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常青藤爸爸(ivydad_ivydad)
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否則娃的眼睛,可能會有「保不住」的風險。
這不是危言聳聽,而是一個美國媽媽在帖子裡講述的真實事件。
雖然現在小小常洗澡早就不需要小黃鴨和其他玩具的陪伴了,但小編看完這個帖子後還是一陣陣後怕:
這哪裡是小黃鴨啊,簡直就是不亞於粑粑的細菌炸彈!
趕緊分享給粉絲們,歡迎大家轉發給身邊的爸爸媽媽!
事發之前,Eden一直都覺得自己是個很用心很稱職的媽媽。
比如每次洗完澡後,她都會很提防那些用來噴水的橡膠玩具,因為知道裡面一定還存有些水,所以每次都會使勁兒把裡面的水擠出來,然後每隔幾周就用漂白劑徹底清洗一次。
她還特意放在光線好的地方,瞅瞅裡面是不是可能藏著菌斑。
這已經夠仔細了吧?可意外還是發生了。
一天,2歲的兒子洗澡時,家裡的阿姨告訴他:「孩子的眼睛有點發炎。」
Eden走進浴室,認真看了看,發現孩子的眼睛的確有點紅。但那時她並沒有把這件事放在心裡,她覺得可能是水進眼睛導致的,一會兒就好了。
後來吃晚飯時,Eden發現兒子的眼睛似乎比剛才又紅了點,便趕緊去找醫生。
醫生看了看,也覺得是發炎,就開了一瓶眼藥水。看到眼藥水遞進孩子眼睛裡,Eden放心了,還默默地為自己點了個贊:
「幸好我細心,發現了孩子的問題。」
回家後,她就讓孩子睡覺了。為了讓孩子第二天一早就恢復正常,她決定半夜給孩子再滴一次眼藥水。
可夜裡她卻發現,兒子的眼睛不僅沒有變好,反而更糟糕了。
當時,她腦子裡的第一反應是:「會不會是蜂窩織炎?」
這是一種皮下組織的化膿性感染,多是細菌入侵導致的。
於是,夫妻倆趕緊帶著孩子去醫院,醫生的診斷和她的猜測一致。
凌晨2:30,她給孩子吃了醫生開的抗生素。
第二天早上6點孩子醒來,睜開了眼睛。看到孩子的那一瞬間,Eden尖叫起來。
孩子的眼睛,更腫更脹了,白色的部分從眼瞼那兒凸出來,虹膜變得模糊不清。而且,他還在發燒。
雖然Eden一直提醒自己冷靜,冷靜,可她還是一路哭到了醫院。
靜脈注射抗生素,OCT掃描視網膜,醫生說孩子的蜂窩織炎很嚴重,已經擴散到兩個眼睛和整個面部,可能有視力變差甚至失明的危險。
「天哪,兒子可能會失明?」Eden一時不知所措。而醫生告訴她的真相更恐怖:感染可能會蔓延到大腦,那個時候就不僅僅是失明了。
幸運的是,在一系列治療和精心護理後,兒子脫險了,眼睛也沒有失明。
但幾個月後,Eden依然驚魂未定,她說:「我知道洗澡鴨裡有水可能會產生細菌,但沒想過會這麼嚴重。」
實際上,在2018年美國和瑞士的科學家就對洗澡鴨進行了「解剖」,發現細菌數量多到超出想像。
研究人員從多個家庭中徵集了19隻洗澡鴨,把它們分成三組,分別放進「清潔水」「髒水」「實際洗澡水」裡,然後擠出裡面的水,並晾乾兩天。
最後,研究人員拿進實驗室裡進行「解剖」和取樣,看看裡面有多少細菌。
清潔水組:550萬個/平方釐米
髒水組:7500萬個/ 平方釐米
實際洗澡水組:950萬個/平方釐米
娃這不是在洗澡,根本就是在細菌叢裡撲騰啊!
然後研究人員用各種技術手段,一層層地帶我們看到洗澡鴨的內部真相。
肉眼可見的是,所有的洗澡鴨裡都有一層細密而黏稠的生物膜。
通過光學相干斷層掃描(OCT),他們發現這層看起來透明的生物膜平均厚度為100微米。
用高解析度掃描電子顯微鏡觀察,發現了源頭——各種各樣的微生物,其中不乏致病菌。
上面這些花花綠綠、形狀不一的微生物是不是看起來沒那麼恐怖?
可如果你知道它們的威力,估計就不這麼想了。
研究發現,小黃鴨中最常見的就是軍團桿菌、銅綠假單胞菌、真菌等多種致病菌。
軍團桿菌:現在發現了超過30種軍團桿菌,至少19種是人類肺炎的病原菌,有時甚至可以致命。
銅綠假單胞菌:廣泛存在於水、土壤、食品及醫院中,可引發術後感染、褥瘡、膿腫、化膿性中耳炎等。
大腸桿菌:可能會導致拉肚子、腹痛,發燒、嘔吐,有些可以導致嚴重的食物中毒。
德國富特旺根大學的微生物學家Markus Egert看到這個研究後,感嘆了一句:
「這與人類糞便樣本中發現的細菌密度相同,地球上可能沒有其他地方具有如此高的細菌密度。」
也就是說,當你把一個洗澡鴨放進孩子的浴盆裡時,相當於放進去了一坨黃燦燦的粑粑!
這個畫面,不敢想啊!
為什麼會造成這麼嚴重的細菌滋生呢?
研究人員發現並不是水滋生了細菌,而是塑料玩具(尤其是劣質玩具)中聚合物釋放的有機碳化合物,人體內的汗液、尿液、皮屑,澡盆裡的肥皂水、髒水、沐浴液,這些共同構成了細菌瘋狂生長的樂園。
有人可能會說了,那我勤換著點玩具,不就行了?
行不行,看下面這個實驗吧!
《民生實驗室》裡有一期節目,就是測試小黃鴨的含菌量。
他們找到了三個洗澡鴨,分別是使用了2個月、1年、2年的鴨子。
表面上看起來,這三個鴨子都很乾淨,而且也沒什麼味道。
但是,當他們把小黃鴨剪開,並把裡面的水倒入透明的杯子裡時,差異就很顯而易見了。
使用1年的小黃鴨,積水已經變色。
使用2年的小黃鴨,積水更加渾濁,形成汙垢,還夾雜了一根頭髮。
使用2個多月的洗澡鴨,菌落數量達到7600個。
使用1年的洗澡鴨,菌落數量達到210萬個;
使用2年的洗澡鴨,菌落數量達到430萬個
雖然國家對洗澡鴨內部的衛生狀況並沒有限定標準,但從對人體無害的菌落數標準來看,每件物品的菌落數應在1000個以內,顯然,這三個小黃鴨都嚴重超標了。
也就是說,不管怎麼勤換,都免不了細菌滋生這個事實。
為什麼會這樣呢?
專家解釋說,原因就在於這個小氣孔。
洗澡鴨之所以能一捏就發聲,就是因為有這個氣孔存在,能把肚子裡的氣體擠出來,進而產生聲音,孩子就很喜歡。
但同時,這個小氣孔的存在也很容易導致水進入小鴨肚子裡,而且很難弄出來。
不管大人怎麼擠壓,怎麼晾曬,總有一部分水殘留在裡面,和皮屑、尿液、聚合物等一起為細菌滋生提供了溫床。
想要通過徹底清潔、晾曬等方法就把細菌驅趕乾淨?結果可能就倆字:做夢。
其實,不僅僅是洗澡鴨,任何一個帶有氣孔的橡膠玩具都可能面臨這個問題。
2017年,全球媽媽們展開了一場聲勢浩大的「打開蘇菲」的活動,就是把孩子的牙膠給剪開,結果不少人都被噁心吐了。
在此之前,「小鹿蘇菲」嬰兒磨牙膠以萌萌的造型和安全、無毒、純手工製作風靡全球,不少中國媽媽們花上百塊給孩子代購。
而且生產廠家是法國一家老牌企業,質量也沒得說。
但是,這款牙膠卻有一個致命的設計缺陷:身體上有一個小孔。
原本這樣的設計,既可以讓小鹿的身體更加柔軟,觸感更好,也可以發出聲音,吸引孩子。
但這個小孔,也成了孩子口水、清潔用水和空氣進攻小鹿身體的入口,陰暗、潮溼的環境,再加上全橡膠的材質,細菌肆意生長,黴菌遍布小鹿的整個體內。
而孩子,有可能正一口一口地把細菌吃進嘴巴裡,侵蝕免疫系統、呼吸系統、消化系統,引發各種問題。
有些媽媽就懷疑孩子有支氣管炎,就和這款牙膠有關係。
所以,光把家裡的洗澡鴨丟掉其實還遠遠不夠,家長們請記住這個公式:
固定布局
工具條上設置固定寬高
背景可以設置被包含
可以完美對齊背景圖和文字
以及製作自己的模板
如果你家裡有這種沐浴玩具、牙膠或者其他玩具,請立即丟掉。
同時把這篇文章趕緊轉發給身邊有寶寶的朋友吧!
參考資料:
①https://www.facebook.com/permalink.php?story_fbid=3498610956867854&id=655246741204304
②https://www.eawag.ch/en/news-agenda/news-portal/news-detail/die-haesslichen-bade-entchen/?tx_news_pi1%5Bcontroller%5D=News&tx_news_pi1%5Baction%5D=detail&cHash=af7a00939917afb505480a8c16197862
③https://www.nytimes.com/2018/03/28/world/europe/rubber-duck-bacteria.html
④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22-018-0050-9
⑤https://v.youku.com/v_show/id_XMzYxMDc2MzA4OA%3D%3D.html
文章來源:常青藤爸爸。該公號由哈佛、耶魯大學畢業,在世界頂級投行工作多年的奶爸運營,旨在分享科學育兒知識和高質量的教育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