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初七年,僅在位七年的魏文帝曹丕逝世於洛陽,年僅四十歲。在臨死之際,曹丕緊急召曹真、陳群,以及司馬懿等三人前來受領遺詔。也就是說,在最初的時候,曹丕是打算讓這三人作為輔政大臣來輔佐曹叡的。而就在這時,徵東大將軍曹休來到曹丕的寢宮前問安。而曹丕得知是曹休後,才臨時把三人變為四人。或許,曹丕的臨時起意,也是為了妥當,鞏固曹氏政權。正言間,內侍奏徵東大將軍曹休入宮問安。曹操對司馬懿防而無大用,曹丕對司馬懿且防且重用。那麼,曹丕留下的四位輔政大臣,其他三位為什麼沒有能夠及時地阻止司馬懿奪權呢?主要有三大原因。
原因如下。其一,曹真等三人去世的時間比司馬懿早。曹丕是一個文武雙全的皇帝,其在文學道路上不僅有很深的造詣,就是在行走打仗方面,曹丕也有不俗的表現。其在位期間,不僅平定青徐等州的割據勢力,還平定了鮮卑,匈奴等叛亂,完成了北方發統一。可以說,這麼英明的皇帝,其對輔政大臣的選擇是有一定的標準的。在文官方面,陳群的表現可圈可點,其提出了「九品中正制」為曹魏的人才選拔做出了巨大的貢獻,而且其制定的《魏律》更是重要。而司馬懿作為曹丕的謀士存在,為曹丕爭奪世子之位出了很多力。而武將方面,曹丕則選擇了曹氏子弟,一是放心,二是為了鞏固曹氏政權。
但可惜的是,陳群在公元237年去世;曹真在公元231年病逝;而曹休更早,在公元228年就去世了。司馬懿發動的高平陵政變是在公元249年,這離三人去世的時間還遠在呢。相隔將近一二十年,三人怎麼防著司馬懿。其二,司馬懿在曹丕和曹叡在位時期是一副忠臣的表現。曹丕和曹植爭奪世子之位的時候,曹丕每次請教司馬懿時,都是「每與大謀,輒有奇策」。也正是因為這樣,曹丕才不斷地重用司馬懿。而這個時間點,司馬懿和陳群、吳質,朱鑠等並稱為「四友」。而到了曹叡在位的時候,在外有著諸葛亮這一位強敵環視,曹叡更是倚重司馬懿。畢竟,輔政大臣中的曹真多次進攻漢中無果;而曹休也在進攻東吳的時候,被陸遜於石亭一帶擊敗;陳群而強在文政方面。
這麼一來,只有司馬懿才能夠和諸葛亮打個你來我往。而且,司馬懿在這一時期的表現,的確是一副忠臣的樣子。所以,司馬懿才得到曹真等人認同。忽班部中閃出大將軍曹真奏曰:「不可。文皇帝託孤於臣等數人,是知司馬仲達無異志也。」其三,司馬懿壽命長,且為曹爽所逼迫。在四個輔政大臣中,只有司馬懿的壽命是最長的。也正是因為壽命長,司馬懿才連續輔佐了曹操、曹丕、曹叡,以及曹芳等四朝皇帝,當真算得上是元老級人物。而且,到了曹真和曹休等曹氏子弟死亡之後,接過他們重任的卻是曹爽,而曹爽卻是囂張跋扈,其不僅得罪了司馬懿,更是讓曹魏眾臣所怨恨。
所以,被曹爽等人逼迫之後,司馬懿開始為自己,以及為司馬氏家族所考慮。所以,在正始十年的時候,突然發起高平陵事變,一舉奪得曹魏政權,開始了司馬氏家族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