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司馬曹真去世以後,還有誰可以替代司馬懿?曹魏至少有三位人才

2021-01-08 歷史鑑賞者

導語:

大司馬曹真如果不死的話,輪不到司馬家族篡位坐江山。可是曹真畢竟歲數不小的,活了,早在曹操剛創業那會兒,曹真就跟隨在曹操身邊。

曹操的孫子曹叡都做了5年皇帝了,曹真這才去世。可見曹真已經是垂垂老矣。那麼曹真去世以後,真的只有司馬懿可以堪當大任嗎?曹魏上下到底還有沒有大將,可以取代司馬懿,成為曹魏王朝的中流砥柱呢?

當然是有的,司馬懿之所以聞名天下,主要依靠的,就是曹真去世以後的那段戰爭歲月。可以說這段帶兵的日子,成就了司馬家族。那麼有哪幾位在當時可以跟司馬懿一較高下的呢?

第一位,四朝老臣的蔣濟。

早在漢朝末年,蔣濟就已經出仕做官了,後來成為了曹操的心腹謀士。他這一生輔佐了曹操、曹丕、曹叡以及曹芳四代君主,可以說是曹魏頂梁柱之一。

早年曹操在赤壁之戰中戰敗,孫權趁機帶兵圍攻合肥。因為曹操戰敗,無力救援合肥。這個時候蔣濟想了一個好辦法,他告訴揚州刺史,說已經偷偷得到了援軍的書信,有四萬多人即將前來救援,希望刺史派人前去接應。

濟既至,帝問曰;「卿所聞見天下風教何如?」濟對曰:「未有他善,但見亡國之語耳。」帝忿然作色而問其故,濟具以答,因曰:「夫『作威作福』,書之明誡。『天子無戲言』,古人所慎。惟陛下察之!」於是帝意解,遣追取前詔。黃初三年,與大司馬曹仁徵吳,濟別襲羨溪。仁欲攻濡須洲中,濟曰:「賊據西岸,列船上流,而兵入洲中,是為自內地獄,危亡之道也。」仁不從,果敗。仁薨,復以濟為東中郎將,代領其兵。---《三國志》

結果接應的人被孫權抓了去,孫權認為援軍到來是真的,果然退兵,這才保住了合肥的安全。蔣濟憑藉智謀,成功保住了合肥。

曹操打算內遷淮南民眾,不希望這些人成為孫權的糧草來源。可是蔣濟表示反對,他說過去遷徙百姓,是因為曹操弱小袁紹強大,可是現在曹操已經很強大了,沒有必要遷徙百姓。百姓是不願意遷徙的,肯定會鬧情緒。

可是曹操就是不聽,結果江淮地區十多萬百姓,因為害怕被曹操魚肉,果斷南下逃到了孫權的地盤上,助長了孫權的勢力。從此曹操開始器重蔣濟,升任他為丹陽太守。在升任揚州別駕以後,蔣濟顯然已經成為了曹操的核心謀士。治理揚州一方面是為了平息民眾,另一方面則是為了抵禦東吳的進攻。在揚州別駕的任上做的十分出色,曹操越發欣賞蔣濟,所以將他提拔為自己的丞相主簿兼任西曹屬。而當時司馬懿是丞相主簿兼任東曹屬。由此可見,在曹操眼裡,蔣濟的能力並不比司馬懿要差。魏文帝曹丕時期,蔣濟出任東中郎將,代替曹仁,統帥過大軍。明帝時期,蔣濟因為功勞很多,所以被封為關內侯,出任中護軍。到這兒為止,蔣濟的地位依舊不比司馬懿差多少。

第二位,正直且多智的滿寵。

早在漢獻帝歸曹操以後,滿寵便被曹傲任命為許縣縣令。他為人比較正直,即使曹洪的親信們在自己的地盤上犯了罪,滿寵也毫不留情抓了他們。

曹洪多次求情無果,只好去求曹操,可是不等曹操的命令下來,滿寵就把這幾個人給斬殺了。曹操從此開始重視滿寵這個人才。

明帝即位,進封昌邑侯。太和二年,領豫州刺史。三年春,降人稱吳大嚴,揚聲欲詣江北獵,孫權欲自出。寵度其必襲西陽而為之備,權聞之,退還。秋,使曹休從廬江南人合肥,令寵向夏口。寵上疏曰:「曹休雖明果而希用兵,今所從道,背湖旁江,易進難退,此兵之窪地也。若入無強口,宜深為之備。」寵表未報,休遂深入。賊果從無強口斷夾石,要休還路。休戰不利,退走。會朱靈等從後來斷道,與賊相遇。賊驚走,休軍乃得還。---《三國志》

四世三公的楊彪被抓了以後,滿寵負責審理他的案子。這個時候荀彧和孔融就向滿寵求情,千萬不要用刑,質問幾句就好了,畢竟楊彪是天下名士。

可是滿寵絲毫不理會他們的請求,繼續嚴刑拷打楊彪。一時間荀彧和孔融對滿寵非常惱火。其實他們不知道的是,滿寵在救楊彪。滿寵對曹操說,拷打了楊彪很多天,都沒能找到罪證,如果殺了他,可能會失去民心。曹操這才放了楊彪,孔融和荀彧恍然大悟。

曹操南徵的時候,滿寵陪在他身邊,被任命為奮威將軍,駐守在當陽。孫權多次攻打汝南,曹操無奈之下,只好請滿寵回汝南做太守,並賜爵關內侯,抵擋孫權的進攻。關羽攻打樊城的時候,滿寵輔佐曹仁守城,隨後于禁七軍被淹,曹仁打算撤軍,可是滿寵卻阻止了曹仁的想法。他說水勢雖然大,可是走的也很快,只要堅持住就行了。為了表示自己的決心,滿寵把自己的戰馬給淹死了,宣誓與士兵們共存亡。徐晃援軍到來以後,滿寵與曹仁一起合圍關羽,終於解決了樊城之圍。可以說滿寵在這一戰中的作用非常大啊。曹丕上臺後,滿寵在新野對抗孫權的進攻。曹叡時期,滿寵則接替了曹休的職位,在揚州對抗東吳,為曹魏立下太多戰功,繼而升任太尉。

第三位,潁川名士趙儼。

趙儼被稱為潁川四大名士之一,熟讀經史子集,投靠曹操以後,成為了曹操的重要謀士。他的特點是比較善於組織和協調,頗有諸葛亮的風採。

張遼、樂進和于禁這三位猛將,被曹操任命駐紮在同一個防區。他們三個隨便哪一個都是獨當一面的角色,所以彼此之間當然不服氣,甚至有過各種爭吵和摩擦。

儼謂諸將曰:今賊圍素固,水潦猶盛。我徒卒單少,而仁隔絕不得同力,此舉適所以弊內外耳。當今不若前軍逼圍,遣諜通仁,使知外救,以勵將士。計北軍不過十日,尚足堅守。然後表裡俱發,破賊必矣。如有緩救之戮,餘為諸軍當之。諸將皆喜,便作地道,箭飛書與仁,消息數通,北軍亦至,並勢大戰。---《三國志》

在這種情況下,曹操將趙儼派了過去做參軍,希望趙儼能夠協調好他們彼此的關係。趙儼果然不辱使命,用各種勸說、疏導的方法,成功解決了他們的矛盾,使得曹魏大軍再次團結在了一起。此後趙儼常常成為曹魏軍中協調各將領的重要角色。

成為都督護軍以後,趙儼更是監領了于禁、張遼、張郃等七路大軍,可見當時的趙儼已經位高權重。不久之後又被曹操任命為丞相主薄,成為曹操的核心團隊成員。

曹丕上臺後,趙儼被封為侍中、駙馬都尉,賜爵宜土亭侯。曹叡上臺後,趙儼更是成為了曹魏帝國的驃騎將軍、大司空。

總結:司馬懿不是不可取代,但是與君主的私交非常重要。

這幾位人才,全都是可以取代司馬懿的高人。他們早在曹操活著的時候,就已經得到了重用,而且不像那些英年早逝的謀士將領,他們的壽命都很長,一直活到了魏明帝時期。

可是這幾位都沒有成為曹丕心目中的那個輔政大臣,這是為什麼呢?因為司馬懿和曹丕的關係很好,能力相當的情況下,當然是憑藉私交上位了。

輔政大臣,當然是要貼心的那種人才行。很顯然,司馬懿和曹丕關係相當好,所以他能夠成為輔政大臣不奇怪。此後司馬懿又因為輔政大臣的身份,成為了曹叡的心腹,這都是一系列的連鎖反應。

參考資料:《三國志》

相關焦點

  • 為何有人說「曹真不死,便無司馬」,曹真到底有多厲害?
    因此,在高平陵之變中,司馬懿不僅除掉了曹真之子曹爽,更篡奪了曹魏大權,這成為司馬氏取代曹氏的重要一步。對此,在高平陵之變後,有人曾表示「曹真不死,便無司馬」。那麼,問題來了,曹真到底有多厲害?為什麼有人說「曹真不死,便無司馬」?一首先,之所以會有人說「曹真不死,便無司馬」,原因很簡單,這是因為曹真生前執掌曹魏大權,實現了對司馬懿的壓制。曹真(?
  • 曹真:曹魏朝廷最後的頂梁柱,有他在,司馬懿根本就不敢動!
    於是很多人都說了:曹爽和他爹比起來差遠了,曹真活著的時候,司馬懿壓根不敢幹這種事。那麼有人就會問了:曹真到底有多牛?為何會說:司馬懿在曹真活著的時候沒有出頭之地。原因很簡單,因為曹真活著的時候就是魏國的二把手,司馬懿始終被他鎮壓。那麼歷史上真正的曹真到底有多厲害呢?且聽小編慢慢為大家詳解。
  • 曹操死後有幾人鎮得住司馬懿?除了曹丕和曹叡,至少還有五個人
    其實並非如此,除了曹丕和曹叡之外,至少還有五個人能鎮得住司馬懿,可惜卻無一人比他活得久,這才使得司馬懿最終一擊得手。魏文帝曹丕和魏明帝曹叡很顯然,曹魏第一和第二任皇帝也就是曹丕和曹叡父子無疑是可以鎮得住司馬懿的,事實上也確實如此,曹丕和曹叡在位時司馬懿不敢有二心,那時的司馬懿不僅是曹魏的重臣,同時也是曹魏的忠臣。
  • 曹真到底有多厲害?為何會有人說「曹真不死,便無司馬」?
    而除此之外,還有一個人物其實也十分重要,那就是曾在曹魏擔任大將軍、大司馬的曹真。之所以說曹真重要,並不是因為他幫助了司馬家奪權,正相反,他的存在嚴重限制了司馬懿對權力的攫取。曹真去世後,司馬懿才算是沒有了制約,真正站上了曹魏政權權力的頂端。正因如此,人們都說"曹真不死,便無司馬",意即是如果不是曹真的死,司馬家就沒法奪取曹魏政權。那麼,曹真到底有多厲害呢?
  • 曹真和司馬懿關係到底如何?這裡有答案
    但這時,卻有人則主張道:"曹真不死,便無司馬"。那麼,這句話的依據是什麼?今天,我和你聊聊司馬懿與曹真。首先,曹真是曹操的養子。曹真出生年月不詳,死於231年,字子丹,安徽亳州,三國時期曹魏名將,魏武帝曹操族子。後來,年少的曹真和曹丕等人常常一同遊玩,一次,他們打獵時遇到了一隻猛虎,據《三國志》記載,曹真"顧射虎,應聲而倒。"
  • 曹魏首次伐蜀之戰:曹真、司馬懿聯手對決諸葛亮,曹真的終焉之戰
    公元230年,曹叡任命曹真為大司馬,成為繼曹休後,曹魏的最高軍事長官。曹真成為大司馬後,頭一件想做的便是伐蜀。當時同為輔政大臣的陳群,極力反對伐蜀。他的理由是,伐蜀不易、耗費巨大,擔心曹真空做無用功。公元230年八月,曹魏至少兵分三路伐蜀。
  • 曹丕臨終前,留了幾個人防備司馬懿,他們為何沒有阻止司馬奪權?
    曹操對司馬懿防而無大用,曹丕對司馬懿且防且重用。那麼,曹丕留下的四位輔政大臣,其他三位為什麼沒有能夠及時地阻止司馬懿奪權呢?主要有三大原因。原因如下。其一,曹真等三人去世的時間比司馬懿早。曹丕是一個文武雙全的皇帝,其在文學道路上不僅有很深的造詣,就是在行走打仗方面,曹丕也有不俗的表現。
  • 曹魏的一位謀士,深受曹操器重,曾擔任曹真、司馬懿的軍師
    就武將來說,既有于禁、徐晃、張郃、張遼、樂進這五子良將,以及夏侯淵、夏侯惇、曹真、曹仁、曹休等曹魏宗室武將。就文臣謀士來說,則有司馬懿、郭嘉、荀彧、荀攸、程昱、賈詡、陳群等人。其中,在曹操的謀士之中,杜襲明明勞苦功高,卻沒有相對應的名氣,也即經常被人們所忽略。杜襲(生卒年不詳),字子緒,潁川郡定陵縣(今河南省襄城縣)人。三國時期魏國官吏,東漢末年潁川「四大名士」之一,濟陰太守杜根的孫子。
  • 三國亂世中泛濫的大司馬,誰把這個職位弄沒的
    在沒有大司馬之前,大將軍是最高的軍職,當然,如果說要比較大司馬、大將軍誰更大?可以認為是大司馬,因為曹魏的進位順序是先大將軍,後大司馬。比如夏侯惇,在曹丕繼承王位後,進位大將軍,按照進度,他可以進位大司馬,但是不巧,夏侯惇做上大將軍不到兩個月就去世了。後來曹仁接上了他大將軍的職位,並進位大司馬。
  • 曹操為曹丕留下了哪些人才遺產?他們又為何沒能阻止司馬懿的一家獨大?
    有很多三國迷會說:如果曹操再多活十年,司馬家可能根本沒有機會篡曹。也有人說:司馬懿作為一個隱患,曹操去世之前沒能清除也是他的一大失策。曹操是留下了一筆優秀人才遺產來輔助曹丕的,這些人才並不是像很多人說的用以對付司馬懿。他們真正的作用,就是協助曹丕治國,因為這些人才中就包含著司馬懿。至於在三十年之後,年近70歲的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只是曹魏政局變化所導致而已。那讓我們看看,曹操在死後給曹丕留下了哪些優質人才,而這些人才為何又無法在30年後阻止司馬懿的政變行動呢?
  • 曹操認下的三位義子,何宴架空司馬懿,曹真克制諸葛亮!
    於是曹操在攻下下邳城後,將秦宜祿的妻子招來,一看驚為天人,於是就佔為己有!曹操佔有了秦宜祿的妻子杜氏後,收養了其子秦朗。因杜氏母子為人謹慎低調,所以曹操很喜歡秦朗,經常對賓客說:世上有人像我這樣疼愛繼子嗎?秦朗長大後,就成了曹魏官員,尤其受到曹睿的重視。
  • 為什麼夏侯氏可以決定曹魏政權興衰
    曹丕稱帝,曹仁都督荊、揚、益州諸軍事,先後擔任大司馬、大將軍。曹仁之弟曹純統率虎豹騎,在南皮之戰中斬殺袁譚,北徵三郡獲單于蹹頓,追劉備於長坂,於建安十五年去世。曹洪字子廉,太祖從弟也。在曹操討伐董卓時,曹洪將戰馬讓與曹操,「天下可無洪,不可無君。」曹洪的功勳不大,對曹操有救命之恩。曹丕即位後,拜驃騎將軍。
  • 曹魏被忽略的一位名將:文武雙全,輔佐曹魏三位君主!
    三國(220年-280年)是漢朝與晉朝之間的一段歷史時期,分為曹魏、蜀漢、東吳三個國家。在三國之中,曹魏無疑是最強大的一方。在此基礎上,曹魏不僅謀臣眾多,在武將上也是人才濟濟。對於曹魏武將來說,既包含了張郃、張遼、徐晃、于禁、樂進等曹魏五子良將,也有曹仁、曹洪、曹真、曹休、曹爽、夏侯淵、夏侯惇、夏侯玄。夏侯霸等曹魏宗室武將。
  • 曹丕留下3人防止司馬懿造反,本來萬無一失,可惜都死在了他前面
    由此,非常明顯的是,魏文帝曹丕在臨終之際,選擇了四位託孤大臣,除了撫軍大將軍司馬懿,還包含了鎮軍大將軍陳群、中軍大將軍曹真、徵東大將軍曹休。從官職上來看,曹丕留下的這三人,自然是和司馬懿不相上下的。甚至可以說,曹真和曹休因為曹魏宗室的身份,無疑要比司馬懿更加受到曹魏皇帝的信任。至於相對低調的陳群,則是曹丕處理朝政的重要幫手。
  • 司馬懿為何能篡奪曹魏大權?因為曹丕、曹叡都犯了一個錯誤!
    一首先,對於曹丕、曹叡來說,犯了同一個錯誤,這個錯誤就是兩人都是臨終之際才冊立了太子,這讓太子身邊沒有可以稱之為心腹的文臣武將。而這,自然讓司馬懿這位老臣越來越受到曹魏的倚重。一方面,就曹丕來說,他在成為太子前後,身邊就有司馬懿、陳群等人組建的豪華陣容。公元220年,曹操去世後,曹丕即位。
  • 《大軍師司馬懿》諸葛亮與司馬懿的對決,究竟誰技高一籌?
    《大軍師司馬懿》諸葛亮與司馬懿的對決,究竟誰技高一籌?在大軍師司馬懿裡面,虎嘯龍吟播出以後,臥龍終於開始出場,作為司馬懿一直崇拜的偶像,司馬懿能夠和他交手可以說是非常興奮和激動的。那麼兩個人的智慧誰更高級呢?今天小編來給大家分析一下。
  • 三國的這一對父子:父親力壓司馬懿,兒子卻被司馬懿誅殺!
    其中,就本文所要說的曹真、曹爽父子,則是一對反差極大的父子。一方面,就曹真來說,雖然被《三國演義》所醜化,但是,正史上的曹真無疑是一位名將,而是在官職和地位上更是力壓司馬懿。另一方面,在曹真去世後,曹爽儘管成為曹魏大將軍,卻在高平陵之變中被司馬懿誅殺,這導致曹操一手打下的江山,最終落入司馬懿家族手中。
  • 三國群雄爭了一輩子,為什麼就便宜了司馬家族?
    宗室中曹真、曹休、夏侯尚等,太子四友陳群、吳質、朱鑠、司馬懿都進入權力中心。到黃初六年,司馬懿錄尚書事,任撫軍大將軍,已是曹魏公司的領導班子成員。曹丕巡視前方時,司馬懿就留守後方。曹丕說:「吾東,撫軍當總西事;吾西,撫軍當總東事。」這權力的半壁江山可以交付在司馬手上,可知曹丕對司馬的信任和倚重。但其時曹魏手握兵權,重量級人物還是曹真、曹休他們。
  • 曹操留給曹丕的這些大將,為何司馬懿笑到最後,曹丕對他們怎樣?
    一等謀臣有:荀彧、荀攸、賈詡、郭嘉、程昱、戲志才、劉曄、蔣濟、司馬懿(後期)。二等謀臣有:華歆、鍾鷂、滿寵、毛玠、賈逵、楊修、辛毗、王桀、張既、郭淮等三十幾人。其他謀臣有:袁渙、張範、陳琳、王昶等五十幾位。這其中能制衡司馬懿的不在少數,至少武將中的張遼、徐晃、夏侯惇夏侯淵、曹仁、曹洪、曹休、夏侯尚、曹真等;文臣中的荀彧、荀攸、賈詡、郭嘉、程昱、戲志才、劉曄等,都是可以制衡司馬懿的人。
  • 司馬懿的勝與曹真的敗
    公元230年,剛剛當上曹魏大司馬的曹真主張大舉出兵、攻伐蜀漢,同為輔政大臣的陳群堅決反對並闡述了理由,於是皇上曹叡把陳群的建議書轉給曹真研酌,結果曹真以此為據兵發漢中。不巧的是,當時連下30多天大雨,棧道斷絕、行軍無路,朝內華歆、楊阜、王肅等重臣也都以各種理由勸諫皇上罷兵。於是,曹真還沒等走到前線,就被招回了朝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