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臨終前,留了幾個人防備司馬懿,他們為何沒有阻止司馬奪權?

2020-12-25 啦啦歷史Q

黃初七年,僅在位七年的魏文帝曹丕逝世於洛陽,年僅四十歲。在臨死之際,曹丕緊急召曹真、陳群,以及司馬懿等三人前來受領遺詔。也就是說,在最初的時候,曹丕是打算讓這三人作為輔政大臣來輔佐曹叡的。而就在這時,徵東大將軍曹休來到曹丕的寢宮前問安。而曹丕得知是曹休後,才臨時把三人變為四人。或許,曹丕的臨時起意,也是為了妥當,鞏固曹氏政權。正言間,內侍奏徵東大將軍曹休入宮問安。曹操對司馬懿防而無大用,曹丕對司馬懿且防且重用。那麼,曹丕留下的四位輔政大臣,其他三位為什麼沒有能夠及時地阻止司馬懿奪權呢?主要有三大原因。

原因如下。其一,曹真等三人去世的時間比司馬懿早。曹丕是一個文武雙全的皇帝,其在文學道路上不僅有很深的造詣,就是在行走打仗方面,曹丕也有不俗的表現。其在位期間,不僅平定青徐等州的割據勢力,還平定了鮮卑,匈奴等叛亂,完成了北方發統一。可以說,這麼英明的皇帝,其對輔政大臣的選擇是有一定的標準的。在文官方面,陳群的表現可圈可點,其提出了「九品中正制」為曹魏的人才選拔做出了巨大的貢獻,而且其制定的《魏律》更是重要。而司馬懿作為曹丕的謀士存在,為曹丕爭奪世子之位出了很多力。而武將方面,曹丕則選擇了曹氏子弟,一是放心,二是為了鞏固曹氏政權。

但可惜的是,陳群在公元237年去世;曹真在公元231年病逝;而曹休更早,在公元228年就去世了。司馬懿發動的高平陵政變是在公元249年,這離三人去世的時間還遠在呢。相隔將近一二十年,三人怎麼防著司馬懿。其二,司馬懿在曹丕和曹叡在位時期是一副忠臣的表現。曹丕和曹植爭奪世子之位的時候,曹丕每次請教司馬懿時,都是「每與大謀,輒有奇策」。也正是因為這樣,曹丕才不斷地重用司馬懿。而這個時間點,司馬懿和陳群、吳質,朱鑠等並稱為「四友」。而到了曹叡在位的時候,在外有著諸葛亮這一位強敵環視,曹叡更是倚重司馬懿。畢竟,輔政大臣中的曹真多次進攻漢中無果;而曹休也在進攻東吳的時候,被陸遜於石亭一帶擊敗;陳群而強在文政方面。

這麼一來,只有司馬懿才能夠和諸葛亮打個你來我往。而且,司馬懿在這一時期的表現,的確是一副忠臣的樣子。所以,司馬懿才得到曹真等人認同。忽班部中閃出大將軍曹真奏曰:「不可。文皇帝託孤於臣等數人,是知司馬仲達無異志也。」其三,司馬懿壽命長,且為曹爽所逼迫。在四個輔政大臣中,只有司馬懿的壽命是最長的。也正是因為壽命長,司馬懿才連續輔佐了曹操、曹丕、曹叡,以及曹芳等四朝皇帝,當真算得上是元老級人物。而且,到了曹真和曹休等曹氏子弟死亡之後,接過他們重任的卻是曹爽,而曹爽卻是囂張跋扈,其不僅得罪了司馬懿,更是讓曹魏眾臣所怨恨。

所以,被曹爽等人逼迫之後,司馬懿開始為自己,以及為司馬氏家族所考慮。所以,在正始十年的時候,突然發起高平陵事變,一舉奪得曹魏政權,開始了司馬氏家族時代。

相關焦點

  • 曹操為曹丕留下了哪些人才遺產?他們又為何沒能阻止司馬懿的一家獨大?
    ID:shuosanguo曹操為曹丕留下了哪些人才遺產?他們又為何沒能阻止司馬懿的一家獨大?曹操是留下了一筆優秀人才遺產來輔助曹丕的,這些人才並不是像很多人說的用以對付司馬懿。他們真正的作用,就是協助曹丕治國,因為這些人才中就包含著司馬懿。至於在三十年之後,年近70歲的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只是曹魏政局變化所導致而已。那讓我們看看,曹操在死後給曹丕留下了哪些優質人才,而這些人才為何又無法在30年後阻止司馬懿的政變行動呢?
  • 司馬家族為什麼能代魏建晉,若曹丕曹睿沒有早逝,司馬懿能篡權嗎
    司馬家族之所以能代魏建晉的關鍵原因就在於:司馬懿在有生之年成功地篡奪了曹魏的軍政大權,並且一代一代世襲給自己的後人,在司馬家族三代人的共同努力,終於在公元265年,司馬炎模仿45年曹丕逼迫漢獻帝禪讓皇位的同樣的手段取得了帝位。
  • 司馬懿臨終前,為何把大權交給司馬師,而不是司馬昭?
    因此,對於司馬懿來說,不僅需要解決曹爽及其黨羽,還需要安排好司馬氏權力的傳承工作。彼時,司馬師和司馬昭成為最合適的繼承人選。那麼,問題來了,司馬懿臨終前,為何把大權交給司馬師,而不是司馬昭?在三國時期,雖然曹植才華橫溢,但是,曹丕作為當時年長的兒子,最終笑到了最後,被魏王曹丕立為太子。同樣的道理,後主劉禪雖然資質平庸,但是,作為劉備的嫡長子,劉禪的太子之位是無可置疑的。
  • 司馬懿奪權後,跟他一起出生入死的三千死士下場如何?
    因此曹丕覺得,如果自己上臺以後就處置司馬懿的話,很有可能導致身邊的人對自己離心離德,認為自己是一個連功臣都容不下的人。所以,曹丕選擇在高度控制的基礎下,繼續任用司馬懿為自己效勞,可曹丕在位僅七年便去世了,臨終前,曹丕把司馬懿的情況也告訴了自己的繼承者曹睿,曹睿上臺後不久,就準備雪藏司馬懿,只不過,恰好在此時諸葛亮發動北伐戰爭。
  • 司馬家的兩兄弟司馬昭和司馬師,為何沒有在權力面前反目成仇?
    而司馬家的這一番操作,實際上也是經過三代人的努力,尤其是司馬師和司馬昭兩兄弟,在巨大的權力面前,他二人並沒有反目成仇,互相爭奪權力,而是齊心協力,共同打擊曹家勢力,共同為司馬家的未來披荊斬棘!這就令人很奇怪了,面對權力時,很少有人能做到如此淡定,前有曹丕曹植兩兄弟爭位,後有李世民李建成兩兄弟的仇殺,為何司馬師和司馬昭兩兄弟就能做到如此和諧呢?
  • 曹氏家族布下棋子防備司馬懿,本以為萬無一失,最後卻被活活熬死
    前言三國時期最強大的勢力莫過於曹孫劉三家,但是最後勝利的果實並不屬於他們,而是屬於司馬家族,曹操估計做夢都沒有想到,自己子孫三代打下的江山,被司馬家族輕鬆奪取。難道曹氏家族沒有所防備嗎?這絕對是不可能的,因為東漢後期戰亂的原因就是外戚專權,曹丕作為魏國的君主,不可能沒有防備,只是萬萬沒有想到,司馬懿的壽命實在是太長了,把自己的棋子都熬死了。
  • 司馬懿死前叮囑司馬昭四字,司馬昭聽後,到死也沒敢稱帝
    司馬懿死前叮囑司馬昭四字,司馬昭聽後,到死也沒敢稱帝導語:三國初期群雄割據,當時一個又一個強悍的諸侯比如袁紹、袁術、呂布、曹操、劉備
  • 曹操在臨終前,為何殺了楊修,留下司馬懿?原因沒那麼簡單
    眾所周知,在中國三國時期,天下大亂,群雄並起,曹操,孫權,劉備三個人為了爭奪天下,經常打仗,但亂世出英雄,當時也出現了很多厲害的謀士,而在曹魏集團中最出色的就只有兩個人,他們一個叫楊修
  • 解讀三國:如果曹丕再活二十年,司馬懿還可不可能奪權?
    曹丕這個人在文學造詣方面一點也不弱。而讓我們開始深入的了解他的,就是因為他自身的因素。為什麼小編會有這樣的說法,那就耐心一點聽聽小編的故事,你可能就明白了。曹操在位時候,王位的傳承還要選一選,因為,畢竟得到這個王位的人要得到大家的認同,畢竟,如果得到一個眾人的心,那麼,天下也不在話下。所以,曹操給每個人都留有了機會。
  • 三國中司馬懿為何奪權?從忍無可忍到爆發
    周宣王時,先祖程伯休父平定徐方有功,恩賜司馬為族姓。司馬懿的十二世祖司馬卬隨項羽滅秦,受封殷王,建都河內。司馬懿,三國時期輔佐曹魏四代君主的重臣,早年被曹操視為不安於人臣的隱患,晚年又被曹叡臨終託孤,委以重任。他用五十年的時間來證明自己是個忠臣,最後卻重演了曹家篡漢的一幕。
  • 曹操留給曹丕的這些大將,為何司馬懿笑到最後,曹丕對他們怎樣?
    可為何最終只有司馬懿脫穎而出,成為曹魏最大的權臣呢?這就不得不說一下,曹丕及曹叡對這支優秀人才隊伍的使用了。曹丕上位後的形勢:張遼比司馬懿大10歲,是曹丕非常重視的武將之一,曹丕繼任張遼為前將軍,駐防合肥。221年,再拜張遼為晉陽侯,增邑千戶,並前二千六百戶,並為張遼建造屋舍,優待其母,甚至連當年追隨張遼衝擊孫權帥旗的一些步卒都全部被封為虎賁。
  • 曹操臨終之前,為何只斬楊修,卻放過了司馬懿?
    我們從歷史的結局當中,都知道了三國的未來被司馬家族所統治,並且「狼顧之相」也是曹操發現的,可為何曹操在自己臨終之前只斬殺了楊修,卻放過了威脅更大的司馬懿呢
  • 曹操、曹丕、曹睿這三個人中,司馬懿最怕誰?真實答案你想不到!
    臨終前,曹丕拉著太子曹叡的手說,曹真、司馬懿、陳群都是魏國的肱骨重臣,你要多聽他們的話,不要懷疑他們,可見曹丕是多麼的信任司馬懿。對比一下劉備的臨終託孤,我們會發現,此時的司馬懿其實就是類似於諸葛亮的當年的角色。《晉書》 :天子疾篤,帝與曹真、陳群等見於崇華殿之南堂,並受顧命輔政。詔太子曰:「有見此三公者,慎勿疑之。」明帝即位,改封舞陽侯。
  • 司馬懿為什麼不反曹丕?
    司馬懿也是曹魏三朝託孤輔政大臣,早年被曹操強徵為文學椽,因盡職盡責,能力非凡被曹操器重,但司馬懿因由狼顧之相,深受曹氏的猜忌。曹操死前,曾告訴曹丕,要用司馬懿,但需要永遠防著他。曹丕在位期間,司馬懿成了他對抗曹氏宗親的工具,被沒有實權。曹丕死前又曾告訴曹睿,讓司馬懿成為權衡宗親和新政的工具,但要一直放著他。曹睿在位期間,司馬懿一直唯唯諾諾,一副忠誠奴才的樣子,可以說司馬懿也是非常害怕曹睿,這究竟是為何?
  • 《大軍師司馬懿之軍師聯盟》多疑猜忌的曹操為何沒對司馬懿下手
    說到這裡我們講司馬懿不僅僅是才華出眾那麼簡單了,那麼優秀的一個人,作為曹操猜忌心那麼大的一個人,既然不信任的人那必定是要誅殺的,但是曹操直到臨終也沒有對司馬懿下狠手,這又是為何呢?說實在的,曹操和司馬懿之間除了君與臣的關係之外其實在我看還有很多剪不斷理還亂的關係,單從工作上來講,曹操更像司馬懿的啟蒙老師,怎麼講?
  • 曹操有25個兒子,司馬家族奪權時,就沒有一個站出來反抗的嗎
    但是後來,整個曹魏政權卻給司馬家族輕鬆奪去。這裡就出現了一個問疑問:曹操既然那麼多兒子,眼看著曹魏江山逐漸衰落,被司馬懿、司馬師、司馬昭父子一步步蠶食,乃至於最後被司馬炎奪位。難道曹操的那些兒子們,就沒有一個站出來與司馬家族搏鬥的嗎?(曹操像)在司馬家族奪權的過程中,也不能說曹操的兒子們沒有發過聲音,但所發出的聲音,卻相當孱弱。
  • 司馬懿與張春華,司馬家族與兩晉命運
    而司馬懿出身高等門第,早期瞧不起曹操勢力,不肯出仕(門第之見),中期以曹魏力量伐蜀贏得聲名(人臣之責),晚期以曹丕曹叡信任積累起的權勢發動從曹爽手中奪權的高平陵之變(權臣野心),他的職業發展離不開曹操曹丕曹叡的提拔與信任,卻以殺曹爽獨攬大權,「報答」曹魏三世之重用。
  • 為什麼曹操說司馬懿有「狼顧之相」,卻沒有將他殺死
    司馬懿出身也是名門望族,他的高祖父司馬鈞當過徵西將軍,曾祖父司馬量是豫章太守,祖父司馬儁是潁川太守,父親司馬防則是京兆尹,世代為官。司馬防有八個兒子,都頗有聲望,司馬懿在22歲時就被舉薦為上計掾,出仕為官。曹操得知司馬懿的名聲以後,就徵召他為官。
  • 曹丕壓制住了司馬懿,也知道他的野心,但是為什麼一開始不殺了他呢?
    實際上曹丕並沒有發現司馬懿有二心的跡象,如果發現了司馬懿有二心,十個司馬懿也休想活命。
  • 司馬懿識破了諸葛亮的空城計,為何不攻?死前17個字道出了真相
    說起三國那些事,我們知道其中有段經典的故事情節,那就是諸葛亮的空城計,使得司馬懿大軍無功而返。估計這些大家都很熟悉了,不過在這裡有一個細節,那就是司馬懿也算是徵戰無數,難道沒有看到諸葛亮的計謀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