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有人說「曹真不死,便無司馬」,曹真到底有多厲害?

2021-02-23 芳華聊歷史

嘉平元年(249年)正月,魏帝曹芳離開洛陽去祭拜魏明帝高平陵,大將軍曹爽、中領軍曹羲、武衛將軍曹訓均從行。司馬懿乘機上奏郭太后,請廢曹爽兄弟。當時,司馬師為中護軍,率兵屯司馬門,控制都城洛陽。雖然桓範勸說曹爽挾天子以令諸侯,但是,曹爽卻說:「司馬懿正當欲奪吾權耳。吾得以侯還第,不失為富家翁。」桓範哭說:「曹子丹佳人,生汝兄弟,犢耳!何圖今日坐汝等族滅矣。」

不久之後,司馬懿果然違背諾言,以謀反的罪名殺曹爽及其黨羽何晏、丁謐、鄧颺、畢軌、李勝、桓範等,並滅三族。因此,在高平陵之變中,司馬懿不僅除掉了曹真之子曹爽,更篡奪了曹魏大權,這成為司馬氏取代曹氏的重要一步。對此,在高平陵之變後,有人曾表示「曹真不死,便無司馬」。那麼,問題來了,曹真到底有多厲害?為什麼有人說「曹真不死,便無司馬」?

首先,之所以會有人說「曹真不死,便無司馬」,原因很簡單,這是因為曹真生前執掌曹魏大權,實現了對司馬懿的壓制。曹真(?-231年),本名秦真,字子丹,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三國時期曹魏名將,魏武帝曹操養子。曹真幼年喪父,被曹操收養之後,授虎豹騎。東漢末年,在曹操平定黃巾起義的時候,曹真就跟隨在左右,並因為屢立戰功,所以被封為靈壽亭侯。

歷任偏將軍、中領軍、徵蜀護軍等職,參與漢中之戰。由此,非常明顯的是,曹真不僅是曹魏宗室武將中的佼佼者,即便是和張郃、張遼等曹魏五子良將比起來,也同樣是不落下風。而在曹真已經嶄露頭角的時候,司馬懿還只是曹魏的一員文官,根本沒有染指曹魏兵權的機會。公元220年,曹操去世,魏文帝曹丕即位,曹真被拜為鎮西將軍、都督雍涼諸軍事,負責鎮守西北邊境,進封東鄉侯。

在曹魏正式取代東漢王朝後,曹真已經是鎮守一方的大將了。不久之後,曹真遷使持節、上軍大將軍,都督中外諸軍事,成為曹魏官職最高的武將之一。在位極人臣的背景下,曹真大破羌胡聯軍,平定河西地區。率軍包圍江陵,擊破吳國將領孫盛,遷中軍大將軍、給事中。公元226年,曹丕臨終之際,以曹真、曹休、司馬懿、陳群為四位託孤大臣,以此共同輔佐魏明帝曹叡即位。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司馬懿也成為託孤大臣,但是,此時曹魏的兵權,依然被曹真、曹休等曹魏宗室所掌握。不掌握兵權,就很難在高平陵之變時獲得眾多將士的支持,司馬懿也就無法篡奪曹魏的大權。因此,非常明顯的是,曹真的存在,就是阻擋司馬懿掌握曹魏兵權的最大阻礙。也即不管是哪一位曹魏皇帝,都會更加信任出自曹魏宗室的曹真,而不是司馬懿。

太和二年(228年),蜀漢丞相諸葛亮北伐,南安、天水和安定三郡皆投降蜀漢。曹叡於是親徵至長安,遣曹真為督諸軍駐於郿。面對蜀漢丞相諸葛亮的北伐,曹真顯然是魏明帝曹叡的最大仰仗。曹真派右將軍張郃進軍援救,於街亭之戰中大破馬謖,促使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功虧一簣。此戰過後,曹真認為諸葛亮必攻陳倉,於是命將軍郝昭、王生守陳倉,修築城池。

結果,正如同曹真預料的一樣,第二年的春天,諸葛亮果然攻打陳倉,郝昭早已有備而戰,諸葛亮不能攻克,同時蜀漢軍隊兵糧不足,致使諸葛亮無功而還。對此,在筆者看來,在《三國志》等正史中,曹真無疑是能和諸葛亮匹敵的對手。在抵擋諸葛亮前兩次北伐中原的戰役,曹真的安排顯然是卓有成效的。到了太和四年(230年),曹真入朝,接替曹休,遷為大司馬,賜劍履上殿,入朝不趨。而這,無疑是曹真在曹魏的巔峰了,其實際權力自然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了。

最後,不過,非常可惜的是,到了太和五年(231年),大司馬曹真就因病去世,諡號為元,配享太祖(曹操)廟庭。曹真去世後,魏明帝曹叡追思曹真之功,下詔說:「大司馬一生忠孝節義,輔佐二祖,對內,不因自己是皇親而邀寵;對外,也不鄙視貧寒之士,真可謂是守成業、忠職守、道德高尚的人啊!分封曹真的五個兒子羲、訓、則、彥、皚為列侯。對此,在筆者看來,這說明在魏明帝曹叡眼中,曹真幾乎是一位完美無缺的大將。在曹真去世之前,另外一位曹魏宗室大將——曹休已經去世了。在曹休、曹真相繼去世後,司馬懿成為曹魏皇帝最大的仰仗,得以執掌曹魏大軍。

太和五年(231年)二月,諸葛亮率軍第四次北伐魏國,曹叡派司馬懿西駐長安防禦蜀軍。而在諸葛亮第五次北伐中原,同樣是司馬懿前來抵擋的。也即正是因為曹魏宗室幾乎沒有能力出眾的人才了,魏明帝曹叡不得不依賴司馬懿。公元239年,魏明帝曹叡去世,以曹爽、司馬懿為託孤大臣,共同輔佐皇帝曹芳。曹爽雖然是曹真之子,但是,因為曹爽沒有戰場上的歷練,在能力上也遠遠不如他的父親曹真,所以在高平陵之變爆發時,曹爽根本不敢放手一搏,這導致司馬懿最終笑到了最後。因此,如果曹真沒有去世的話,司馬懿不會獲得篡權奪位的機會,也就不會有司馬氏取代曹氏的結果了。

【免責聲明】圖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曹真到底有多厲害?為何會有人說「曹真不死,便無司馬」?
    提到三國時期,就不得不說到最後一統天下,笑到最後的司馬家。作為三國的最後贏家,司馬家能夠發展壯大離不開司馬懿、司馬師、司馬昭等人奠基的。
  • 曹真和司馬懿關係到底如何?這裡有答案
    說起三國,誰能不知道司馬懿呢?正所謂"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在經歷漫長的分裂後,天下又走向了統一。完成這一事業的便是司馬家。
  • 曹真:曹魏朝廷最後的頂梁柱,有他在,司馬懿根本就不敢動!
    於是很多人都說了:曹爽和他爹比起來差遠了,曹真活著的時候,司馬懿壓根不敢幹這種事。那麼有人就會問了:曹真到底有多牛?為何會說:司馬懿在曹真活著的時候沒有出頭之地。原因很簡單,因為曹真活著的時候就是魏國的二把手,司馬懿始終被他鎮壓。那麼歷史上真正的曹真到底有多厲害呢?且聽小編慢慢為大家詳解。
  • 從曹真之死看單位二把手是如何搞死一把手的
    一、曹操不一定姓曹,曹真也不姓曹。三國亂,亂三國。不但國家亂,小家也亂。有說曹操他爹曹騰本來姓夏侯,後來成為了宦官曹嵩的養子,於是,後代就都姓曹了。這種說法被很多史學家認可,最初來自《曹瞞傳》,後來的《三國志》、《後漢書》、《資治通鑑》等著名的嚴謹的史書也都用這個說法。
  • 曹真的最後一戰:諸葛亮不讓魏延走子午谷,曹真卻走子午谷伐蜀
    還好當時魏國有文聘,司馬懿,曹真三人,分別粉碎了三方勢力的攻勢。 正聊三國作者注意到,太和二年,大司馬曹休薨逝。太和四年,曹真入京被封為大司馬,賜劍履上殿,入朝不趨。 曹真煩不煩諸葛亮,當然煩啊!自己主要在西線運作,被諸葛亮連連騷擾,連曹叡還曾經御駕親徵長安。
  • 司馬懿的勝與曹真的敗
    《虎嘯龍吟》是電視藝術作品,裡面的故事情節自然不能全當真;不過據正史記載,曹真、司馬懿都和諸葛亮在戰場上較量過,並且曹真之死確實與此有關,司馬懿也確實是笑到最後的勝利者。所以,咱蹭蹭《虎嘯龍吟》的熱度,聊聊司馬懿和曹真的勝與敗。 先說曹真的「敗」,其實是「不敗之敗」。
  • 曹魏首次伐蜀之戰:曹真、司馬懿聯手對決諸葛亮,曹真的終焉之戰
    公元230年,曹叡任命曹真為大司馬,成為繼曹休後,曹魏的最高軍事長官。曹真成為大司馬後,頭一件想做的便是伐蜀。當時同為輔政大臣的陳群,極力反對伐蜀。他的理由是,伐蜀不易、耗費巨大,擔心曹真空做無用功。陳群畢竟是三公之一,而且錄尚書事,是具有實權的輔政大臣,他的勸諫也是很有分量的,但是曹真堅持要伐蜀。至於為何曹真要執意伐蜀,將另起一文敘述,由於和本文關聯不大,這裡按下不表。
  • 大司馬曹真去世以後,還有誰可以替代司馬懿?曹魏至少有三位人才
    導語:大司馬曹真如果不死的話,輪不到司馬家族篡位坐江山。可是曹真畢竟歲數不小的,活了,早在曹操剛創業那會兒,曹真就跟隨在曹操身邊。曹操的孫子曹叡都做了5年皇帝了,曹真這才去世。可見曹真已經是垂垂老矣。那麼曹真去世以後,真的只有司馬懿可以堪當大任嗎?曹魏上下到底還有沒有大將,可以取代司馬懿,成為曹魏王朝的中流砥柱呢?
  • 《三國演義》中被嚴重貶低的人物——曹真
    當初其父為曹操招募兵馬被殺,曹操憐憫曹真而特別厚待。在曹魏的表現出眾,多次抵禦諸葛亮北伐,官至大將軍、大司馬,曹真死後諡為元侯。曹操起兵時,曹真之父曹伯南為曹操招募兵馬,後為豫州刺史黃琬所害,曹操於是收養喪父的曹真。
  • 歷史上真實的曹真:兩次擊敗過諸葛亮的名將
    其實真實的曹真也是一代名將,《魏略》記載:曹真原來不姓曹,姓秦,他的父親與曹操關係很好,當年為保護曹操而被袁術所殺,曹操可憐曹真年幼喪父,將曹真像自己兒子一樣對待,讓他和曹丕住在一起。有一次曹真打獵,被老虎追趕,曹真轉身射虎,老虎應聲倒下,曹操讚賞曹真的勇敢,讓他統領虎豹騎,徵討靈丘,獲勝,被封為靈壽亭侯。
  • 曹真:這種貨色都能統帥三軍,難怪曹魏亡黨亡國
    以古代落後的生產力來看,在懸崖峭壁上重修棧道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諸葛亮總不可能走子午谷吧?所以基本上沒什麼路可選了,進軍關中只有這條路,隨便猜都猜得到!說什麼曹真對諸葛亮的意圖預判準確純屬貼金中的貼金!
  • 一文讀懂曹操、曹仁、曹純、曹洪、曹休、曹真、曹爽七人間的關係
    、曹爽,但我們又傻傻分不清楚他們跟曹操的關係以及他們之間的關係。這位老人告訴我們:如果按血緣關係來說,曹操跟上述六人都沒有太大關係,因為曹操的父親曹嵩是宦官曹騰的養子,自然跟曹騰宗族的曹仁、曹純、曹洪、曹休四人無血緣關係,而曹真又是曹操的養子,所以曹真、曹爽父子跟曹操以及曹仁、曹純、曹洪、曹休四人自然也無血緣關係。簡單說,若按血緣關係劃分,以上七人可分為三方:曹操為一方,曹仁、曹純、曹洪、曹休四人為一方,曹真、曹爽為一方。
  • 為了洗白司馬懿,楊修曹真前赴後繼的拼了
    七年,文帝寢疾,真與陳群、司馬宣王等受遺詔輔政。也就是說,曹丕剛繼位,曹真就被派到關中去了。一直到皇儲三年,曹真才被調回京城。但曹真回京城之後的第二年,曹丕就大舉伐吳,曹真又隨軍出徵。他到處忙活,常年領兵在外,哪有功夫摻和曹丕後宮的宮鬥?而且,曹真的人品也很不錯。真少與宗人曹遵、鄉人硃贊並事太祖。遵、贊早亡,真愍之,乞分所食邑封遵、贊子。
  • 曹真文武雙全,可在《軍師聯盟》中切成了大反派
    曹真字子丹,曹操的族子。曹操起兵時,曹真的父親曹邵也招募士兵,被州郡中的人殺死。曹操因為他從小失去父親而同情他,便收養了他,視同親骨肉,讓他與曹丕生活在一起。曾經在打獵時,被一隻猛虎追逐,他回身一箭射去,虎應聲而倒。曹操因為他勇敢、剛毅,讓他率領虎豹騎。
  • 《三國演義》第313回 氣曹真諸葛用計
    哎喲,把曹真殺得好苦啊。他東一頭西一頭是滿世界亂撞。現在曹真吶~~什麼也顧不得想啦。他就想帶領著他手下的這些將校,多一條路,殺出重圍去。誒喲~~這西蜀人馬怎麼這麼多呀,象一座座銅牆鐵壁相仿根本殺不透啊。在哪兒才能奪出這條路來呀?東西南北呀~~他都有點兒找不著了。
  • 《新三國》有多少名場面?曹操的雲長我不能走,司馬懿拍死曹真
    於是,整個權鬥就不斷的循環:「曹真想排擠司馬懿---出了簍子---曹爽拼命去補但補不上---司馬懿上風---因為司馬遭朝廷猜忌曹真又上位---曹真想排擠司馬懿」,相當的無趣。」,這種劇情,實在很難想像會有人編的出來。
  • 曹真本姓秦,究竟和曹操什麼關係而改為曹姓?——曹真(上)
    大家一看曹真這個家鄉或者說是出生地還有姓氏,一定就認為曹真也是曹操家族的族人。其實呢,這麼說不能說錯,但是也不全對。原來曹真的本名叫做秦真,原本姓秦不姓曹,是曹操的養子。 有人可能會納悶,曹操有那麼多兒子,為什麼還要收養子?關於曹操收曹真為養子的史料記載有兩個不同的版本。
  • 夏侯淵可以指揮張頜,為何曹休、曹真卻能只會張遼、徐晃
    曹操是統一北方的霸主,他手下有很多大將,但是其中最厲害的不是曹家和夏侯家的人,而是五子良將,五子良將是魏國立國之本,每一位五子良將,功勞都很大,
  • 《虎嘯龍吟》熱播,看章賀版曹真如何智鬥司馬懿、諸葛亮
    為了演好曹真,章賀做了大量的案頭工作,他翻閱史書,尋找歷史上曹真身世之謎的真相,「曹真的身世有兩個說法,其一來自《三國志》,說曹真是曹邵的兒子,曹邵在為曹操招兵買馬之時被豫州牧黃婉所害,因此而被曹操收養;第二個說法是在《魏略
  • 一把手曹真鬥不過二把手司馬懿,他會自殺嗎
    官場的各種明規則、潛規則,他都見得多了。 從小小的校尉到統領大軍的大都督,曹真一路走來,苦辣酸甜五味俱全——他鬥敗過別人,也被別人鬥敗過;他給別人使過絆子,也被別人絆倒過;他曾經打壓過下級,也曾被上級打壓;他曾經向上級叫板,也曾被下級叫板過;他有過春風得意的順境,也有過喝水塞牙的逆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