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高權重的曹爽到底是曹操的什麼人?其父曹真,是曹操的兒子嗎?

2021-02-23 漁夫讀歷史

本文節選自《魔方中國史》,唐島漁夫作品。

實體書京東,噹噹,天貓有售,音頻請搜索喜馬拉雅網站。

-

曹爽是曹真的長子,並且因為曹真去世早,曹爽很早就承襲了曹真的爵位。對於曹真來說,他出身只是曹操家族的一個普通族人,但是曹真的生身父親卻在一次戰鬥中為曹操的統一大業捐軀。因此,喪父的曹真在早年被曹操收為養子。所以不管曹真還是曹爽,其實法律意義上講算是皇族一脈。正因為如此,曹爽與魏明帝曹叡年紀相仿,二人是從小玩到大的髮小。

當年曹丕去世,曹丕臨終託孤曹真,被拜為大將軍;

而魏明帝曹叡臨終則託孤曹爽,曹爽此後也官升大將軍。

司馬懿和曹真同一個輩分,當年又一起作為託孤大臣輔佐了魏明帝曹叡。所以,在司馬懿眼中,曹爽是自己的子侄,是一個還沒有完全成熟起來的政治素人。在很多時候,司馬懿還表現出對這位晚輩的關照。

比如,在公元244年,曹爽想為自己多增添一點拿得出手的政績,於是決定,到魏蜀交兵的一線去撈取一點政治資本。

從牌面上看,此時的蜀國已經失去了諸葛亮,放眼望去,當時的三國中只有蜀國是個軟柿子。然而要知道,魏蜀前線就是當年司馬懿一戰成名的地方,對當地的情況可謂了如指掌。司馬懿奉勸曹爽不要貿然出兵,因為他太清楚當地的作戰特點和後勤補給的艱苦程度。之前的經驗告訴司馬懿,在蜀道上打仗,進攻一方是天然吃虧的一方。如果沒有滅蜀的十足把握,草草進攻只會損兵折將,得不償失。

比如我們前文就曾經說過,當年曹爽的老爹曹真,也曾經挑頭搞了一個數道並進,多路伐蜀的軍事行動。當時的司空陳群幾次三番出面阻攔,都攔不住曹真想急於揚名立萬的心情。於是曹真自帶人馬出子午谷進攻漢中,而派司馬懿順漢水逆流而上,準備與曹真會合。但那一次的伐蜀,根本就沒用諸葛亮出手,天降大雨三十多天,蜀道之難更是比登天還難。

曹真的部隊在子午谷走了三十天,才走了一半路(「曹真發已逾月而行裁半谷」《資治通鑑.魏紀三》)。進退維谷,只能退兵。

如今曹真沒了,曹爽上臺,曹爽自認為要比老爹強得多。而且曹爽的目的也並不單純,他是迫切地想在朝堂之上建功立業。為將來的政治生涯發展,增加更多的可能性與籌碼。

於是,曹爽一意孤行地出兵了。

之前的司馬懿,曹真,數次伐蜀都無功而返,在多年的相持中,也始終保持了穩紮穩打的作戰方略。然而,這並不意味著司馬懿這幫子老人能力差,或者進攻的欲望低,而是審時度勢,謹慎出牌的必然選項。不過,並不是每個人都是司馬懿,並不是每個人都具備對後勤精打細算的能力。後生曹爽並不了解魏蜀作戰一線的真實情況,很快就陷入糧草和軍需物資的極度短缺中,這樣的仗根本打不贏。同年五月,曹爽被蜀漢名臣費禕擊敗,丟下大批牛羊糧草,傷亡士卒無數,倉皇逃回京城。

司馬懿對這位晚輩的關照,並沒有換來曹爽的同理心。對於司馬懿這樣一位年近七旬的老者,曹爽總覺得他是自己身邊的大麻煩。最開始曹爽還能夠和司馬懿一起商量軍國大事,後來曹爽直接把司馬懿降職變成了沒有實權的太傅。隨後,曹爽開始提拔自己的兩個兄弟,曹羲和曹訓。曹羲和曹訓的新崗位更加驚心動魄,分別做了中領軍,武衛將軍,也就是說,這兩個已經成了中央保衛團的團長和副團長了。發展到了最後,曹爽已經完全不顧及司馬懿的意見,甩開膀子自己來做決斷。

相關焦點

  • 曹操,曹仁,曹休,曹真,曹爽,曹彰是什麼關係?誰是曹操心腹?
    所以,曹嵩本身極有可能就是與曹騰同宗族的子弟,至少曹嵩是誰的兒子,不重要了,只要知道他是西漢丞相曹參的後人就行了,這也是《三國志》明確記載了的,想要分清曹家的宗族關係,首先得從曹騰這一輩開始說起,為了敘述方便,暫時把曹騰作為曹操家的第一輩人開始說起。
  • 曹仁曹休曹真曹爽曹彰,他們和曹操是啥關係?誰才是曹操真正的心腹?
    那麼曹操,曹仁,曹休,曹真,曹爽,曹彰這些人,到底是什麼樣的關係呢?誰才是曹操真正的心腹呢?曹家名人太多,不好記,我們先按輩分來看。曹操、曹仁是一輩人,曹休、曹真和曹彰是一輩人,曹爽是一輩人,所以這六人中,其實分了三個輩分。第一輩人曹仁是曹操的從祖弟,什麼意思?
  • 一文讀懂曹操、曹仁、曹純、曹洪、曹休、曹真、曹爽七人間的關係
    、曹真、曹爽的情況。這位老人告訴我們:如果按血緣關係來說,曹操跟上述六人都沒有太大關係,因為曹操的父親曹嵩是宦官曹騰的養子,自然跟曹騰宗族的曹仁、曹純、曹洪、曹休四人無血緣關係,而曹真又是曹操的養子,所以曹真、曹爽父子跟曹操以及曹仁、曹純、曹洪、曹休四人自然也無血緣關係。簡單說,若按血緣關係劃分,以上七人可分為三方:曹操為一方,曹仁、曹純、曹洪、曹休四人為一方,曹真、曹爽為一方。
  • 夏侯惇,夏侯淵,曹仁,曹洪,曹休,曹真等曹操的宗室如何排名?
    最後曹爽、夏侯玄等人幾乎已經不是純粹的武將了,談不上有什麼武功,反而魏國被司馬家族取代和這些宗族三代將領無能有莫大關係。三國第一守將--曹仁曹真實際上並不是真正的曹魏宗族,是曹操的養子,不過和曹家關係緊密,最後成為曹魏的最高統帥,可見其能力和信任程度都是毋庸置疑的,當然曹爽這樣的實在是曹魏宗族無人可用了。
  • 曹操的雲長我不能走,司馬懿拍死曹真
    曹操大吼:「雲長!你忘了我們昔日的基(交)情了嗎!」結果曹操再次大吼:「過五關斬六將的事你忘了嗎?啊?」,被改成一個飯桶,他那個原本是飯桶的兒子曹爽,被改成一個有勇有謀又孝順的年輕之才。於是,整個權鬥就不斷的循環:「曹真想排擠司馬懿---出了簍子---曹爽拼命去補但補不上---司馬懿上風---因為司馬遭朝廷猜忌曹真又上位---曹真想排擠司馬懿」,相當的無趣。
  • 凌亂的何晏:他到底應該管曹操叫爹還是叫老丈人?
    曹真根據《幹寶晉紀》記載,這個決意是蔣濟主動提出的,他認為以曹真的功勳,不應該絕嗣,因此才以曹熙為他的後繼。這位蔣濟也是性情中人,自己感覺曾經食言於曹爽,生病時還不忘念叨此事,最終病死。何晏好,曹操娶了尹夫人,何晏得管曹操叫爸爸。金鄉公主是曹操的親生女兒,所以這門親事,到底何晏管曹操叫爸爸還是叫老丈人呢?按理說老丈人更合理,不過你自稱魏武之子好還是自稱魏武是我老丈杆子?看來前者更凸顯權力。
  • 曹操有25個兒子,司馬家族奪權時,就沒有一個站出來反抗的嗎
    這裡就出現了一個問疑問:曹操既然那麼多兒子,眼看著曹魏江山逐漸衰落,被司馬懿、司馬師、司馬昭父子一步步蠶食,乃至於最後被司馬炎奪位。難道曹操的那些兒子們,就沒有一個站出來與司馬家族搏鬥的嗎?(曹操像)在司馬家族奪權的過程中,也不能說曹操的兒子們沒有發過聲音,但所發出的聲音,卻相當孱弱。
  • 曹真本姓秦,究竟和曹操什麼關係而改為曹姓?——曹真(上)
    既然咱們講了虎豹騎的一代目曹純,並且講到了曹純死後,曹操認為曹純是無可替代的,因此決定親自執掌虎豹騎,最後由于欣賞曹真的驍勇,將曹真任命為虎豹騎的二代目。那麼今天我就來講一講曹真究竟是何許人,和曹操又是什麼關係? 曹真(?-231年),字子丹,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
  • 曹爽被誅
    當曹爽決定投降,解下印綬時,桓範大哭:曹子丹佳人,生汝兄弟,犢耳!肥奴!曹子丹好人,生卿五六頭肉,今桓範隨卿滅門也。二曹爽的父親曹真,字子丹,是曹操養子。曹操起兵討伐董卓時,曹真之父秦邵為曹操招募兵馬,後為豫州牧黃琬所殺,曹操深感哀憐,於是收養曹真。
  • 為何有人說「曹真不死,便無司馬」,曹真到底有多厲害?
    因此,在高平陵之變中,司馬懿不僅除掉了曹真之子曹爽,更篡奪了曹魏大權,這成為司馬氏取代曹氏的重要一步。對此,在高平陵之變後,有人曾表示「曹真不死,便無司馬」。那麼,問題來了,曹真到底有多厲害?為什麼有人說「曹真不死,便無司馬」?一首先,之所以會有人說「曹真不死,便無司馬」,原因很簡單,這是因為曹真生前執掌曹魏大權,實現了對司馬懿的壓制。曹真(?
  • 曹真到底有多厲害?為何會有人說「曹真不死,便無司馬」?
    而除此之外,還有一個人物其實也十分重要,那就是曾在曹魏擔任大將軍、大司馬的曹真。之所以說曹真重要,並不是因為他幫助了司馬家奪權,正相反,他的存在嚴重限制了司馬懿對權力的攫取。曹真去世後,司馬懿才算是沒有了制約,真正站上了曹魏政權權力的頂端。正因如此,人們都說"曹真不死,便無司馬",意即是如果不是曹真的死,司馬家就沒法奪取曹魏政權。那麼,曹真到底有多厲害呢?
  • 《虎嘯龍吟》司馬懿最強的對手是他,杜奕衡演繹「第二個曹操」
    曹爽是大司馬曹真長子,三國時期曹魏宗室、權臣。他自少以宗室身份出入宮廷,其父曹真逝世,曹爽襲封邵陵侯爵位。魏明帝曹叡病危,拜曹爽為大將軍,假節鉞,與司馬懿並為託孤大臣。少帝曹芳即位之後加侍中,改封武安侯。
  • 曹操認下的三位義子,何宴架空司馬懿,曹真克制諸葛亮!
    於是曹操在攻下下邳城後,將秦宜祿的妻子招來,一看驚為天人,於是就佔為己有!曹操佔有了秦宜祿的妻子杜氏後,收養了其子秦朗。因杜氏母子為人謹慎低調,所以曹操很喜歡秦朗,經常對賓客說:世上有人像我這樣疼愛繼子嗎?秦朗長大後,就成了曹魏官員,尤其受到曹睿的重視。
  • 被曹操視為「雞肋」的漢中:漢中之戰中曹操真正的損失是什麼
    看起來,曹操不僅丟掉了大片的土地,還成全了一個強大的對手,似乎這損失無法衡量的。不過,劉備接過的是一個空虛的漢中,既不能當做進攻中原的穩固基地,還因為養軍增加了沉重的負擔。再加上曹操把漢中當成「雞肋」,似乎曹操所失並不是很大。那麼,曹操在漢中之戰中真正的損失是什麼呢?漢中之戰可追溯於建安二十年(215年)。
  • 曹操漢中之戰最大的損失是什麼
    那麼,曹操在漢中之戰中真正的損失是什麼呢?(曹操與劉備 圖片來源於網絡)漢中之戰可追溯於建安二十年(215年)。曹操進攻張魯,在偶然失去陽平關以後,張魯南撤進入巴中。由於曹操的猶豫,失去了進攻蜀地的機會,曹操留下夏侯淵駐守漢中,行政事務則由駙馬都尉杜襲掌管。杜襲開始做工作,將漢中的八萬多人遷往洛陽、鄴城等地。同年年底,關中護軍趙儼又將三巴地區的二萬多人遷出。
  • 曹真:曹魏朝廷最後的頂梁柱,有他在,司馬懿根本就不敢動!
    經常看三國歷史故事的朋友們都曉得:在高平陵之變中,曹真的兒子曹爽被司馬懿給殺了
  • 同時壓制諸葛亮和司馬懿的人,曹操的養子曹真,只可惜形象被毀了
    因為演義的緣故,人們將諸葛亮的失敗歸於天命或司馬懿的狡詐,但卻忽略了一個叫曹真的人。曹真並不算是一個邊緣化的人物,但也絕對算不上是主角。對他有所了解的人,也普遍認為曹真是一個小丑一樣的角色,被諸葛亮用來刷經驗,並成了司馬懿的墊腳石。但事實可不是這個樣子,曹真可是真正意義上擊敗諸葛亮的人,這一點連司馬懿也不能達成。今天小編就來講一講曹真這個人,看看這個被我們忽略的名將。
  • 曹操、曹丕、曹睿這三個人中,司馬懿最怕誰?真實答案你想不到!
    很多人認為司馬懿怕曹操,或者司馬懿怕曹叡,實際上這是一開始就把司馬懿想成了篡位者。在很多人的想法中,仿佛司馬懿從一出生開始,就打算篡奪曹魏大權,這是一種很荒謬的想法。此時的司馬懿還是一個積極上進的年輕人,對曹魏非常忠誠,而由於司馬懿權力地位太低,根本入不了曹操的法眼,所以說曹操也沒覺得司馬懿有任何威脅。在曹操時代,司馬懿就像是一個剛剛入職大公司的年輕人,朝氣蓬勃,認真工作,努力奮鬥,他又沒有異心,幹嘛怕曹操?你剛進公司會害怕董事長找你麻煩嗎?你和董事長根本就是一個天一個地,人家根本沒有功夫搭理你呢。
  • 曹操說司馬懿有「狼顧之相」是什麼意思?
    曹丕臨終時,令司馬懿與曹真等為輔政大臣,輔佐魏明帝曹叡。明帝時,司馬懿屢遷撫軍大將軍、大將軍、太尉等要職。明帝崩,託孤幼帝曹芳以司馬懿和曹爽。曹芳繼位後,曹爽最初因司馬懿德高望重,像對父親一樣對他,不敢自專。但不久曹爽聽親信丁謐之謀,排擠司馬懿,明升暗降,遷他為無實權的最高虛銜太傅,自己專擅朝政。
  • 曹操給曹丕留下兩員猛將:他倆沒死,司馬懿父子不敢篡位!
    史書中的帝王將相在體貌特徵上總有一些異於常人之處,司馬懿的特點就是鷹視狼顧,相傳具有這種面相的人往往謹慎多疑,心懷不軌,有帝王之志。 曹操也聽說過司馬懿有狼顧之相,但不確定真假,於是派人召司馬懿前來議事,隨便聊了幾句之後便讓他退下。司馬懿沒走幾步,曹操突然說:「仲達,還有件事兒」。司馬懿條件反射地不轉身而回頭看,暴露了自己的狼顧之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