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大司馬曹真如果不死的話,輪不到司馬家族篡位坐江山。可是曹真畢竟歲數不小的,活了,早在曹操剛創業那會兒,曹真就跟隨在曹操身邊。
曹操的孫子曹叡都做了5年皇帝了,曹真這才去世。可見曹真已經是垂垂老矣。那麼曹真去世以後,真的只有司馬懿可以堪當大任嗎?曹魏上下到底還有沒有大將,可以取代司馬懿,成為曹魏王朝的中流砥柱呢?
當然是有的,司馬懿之所以聞名天下,主要依靠的,就是曹真去世以後的那段戰爭歲月。可以說這段帶兵的日子,成就了司馬家族。那麼有哪幾位在當時可以跟司馬懿一較高下的呢?
第一位,四朝老臣的蔣濟。
早在漢朝末年,蔣濟就已經出仕做官了,後來成為了曹操的心腹謀士。他這一生輔佐了曹操、曹丕、曹叡以及曹芳四代君主,可以說是曹魏頂梁柱之一。
早年曹操在赤壁之戰中戰敗,孫權趁機帶兵圍攻合肥。因為曹操戰敗,無力救援合肥。這個時候蔣濟想了一個好辦法,他告訴揚州刺史,說已經偷偷得到了援軍的書信,有四萬多人即將前來救援,希望刺史派人前去接應。
濟既至,帝問曰;「卿所聞見天下風教何如?」濟對曰:「未有他善,但見亡國之語耳。」帝忿然作色而問其故,濟具以答,因曰:「夫『作威作福』,書之明誡。『天子無戲言』,古人所慎。惟陛下察之!」於是帝意解,遣追取前詔。黃初三年,與大司馬曹仁徵吳,濟別襲羨溪。仁欲攻濡須洲中,濟曰:「賊據西岸,列船上流,而兵入洲中,是為自內地獄,危亡之道也。」仁不從,果敗。仁薨,復以濟為東中郎將,代領其兵。---《三國志》
結果接應的人被孫權抓了去,孫權認為援軍到來是真的,果然退兵,這才保住了合肥的安全。蔣濟憑藉智謀,成功保住了合肥。
曹操打算內遷淮南民眾,不希望這些人成為孫權的糧草來源。可是蔣濟表示反對,他說過去遷徙百姓,是因為曹操弱小袁紹強大,可是現在曹操已經很強大了,沒有必要遷徙百姓。百姓是不願意遷徙的,肯定會鬧情緒。
可是曹操就是不聽,結果江淮地區十多萬百姓,因為害怕被曹操魚肉,果斷南下逃到了孫權的地盤上,助長了孫權的勢力。從此曹操開始器重蔣濟,升任他為丹陽太守。在升任揚州別駕以後,蔣濟顯然已經成為了曹操的核心謀士。治理揚州一方面是為了平息民眾,另一方面則是為了抵禦東吳的進攻。在揚州別駕的任上做的十分出色,曹操越發欣賞蔣濟,所以將他提拔為自己的丞相主簿兼任西曹屬。而當時司馬懿是丞相主簿兼任東曹屬。由此可見,在曹操眼裡,蔣濟的能力並不比司馬懿要差。魏文帝曹丕時期,蔣濟出任東中郎將,代替曹仁,統帥過大軍。明帝時期,蔣濟因為功勞很多,所以被封為關內侯,出任中護軍。到這兒為止,蔣濟的地位依舊不比司馬懿差多少。
第二位,正直且多智的滿寵。
早在漢獻帝歸曹操以後,滿寵便被曹傲任命為許縣縣令。他為人比較正直,即使曹洪的親信們在自己的地盤上犯了罪,滿寵也毫不留情抓了他們。
曹洪多次求情無果,只好去求曹操,可是不等曹操的命令下來,滿寵就把這幾個人給斬殺了。曹操從此開始重視滿寵這個人才。
明帝即位,進封昌邑侯。太和二年,領豫州刺史。三年春,降人稱吳大嚴,揚聲欲詣江北獵,孫權欲自出。寵度其必襲西陽而為之備,權聞之,退還。秋,使曹休從廬江南人合肥,令寵向夏口。寵上疏曰:「曹休雖明果而希用兵,今所從道,背湖旁江,易進難退,此兵之窪地也。若入無強口,宜深為之備。」寵表未報,休遂深入。賊果從無強口斷夾石,要休還路。休戰不利,退走。會朱靈等從後來斷道,與賊相遇。賊驚走,休軍乃得還。---《三國志》
四世三公的楊彪被抓了以後,滿寵負責審理他的案子。這個時候荀彧和孔融就向滿寵求情,千萬不要用刑,質問幾句就好了,畢竟楊彪是天下名士。
可是滿寵絲毫不理會他們的請求,繼續嚴刑拷打楊彪。一時間荀彧和孔融對滿寵非常惱火。其實他們不知道的是,滿寵在救楊彪。滿寵對曹操說,拷打了楊彪很多天,都沒能找到罪證,如果殺了他,可能會失去民心。曹操這才放了楊彪,孔融和荀彧恍然大悟。
曹操南徵的時候,滿寵陪在他身邊,被任命為奮威將軍,駐守在當陽。孫權多次攻打汝南,曹操無奈之下,只好請滿寵回汝南做太守,並賜爵關內侯,抵擋孫權的進攻。關羽攻打樊城的時候,滿寵輔佐曹仁守城,隨後于禁七軍被淹,曹仁打算撤軍,可是滿寵卻阻止了曹仁的想法。他說水勢雖然大,可是走的也很快,只要堅持住就行了。為了表示自己的決心,滿寵把自己的戰馬給淹死了,宣誓與士兵們共存亡。徐晃援軍到來以後,滿寵與曹仁一起合圍關羽,終於解決了樊城之圍。可以說滿寵在這一戰中的作用非常大啊。曹丕上臺後,滿寵在新野對抗孫權的進攻。曹叡時期,滿寵則接替了曹休的職位,在揚州對抗東吳,為曹魏立下太多戰功,繼而升任太尉。
第三位,潁川名士趙儼。
趙儼被稱為潁川四大名士之一,熟讀經史子集,投靠曹操以後,成為了曹操的重要謀士。他的特點是比較善於組織和協調,頗有諸葛亮的風採。
張遼、樂進和于禁這三位猛將,被曹操任命駐紮在同一個防區。他們三個隨便哪一個都是獨當一面的角色,所以彼此之間當然不服氣,甚至有過各種爭吵和摩擦。
儼謂諸將曰:今賊圍素固,水潦猶盛。我徒卒單少,而仁隔絕不得同力,此舉適所以弊內外耳。當今不若前軍逼圍,遣諜通仁,使知外救,以勵將士。計北軍不過十日,尚足堅守。然後表裡俱發,破賊必矣。如有緩救之戮,餘為諸軍當之。諸將皆喜,便作地道,箭飛書與仁,消息數通,北軍亦至,並勢大戰。---《三國志》
在這種情況下,曹操將趙儼派了過去做參軍,希望趙儼能夠協調好他們彼此的關係。趙儼果然不辱使命,用各種勸說、疏導的方法,成功解決了他們的矛盾,使得曹魏大軍再次團結在了一起。此後趙儼常常成為曹魏軍中協調各將領的重要角色。
成為都督護軍以後,趙儼更是監領了于禁、張遼、張郃等七路大軍,可見當時的趙儼已經位高權重。不久之後又被曹操任命為丞相主薄,成為曹操的核心團隊成員。
曹丕上臺後,趙儼被封為侍中、駙馬都尉,賜爵宜土亭侯。曹叡上臺後,趙儼更是成為了曹魏帝國的驃騎將軍、大司空。
總結:司馬懿不是不可取代,但是與君主的私交非常重要。
這幾位人才,全都是可以取代司馬懿的高人。他們早在曹操活著的時候,就已經得到了重用,而且不像那些英年早逝的謀士將領,他們的壽命都很長,一直活到了魏明帝時期。
可是這幾位都沒有成為曹丕心目中的那個輔政大臣,這是為什麼呢?因為司馬懿和曹丕的關係很好,能力相當的情況下,當然是憑藉私交上位了。
輔政大臣,當然是要貼心的那種人才行。很顯然,司馬懿和曹丕關係相當好,所以他能夠成為輔政大臣不奇怪。此後司馬懿又因為輔政大臣的身份,成為了曹叡的心腹,這都是一系列的連鎖反應。
參考資料:《三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