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陸機的創作構思:
1、構思準備
構思準備時陸機認為首先要保持「虛靜」,文賦裡有「仁中區以玄覽,移情志於典墳」,「其始也,皆收視反聽,耽思傍訊」,「整澄心以凝思」等等,都是強調藝術構思前要做好心理準備,保持一種虛靜寧神的心理狀態,這樣才能順利的進行藝術構思活動。
之後陸機認為作文之由有兩個方面:一是感於物,即觀察自然萬物的感受;二是本於學,即研讀古書經典的體會。「遵四時以嘆逝……志眇眇而臨雲。」面對自然萬物內心要飽含情感,強調情物相感對於創作產生的直接作用。「詠世德之駿烈,誦先人之清芬。遊文章之林府,嘉麗藻之彬彬。」人們在研讀古籍時會為古人崇高的品德和節操所感動,而文章的辭採也會使人產生美的聯想。這些都是促使人寫作的動因,於是「慨投篇而援筆,聊宜之乎斯文」。
2、構思階段
其始也,皆收視反聽,耽思傍訊。精騖八極,心遊萬仞……傾群言之瀝液、漱六藝之芳潤。浮天淵以安流,濯下泉而潛浸……觀古今於須臾,撫四海於一瞬。
文章構思時作者作者「精騖八極。心遊萬仞」,潛心思索,旁搜博尋。神飛八極之外,心遊萬刃高空。文思到來,如日初升,開始朦朧,然後逐漸鮮明。這時六藝辭採,薈萃筆鋒。馳騁想像,上下翻騰。整個構思過程,想像貫穿始終。思想貫通古今,遨遊天下。國繞著文章的主題,作者對某方面的感受便限定了文章主題的範圍,文章的構思也就在主體範圍內馳騁想像。廣泛搜求表現主題的素材。
3、構思傳達
「然後選義按部,考辭就班。」這一段就主要寫了如何用文辭表達文章主題的問題。即搜集足以表情達意的文辭,廣採諸家文作的精粹,吸取古代經典中的佳句,從廣闊的生活中汲取養料鑄造新詞,從而來謀篇布局,鋪陳文章。
陸機在《文賦》第一段就言:「每自屬文,尤見其情,恆患意不稱物,文不逮意」,所以說他在文章創作時注意的是「物、意、文」三者之間的關係,而文章的創作構思階段就是要處理好物與意之間的關係,即通過保持虛靜的狀態來使情物相感,進而進入創作構思,來達到「意稱物」的目的。
二、劉勰的創作構思:
1、「神與物遊」——想像
想像是創作構思最重要和必不可少的條件之一。「文之思也,其神遠矣。」所謂「遠」,既是時間的無始無終,又是空間的無邊無際。在文章的構思中,想像不受時空的限制,自由自在。但是在想像的過程中「志氣統其關鍵」,「辭令管其樞機」,意思是在想像的過程中想像要受作家的思想情感和語言的約束制約。
2、陶鈞文思,貴在虛靜
劉勰《神思》言:「是以陶鈞文思,貴在虛靜」。「虛靜」是藝術構思的種心理準備。陸機也認為,藝術構思成敗的關鍵是能否做到內心虛靜。在構思過程中,只有保持清醒的頭腦,排除外物的幹擾,專心致志,精神才能從容不迫。注意力分散,不容易進行細緻的觀察,所以構思時要「虛靜」。
3、積累廣博的經驗學識
學識經驗是構思前的準備,也是實現「虛靜」的關鍵條件。劉勰指出「和學以儲寶,酌理以富才,研閱以窮照,馴致以懌辭"。積累豐富而正確的知識是作者為構思儲存的珍寶:斟酌事理以增長作者請別是非的能力研究自己的閱歷以獲得對事物的徹底了解。所以在想像是要具備「積學".「酌理」、「研閱"的主觀條件,把學問、理論、經歷相聯合,從而能夠進行順利的構思。
4、巧妙使用語言
「樞機方通,則物無隱貌",語言運用的巧妙,構思才能淋漓盡致的表現出來。所以作家在進行藝術構思前,要提高自己在語言方面的修養,以使自己的構思得到充分的表達,使作者心中的意象為廣大讀者完全領會。
三、我的認識
總的來說,劉勰對創作構思的看法是受了陸機的影響,但也有進一步的發展。首先,陸機認為文章寫作的動因一是來自外界物的感染,二是研讀經典的體會。有了這些陶染和體悟作為構思的基礎,所以開始「精騖八極,心遊萬仞」,文思穿梭於萬物之間,開始廣泛地搜求和積累表現主題的素材;其次,除過對自然萬物的感受來激發心中的情感,也要「收百世之闕文,採千載之餘韻」,也就是說要廣博地學習和積累前人的經典作品和文句,加以作用和創新。在這期間,內心需要保持一種「虛靜」的狀態,這樣才能使自己主觀的情和客觀的物相容,達到「意稱物」從而進行文藝的構思。「觀古今於須臾,撫四海於一瞬」,整個構思過程,想像要貫穿始終。最後進行文思的傳達,然後選義按部,考辭就班,廣泛搜集足以表情達意的文辭,廣採諸家文作的精華,吸取古代經典中的佳句,從而完成文章的創作。
劉勰也強調「神與物遊」時要保持「虛靜」,「是以陶鈞文思,貴在虛靜」,也強調廣博的學識和經驗積累,「和學以儲寶,酌理以富才,研閱以窮照,訓致以懌辭」,積累和學習豐富的知識來為文章作基礎。也重視語言的巧妙運用,這樣構思才能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所以作家要注重提高自己的語言方面的修養,從而來使自己的構思能夠得到充分的表達和闡述。
他們二人都認為創作構思的首要前提是想像,期間要保持虛靜的境界,學習和積累前人的經典文辭,注重語言的構思對文思的影響,做到這些文章構思就會清晰明了,然後順利進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