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真:這種貨色都能統帥三軍,難怪曹魏亡黨亡國

2020-12-28 子夢奇談

曹真與諸葛亮也許是現在黑諸葛亮已成風氣,不知道什麼時候起,曹真也跟著鹹魚翻身了!這麼個只有「劉備裨將」戰鬥水平的傢伙,居然被吹成了曹魏宗室之英。

等等,這貨又算哪門子宗室呢?

魏略曰:真本姓秦,養曹氏。或雲其父伯南夙與太祖善。興平末,袁術部黨與太祖攻劫,太祖出,為寇所追,走入秦氏,伯南開門受之。寇問太祖所在,答云:「我是也。」遂害之。由此太祖思其功,故變其姓。

這麼算來,曹真就算是宗事,可能也是託的或者偽的。

還是先來說說諸葛亮二伐時曹真的一些糗事吧,很多亮黑還拿什麼曹真預料到了諸葛亮下次出軍的目標,用這個來黑曹真智謀高於諸葛亮,高在哪?

蜀漢北伐的路線一共就這麼幾條,一伐的時候,趙雲帶著誘敵的老弱病殘,把曹真抗在眉城,最後把曹睿打到失蹤,蜀軍卻人馬不失的回歸了,還帶來一堆「絹」回來,看來趙雲和李雲龍相差無幾,吃虧買賣是一點都不做啊!

幾個月之前,趙雲剛在撤退中把棧道燒了。以古代落後的生產力來看,在懸崖峭壁上重修棧道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諸葛亮總不可能走子午谷吧?所以基本上沒什麼路可選了,進軍關中只有這條路,隨便猜都猜得到!說什麼曹真對諸葛亮的意圖預判準確純屬貼金中的貼金!

曹真既然這麼料事如神,為什麼沒料到,諸葛亮其實虛晃一槍,幹擾魏軍的整個聯防部署,借著攻打陳倉的由頭,直接伏擊郭淮,郭淮怕死跑路之後,蜀軍的陳式順勢取下武都陰平?如果事情真的是曹真看破的,那麼郭淮大可不必匆匆逃離戰場,而是有步驟地吸引諸葛亮主力進包圍圈,全殲諸葛亮軍於武都城外,問題是,不論郭淮,還是曹真,哪個魏軍有這個膽子?

最重要的問題:郭淮之謎

為什麼沒料到諸葛亮在建威蹲郭淮?假設不是郭淮夠機智,他當場就直接被陳式和諸葛亮包餃子了。也許正是因為這一次死裡逃生,郭淮才認定了諸葛亮的才能,幾乎此生都沒敢和諸葛亮再交手。

而郭淮的逃跑,後來也成了蜀軍的心腹大患:

淮曰:「若亮跨渭登原,連兵北山,隔絕隴道,搖蕩民、夷,此非國之利也。」宣王善之,淮遂屯北原。塹壘未成,蜀兵大至,淮逆擊之。後數日,亮盛兵西行,諸將皆謂欲攻西圍,淮獨以為此見形於西,欲使官兵重應之,必攻陽遂耳。其夜果攻陽遂,有備不得上。

這種感覺就像劉備斬殺了夏侯淵,卻感嘆沒有幹掉張郃一樣一樣的。

接著聊二伐出兵的問題。趙雲燒棧道後,諸葛亮只有一條路可走的史料:

《諸葛亮集·與兄瑾言趙雲燒赤崖閣道書》:前趙子龍退軍,燒壞赤崖以北閣道。緣谷一百餘裡,其閣梁一頭入山腹,其一頭立柱於水中。今水大而急,不得安柱,此其窮極,不可彊也。

《諸葛亮集·與兄瑾言大水赤崖橋閣悉壞書》:頃大水暴出,赤崖以南橋閣悉壞。時趙子龍與鄧伯苗,一戍赤崖屯田,一戍赤崖口,但得緣崖與伯苗相聞而已。

《諸葛亮集·與兄瑾言治綏陽穀書》:有綏陽小谷,雖山崖絕重,溪水縱橫,難用行軍。昔邏候往來,要道通人。今使前軍斫治此道,以向陳倉,足以扳連賊勢,使不得分兵東行者也。

另外《曹真傳》裡說自己在陳倉早有準備一事也屬於貼金,陳倉準備充分嗎?我怎麼沒看出來?準備充分的體現一般有以下幾個特徵:留有足夠的兵力守城、城牆在打仗前就修得很堅固、城中有足夠的守城武器、糧草藥品等資源充足。

守將要知道城中到底有多少人手,要知道己方吏士的力氣有多大?能夠抬起多重的木頭和石頭?要知道城中有多少能夠用來製造守城武器的木材,要知道城中有多少可以用來修築城牆的石料,這些東西在《墨子》裡都寫得非常清楚了。(注:不是隨便什麼土石就能用來修城的;不是隨便找根木頭就能用來製造武器的)

《墨子備城門篇》:子墨子曰:「守城之法,必數城中之木,十人之所舉為十挈,五人之所舉為五挈,凡輕重以挈為人數。為薪樵挈,壯者有挈,弱者有挈,皆稱亓任。凡挈輕重所為,吏人各得亓任。城中無食則為大殺。

《墨子迎敵祠篇》:凡守城之法:石有積,樵薪有積,菅茅有積,雚葦有積,木有積,炭有積,沙有積,松柏有積,蓬艾有積,麻脂有積,金鐵有積,粟米有積;井灶有處,重質有居,五兵各有旗,節各有辨;法令各有貞;輕重分數各有請:主慎道路者有經。

《墨子備城門篇》:凡守圉城之法,厚以高,壕池深以廣,樓撕脩,守備繕利,薪食足以支三月以上,人眾以選,吏民和,大臣有功勞於上者多,主信以義,萬民樂之無窮。不然,父母墳墓在焉;不然,山林草澤之饒足利;不然,地形之難攻而易守也;不然,則有深怨於適而有大功於上;不然則賞明可信而罰嚴足畏也。此十四者具,則民亦不宜上矣。然後城可守。十四者無一,則雖善者不能守矣。

可是當諸葛亮攻陳倉的時候出現了以下場景:陳倉的守軍只有千數、救援郝昭的人不是曹真而是張郃、郝昭後來為了抵禦諸葛亮都直接挖了當地人的墳墓。

終極一問:到底是戰後報告寫得好,還是領導水平高?讓我們一條一條來分析到底有準備還是沒準備吧!

如果是早有準備的話,應該是多在陳倉放些兵才對,可是陳倉為何只有那麼點人?

如果曹真當地的軍隊就足夠支援郝昭,那麼沒必要大老遠的把準備去荊州的張郃調過來,人家張郃都走到河南地了,又讓張郃的3萬大軍回關中,這當人張郃是公費旅遊?

如果城中用來製造守城武器的木材足夠,事先就準備好了放倉庫裡,那麼郝昭為什麼要把別人的墳墓都扒了?

而且根據曹魏方的史料來看,陳倉外城很可能快被諸葛亮打破了。而且看文字描述,貌似郝昭的內城還是臨時修的,既然這樣曹真幹嘛不早點給郝昭修好一道內城?還讓郝昭臨時去修,這不是在坑郝昭嗎?諸葛亮一伐大約是在228年的春末夏初,三國類史料裡記載的夏天是從4月開始的,夏4月的時候曹睿已經回到了洛陽,而諸葛亮攻陳倉都到了當年12月了,這麼長的時間,修道內城的時間還是綽綽有餘,曹子丹你不是有備嗎?這個有備體現在哪呢?把城簡單的修一下並不需要花太長的時間,參考張特以及呂蒙說的話,你陳倉這裡像是有備嗎?虧人家郝昭給力才守住陳倉給你曹真擦屁股!不然陳倉搞不好就保不住了,連魏明帝曹睿都說張郃援軍去了目的地恐怕陳倉都已經失守了。

陳倉外城疑似快被破的史料:

《魏略》:亮乃更為井闌百尺以射城中,以土丸填塹,欲直攀城,昭又於內築重牆。

郝昭為了製造守備武器把城中墳墓都扒了的史料:

《魏略》:會病亡,遺令戒其子凱曰:「吾為將,知將不可為也。吾數發冢,取其木以為攻戰具,又知厚葬無益於死者也。汝必斂以時服。且人生有處所耳,死復何在耶?今去本墓遠,東西南北,在汝而已。」

而修築簡易版防禦工事通常所需時間:

《魏略》:及諸葛恪圍城,特與將軍樂方等三軍眾合有三千人,吏兵疾病及戰死者過半,而恪起土山急攻,城將陷,不可護……吳人聽其辭而不取印綬。不攻。頃之,(張)特還,乃夜徹諸屋材柵,補其缺為二重。明日,謂吳人曰:"我但有鬥死耳!"吳人大怒,進攻之,不能拔,遂引去。

《吳書》:諸將皆勸作土山,添攻具,(呂)蒙趨進曰:"治攻具及土山,必曆日乃成,城備既脩,外救必至,不可圖也。且乘雨水以入,若留經日,水必向盡,還道艱難,蒙竊危之。今觀此城,不能甚固,以三軍銳氣,四面並攻,不移時可拔,及水以歸,全勝之道也。"

至少8個月的時間,就是質量高的防禦工事都能給你修好!更別說一些半成品了。曹魏方史書本意是為了吹郝昭和曹真,結果說得越多暴露的東西也就越多,正所謂言多必失。曹真吹四肢不勤五穀不識,看了點網文就來黑諸葛亮,不怕笑掉人大牙?

其實曹真應該也不是沒派援軍來救援陳倉,這次戰爭除了陳倉有交戰,郿城和費矅也有交戰,有可能是曹真派去的援軍被堵在半路上了,而魏軍選擇堅守郿城,搞不好是野戰打不過諸葛亮才選擇閉門自保的,連曹真派的援軍都被堵住了,所以要救援陳倉就只能把張郃給叫來了。

郿城有交戰的史料:

《通典》:太和二年,諸葛亮以數萬人攻陳倉,將軍郝昭以千人守二十餘日,不拔,在今縣東三十裡故城是。攻郿又不克,在今縣東北十五裡故郿城是。並今扶風郡縣。魏除右字,但為扶風郡,亦為重鎮。曹公使張合屯陳倉。建興中,諸葛亮攻陳倉及郿,皆不克。

《寰宇記》:魏文帝除右字為扶風郡,亦是重鎮。曹公使張合屯陳倉。建興中,諸葛亮攻陳倉及郿,皆不克。

費矅和諸葛亮有交手,而費矅一開始並沒有和郝昭在一個地方駐紮:

《三國志明帝紀》:十二月,諸葛亮圍陳倉,曹真遣將軍費曜等拒之。

《三國志曹真傳》:真以亮懲於祁山,後出必從陳倉,乃使將軍郝昭、王生守陳倉,治其城。明年春,亮果圍陳倉,已有備而不能克。

後來諸葛亮撤退的時候都順手把王雙的腦袋給割下來了,請問這仗亮點在哪?很多人還喜歡黑諸葛亮殺王雙的戰績呢,說王雙只是一個無名小卒,殺了他沒什麼吹頭。請問你們是怎麼看出王雙是菜雞的?知道王雙是什麼身份嗎?史書明說了王雙是帶領著騎兵追擊諸葛亮,真以為隨便找個路人都能當騎將啊?要是馬術水平不夠精湛,怎麼能夠做到平時訓練騎兵,戰時指揮騎兵?史書裡強調騎將不是人人都能做的例子還少了嗎?不說別的,曹操都覺得曹純死了以後除了自己沒人能帶虎豹騎了呢!

《漢書灌嬰傳》:楚騎來眾,漢王乃擇軍中可為騎將者;皆推故秦騎士重泉人李必、駱甲習騎兵,今為校尉,可為騎將。漢王欲拜之,必、甲曰:「臣故秦民,恐軍不信臣,臣願得大王左右善騎者傅之。」嬰雖少,然數力戰,乃拜嬰為中大夫,令李必、駱甲為左右校尉,將郎中騎兵擊楚騎於滎陽東,大破之。

《魏書》:(曹)純所督虎豹騎,皆天下驍銳,或從百人將補之,太祖難其帥。純以選為督,撫循甚得人心。及卒,有司白選代,太祖曰:"純之比,何可復得!吾獨不中督邪?"遂不選。

《三國志諸葛亮傳》:魏將王雙率騎追亮,亮與戰,破之,斬雙。

我曾經在我的拙作《真臥龍也》系列中的開篇,說諸葛亮君子六藝斬王雙,就是指的這裡。真臥龍也系列之:4萬打贏19萬!你不知道的北伐大捷

而且通常史料裡用「斬」字來描述的話,那麼很大概率就是近戰擊殺的王雙,如果是用遠程武器殺死敵將的話一般會明說是射死的,參考張郃、龐統、孫堅、凌操、徐琨、王嗣、孫觀他們。地球人都知道近戰擊殺敵將比遠程射殺敵將難度大得多,刀的攻擊範圍不足一米,長矛也不過10米左右,遠程武器少則可以達到幾十米多則可以達到百米,乘高射擊估計更遠,能用近戰武器擊殺敵將,說明王雙的陣型狀態都不怎麼好了。諸葛亮用步兵近戰擊殺騎將為啥不能吹?

福不雙至,禍不單行,王雙陣亡沒過多久武都陰平都丟了,連郭淮都差點搭了進去。曹真既然神機妙算,為何沒有算到陳式會去攻武都陰平?為何沒有料到諸葛亮在建威蹲郭淮?

《三國志諸葛亮傳》:魏將王雙率騎追亮,亮與戰,破之,斬雙。七年,亮遣陳式攻武都、陰平。魏雍州刺史郭淮率眾欲擊式,亮自出至建威,淮退還,遂平二郡。

再論諸葛亮的戰略目的諸葛亮攻打陳倉有以下幾個目的,第一是為了策應東吳,第二是聲東擊西,為了更好的奪取武都陰平。

為了策應東吳的證據:

《水經注卷十七渭水注》:註:洛谷,古名綏陽穀。在寶雞縣東南六十裡。有綏陽溪水,北入渭。案:斜谷在綏陽穀東,陳倉在綏陽穀西。是時武侯屯斜谷口,魏人據陳倉縣。故武侯治綏陽穀路,牽制魏兵之在陳倉者,使不得東行也。洛谷之南有磻溪宮,入谷南行,有間道達鳳縣之進口關。

糗事還不止這些呢,曹子丹不服氣,惱羞成怒直接請求討伐「蜀賊」,當時朝堂的反對聲有多大大家可曾知道?而曹真他聽了嗎?

《三國志陳群傳》:曹真表欲數道伐蜀,從斜谷入。群以為"太祖昔到陽平攻張魯,多收豆麥以益軍糧,魯未下而食猶乏。今既無所因,且斜谷阻險,難以進退,轉運必見鈔截,多留兵守要,則損戰士,不可不熟慮也"。帝從群議。真復表從子午道。群又陳其不便,並言軍事用度之計。詔以群議下真,真據之遂行。會霖雨積日,群又以為宜詔真還,帝從之。

《三國志華歆傳》:太和中,遣曹真從子午道伐蜀,車駕東幸許昌。歆上疏曰:"兵亂以來,過逾二紀。大魏承天受命,陛下以聖德當成康之隆,宜弘一代之治,紹三王之跡。雖有二賊負險延命,苟聖化日躋,遠人懷德,將襁負而至。夫兵不得已而用之,故戢而時動。臣誠願陛下先留心於治道,以徵伐為後事。且千裡運糧,非用兵之利;越險深入,無獨克之功。如聞今年徵役,頗失農桑之業。為國者以民為基,民以衣食為本。使中國無饑寒之患,百姓無離土之心,則天下幸甚,二賊之釁,可坐而待也。臣備位宰相,老病日篤,犬馬之命將盡,恐不復奉望鑾蓋,不敢不竭臣子之懷,唯陛下裁察!"帝報曰:"君深慮國計,朕甚嘉之。賊憑恃山川,二祖勞於前世,猶不克平,朕豈敢自多,謂必滅之哉!諸將以為不一探取,無由自弊,是以觀兵以闚其釁。若天時未至,周武還師,乃前事之鑑,朕敬不忘所戒。"時秋大雨,詔真引軍還。

然後看看曹真是怎麼坑隊友的?

《魏略》:子午之役,(夏侯)霸召為前鋒,進至興勢圍,安營在曲谷中。蜀人望知其是霸也,指下兵攻之。霸手戰鹿角間,賴救至,然後解。

與此同時:

《三國志魏延傳》:(建興)八年,使延西入羌中,魏後將軍費瑤、雍州刺史郭淮與延戰於陽谿,延大破淮等,遷為前軍師徵西大將軍,假節,進封南鄭侯。(郭淮這是第幾次被你曹子丹坑了?)

《季漢輔臣贊》:(吳)子遠名壹,陳留人也……建興八年,與魏延入南安界,破魏將費瑤,徙亭侯,進封高陽鄉侯,遷左將軍。(南安界,嗯,實錘了漢軍是在曹魏的地盤上痛打了費矅郭淮)

《三國志楊阜傳》:是時大司馬曹真伐蜀,遇雨不進。阜上疏曰:"昔文王有赤烏之符,而猶日昃不暇食;武王白魚入舟,君臣變色。而動得吉瑞,猶尚憂懼,況有災異而不戰竦者哉?今吳、蜀未平,而天屢降變,陛下宜深有以專精應答,側席而坐,思示遠以德,綏邇以儉。間者諸軍始進,便有天雨之患,稽閡山險,以積日矣。轉運之勞,擔負之苦,所費以多,若有不繼,必違本圖。傳曰:見可而進,知難而退,軍之善政也。徒使六軍困於山谷之間,進無所略,退又不得,非主兵之道也。武王還師,殷卒以亡,知天期也。今年兇民飢,宜發明詔損膳減服,技巧珍玩之物,皆可罷之。昔邵信臣為少府於無事之世,而奏罷浮食;今者軍用不足,益宜節度。"帝即召諸軍還。

?????國內百姓在挨餓你曹真居然還有心思公費旅遊?

《三國志王肅傳》:四年,大司馬曹真徵蜀,肅上疏曰:"前志有之,千裡饋糧,士有飢色,樵蘇後爨,師不宿飽,此謂平塗之行軍者也。又況於深入阻險,鑿路而前,則其為勞必相百也。今又加之以霖雨,山坂峻滑,眾逼而不展,糧縣而難繼,實行軍者之大忌也。聞曹真發已逾月而行裁半谷,治道功夫,戰士悉作。是賊偏得以逸而待勞,乃兵家之所憚也。言之前代,則武王伐紂,出關而復還;論之近事,則武、文徵權,臨江而不濟。豈非所謂順天知時,通於權變者哉!兆民知聖上以水雨艱劇之故,休而息之,後日有釁,乘而用之,則所謂悅以犯難,民忘其死者矣。"於是遂罷。

看到王肅說的這些,你們還敢吹曹真嗎?還吹得動嗎?你們看看曹真把隊友坑成什麼樣子了?我很久以前在其他地方看到還有人說如果沒有大雨曹真可以一波推了巴蜀的呢!

沒有這場大雨曹真會敗得更慘!諸葛亮和李嚴已經在居高臨下以逸待勞了,就等著你送人頭呢!就等著你在漢中耗著,然後爭取時間讓魏延吳懿刷戰功呢!我怎麼總覺得費矅郭淮是疲憊狀態下在半路上被魏延吳懿攔在自家門口痛打了一頓呢?

除了這個,你們不會以為曹真就搞砸了這點事吧?漢中之戰,曹真帶領徐晃在截擊高翔的糧道,結果曹真擊破了高翔都沒成功斷了劉備軍的糧道,而曹操那邊的糧道早就被趙雲黃忠張翼他們給爆了,最終導致曹操爭奪漢中失敗。

僅僅是攻城不下其實還真還沒啥好黑的,因為古代的科技水平就那樣,攻城武器的落後導致火炮發明前攻城都是難題,很多名將都有攻城不下的記錄。何況諸葛亮的兵力本來就捉襟見肘,還要留下部隊埋伏郭淮。可曹真在野戰中都被朱然錘了,這個洋相就出大了!

《三國志朱然傳》:(孫)權遣將軍孫盛督萬人備州上,立圍塢,為然外救。郃渡兵攻盛,盛不能拒,即時卻退,郃據州上圍守,然中外斷絕。權遣潘璋、楊粲等解圍而圍不解。時然城中兵多腫病,堪戰者裁五千人。(曹)真等起土山,鑿地道,立樓櫓臨城,弓矢雨注,將士皆失色,然晏如而無恐意,方厲吏士,伺間隙攻破兩屯。魏攻圍然凡六月日,未退。

《三國志吳主傳》:秋九月,魏乃命曹休、張遼、臧霸出洞口,曹仁出濡須,曹真、夏侯尚、張郃、徐晃圍南郡。

朱然當時手裡能戰之士才多少人?5000人好吧!其他人都病倒了,外面孫盛的援軍還被張郃給擊破了,這麼大優勢還能被朱然反攻兩座營????

《三國志賈詡傳》:文帝不納。後興江陵之役,士卒多死。

也就《曹真碑》敢吹自己讓朱然吃癟了。

《曹真碑》:施陸議於嚴霜、奮朱然於雷霆。

縱觀曹真一生,戰報是寫的真好,但是細想一下,也就是一個「劉備裨將」是他曹真破的。

相關焦點

  • 曹魏首次伐蜀之戰:曹真、司馬懿聯手對決諸葛亮,曹真的終焉之戰
    公元230年,曹叡任命曹真為大司馬,成為繼曹休後,曹魏的最高軍事長官。曹真成為大司馬後,頭一件想做的便是伐蜀。當時同為輔政大臣的陳群,極力反對伐蜀。他的理由是,伐蜀不易、耗費巨大,擔心曹真空做無用功。公元230年八月,曹魏至少兵分三路伐蜀。
  • 大司馬曹真去世以後,還有誰可以替代司馬懿?曹魏至少有三位人才
    導語:大司馬曹真如果不死的話,輪不到司馬家族篡位坐江山。可是曹真畢竟歲數不小的,活了,早在曹操剛創業那會兒,曹真就跟隨在曹操身邊。曹操的孫子曹叡都做了5年皇帝了,曹真這才去世。可見曹真已經是垂垂老矣。那麼曹真去世以後,真的只有司馬懿可以堪當大任嗎?曹魏上下到底還有沒有大將,可以取代司馬懿,成為曹魏王朝的中流砥柱呢?
  • 夏侯惇,夏侯淵,曹仁,曹洪,曹休,曹真等曹操的宗室如何排名?
    曹真實際上並不是真正的曹魏宗族,是曹操的養子,不過和曹家關係緊密,最後成為曹魏的最高統帥,可見其能力和信任程度都是毋庸置疑的,當然曹爽這樣的實在是曹魏宗族無人可用了。曹真不同,同時代夏侯尚、曹休、曹純都在的時候,曹真也一直是最受重用的。那麼曹真的功勞是否能對應自己的官職呢?顯然又是一個被《三國演義》黑慘了的一代名將。曹仁的功績在三國演義中基本屬實,曹真就真的黑鍋不少,戰績都被司馬懿給取代了。曹真可謂三朝元老,早在曹操時代,曹真就因為射虎被曹操讚譽成為虎豹騎的統領之一,在討伐靈丘黃巾軍的時候已經被封為靈壽亭侯。
  • 曹真:曹魏朝廷最後的頂梁柱,有他在,司馬懿根本就不敢動!
    於是很多人都說了:曹爽和他爹比起來差遠了,曹真活著的時候,司馬懿壓根不敢幹這種事。那麼有人就會問了:曹真到底有多牛?為何會說:司馬懿在曹真活著的時候沒有出頭之地。原因很簡單,因為曹真活著的時候就是魏國的二把手,司馬懿始終被他鎮壓。那麼歷史上真正的曹真到底有多厲害呢?且聽小編慢慢為大家詳解。
  • 曹真和司馬懿關係到底如何?這裡有答案
    說起三國,誰能不知道司馬懿呢?正所謂"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在經歷漫長的分裂後,天下又走向了統一。完成這一事業的便是司馬家。
  • 一文讀懂曹操、曹仁、曹純、曹洪、曹休、曹真、曹爽七人間的關係
    這位老人告訴我們:如果按血緣關係來說,曹操跟上述六人都沒有太大關係,因為曹操的父親曹嵩是宦官曹騰的養子,自然跟曹騰宗族的曹仁、曹純、曹洪、曹休四人無血緣關係,而曹真又是曹操的養子,所以曹真、曹爽父子跟曹操以及曹仁、曹純、曹洪、曹休四人自然也無血緣關係。簡單說,若按血緣關係劃分,以上七人可分為三方:曹操為一方,曹仁、曹純、曹洪、曹休四人為一方,曹真、曹爽為一方。
  • 桓範說挾天子以令諸侯,曹真卻怕了
    諸葛亮智近乎妖,曹操的奸詐與豪情,關羽的義薄雲天和自負都令人神往。然而三國也有令人非常痛恨的家族,那就是司馬懿家族。司馬懿在高平陵之變中篡奪了曹魏政權,這也意味著三國歸晉拉開了序幕。而在高平陵政變中,最關鍵的人物只有兩個,那就是司馬懿和對手曹爽。曹爽不加抵抗,便投降了司馬懿。
  • 曹真本姓秦,究竟和曹操什麼關係而改為曹姓?——曹真(上)
    既然咱們講了虎豹騎的一代目曹純,並且講到了曹純死後,曹操認為曹純是無可替代的,因此決定親自執掌虎豹騎,最後由于欣賞曹真的驍勇,將曹真任命為虎豹騎的二代目。那麼今天我就來講一講曹真究竟是何許人,和曹操又是什麼關係? 曹真(?-231年),字子丹,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
  • 司馬師為什麼非要殺這個曹魏「紅二代」?
    按照曹魏制度,中領軍是宮廷禁衛軍統帥。這表明曹丕對夏侯尚的信任是很不一般的。曹丕代漢成為皇帝後,又進封平陵鄉侯,升任徵南將軍,領荊州刺史,假節都督南方諸軍事。比如鍾會,也是曹魏著名的功臣官二代,也是少年成名,受到司馬懿的賞識。鍾會一直希望能和夏侯玄結交,但夏侯玄看不上鍾會的人品,不和鍾會來往。
  • 為何有人說「曹真不死,便無司馬」,曹真到底有多厲害?
    因此,在高平陵之變中,司馬懿不僅除掉了曹真之子曹爽,更篡奪了曹魏大權,這成為司馬氏取代曹氏的重要一步。對此,在高平陵之變後,有人曾表示「曹真不死,便無司馬」。那麼,問題來了,曹真到底有多厲害?為什麼有人說「曹真不死,便無司馬」?一首先,之所以會有人說「曹真不死,便無司馬」,原因很簡單,這是因為曹真生前執掌曹魏大權,實現了對司馬懿的壓制。曹真(?
  • 曹魏的一位謀士,深受曹操器重,曾擔任曹真、司馬懿的軍師
    就武將來說,既有于禁、徐晃、張郃、張遼、樂進這五子良將,以及夏侯淵、夏侯惇、曹真、曹仁、曹休等曹魏宗室武將。就文臣謀士來說,則有司馬懿、郭嘉、荀彧、荀攸、程昱、賈詡、陳群等人。其中,在曹操的謀士之中,杜襲明明勞苦功高,卻沒有相對應的名氣,也即經常被人們所忽略。杜襲(生卒年不詳),字子緒,潁川郡定陵縣(今河南省襄城縣)人。三國時期魏國官吏,東漢末年潁川「四大名士」之一,濟陰太守杜根的孫子。
  • 曹真到底有多厲害?為何會有人說「曹真不死,便無司馬」?
    而除此之外,還有一個人物其實也十分重要,那就是曾在曹魏擔任大將軍、大司馬的曹真。之所以說曹真重要,並不是因為他幫助了司馬家奪權,正相反,他的存在嚴重限制了司馬懿對權力的攫取。曹真去世後,司馬懿才算是沒有了制約,真正站上了曹魏政權權力的頂端。正因如此,人們都說"曹真不死,便無司馬",意即是如果不是曹真的死,司馬家就沒法奪取曹魏政權。那麼,曹真到底有多厲害呢?
  • 馬謖大意失街亭,如果換成趙雲來守,能守住嗎?答案其實很簡單
    先說說街亭之戰,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前期是相當成功的,關羽的大意失荊州,劉備夷陵之戰損失了幾乎全部的有生力量及戰將,特別是在劉備死後,曹魏就認為蜀漢沒人能打仗了,但是諸葛亮卻進行北伐大出曹魏集團的意料,曹魏政權根本就沒有想到,非常意外.主力防備都放在了孫權一方,而雍涼地區防備很少.   馬謖失街亭,導致諸葛亮的北伐失敗!
  • 司馬懿為何能奪取曹魏政權?都是曹丕和曹叡惹的禍
    眾所周知,司馬懿通過高平陵政變控制了曹魏政權,為將來西晉取代曹魏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這其中自然有司馬懿政治才幹出眾和其政敵曹爽兄弟懦弱無能、貪圖苟安等因素,但曹魏在權力格局上的安排也有其致命傷。曹魏後世的皇帝必然會重視曹叡的繼承人,而他曹叡往哪裡擺呢?相反曹芳是曹叡的晚輩,立曹芳,第三代皇帝必然是他曹叡,曹叡在曹魏歷史上的地位就是不可動搖的。正是這種私心,不看大局的做法,最終斷送了曹魏的江山社稷。曹魏前朝是漢朝,在西漢的歷史上曾出現過吳楚七國之亂,在東漢的歷史上曾出現了待續百年的「戚宦之爭」。魏文帝曹丕繼位之後,非常重視吸取前朝的教訓。
  • 司馬懿為何能篡奪曹魏大權?因為曹丕、曹叡都犯了一個錯誤!
    作為執掌曹魏大權多年的重臣,司馬懿在高平陵之變中完成了對曹爽的致命一擊。在曹爽放棄抵抗之後,司馬懿違背諾言,以謀反的罪名殺曹爽及其黨羽何晏、丁謐、鄧颺、畢軌、李勝、桓範等,並滅三族。通過對曹爽勢力的清除,司馬懿及其後人,得以不斷把持曹魏的朝政,從而完成了西晉取代曹魏的目標。對於司馬懿來說,之所以能篡奪曹魏的大權,顯然和曹操沒有什麼關係。
  • 在混亂的三國時期,曹魏為何還能治理西域?
    然而,地處天山南北的西域大地,卻仍在曹魏政權手中。要知道曹魏一直面臨著南方的蜀漢和孫吳政權的巨大威脅,北方還有鮮卑等遊牧民族的侵擾,它又如何能分出力量來,對這片地廣人稀的大地進行管理呢?185年,叛軍集結大軍向西漢故都長安進發。漢靈帝派遣皇甫嵩做左車騎將軍抵禦叛軍,結果被宦官進讒言誣陷而被免職。繼任的司空張溫帶著董卓、周慎、孫堅等部將與叛軍大戰,雖然延緩了叛軍進軍的兵峰,但是還是沒能奪回黃河上遊地區。新任涼州刺史耿鄙率六個郡的軍隊圍攻叛亂的隴西郡。結果還沒進攻對方,耿鄙就被兵變的部下殺死,其下屬軍官馬騰投奔了韓遂叛軍。
  • 鍾會是三軍統帥,又除掉了諸葛緒與鄧艾,為何叛變還會失敗?
    公元263年,司馬昭聚齊十八萬大軍,他命鍾會為三軍統帥,讓諸葛緒與鄧艾各領一軍,分三路南徵蜀漢。
  • 《三國演義》第313回 氣曹真諸葛用計
    司馬懿這時候沒有時間跟曹真多敘話,他一揮令旗,曹魏軍就殺過來了。曹魏的人馬和西蜀軍校是一場混戰。司馬懿由重圍之中算把曹真給救出來啦。曹真拉著司馬懿的手哇~~眼淚差點兒掉下來。「多虧仲達呀~~今日若不是仲達領兵來救,曹真~~早就完啦。仲達~~你怎麼會知道~~呃~~我被諸葛亮的人馬給包圍了呢?」
  • 一篇分清曹操家的曹仁、曹純、曹真、曹休、曹洪都幹啥的
    首先他們雖然都是同族,但親兄弟只有曹仁和曹純,是曹操的堂弟。曹仁、曹純和曹洪都是曹操的堂弟,曹休和曹真都是曹操的侄子,但曹真不一樣,他雖然叫真,其實他是「曹假」。他是曹操的養子。曹真本姓秦,父親秦邵跟曹操關係很鐵,像祖茂和孫堅一樣,秦邵也幫曹操擋了袁術部下一槍,但秦邵死了,於是曹操就收養了曹真,並給他改姓。曹真和曹休小時候都是同曹丕一起玩大的。但同是侄子,都英勇善戰可是,但曹操的評價卻不同。
  • 他們又為何沒能阻止司馬懿的一家獨大?
    作為曹操的養子,曹真一直是曹丕的摯友,而他也是在曹氏第二代中的優秀統帥。在曹丕繼位之手,他立即被拜為鎮西將軍,都督雍涼諸軍事,負責鎮守西北邊境,他的主要對手也正是《三國演義》中寫成神仙的諸葛亮。曹真與諸葛亮的交戰,戰績其實非常不錯。從228年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開始,到230年的曹軍反擊漢中。曹真與神諸葛在蜀魏西界多次作戰。除了第一次因魏國無備痛失隴西大部之外,之後的交戰曹魏方面都沒有傷筋動骨,反觀西涼的郭淮在多次對諸葛亮的作戰中處於了絕對下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