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天氣是越來越熱,已經完全摧毀了我外出的欲望。小夥伴們都在祝福身邊的人「哪兒涼快哪兒呆著」。說到涼快,影魔想起最近院線的人氣倒是十分冷清。因為眾所周知,七八月份是咱們天朝特色的「國產電影保護月」,這段時間裡院線只能放映國產片。沒有好電影看的大家可能都躲在空調房裡,美滋滋地抱著西瓜啃。
與咱們這邊的「歲月靜好」不同,北美院線以及其他地區的影院這周可是大新聞不斷!首當其衝的就是萬眾期待的呂克貝松的新片《星際特工:千星之城》火星撞地球,與克里斯多福諾蘭的新片《敦刻爾克》北美院線同月同日同檔期上映!
一個是眾星雲集,改編自法國著名漫畫《韋勒瑞恩和洛瑞琳》(中文翻譯為《星際特工》)的科幻巨作。一個是改編自真實歷史事件的二戰逃亡史詩。前者是呂克貝松十分擅長的漫畫與科幻題材。而後者,則是克里斯多福諾蘭首次嘗試拍攝戰爭片,備受期待也並不讓人意外。
兩位導演也都在世界範圍內都擁有巨大的知名度。而且兩位導演都是喜歡拍帶有科幻概念的「燒腦片」的主兒。其中呂克貝松在中國成名更早,早在90年代就憑藉《這個殺手不太冷》成為許多電影人的偶像。而諾蘭在中國走紅,大體是在2010年的《盜夢空間》之後。
火星撞地球,讓許多影迷犯了難。時間精力有限,看誰好呢?這麼簡單的問題,問影魔呀!
雖然這兩部電影同檔上映,但他們卻是截然不同的存在。一個是擁有超強陣容與特效的視聽盛宴,一個是沉重悲痛的催淚歷史(為了烘託戰爭氣氛,本片的對白都寥寥無幾)。想要純粹的娛樂體驗,就看《星際特工》。想要深沉的人性反思,就看《敦刻爾克》。
(《星際特工》片場,吳亦凡的花絮自拍)
要我說,這大夏天過的已經夠辛苦了。好不容易出門看場電影放鬆一下,可不想再委屈自己。所以還是火花四濺的星際大戰比較適合我。
說回這部《星際特工》。這部作品公布之初,就頂著「籌備20年「的噱頭。其實是呂克貝松從12開始,追了20年的摯愛——《星際特工》漫畫。而這部漫畫比《星球大戰》還要早十年誕生,是影響了無數人和作品的鼻祖級「科幻太空歌劇」。
(官方引進的中文版漫畫)
按說呂克貝松20多歲就已經成名,而且還拍出了《第五元素》這樣經典的科幻片。為什麼卻等到這一兩年,才動手拍攝他最愛的漫畫?背後的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為了實現他心中的星際特效。
在說特效之前,我們先來看看這部片子強大的演員陣容:戴恩德哈恩(《小綠魔》)、卡拉迪瓦伊(《自殺小隊》)、伊桑霍克(《訓練日》)、克裡夫歐文(《尖峰時刻》)以及蕾哈娜、吳亦凡等跨界巨星加盟。但在驚人的特效表現之前,演員都仿佛成了配角。
(影片的幾位主創)
為了實現自己心中的星際夢,呂克貝松請來了負責《阿凡達》、《星球大戰》以及《權力的遊戲》特效製作的全球三大頂級特效公司:維塔技術、工業光魔和Rodeo FX。連備受矚目的《阿凡達2》都被迫為此讓路。
據說本片最後在特效鏡頭上壕擲了1.3個億的美金,也讓許多影迷猜測,到底特效能好到什麼程度?本片目前已正式定檔於8.25日,是「國產電影保護月」之後第一批上映的引進片。官方也在最近放出了終極預告片,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俗話說,信評價信票房都不如信自己的眼睛。不知道你看完什麼感受,我反正是熱血沸騰了!看到幾千種不同的物種和生態在千星之城裡交匯交融,不同的文明相互碰撞。從南部的水下世界到北部的氣態環境,東部的高達發達的電子生態,再到西部「大雜居小聚居」的人類大氣層。看完這4分鐘,影魔錶示此片的特效水準可能會超越製作多年的《阿凡達2》。
(電影宇宙裡的高階物種——奧米利特人)
(預告片中凡凡銳利的眼神)
呂克貝松充分滿足了觀眾對「科幻」、「新奇腦洞」、「宇宙大冒險」的幻想。像這樣馳騁在宇宙裡,追逐星辰大海的浪漫對我來說真是毫無抵抗力...而且從曝光的視頻裡也可以看出,影片的包袱段子很密集,充滿了呂克貝松式的冷幽默。
所以話說回來,《敦刻爾克》或許是今年「最好的」電影,但《星級特工:千星之城》這樣爽嗨燃爆的電影,才是大家最想看到的。熬過了「國產電影保護月」漫長的長草期之後,國內影迷即將迎來一場視聽盛宴。讓我們一起準備好爆米花,迎接這部2017年最爽的電影吧!
-END-
這裡有最熱門的電影推薦
最優秀的電影盤點、推送精彩麻辣點評
13Media | 影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