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大明風華》大結局更新,導演在結局部分採用了許多特殊的手法,想要把觀眾帶到一個唯美的意境之中。但依舊有不少網友表示,大結局這樣的安排是否合理?為什麼歷史題材劇發展到最後忽然變身成了偶像劇?這樣安排是爛尾還是有意為之呢?《大明風華》整部劇又究竟到底想要表達什麼主題呢?
大結局中其實有幾個部分都很感人,比如說孫若微去看望妹妹胡善祥的那場戲。導演說那一段前前後後準備了三次,但前兩次都因為情緒問題不敢輕易進行拍攝。最後一次,兩位演員整整拍攝了一天的時間,這些足以讓觀眾看到創作者的用心。這個片段主要想要講述的是孫若微和胡善祥冰釋前嫌,在姐姐的陪同下,妹妹安詳地離開了這個世界。
整個過程摒棄了沉重的外殼,用她們兒時的遊戲作為載體進行演繹。並且在這次特殊的遊戲中添加了許多影視劇中少有的元素和手段,例如在假裝坐車時的風以及通往天堂大門開啟時的光束,都是大熒幕常用的手段。導演用這樣的方式處理這場戲,就是想要向觀眾傳達出一種唯美的戲劇效果,烘託整體的氣氛。
這種類似的手段也用在了片尾,徐濱和孫若微都變回了最初的模樣,一起揚帆起航。這個片尾一經播出就引發了觀眾的熱議,大家對這樣的結局褒貶不一。有人說合理性缺乏,有人認為把歷史劇變成了偶像劇,但有人也認為這只是他們心中美好的希望。其實這個結局一看就知道是臆想出來的,並不是真正發生的。
為什麼這樣說呢?首先,在船揚帆起航之前鐘聲響起,這可能就是孫若微作為太后的身份已經去世的一個表現。而現在留下的,只是年少時無憂無慮渴望遠方的孫若微的靈魂。其次,他們都變回了年輕的模樣,這就說明遠航只是他們年輕時的夢,她終究沒能親自走出去。最後,徐濱去求皇上讓他帶走孫若微,如果不是已經去世,他是一定不會同意讓母親離開宮中的。
所以孫若微那時一定已經病入膏肓,或者徐濱想要帶走的本身就是她的軀體而已。他想給孫若微的其實就是一個自由的靈魂。這樣分析就顯得合理一些,雖然看似是偶像劇式的結尾,但也算是給了觀眾一個美好的寄託與希望。可是正是因為這樣的結局,讓許多觀眾直呼看不懂整部劇想要表達的核心觀點。那麼,《大明風華》究竟想要表達的是什麼呢?
記得朱高熾曾說:「權力是一條陰溝」,我們他們祖孫幾代人的身上都看到了這句話。可能唯一沒有在陰溝中翻車的人就是朱高熾和孫若微。她和朱祁鎮說朱家人最終還是都走上了這條路,這句話就足以看出她的心灰意冷。他們中有的人深知自己是為了權力而變,也有的人根本不知道自己這樣做是為了什麼。朱祁鈺就是這樣,他到最後都不知道是權力改變了他,也是權力害了他全家。
其實經過分析後我們可以發現,這部劇確實是一部真正意義上的大女主劇,而整體想要傳達的也和這個題材有很大的關係。一直以來,大女主古裝劇都在講女權和權力的重要性,她們因為一些事慢慢的丟失了自我,走上了追逐權力的道路。但是《大明風華》中的孫若微卻並沒有這樣,她是一個真正擁有獨立人格的女人。
為什麼這樣說呢?起初,她為了幫助靖難的受害者選擇犧牲自己的幸福,她知道權力並非是一家所擁有的。這就可以看出她本身就有十足的魄力與遠見,如果她真心想做大事是相對比較容易成功的。但是她卻信守諾言,在朱瞻基走後替朱家守住天下,敖幹心血。至於她是否真的愛過朱瞻基,其實答案應該是肯定的。可以從她最後出海的穿著打扮看出,她是穿著朱瞻基為她挑選的衣服離開的。
這就說明這時的她並不是為了小情小愛離開了這裡,而是當這一切已經和自己所堅持的背道而馳時,她帶著朱瞻基的夢想也一起離開了這裡。至於徐濱,其實他一直是孫若微心中最美好的寄託,也是後期唯一可以帶給她希望的人,所以更多的是一種美好和希望。
她擁有真正的獨立人格表現在看透了權力的殘酷鬥爭後選擇離開,當心中所願皆成為幻影時願意瀟灑的斷舍離。所以徐濱只是她離開的一個載體罷了,這並不能說明她最後真正的選擇。和徐濱揚帆起航,只是她想找回最初的夢想和原來的自己,從而可以回到過去的一種美好希望。她放手的那一刻,或許才是真的快樂。
所以,《大明風華》所傳遞的不僅僅是我們看到的這些,更是通過最後的夢幻片尾告訴了我們保持自己獨立人格的重要性。當你不再弄丟你自己時候的,一切問題都會迎刃而解。
感謝閱讀,感恩關注。
(圖片來源於電視劇《大明風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