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01 信息來源: 融媒體中心、餐飲中心
文字:王巖、張琪、袁禮茂、陳秋昊、張雯、李瑞琦、張蘊靈、何慧明、向宇婷| 攝影:王天天、李香花、劉月玲、李季、宋慶生、鞏茁然、郭鑫星、李珍、王德鑫| 編輯:山石 | 責編:悠然青灰色調與周邊建築融為一體、穩重大氣的外觀頗具氣勢,初冬暖陽穿過落地窗,照在潔淨的地面和嶄新的座椅上,照在用餐師生笑盈盈的臉上,也照在「家園食堂」四個嶄新的大字上,熠熠生輝。11月30日,師生翹首以盼的家園食堂正式營業,以嶄新面貌迎接師生的到來。
家園食堂外景
家園食堂位於北大燕園校區西南角,緊鄰學生宿舍和辦公區。食堂建築面積3.46萬平方米,地上四層為就餐區,共有餐位約4200個,是集餐飲、聚會、研究、學習、交流、展示為一體的現代化、智能化、多功能的綜合型食堂。
全新「家園」打造燕園新地標
30日中午,家園食堂開業儀式在食堂門前廣場舉行。黨委書記邱水平等校領導與師生校友代表、建設方代表共同出席活動。邱水平在致辭中祝賀新食堂開業,對食堂捐贈方、建設方以及為食堂建設作出貢獻的師生校友、社會各界人士表達感謝。他表示,家園食堂開啟是踐行服務育人、改善校園民生的重要舉措,將對北大基礎設施改善、豐富師生文化交流空間等發揮重要作用,也將更有力促進學校「雙一流」建設。「美好校園以師生為本」,學校將以更多實實在在的舉措和成效,回應師生所期所盼,不斷提升師生幸福感。邱水平隨即宣布食堂開業,與會領導與師生代表共同為食堂開業揭幕。
邱水平致辭
開業儀式當天,食堂外廣場上舞龍舞獅、川劇變臉、烹飪絕活、抖空竹等非遺傳承項目表演輪番亮相,熱鬧非凡。食堂大廳內懸掛橫幅,悠揚歡快的音樂伴著歡笑聲,處處洋溢著節日氣氛。邱水平察看了食堂各層開業運營情況,詢問師生就餐體驗,體驗自助售賣系統、迎賓機器人服務等,並與師生代表共進午餐。他對煥然一新又充滿文化底蘊的室內設計布局與時尚現代的智能化設備給予高度評價,要求各相關單位以新食堂開業為契機,提升服務品質,完善服務細節,讓師生在家園體驗到更多家的味道、家的氛圍與家的溫暖。當日,邱水平還視察了本月20日新開業的成府園食堂。
邱水平與用餐師生親切交談
此前,邱水平、校長郝平等校領導多次調研家園食堂建設工程項目,指示要下大力氣建好新食堂,改善校園就餐條件。為更好推進項目建設,後勤系統成立臨時黨支部和建設專班。在全校各相關單位的共同努力下,新食堂如期開業。
家園食堂的建設得到香港嘉裡集團創始人郭鶴年先生兩度捐資支持。為感謝郭先生對北大建設的寶貴支持,學校將家園食堂所在樓宇以郭先生母親的名字命名為「鄭格如樓」。
站在三層連廊俯瞰大廳
家園食堂的前身可追溯到1952年院系調整後的位於今天百周年紀念講堂位置的「大飯廳」,當時作為地標的大飯廳,成為老北大人難以忘懷的記憶。1959年大飯廳遷至現在家園食堂所在位置,後曾改名為學二和學三食堂。1999年在學三食堂南側建成老家園食堂,首次引進風味檔口,提供夜宵零點服務。2001年在學三食堂北側建成麵食部,成為北大第一個餐飲單品專門店,率先打破了高校沒有專門店的局面。2002年原學三食堂裝修改造為康博思快餐,與松林快餐連成快餐一條街。2016年為配合新食堂建設,老家園食堂、康博思、麵食部拆除。
昔日大飯廳
1999年開業的家園餐廳外景
從昔日作為「老地標」的大飯廳到如今校園內的新地標,燕園味道因時而變,但北大人心中那份關於家的記憶卻暖意猶存。
美味「家園」慰藉師生味蕾
「臘肉燻製得剛剛好,毛血旺也放足了麻辣和花椒,太對我的『湖南胃』了!」政府管理學院羅婉瑩同學欣喜地說道,開業當天她直奔蜀湘窗口。
電子售餐牌上琳琅滿目的菜品,售餐檯上擺滿的熱氣騰騰的小吃,讓人仿佛置身於家鄉的排擋夜市。而坐在家園西餐廳品嘗牛排,欣賞著鋼琴演奏,又仿佛穿越到另一個世界。
家園食堂菜品包羅萬象,每層各具特色。一層經濟大夥菜餚按照「少油、少鹽、低糖」的健康飲食理念,兼顧口味與營養搭配。菜品均按小份售賣,為師生提供品嘗多樣菜品的機會。除家常菜品外,還推出鳳眼丸子雙花拼盤、吉列豬排炒時蔬拼盤等營養拼飯。此外,陽春麵、四川擔擔麵、養生板慄粥等多款主食湯粥也是首次亮相。
二層聚集風味特色美食,新疆、廣東、閩南、日韓、蜀湘、江南、麵食、素食等八個檔口幾乎囊括全國各地經典美食。西湖醋魚、川香毛血旺、白切雞、千裡香餛飩、新疆手抓飯、什錦石鍋拌飯,別具地方特色的菜品,慰藉師生「舌尖上的鄉愁」。
新推出的「煲仔飯」
三層包括煲仔飯、中式簡餐、麻辣燙三個檔口。同學們可以在這裡盡情「擼串」,也可圍坐一起來上一鍋熱騰騰的麻辣香鍋。在保留「飄香滷肉飯」「藤椒肉片飯」「幹煸仔雞飯」和「川香血旺飯」等校園十佳菜餚的同時,還增加了「避風塘炒蝦飯」「罐罐燒肉飯」「金湯肥牛飯」等食堂廚師長新推出且頗受好評的菜餚套餐。
備受師生歡迎的學五雞腿飯等經典美食「入駐」家園食堂
四層為慢節奏用餐風格的休閒餐廳,其中有小北麵包、西式快餐、愉火鍋等。小北麵包房為師生提供品種豐富的麵包和生日蛋糕定製等服務。西式快餐環境優雅,一臺鋼琴立在大廳中央,等待著師生一展身手。愉火鍋則主打地道的重慶火鍋,將成為師生聚會的又一個絕佳場所。水吧提供奶茶、果茶、鮮榨果汁等深受青年人喜愛的時下流行飲品。
小北麵包房的「乳酪布丁」
水吧新品「鮮榨果汁」
食堂三層、四層營業時間為早10點至晚10點,無論是錯過飯點,還是餐後自習,家園食堂都將滿足師生不同時段的多元化需求。
智慧「家園」提供便捷服務
一進「家」門,兩臺機器人手擎「歡迎屏幕」,憨態可掬的樣子引起師生駐足。特色美食、樓宇地圖、校園食堂分布、廚師風採等信息都可以在屏幕上找到。機器人還會按客人指令,引導用餐者前往指定區域。此次家園食堂開發了三種共十餘臺機器人,除了設置在一層門口的導引機器人,還在三層、四層放置了送貨機器人,在四層放置了送餐機器人。用餐師生只要在座位上掃碼購買飲料或點餐,機器人就會將飲料和餐食送到座位。
隨時待命的送貨機器人
智能化設備無處不在,師生用餐更加便捷。一層自助選餐區設有米飯自助售賣機,1.2兩、2兩、3兩三個規格供師生選擇,節省了購餐時間。出口處的「機器人收銀員」頗為亮眼。師生將菜盤置於結算桌面,屏幕上會自動出現價格,點擊確認後刷卡即可完成菜品結算。四層還支持小程序在線自助下單和實現行動支付。
「機器人收銀員」操作界面
回餐處,一條藍色傳送帶緩緩移動。師生將筷子、勺子及其他垃圾分類投放後,將餐盤置於其上,餐盤便通過傳送帶運送至回收間,工作人員將廚餘垃圾集中回收後裝入餐具筐。
隨處可見的師生志願者和後勤黨員突擊隊,他們在售餐區疏導隊伍,為師生提供指引,還將師生就餐遇到的問題及時向值班經理反映,第一時間解決。
食堂還設置了無障礙衛生間。細心的同學還能在高吧檯下面找到充電插座,方便一邊用餐,一邊學習。
文化「家園」營造心靈港灣
家是什麼顏色的?每個人記憶中都有屬於家的顏色。走進新家園,從桌椅的顏色到牆面的裝飾,從燈光的色調到地面的材質,每一層都呈現出一種主色調,給用餐者帶來新鮮的視覺感受、不同的用餐體驗。一層風格簡潔明快,以充滿活力的綠色為主色調。大廳布局方正、節奏感強。二層以「家」為主題,沉穩厚重的灰色映襯著點點淺藍色,使人聯想到典雅莊重的燕園建築風格,更感受到「家」的溫馨寧靜。三層和四層,就餐節奏放緩,色彩偏重溫和的米棕色和暖橘系,輔以現代感十足的燈飾與裝飾隔斷,與鬱鬱蔥蔥的植物相映成趣。
一層大廳一角
三層室內布局一瞥
西餐廳中央的鋼琴
「以後課程討論不用去咖啡館,直接來家園就可以了。」2019級工學院碩士生於一飛對家園食堂的活動空間充滿期待。
飲食文化在這裡和讀書文化、娛樂文化充分交融。三層的勤學廳、修德廳、明辨廳、篤實廳等相對獨立的活動空間、二層的小型報告廳,既為師生提供交流聚會空間,也為學生學習、社團活動提供場所。旁邊設有別致的書吧,北大出版社分批捐贈了300餘冊圖書,裝點著書吧的書架牆。巨型LED屏幕矗立在家園中庭。體育競技比賽、校內要聞等將在這裡燃爆全場。
明辨廳
冬日暖陽下飲一杯咖啡?習習涼風中賞一抹晚霞?露臺是絕佳的地方。三層、四層的休閒露臺區設有桌椅,為師生營造清新自然的休閒空間。未來露臺還將栽種綠植、鮮花,變身「空中花園」。
四層露臺
即使在室內,仔細留心也會發現「風景」無處不在,充滿北大元素,韻味十足。東門入口處,銀杏、國槐、檜柏、白皮松、油松、榆樹、桑樹、七葉樹等八種北大古老樹種的樹葉裝飾品,精緻而立體地呈現在牆面上,栩栩如生,寓意「立德樹人」。在三層露臺的通道上,一對以「味道」為主題的裝飾畫格外醒目。「我心裡的燕園味道」與「記憶中的家園味道」遙相呼應,寄託希望同學們在家園食堂找到家的感覺與味道的深刻寓意。三層活動空間一旁,一面牆栽滿鴨腳木、萬年青、黃金葛、袖珍椰子、美麗竹芋等植物,淨化空氣的同時,也淨化了師生的心靈……
充滿北大元素的「古樹」裝飾牆
家園,這裡是燕園師生又一處心靈港灣。
美好「家園」凝聚師生智慧
在二層,夾在不同地方風味檔口中間的「家園素菜」格外吸引眼球。近年來,素食備受師生歡迎。家園專設素菜窗口,每餐推出十五種以上菜品,特別是菌菇類「仿真葷菜」等素食品種,為素食師生提供了更為多樣化的選擇和用餐體驗。
雜菌一鍋鮮
「二層的八個檔口是根據同學們投票排名設置的。」餐飲中心負責人介紹。2017年起,餐飲中心通過「我的校園我做主」師生座談會、發放調研問卷等多種方式,向師生徵求菜品設置建議。在師生的踴躍參與下,日韓風味、煲仔飯、小火鍋等特色風味也「脫穎而出」。
家園食堂建設得到學校領導、廣大師生和校友的關心關注和熱切期待。從軟裝主題、品質優化、交通流線與座位設計,到標識牌翻譯、牆面裝飾等,無一不蘊含著北大人的心血與智慧。
楊洋校友為食堂製作「小王子」系列美食攝影作品
餐飲中心秉持「良食服務、良時環境、良拾責任、良實文化」的策劃理念,廣泛吸收師生建議,不斷優化室內設計,確立了「食在新家園」的室內文化設計主題。藝術學院向勇老師立意於「食與詩,食與時,食與史,食與事」,為家園注入了豐富的文化內涵。
建築與景觀設計學院李迪華老師曾經參與首都機場人性化服務與安全諮詢,積累了豐富的高密度人群大空間使用經驗。從為玻璃隔擋安裝防撞護角,到給樓梯拐角處增設隔欄,李迪華從專業角度為食堂提高設計品質不斷提出建議。
「能用專業知識為食堂改善就餐環境出一份力,備感欣慰。」城市與環境學院範文穎同學說。食堂座位布置與交通流線設計導引對緩解高峰時人流擁堵至關重要。範文穎和同學孫景南曾參與「暢議未名」校園提案大賽,為農園食堂改造提供了方案。這一次他們再次參與家園食堂交通流線的設計,提出建設性方案。
楊辛老師賜墨《家園》
哲學系楊辛老師特為家園賜墨《家園》;校友書畫協會秘書長方建勳捐贈書法長卷《燕園情》,同時在校友中徵集書畫篆刻作品,為食堂三層增添中國傳統文化氣息。外國語學院十餘位師生參與標識牌英文譯文的提供……
「師生校友全員參與、全力以赴、全情投入,共同建設美好『家園』,北大人的情懷體現得淋漓盡致。」餐飲中心負責人感慨。
從此,燕園增添了一處標誌性景觀,北大師生校友們關於燕園的記憶畫卷中又塗上了一抹濃重的暖色。
特別鳴謝北大師生校友:(按姓氏拼音排序)
白海濤、陳秋昊、董志、方建勳、範若孜、範文穎、賈青、姜盾、鞠一郎、李迪華、李佳琦、李楠、李敏、李印白、李勇、梁偉玲、劉科迪、劉琳玉、劉釗、龍紅放、馬建鈞、馬月、孟世勇、莫達勇、錢群、邱明斤、阮雪璠、阮怡群、石不言、孫德利、孫景南、王亞南、吳雪琪、向勇、徐衝、許森林、嚴春薇、楊超、楊辛、楊小輝、楊洋、張信雲、周建朋
相關報導:郝平察看圖書館東樓重啟和家園食堂開業籌備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