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早期,人們繪製出世界地圖是什麼樣子?

2020-12-22 吳阿靜1

在沒有衛星環繞,無法以上帝視角洞察萬物的時代,繪製世界地圖似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然而,長期引領世界,並建立了中華朝貢體系的古中國,在一千二百多年前就開始了世界地圖的繪製。

一、中國世界地圖的開創者:《海內華夷圖》

第一幅將製圖範圍拓展至域外諸國的地圖是公元801年由唐朝宰相、六朝元老賈耽繪製的《海內華夷圖》。這幅地圖採用了"一寸折成百裡" 的比例尺法,以唐朝本土為中心,涵蓋了亞歐非地區的百餘國家,如今留存於世的是其石刻版《華夷圖》。

華夷圖墨跡復原

《華夷圖》刻於北宋時期,縮小了地圖的繪製範圍,僅保留了印度、非洲(地圖左下角)等部分重要地區。

該圖對於非洲的描繪雖然簡單粗略,但依然正確的繪製出了非洲之角,及倒三角形的非洲南段,只不過圖中的非洲南段錯誤的指向了東方。

據《舊唐書》記載,賈耽在繪製《海內華夷圖》時,"凡四夷之使及使四夷還者,必與之從容,訊其山川土地之終始。"

由此可知,圖中關於海外諸國的資料多來自於他人的口述,無法繪製出準確的地理形狀也在情理之中。

二、最能體現"中央王國"理念的地圖:《乾坤萬國全圖古今人物事跡》

該圖繪製與1593年(明萬曆二十一年),是常州府無錫縣儒學訓導梁輈在吸收了傳教士帶來的西方地理信息後,以《古今形勝之圖》為基礎而繪製的一副世界地圖。

《古今形勝之圖》繪製於1555年,東至日本,西至烏茲別克斯坦,北至蒙古高原,南至爪哇、及蘇門答臘 。圖中對於海外諸國僅用大小圓圈及文字標註來表示,完全不在乎其真實形狀如何。

《古今形勝之圖》中的爪哇和三佛齊

《乾坤萬國全圖古今人物事跡》不但延續了這種繪製方法,甚至更進一步,將中國之外的所有已知國家全部繪製成了小島,依據其大概方位,散布於中國周圍的海洋中。

如果說《海內華夷圖》對域外諸國粗略的描繪源於對世界認知的缺乏,那麼這幅在對西方有一定了解的基礎上繪製而成的世界地圖,則完全體現了"中國居於大地中央,為天下,天下之外四海島嶼所居之人為夷狄"的古代世界觀,是一副非常傳統的中國式世界地圖。

在繪圖技術大發展的明朝,除了有展現"華夏中心主義"的世界地圖,還有很多開始描繪世界真實形狀的地圖。

三、第一張描繪海外諸國真實形狀的世界地圖:《大明混一圖》

該圖成圖於1389年(明洪武二十二年),長3.86m,寬4.75m,是現存最大、保留最為完整的由中國人繪製的世界地圖。地圖東至日本,西至歐非,南至爪哇,地圖上密密麻麻的標籤則是清朝時貼上的滿文地名。

此圖繪製出了非洲大陸的基本輪廓,在大陸中心部位用黑色描繪了撒哈拉沙漠,圖中兩條河流的流向與尼羅河、奧蘭治河非常接近,就連非洲南段的倒三角都正確的指向了南方。

而在1459年的西方世界地圖《毛羅地圖》中,非洲南段的尖角依然錯誤的指向東方。

領先與西方世界的《大明混一圖》雖然繪製出了較為真實的地理形狀,但是從中國本土與非洲等地所佔的比例來看,海外諸國依然只是中國的陪襯。

4

隨著西方傳教士的到來,明朝出現了中西文化的交流與融合,而其中的代表作正是《坤輿萬國全圖》

《坤輿萬國全圖》成圖與1602年(明萬曆三十年),由太僕寺少卿李之藻和義大利傳教士利瑪竇繪製。

該圖實現了西方技術與中國文化的完美結合,採用了西方橢圓投影技術,繪製了10°×10°的經緯網,是中國第一幅擁有完整經緯線的世界地圖。

其最具開創性的一點是以非洲西部為0°經線,170°E為中央經線,將中國繪製在了地圖中心偏左的位置,既描繪了世界客觀現實,又兼顧了"華夏中心主義"的傳統世界觀。

如今的中國版世界地圖也沿用了這種繪製方式,以格林尼治為0°經線,150°E為中央經線,使得東亞位於地圖中心。

而在此之前的西方世界地圖都是以歐洲為中心,譬如亞伯拉罕·奧特利烏斯1570年繪製的現代地圖集《世界概貌》。

《坤輿萬國全圖》在繪製世界的同時,更展現了豐富的中國文化,譬如,在西亞與歐洲交界處,黑海與裏海附近有著兩個中國人非常熟悉的地名"女人國"和"一目國"。

"一目國"出自《山海經》,"一目國在其東,一目中其面而居"。

"女人國"在中國文化中更是隨處可見,《隋書》《舊唐書》《資治通鑑》等都有關於女人國的記載,只是具體位置一直存在爭論。

圖中對於"女人國"的介紹,"舊有此國,亦有男子,但多生男即殺之。"也頗有幾分志怪小說的味道。

這幅地圖除了沒有大洋洲,和現在的世界地圖已經基本一致。

此外,該圖還展現了當時卓越的天文知識,如在地圖左上角繪製了赤道北地半球圖。

旁邊繪製了以"地心說"為基礎的日食和月食圖。

右上角則是一副九重天圖,可以看出這實際上是一副以地球為中心的"太陽系"。

讓人感嘆的是明朝對世界已經有了如此清晰的認識,而清朝鴉片戰爭爆發時的道光皇帝卻不知英國在何處,並詢問戰俘"有無旱路可通?"

這與明末的戰亂,以及清朝的自我封鎖有著重要的關係。

然而,"曾經強大過的民族,不會永遠沉淪",事實證明,延續千載的中國文明,不論遭遇多少磨難,總能重回世界巔峰。

全書99元,對於很多普通人來說是一頓午飯的支出,卻可以點亮你的人生!

如果您也想要了解國家地理,可以點擊下方購買正版:

相關焦點

  • 古代沒有衛星,地圖要如何繪製,有一個人解決了這項難題
    前言世界很大,然而人類本就是渺小的,面對著大千世界,則是充滿著好奇,總是想要遊覽世界每一個令人驚豔的地方。而如今,不論去任何地方,也不怕找不到目的地,因為現在科技發達,開發出了很多電子地圖,並且能夠跟隨著定位,又或者導航,到達想要去到的地方,這樣的通訊技術給人們帶來了便捷。
  • 那些繪製中國地圖的西洋人
    3月28日,德國總理默克爾攜「第一先生」在總理府私人宴請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夫人彭麗媛,並贈送了一件特別的禮物。       禮物是一張中國地圖。據默克爾介紹,那是「1735年德國繪製的第一幅精確的中國地圖」。
  • 科普|在中國古代,是怎麼繪製地圖的?
    目前,中國考古發現的最早地圖是在戰國時期繪製的,它們於1986年在甘肅省天水市天茂海灘秦墓出土,共有7幅地圖,但7幅地圖主要是秦國的山區河流。目前存世的最早的全國地圖主要是《禹跡圖》和《華夷圖》。但是地圖不是你信手畫畫就完事的,山川河流具體的方位,以及山勢高低走向,以及河流大小長度都需要人們去確定的。而確定的方法只能靠人自己去走,去看去親自量。不過古代沒有定位技術,測量工具也比較落後,因此出現誤差是很正常的,而且隨著距離越遠,範圍更大誤差就更大。第二種方法:以航線為基準航線是指水運的航線,後期也發展到海運。
  • 新世界地圖來了!新舊地圖為何出現繪製偏差?
    人們總是沒有停止探尋地球的腳步,自從有了把地球「畫」下來的想法,世界地圖也經歷了多重演變,各種地圖的畫法經過沉澱後留下了主要的流派。然而,大家雖然已經習慣了屋子裡掛著的、書本裡印的世界地圖。但這幅地圖能真實反映我們的世界嗎?近日,據英國《每日郵報》(Daily Mail)報導,有三位研究人員公布了他們繪製的最新世界地圖,他們表示,這才是我們生活世界的真實大小。
  • 我們想知道 NWUer用足跡繪製的世界地圖長什麼樣?
    世界你想怎麼形容這個詞語它承載著無數個生靈供他們遊蕩生長這個夏天我們想要記錄NWUer足跡地圖從西安 西北大學蔓延至整個地球 灑落經緯網▷ 本期音樂關鍵詞: 旅行 / 繪製地圖今天起,我們邀請身體力行的NWUer
  • 地圖的「進化史」世界上第一幅地圖,是什麼時候被製作出來的?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和測繪手段的改進,地圖已逐漸成為我們改變世界的基本工具,並將能夠更好地幫助我們規劃未來。 1. 早期的地圖 很難確定第一張地圖的繪製時間、目的和地點。但是,我們可以肯定的是,早期的映射出於各種目的,形式也是不同的。
  • 古代中國人是如何繪製地圖的?
    「輿」指的是車輛,古人繪製地圖時就是駕著一種叫做「記裡鼓車」的馬車丈量世界,馬車行到哪裡,地圖便畫到哪裡。至於地圖之外的世界,不是一片蠻荒,就是與己無關。在古代中國,只有統治階級才有能力組織大規模的地圖測繪,也只有作為知識分子精英的士大夫才掌握著繪製地圖的秘密。
  • 看過明朝人繪製的世界地圖,才發現,清朝的統治者究竟有多愚昧
    登陸我國後,他先是在廣東肇慶傳教,在傳教期間,他畫了一幅世界地圖並掛在教堂的門口。  這幅小小的掛畫吸引了很多當地的老百姓圍觀,從沒出過國門的他們,對這幅圖充滿了好奇,儘管上面全是看不懂的洋文。後來,利瑪竇獲得進京的機會,在朝見萬曆皇帝的時候,還帶了很多西洋禮物,這其中就包括世界地圖。萬曆皇帝對這幅世界地圖很感興趣,還讓工匠把這幅圖用絲帛織成。
  • 古代的地圖竟然是這樣繪製的!
    古時的人們管地圖叫做輿(yú)圖。輿字的本意為車廂、車輛,恰好概括了那時人們測繪地圖的方式——坐在車上(或騎馬、乘船、步行等)前往尚待探索的地域,憑藉簡單的定向設備確定位置,再將親眼偵測到的地理信息記錄下來,繪製到圖上。當然了,對於沒有現代科技的古人們而言,採用這種原始方法所測繪出的地圖,繪圖的形式也與我們平時接觸到的地圖大不相同。
  • 看了大明朝繪製第一幅世界地圖,才明白,清朝政府愚昧到什麼地步
    1583年的時候,有一個義大利國籍的傳教士進入中國,他就是利瑪竇。在利瑪竇剛剛進入中國的時候,他四處宣揚天主教。《萬國圖志》是一份世界地圖,它是由大航海運動中哥倫布,麥哲倫等人對世界的探索,繪製出的原始地圖。由於當時中國人的概念仍然在天圓地方的框架中,所以在皇帝看到這個冊子的時候,只覺得上面的圖案十分新奇,便吩咐下人將其做成了絲帛地圖作為裝飾品分發給自己的子孫。在這次利瑪竇進貢的事情中,因為皇帝對地理的無知,利瑪竇並沒有得到重視,他想以此傳播天主教的計劃也暫時放一段落。
  • 沒有人造衛星的古代,人們怎麼畫地圖?
    在更早之前的古代,那時候的人們很難站在高處一覽城市全貌,更無法藉助高至地球軌道的人造衛星開啟上帝視角來繪製世界地圖。所以,古人到底是怎麼畫地圖的?古代畫地圖:握緊3要素最早的地圖可以追溯到幾千年前,深埋在美索不達米亞平原,幾十個世紀後出土發現,石板上的地圖依然清晰可見。下面的陶土碑是古巴比倫的一副地圖,以及把其中的地圖信息提煉出來的樣子。
  • 如何使用JMP繪製地圖實現數據可視化
    隨著時代的變遷和數據量的爆炸式增長,地圖的概念也不斷地拓展和變化。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185666.htm越來越多的分析人士把包含目標數據的地圖看作是數據可視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喜歡將具有地域特徵的數據或者數據分析結果形象化地表現在地圖上,使人們可以更容易地理解數據規律和趨勢。
  • 【悠走巴黎】一張用中國墨繪製的巴黎復古地圖誕生了!暗藏玄機!
    >中國墨繪製的。在疫情期間,一位就讀於昂古萊姆的歐洲高等圖像學院(EESI)二年級的學生Pablo Raison, 於2020年4月19日在他的twitter帳戶(pic.twitter.com/HP4DjFpsZu)上和大家分享了他的新創作:用中國墨繪製的精細的巴黎地圖。這張地圖採用了復古的風格,用A3紙的格式繪製,結果是讓人驚奇的!
  • 人類對世界認識的深入:古老的世界地圖
    地圖以中國為中心,地圖範圍北至蒙古,南至爪哇,東至日本中部,西至歐洲和東非,體現了當時國人對國內和外部世界的了解。《大明混一圖》長456釐米,高386釐米,是中國現存最古老的世界地圖之一,此圖後來傳入朝鮮等國,也對他們的地圖繪製產生了影響。
  • 智利長寬比例達到24比1,如何繪製全國地圖?
    而現在的地圖,廣泛應用於科學、文化、教育、交通等實踐活動中的各個領域,種類複雜多樣,已經屬於普通的消費品,所以主要繪製在紙張之上,而且隨著技術的進步,現在的地圖還可以做成電子地圖,極大地方便了人們的使用。
  • 看明朝人繪製的世界地圖,就懂了
    從某個角度來說,清朝是一個思想大衝擊的時代,也是一個思想大啟蒙的時代,人們從封建的思想中逐漸將自己抽身出來,開始向新的時代邁進。在這個過程中,有過「戊戌變法」,也有過「洋務運動」,國人在逐漸覺醒的路上越走遠遠。但是,可惜的是,在最後,依舊是淪為魚肉,任他人像刀俎一般任意切割。
  • 如何為世界海洋最深處繪製一幅海底地圖?
    版權歸原作者及刊載媒體所有馬裡亞納海溝的「挑戰者深淵」是世界海洋最深處,這裡的深度比世界陸地的最高峰珠穆朗瑪峰還高,而且到過這裡的人比去過月球的人還少。這裡,究竟有哪些秘密?我們的科考船正帶著「奮鬥者」號來這裡揭秘。人類從古至今從未停止對海洋的探尋,無論是神話記載還是水手的口口相傳,大海之中似乎一直都存在著巨大生物。
  • 地圖是人類改變世界的十大思想之一!中科院院士周成虎精彩演講...
    >地圖除了能幫助我們了解歷史,還能幫我們了解現實裡的世界。我們不可能每個人從生下來就走遍全球,那你要理解世界什麼樣子,首先需要一張世界地圖。所以總書記回來就問了這麼一句話,說1708年清政府組織傳教士繪製的中國地圖,後來用了十年時間繪製的科學水平達到空前的皇輿全覽圖,走在世界的前列,但是這麼一個圖,長期作為一個秘籍收藏在皇宮裡面,我們社會根本看不見,也沒有對我們的經濟社會的發展起巨大作用,反倒是讓西方世界了解了我們,成為了西方侵略中國的一個缺口。
  • 中國地圖一點兒也不能少 小學生應該了解的中國地圖知識
    從東北平原到青藏高原,從濱海城市到內陸腹地,黑龍江的大米,山東的蘋果、蔬菜,西藏山南運往武漢的礦泉水和肉······來自不同地區的人們帶著家鄉特產奔向湖北。面對此次疫情,全國上下萬眾一心、眾志成城,以堅忍不拔的精神繪製著一張宏大的中國地圖!
  • 明代西方傳教士繪製的地圖為你揭秘
    公元1584年,利瑪竇在肇慶繪製出了第一幅近代意義上的中文世界地圖,但歷史資料中,並沒有保留下來這幅地圖的中文名稱。       1935年,中國學者洪業曾經對此提出觀點,認為公元1584年利瑪竇在肇慶繪製的那一幅世界地圖,中文名稱應是《山海輿地圖》。洪業的這個觀點,很快被國內外學者普遍接受,幾成定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