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看到一則新聞,當地時間1月26日,美國重啟曾被川普政府叫停的20美元紙鈔頭像「換人」程序。20美元紙鈔上原來印著的安德魯·傑克遜總統,因為被指控涉嫌「屠殺印第安人」「種族歧視」將被撤下,換上一位反奴隸制女先驅——反抗奴隸制度的黑人女性社會活動家塔布曼。
在被肆虐的疫情搞得焦頭爛額的當下,拜登還有閒心下這一步「閒棋」,充分說明了他確實是歐巴馬總統的繼承者。不過,這次民主黨玩得還是多少有點脫線:這位從20美元上撤下來的傑克遜總統,算得上是民主黨的祖師爺。
是的,傑克遜其實正是美國民主黨的創始人。這位總統一手締造了美國很多沿用至今的思想成例,甚至民主黨之所以被以「驢」代稱,最初就是因為傑克遜的反對者嘲笑他有一張過長的「驢臉」。
臉確實不短…
民主黨為啥會「欺師滅祖」呢?這裡面有點說頭。
安德魯·傑克遜出生於1767年,逝世於1845年,曾在1829至1837年擔任美國總統。他是美國最後一位參加過獨立戰爭的總統,但同時也是第一位平民出身的總統。這兩個非常特殊的身份已經決定了此人在美國政治史上承前啟後的價值,而且傑克遜本人的性格又特別「奇葩」。
如果用一句話來形容安德魯·傑克遜的性格,我們可以說他是那種典型的美國「邊民」。白人在北美擴張地盤之時,始終存在一批「邊民」活躍在殖民地開拓的第一線,他們性格倔強、好勇鬥狠、崇尚自由又蔑視世俗道德和紀律,尊重勞動價值的同時又粗武不文,自認為最能代表「美利堅民族精神」。
安德魯·傑克遜則是這批人中的典型代表。他13歲就參加大陸軍,投身美國獨立戰爭,幾乎半輩子都在軍旅度過,從沒有像他之前的總統們那般受過系統的精英教育。盛傳他連流利的拼寫都不會,比如今天美式英語中最常用的「OK」一詞,據說就是他當總統時在批覆文件中首先使用的。據說「OK」是他對「Oll Korrect」一詞的縮寫,但實際上這個詞是「All Correct」(全部正確)的誤拼。也就是說,「OK」是安德魯·傑克遜這個白字先生連續拼錯倆單詞後才創造的,他的半文盲程度可見一斑。
安德魯·傑克遜文化水平確實低了點。
但這個「沒文化」的總統為何能連任兩屆,成為美國民主黨的創始人呢?
原因也出在傑克遜的「接地氣」上。在19世紀20年代以前,美國大部分州都要求登記選民必須有地產和納稅記錄,但19世紀20年代中期,各州陸續廢除了這個門檻,於是大量底層白人民眾成為了活躍的新選民。
傑克遜雖然事實上是精英階層,但他一直宣稱自己會站在底層白人民眾一邊,打倒「東部貴族」。為了實踐自己的政治理想,他還一手打造了與之前黨派都不同的「民主黨」,但凡有選民願意認同他的這套理念,就可以申請加入。美國民主黨由此誕生,該黨的組織形式對歐美後來絕大多數平民主義政黨都有極大啟發。
上任之後的傑克遜的確沒有辜負他的選民。他反對包括中央銀行在內的一切犧牲勞動者和農民階級以增進工商業精英財富的措施。傑克遜於1833年自該行抽走國家基金,摧毀美國央行。任內他還積極推進美國的向西拓植事業,先後籤署了70餘條「印第安驅逐法案」,要求印第安人搬離他們世代遊牧的故土,給白人農民們拓植騰地方。
然而,正是這些法案成為了他後來「招黑」的根源所在。美國民主黨遵循安德魯·傑克遜的傳統,一貫強調要從底層選民中挖掘選票。而20世紀以來,尤其是二戰結束後,隨著美國少數族裔民權運動的展開,非洲裔、印第安人等少數族裔成為了民主黨新的鐵票倉。這個時候,安德魯·傑克遜當年那些為白人底層民眾「謀福利」的政令,反而成了被民主黨選民厭惡的黑點。自歐巴馬總統當政時代起,民主黨內越來越忌諱談起這位創始人。最終,在國會民主黨議員的動議下,將安德魯·傑克遜請下美元的計劃終於被提上日程。
有趣的是,剛剛下臺的川普,由於其性格、選民結構等方面與傑克遜有諸多相似之處,反而對這位總統推崇有加。該議案在川普任內被整整壓了四年,直到拜登上臺,才最終被總統籤字通過。
身為民主黨的創始人,安德魯·傑克遜最後的尊榮居然是被一個共和黨總統所保衛——傑克遜如果泉下有知,不知會對這幕悲喜劇作何感想。
由於微信公號排序改版,如果不想錯過外參,請關注、轉發並為我們加個星標⭐,讓中國更多些理性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