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野外選取生長矮小而粗壯的植株,尤以從石隙中生長出的小老樹樹樁為佳。採掘後,先露地栽培(養坯),待根系發育良好、枝葉生長茂盛時,再上盆加工造型。為適合製作盆景的需要,在露地栽培時,應選擇光照充足、土壤較瘠薄處,控制水分和養分的供給,使其主根粗短,側根發達,莖幹矮小而屈曲,枝葉密集而叢生,姿態古樸而雅美,成為良好即可上盆加工。
樁材運回後,要及時栽植。栽植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1、土球不可保留過大,以能夠栽入所選盆器為宜。一棵小小的樁材,栽在一個大大的盆器裡,極不相稱,更難成為真正意義上的盆景,日後要想將樁材挪到容量匹配的盆器裡,就得削除超大量土球而冒第二次移栽風險。因此保留土球和選盆大小,最好能夠一次到位,確需放大時,也不能太過,待日後換盆時逐漸削減。
2、栽植用土。栽植時儘量使用從土球上剝落下來的多餘原土,最好是鬚根周圍的內土而不是表層土,因為其中富含大量的有利於松根生長的活性微生物和化合元素。如果土球上剝落下來的原土不夠使用,可在沿盆內壁、松根土外圍填充其它土壤。
3、控制澆水。樁材栽好後放置透光避雨處,不要馬上澆水。因為大多情況下土壤是溼潤的,黑松是耐旱樹種,不澆水反而有利於樹根傷口的癒合。但要經常檢查,只要它不幹,就可以不澆。當盆土上層變幹,中下層仍有溼感時,即可澆水,要澆就澆透。此後進行見幹見溼的日常管理,待其成活。
剝舍利 舍利幹與樹幹枝葉形成生與死的強烈對比,能為盆景增加變化,增添古樹風採。
蟠扎 :蟠扎需小心翼翼,不能再蟠扎或牽拉過程中將枝條折傷或扭傷,如果枝託傷口處甚至基部沒有生命側枝,水線斷流,整個枝託會逐漸退縮枯死至基部。因此,蟠扎時不能用力過猛,強拉硬扭。不能一次到位的,要循序漸進。
是時候發表一下你的看法了
尤其是培養高位跌枝型松樹盆景,在一定彎曲度的基礎上,多次蟠扎或牽引,逐步加大下垂度。
經抑制生長,蟠曲造型,姿態雄壯,高亢壯麗。均富觀賞價值,黑松盆景對環境適應能力強,庭院、陽臺均可培養。其枝幹橫展,樹冠如傘蓋,針葉濃綠,四季常青,樹姿古雅,可終年欣賞。在生長期間,宜陳放於室外陽光充足、空氣流之處,不宜長時間放置於室內。多年培養的黑松樁景,老乾蒼勁虯曲,盤根錯節。
仔細看一下中間部位
跌枝在自然界中較少見,沒有飄枝和探枝普遍。折口特點是上邊爆裂撕口,下邊水線唯系生命。跌的部位多成硬角,枝條下掛 ,中部、尾部向外求得陽光,保持光合作用,積聚營養以求生存。跌枝的枝點,多出現在樹幹的高位,才能達到險峻 危絕的效果,並且可以起到補主幹高腳空虛的作用。
高位跌枝黑松盆景,靈活運用跌枝,表現出樹木所處環境嚴峻惡劣,有一種生命拼搏 頑強奮發 拼死求生的意念,其意境耐人尋味。就叫它「窺谷」吧!
後續逼芽情況我們期待下半年它的表現。。。
點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