從容不迫。注意力分散,不容易進行細緻的觀察,所以構思時要「虛靜」。

3、積累廣博的經驗學識

學識經驗是構思前的準備,也是實現「虛靜」的關鍵條件。劉勰指出「和學以儲寶,酌理以富才,研閱以窮照,馴致以懌辭"。積累豐富而正確的知識是作者為構思儲存的珍寶:斟酌事理以增長作者請別是非的能力研究自己的閱歷以獲得對事物的徹底了解。所以在想像是要具備「積學".「酌理」、「研閱"的主觀條件,把學問、理論、經歷相聯合,從而能夠進行順利的構思。

4、巧妙使用語言

「樞機方通,則物無隱貌",語言運用的巧妙,構思才能淋漓盡致的表現出來。所以作家在進行藝術構思前,要提高自己在語言方面的修養,以使自己的構思得到充分的表達,使作者心中的意象為廣大讀者完全領會。

三、我的認識

總的來說,劉勰對創作構思的看法是受了陸機的影響,但也有進一步的發展。首先,陸機認為文章寫作的動因一是來自外界物的感染,二是研讀經典的體會。有了這些陶染和體悟作為構思的基礎,所以開始「精騖八極,心遊萬仞」,文思穿梭於萬物之間,開始廣泛地搜求和積累表現主題的素材;其次,除過對自然萬物的感受來激發心中的情感,也要「收百世之闕文,採千載之餘韻」,也就是說要廣博地學習和積累前人的經典作品和文句,加以作用和創新。在這期間,內心需要保持一種「虛靜」的狀態,這樣才能使自己主觀的情和客觀的物相容,達到「意稱物」從而進行文藝的構思。「觀古今於須臾,撫四海於一瞬」,整個構思過程,想像要貫穿始終。最後進行文思的傳達,然後選義按部,考辭就班,廣泛搜集足以表情達意的文辭,廣採諸家文作的精華,吸取古代經典中的佳句,從而完成文章的創作。

劉勰也強調「神與物遊」時要保持「虛靜」,「是以陶鈞文思,貴在虛靜」,也強調廣博的學識和經驗積累,「和學以儲寶,酌理以富才,研閱以窮照,訓致以懌辭」,積累和學習豐富的知識來為文章作基礎。也重視語言的巧妙運用,這樣構思才能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所以作家要注重提高自己的語言方面的修養,從而來使自己的構思能夠得到充分的表達和闡述。

他們二人都認為創作構思的首要前提是想像,期間要保持虛靜的境界,學習和積累前人的經典文辭,注重語言的構思對文思的影響,做到這些文章構思就會清晰明了,然後順利進行創作。

相關焦點

  • 從《神思》、《誇飾》等作品看劉勰對想像的認識及局限
    顯然,文學創作最需要的是獨特新穎、縱恣不拘的創造性想像。劉勰對三種不同形式的想像都有所認識,但由於宗經思想的束縛,他恰恰對最富於創新性和虛構性的想像認識不足,甚至採取了否定態度。《文心雕龍·神思》探討了構思活動中的各種心理現象,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想像。
  • 古代文學理論專著、文學創作寶典,劉勰著《文心雕龍》
    有文學創作,當然就要有指導創作的理論著作,早在南北朝時期就出現了一部文學理論專著《文心雕龍》。這部書的作者叫劉勰,他出身寒門。南北朝時期很講究出身,門閥子弟無論優劣都能擁有優渥的生活,接受良好的教育。寒門子弟缺少機會,努力也未必能夠有好的前途。
  • 陸機《文賦》中「綺靡」理論在詩歌創作中的得與失
    在具體的詩歌創作中陸機也一直都在實踐這一詩歌創作理念,如其《園葵詩》等五言詩,都是「會意尚巧」的代表。「其遣言也貴妍」的著重點是辭藻的運用需要優美典雅。《論語》中有言:「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講的就是文採與質理的辯證關係。陸機顯然也認識到了這一點,他在《文賦》中說:「理扶質以立幹,文垂條而結繁。」也是在強調要做到文與質的統一。
  • 「鶴唳華亭」主人公陸機之死,背後折射的是什麼?
    以賈謐為政治依託,石崇為經濟基礎,陸機、潘嶽、左思、劉琨等才華橫溢的文人為文學底蘊,組成一個以實現追求功名為目標攀附諂媚賈謐的團體。因賈謐喜歡附庸風雅,陸機等人便把賈謐比作賈誼,寫文章誇耀他,對其望塵而拜。劉勰曾批陸機文「繁採寡情」,然而,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要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寒門士族必須改變自我,學習玄學,迎合上位者的喜惡,這是時代的悲音。
  • 淺析陸機「詩緣情而綺靡」說
    摘 要:陸機的《文賦》被譽為中國文學批評史上第一篇完整而系統的理論專著,他在比較各種文體特點時所提出的「詩緣情而綺靡」說在古典詩學理論史上更具有特殊的意義。陸機《文賦》認為文因情生,情以物感是創作過程的起點,因此他在《文賦》中提出「詩緣情而綺靡」的詩論。與傳統的「詩言志」理論不同的是,「詩緣情而綺靡」強調了詩歌這一文體的抒情特質。
  • 散文創作的總體構思
    散文創作總體構思,實際上,就是一篇作品在產生前所有準各工作的集合。總體構思的重點在思字上,而恩字則屬心理和意識的範疇。若想有所思,必先有所引,這個引便是由頭。由頭可以是事,可以是物,亦可以是人。理雖這般講,但並非任意的人,事、物都可充尚山頭。
  • 陸機的教訓
    除了孫皓從皇帝位置上下崗,被封為歸命侯,心情比較沮喪之外,其他吳國國民,田照種、舞照跳、炮照約,生活毫無影響。陸機家族,也不因屬舊朝遺老、老反革命而被列為戰犯或遭通緝,房產、田產也沒有充公。這一年,陸機十九周歲。 東吳易幟,作為破落貴族,陸機不想再呆在亡都南京了,於是就回了老家吳縣。反正衣食無憂,所以乾脆關起門來安心讀書了。埋頭讀書九年。
  • 《文心雕龍》負重成才的劉勰,只因為做了兩個夢,最後成真了
    從此,小小年紀的劉勰,就「篤志好學」,發奮讀書了。此系傳說,卻並非亳無根據的臆造。劉勰本人在他的《序志》篇中提過他的童年夢:「採雲若錦, 則攀而採之」,表示過他少有奇志。二十三歲,血氣方剛的劉勰,攀山越嶺,投奔定林寺。
  • 《文心雕龍》,1500多年前的古籍,至今仍是指導寫作、創作的傑作
    自此,我才知道原來《文心雕龍》,品評第一,對文章創作的指導應該只能算到第二位。而此書的體大慮周則表現在下面幾個方面: 首先從論述範圍來看,可以說《文心雕龍》論述的文體範圍之廣,無人能及這裡僅從《文心雕龍》與《人間詞話》比較的角度,簡略說明《文心雕龍》的品評範圍之廣大。
  • 劉勰與《文心雕龍》是如何名揚於世間的?
    劉勰如何從名位不顯到揚名於後來 文| 龔鵬程  1.劉勰為何揚名於後來?劉勰在當時名位不顯,於文人間交流圈甚窄。其生活主要是兩大圈子,一個是和尚圈,另一個是跟梁武帝有關的皇家人士。與所謂文學界的交往很少。
  • 戲說陸機:華亭鶴唳不復聞,一代名士的殞歿!
    劉勰在《文心雕龍》中評其詩文云:陸機才欲窺深,辭務索廣,故思能入巧,而不制繁。,地位和才學與他相差無幾的潘嶽等都被陸機得罪個遍。元康九年,陸機改換門庭至趙王司馬倫麾下,參與謀劃奪權,司馬倫隨之剷除賈皇后、賈謐,隨後篡位稱帝,讓陸機改任中書郎。
  • 陸機為何感嘆不復聞「鶴唳華亭」
    如陸機的《擬蘭若生春陽詩》:嘉樹生朝陽,凝霜封其條。執心守時信,歲寒終不凋。美人何其曠,灼灼在雲霄。隆想彌年月,長嘯入風飆。引領望天末,譬彼向陽翹。如果拿收入《唐詩三百首》的張九齡《感遇》與之相比較,無論是創作意境還是表現手法,都可以發現許多因襲之處。  論文,陸機的文章音律諧美,講求排比對偶,開創了駢文的先河。
  • 狗狗|陸機的「黃耳」
    晉之陸機1,畜2一犬,曰3「黃耳」。機官京師4,久無家信,疑有不測5。
  • 「鶴唳華亭」真正主人公 陸機的夾縫人生
    陸機,吳郡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出生在江東地區最為顯赫的世家大族。孫吳時期,吳郡陸氏一門有二相、五侯、將軍十餘人。陸機的祖父陸遜曾是孫吳丞相,夷陵之戰中,他火燒連營七百裡,燒得劉備大敗而歸,病死在白帝城。陸機的父親陸抗曾任大司馬,率三萬吳軍大破西晉八萬強兵。虎父無犬子。陸機少年英才,文章冠世。
  • 《吳趨行》講述了真正的陸機和古代的蘇州
    西晉名士陸機,寫下的詩篇《吳趨行》,通俗易懂,明白如話,為的是謳歌古代的蘇州。吳區趨,也就是古代的吳門,大概也就是今天的蘇州地區。陸機在這首詩歌裡,從閶門這個這個地點為著手處,描繪了古代蘇州高大的城牆,壯觀的建築。同時,還回顧了早在那個時候之前的蘇州就有著比較悠久的歷史,同時還介紹了當時蘇州地區士族的興盛以及燦爛的文化。最後描述了蘇州地區物產豐富,民風淳樸。
  • 南北朝時期的文學創作觀:文學創作史上的時代明珠
    劉在這裡認為某一類文體只能有一種標準風格如"賦頌歌詩"只能是清麗,這與曹丕陸機的講法一樣,確乎有嫌機械,但他在文體論部分還是承認同一種文體可以有不同的風格,其分析得細緻精詳是劉超越前人之處。 《時序》節選 二、風骨論,文學的形式美 風骨這一部分是劉勰對於文學作品在進行創作時最為重要的美學要求。《文心雕龍》專論風骨一篇,置於《神思》《體性》之後,絕非偶然。
  • 真實歷史中的"鶴唳華亭":陸機之死與西晉的滅亡
    陸機詩作名篇《擬古詩》(十二首)中有部分是在華亭隱居期間所作,詩中充滿了對漢末士子遊宦洛陽際遇的追記,幻想著能與他們在洛陽方駕並遊,相聚同歡。通過創作《辨亡論》和《擬古詩》,陸機重新激發了入仕壯志,完成了加入西晉朝廷的心理建設,遂大約在西晉武帝太康十年(289)左右離開華亭,北上洛陽,力圖在新朝尋找出路,重振家聲。
  • 真實歷史中的「鶴唳華亭」:陸機之死與西晉的滅亡
    通過創作《辨亡論》和《擬古詩》,陸機重新激發了入仕壯志,完成了加入西晉朝廷的心理建設,遂大約在西晉武帝太康十年(289)左右離開華亭,北上洛陽,力圖在新朝尋找出路,重振家聲。宦遊中原 道阻且長北上之路萬水千山,道阻且長,陸機「佇立望故鄉,顧影悽自憐」。峻秀華亭,清朗鶴唳,別時容易見時難。
  • 陸遜之孫,陸抗之子,稱「太康之英」的陸機,八王之亂中如何作為
    陸機感動得跪倒在地:「得遇主公,陸機三生有幸。」 陸機有才,政治上卻不太成熟。 陸機同樣遇到了與我們現在大多數空降職業經理人進入企業後同樣的困擾,就是與企業元老級經理人之間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