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語:最近各大流媒體熱播一段樂曲,歌曲名稱叫做《多年以後》,不怎麼經常傷感的我聽了以後莫名的難過,也許歌曲的旋律觸動了靈魂深處壓抑的情緒,也許人到中年本應該平淡的心態在過多的忍耐之下噴發出一股熱浪,地球上不缺乏智慧的生物,可是能夠思考自己人生的動物也許就只有人類吧。有時候會感到莫名的難過,你有沒有過這樣的情境呢?
莫名的難過
先談談詩詞
當然流媒體前些日子一直讓人聽得耳朵發膩的還有一首歌,歌名就叫做《點歌的人》,歌詞是這樣寫的,人的一生啊就一堆堆坎坷,不做寂寞的奴隸,你不做孤獨的鬼。不知道大家怎麼樣,反正我聽了以後也有種莫名其妙的難過,歌詞帶入了我的心境,這就是詩歌的魅力!
於是就在想,這些歌詞都是誰寫出來的?為何就這樣能讓人去注意,去思考呢?而我們的那些所謂的詩人都在寫什麼樣的詩呢?能讓大家耳熟能詳的現代詩人到底有幾位?所以著名的詩人還不如這些歌詞創作者創作的作品。
詩人
那《詩經》、《樂府》裡面的詩歌為什麼都是那麼美妙,那麼輕盈,那麼流暢,那麼有意境呢?而我們的詩人怎麼就寫不出這麼好的詩句?所以大浪淘沙能被留下來的才是真金。
以前的詩都是用來唱的,詩歌詩歌,詩和歌是一回事,所以寫出來的詩句要唱起來朗朗上口,這才是好的作品,因此現在很多詩人的大作還不如流行歌曲寫詞的人厲害,其實那些真正能寫出好的歌曲的人才是現代的詩人。這些詩人只有經過時間的洗禮才能沉澱下來。
百無一用是書生
文人相輕,說的是文人都一般比較高傲,誰也看不起誰,然而說實在,文人在實際生產生活中啥也不懂,啥也做不了,就只會動口,於是乎看《圍城》被傷感的淚流滿面,就是覺得好像書中的主人公就是自己,幹啥啥不行,吃啥啥不剩。
有時候會感到,莫名的難過,就是因為想得太多,而能做到的太少,就如同賈平凹說的那樣,「知青受了一點苦,所以寫了很多小說,農民受了很多苦,所以什麼也沒寫出來。沒有經過什麼真正的歷練和考驗,就只能無病呻吟,感覺自己吃了很多苦,受了多大委屈一樣,其實沒受什麼苦,沒受多大委屈,只是沒去經歷過體力上更多的苦累。
體驗了的才叫苦
也許體力上的苦要比精神上的苦要輕鬆一點,但是任何一樣都是不好受的。
人到中年萬事休
中年是多大?四十、五十?反正我覺得到了四十歲就是進入中年了,不管多大年齡算中年,可到了四十歲就覺得,人已入秋,悽涼蕭瑟,事業未成、身體開始走下坡路,人生的時間已經溜走了一大半,就開始不免嗟嘆,因此聽到那些說人生苦痛的歌曲就有感而發。
人這一生到底是圖什麼
而且人到中年很多理想都已經拋棄了,什麼雄心壯志早已丟到九霄雲外了,不求有什麼飛黃騰達和揚名萬裡,只能說安靜地活著,雖然心不死,但也是要接受現實了,接受了現實那就會有一種疑問,我這一輩子到底圖什麼。
小結:那誰能告訴我,人這一輩子到底圖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