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不少寶爸寶媽都有過這樣的經歷——寶寶一洗澡🛁,就容易哭鬧!
這時候,要是在浴盆裡放上小黃鴨、小獅子等洗澡玩具的話,寶寶就特別聽話…
甚至有時候,這些玩具,會讓寶寶想一直留在洗澡盆裡~
不管怎樣,一邊洗澡一邊玩小玩具,孩子聽話的多,家長也省心的多。因此,現在很多家長也都習慣,給孩子洗澡的時候,在水裡放一些洗澡玩具。其中,最常見的洗澡玩具就是「小黃鴨」!
只要是有寶寶洗澡的地方,基本上就都能看到:
呆萌可愛的外表,
沉沉浮浮的隨波擺動,
捏一捏還有聲音...
別說是小朋友們,就連萌醫生我,也都抗拒不了這麼可愛的萌物。
但是,家裡有洗澡小黃鴨的,千萬要注意了——
請你立刻將小黃鴨丟進垃圾桶,如果,你不想你家寶寶的眼睛有失明的風險!
居住在美國普蘭菲爾德的 Eden 媽媽,在網絡上向大家哭訴,沐浴玩具小黃鴨差點讓自己心愛的兒子失明。
後來她也將小黃鴨扔掉,並在網上分享了這個故事,希望能給其他媽媽們提個醒,以免再發生類似事件。
在出事之前,Eden 一直覺得自己照顧寶寶已經足夠用心了。
每次給寶寶洗完澡之後,她都會非常注意清潔兒子的沐浴玩具。Eden說,「我知道水多少會殘留在玩具中,我看過其他媽媽發文,把玩具打開后里面有可怕的黴菌。」
所以在每次使用小黃鴨後,她都會特別把水瀝乾,放到陽光好的地方曝曬,隔幾周還會用漂白水消毒。
作為母親,她已經夠盡心盡職了吧?然而,意外還是發生在她的眼皮底下。
這天,家中的保姆在給 2 歲的兒子貝勒洗澡,小黃鴨的水噴到了小寶寶的眼睛,洗澡完出來,便發現眼睛紅紅的。保姆趕緊告訴了 Eden:「貝勒的小眼睛好像發炎了。」
Eden 一開始沒有把這件事太當回事,覺得可能只是洗澡水進到眼睛裡導致的小感染,以為過一會兒就會沒事。
沒想到,兒子眼睛非但不曾好轉,反而整個變成了粉紅色,Eden 開始覺得不對勁,便抱著小貝勒去醫院看醫生。
醫生看了看,也覺得寶寶的眼睛只是普通的發炎,就給開了一瓶消炎的眼藥水。
鬆了一口氣的 Eden,覺得滴了眼藥水以後兒子就會沒事,便放心地讓孩子睡覺去了。
誰能想到,危險才剛剛開始。
隔天,Eden 就發現貝勒的眼睛不但沒好,而且變得更加紅腫了。並且紅腫很快擴散到臉上,甚至,可以看到兒子的眼白嚴重凸出,虹膜也變得模糊不清,還開始發燒。
這下Eden可是徹底慌了,儘管她提醒自己要冷靜,但她還是一路抱著兒子哭到了醫院。
醫生的診斷最終出來了,兒子貝勒罹患嚴重的蜂窩組織炎,症狀幾乎要遍及他的臉部和雙眼。醫生告訴 Eden,孩子的視力可能會受到影響,甚至可能有失明的危險。
聽到醫生的話,Eden 的心幾乎都要碎了。但醫生接下來的話讓這位媽媽更加處在奔潰的邊緣:「感染有蔓延到大腦的可能性,到時候就不僅僅只是失明了……」
為了儘可能挽救孩子的眼睛,Eden 還是強打著精神,努力協助醫生,讓孩子配合治療。
好在最後,經過醫生全力救治,小貝勒的眼睛保住了,並且視力也已逐漸恢復。
看著兒子的病情逐漸好轉,Eden 長長的鬆了一口氣。但,這時她也開始思考起來:自己精心呵護的孩子,突然患上了這麼嚴重的病?
於是,在兒子病情穩定後,Eden 就仔細地檢查了孩子的所有玩具,並且把罪魁禍首的小黃鴨直接解剖了...
結果,讓 Eden 不敢相信的是,自己定期清洗的小黃鴨,其實裡面早已發黑髮臭!!
其實,早在 2018 年,美國和瑞士的科學家就對這種寶寶洗澡用的「小黃鴨」進行了「開膛破肚」,發現裡面的細菌數量簡直超乎我們的想像。
研究者從多個家庭中徵集了 19 只洗澡鴨,把小鴨子們分成三組,分別放進「清潔水」、「髒水」、「實際洗澡水」裡,然後擠出裡面的水,並晾乾兩天。
研究員切開玩具後,洗澡鴨中的細菌數量可以說是多得驚人!各組每平方釐米的平均細菌總數如下:
清潔水組:550 萬個/平方釐米‼️
髒水組:7500 萬個/ 平方釐米‼️
實際洗澡水組:950 萬個/平方釐米‼️
而就算是把裡面的水擠得再乾淨,玩具內部也是細菌滋生的溫床。
這直接證實了,洗澡鴨內部發黴發臭,有多種會引發孩子感染的黴菌和細菌。其中最可怕的幾種細菌包括Legionella (嗜肺軍團菌)、 Pseudomonas aeruginosa(綠膿桿菌)等,這些病菌可能會導致眼睛、耳朵和腸道的感染。
就連德國富特旺根大學的微生物學家Markus Egert看到這個研究後,都感嘆了一句:
「這與人類糞便樣本中發現的細菌密度相同,地球上可能沒有其他地方,具有如此高的細菌密度!」
如此看來,娃這根本不是在洗澡,而是在「粑粑池」裡撲騰....
所以問題來了,小黃鴨為什麼會造成這麼嚴重的細菌繁殖和滋生呢?微生物學家 Cameron Jones 在一次實驗室測試中為我們揭開了謎底。
Jones 醫生剖開了一隻小黃鴨進行測試,結果發現,看似人畜無害的小鴨子,體內其實隱藏有大量真菌、酵母菌和細菌!對於年齡幼小的孩子來說,這絕對是一種可怕健康威脅。
在發現這一可怕的事情後,Jones當即發出了警告⚠️:
據Jones表示,在他的實驗研究中,他發現,玩具裡面的水比較渾濁,有很多絮狀物,看起來略微有點噁心!
而玩具的內壁也有一層「生物膜」,摸起來滑滑的,聞起來有股令人作嘔的腥臭味...
「生物膜,實際上是一系列不同的微生物,包括細菌、真菌和黴菌,它們相互粘連並形成一種粘稠的物質,以幫助它們生存和繁殖。」
也就是說,當溫熱洗澡水進入這些由低品質聚合物製成的玩具內部後,便會夾雜著人體的汗液、皮脂屑,洗澡水中的沐浴液、肥皂水,而這些東西,共同成為了菌群的滋養液。
然而更可怕的是,這層生物膜,並不能輕易清除。它們就像狗皮膏藥一樣,死死的粘附在寶寶們的洗澡玩具上,並不斷繁衍壯大……
若是洗澡玩具內的汙水,不小心被擠進了孩子的眼、口、鼻、喉裡,就有可能像小貝勒一樣,引起可怕的感染!
而且,Jones表示,只要不是徹底把玩具剪開,這些細菌就怎麼甩也甩不掉……
為什麼會這樣呢?
原因,就在於小黃鴨底部的這個小氣孔。
寶寶喜歡的小黃鴨,為什麼一捏就能發聲呢?就是因為有這個小氣孔存在,小黃鴨肚子裡的空氣一捏出來,就發出了「吱吱」的聲音,這對好奇的小寶寶簡直是無敵的吸引力。
但與此同時,洗澡水也容易順著這個小氣孔流進小黃鴨的肚子裡,非常難弄出來。就像 Eden 媽媽一樣,不管怎樣清理、晾曬,總會有汙水殘留在裡面。
當然,除了小黃鴨以外,還有像小獅子、小河馬、小恐龍等等類似的帶有氣孔的軟塑膠玩具,也都容易滋生細菌。
17年法國知名品牌「蘇菲小鹿」牙膠被爆內部長滿黴菌,此次新聞爆出後,全球媽媽甚至自發進行了一場「打開蘇菲」的曝光活動:媽媽們紛紛剪開了自家的蘇菲小鹿,發現自己家購買的牙膠內部也長滿了黴菌。
萌醫生真的很難以想像,這個長期在寶寶口中啃咬的玩具居然能夠如此的髒!
這款外表萌萌噠的產自法國的嬰兒牙膠可以算是兒童玩具裡的熱銷產品。因為它號稱材料安全、無毒、純手工製作,備受明星媽媽們的喜愛,在全世界範圍內都受到追捧。
而爆料的起因是國外的一位兒科口腔醫生 Dana Chianese 媽媽, 她有一次在清洗小鹿時,發現從小鹿肚子上的小孔中飄出一股奇怪的味道。
隨後,好奇心驅使她把牙膠剪開。
而真相令她又驚嚇又憤怒,她完全沒想到在她家寶寶最喜歡的咀嚼玩具裡竟然長了這麼多醜陋的黴菌。「簡直太噁心了!這可是我孩子最喜歡的牙膠,她可是常常把這玩意放嘴巴裡的啊!」
事情傳開後。很多父母也切開了他們的小鹿,而結果,則讓家長們無法接受,很多小鹿裡面都充滿了黑色泥狀物!
一張張圖片,都讓人觸目驚心。
而隨後的官方回答,則讓人更感無語。品牌認為,這是媽媽們清理不當導致的,正確的清洗方法不是將玩具浸泡在水裡,而是用肥皂水和溼布擦拭。
這樣的理由,不僅有些牽強,甚至極不負責任!
話說回來,蘇菲小鹿的用料是相對比較嚴格並且十分考究的,但是,和小黃鴨一樣,它們都有一個致命的缺陷:為了讓小鹿捏起來柔軟有彈性,而且能夠發出聲音,小鹿的身體上留出了一個通氣孔。
孩子啃咬遺留的口水和清潔的水會進入小鹿體內,如果不注意,小鹿體內就會因潮溼滋長黴菌,而由於是在小鹿體內,又不容易被發現,就會使情況越來越惡化。
說實話,其實我到現在還是很費解,這麼簡單的設計缺陷,怎麼就不能一勞永逸的解決呢?
我作為一個非玩具界專業人士,都能提出 3 個解決方案:
這麼簡單的事,怎麼就做不了呢!!!
好啦,今天的文章就到這裡啦!如果你喜歡今天的文章,就在右下角幫我點個在看吧!
我是萌醫生,讓我們在這裡,一起成長吧!
歡迎大家點擊在看,或者轉發到朋友圈哦
設計: 遊魚 | 責任編輯: 遊魚 | 撰文: 萌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