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灣知名民謠歌手胡德夫將在北京舉辦音樂會
中新社北京6月18日電 (記者 應妮)有著「臺灣民謠之父」美譽的歌手胡德夫將於8月2日在北京天橋藝術中心舉辦《山谷再呼喚》音樂會。《牛背上的小孩》《匆匆》《太平洋的風》等代表曲目將完美融合自然與詩意,呈現其對生命與大地的讚頌。
-
臺灣民謠歌手胡德夫將在北京舉辦音樂會
新華社北京6月18日電(記者白瀛)臺灣知名民謠歌手胡德夫將於8月2日在北京天橋藝術中心舉辦《山谷再呼喚》音樂會。《牛背上的小孩》《匆匆》《太平洋的風》等代表曲目將呈現其對生命與大地的讚頌。胡德夫1950年生於臺東的卑南部落,上世紀70年代與楊弦、李雙澤發起了民歌運動,以「唱自己的歌」為口號,主張創作與演唱華語歌曲,被譽為「啟蒙了整個華語流行樂壇」。
-
「臺灣民謠之父」胡德夫
《山谷的呼喚》胡德夫民謠音樂會海報 鍾欣 攝 音樂會之所以命名為《山谷的呼喚》,他希望音樂會能給京城觀眾呈現出一種「音樂與自然概念結合」的意境此次音樂會全新製作改版,以詩歌與影像結合(記者 申孟哲 張 盼)(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臺灣知名民謠歌手胡德夫音樂會4月亮相臺北 新華社臺北1月11日電(記者祁星) 「人留千年是木乃伊,歌留千年則是詩乃伊。」在臺灣少數民族排灣人的語言中,「詩乃伊」的意思是「一起大聲歌唱」。
-
開票丨《山谷的呼喚》胡德夫民謠音樂會
●胡德夫Ara Kimbo鋼琴、演唱被譽為「臺灣民歌之父」的胡德夫,父系卑南、母系排灣族,成長於臺東大武山中的嘉蘭部落。胡德夫在開創民歌運動風潮後,重心轉往關心臺灣原住民(臺灣少數民族高山族)權益,胡德夫於1980年代創立『臺灣原住民權利促進會』並成為首任會長,推動臺灣原住民平等維權運動,1983年被當時臺灣當局打壓從此消失於大眾娛樂媒體前。直到2005年發行首張個人專輯「匆匆」,該專輯入圍金曲獎六項大獎,並以〈太平洋的風〉獲得金曲獎「最佳年度歌曲」與「最佳作詞人」獎。
-
「臺灣民謠之父」胡德夫回溯人生軌跡:民謠唱出歲月與山河
那一年,為籌錢替父親治病,胡德夫從臺灣大學外文系輟學,同時打好幾份工,在哥倫比亞咖啡館駐唱時,皮膚黝黑、眼眸深邃的他最經常唱的歌是藍調、美國民謠、黑人靈歌,也因此讓人誤認為是混血兒。2016年「芬芳的山谷」音樂會臺北站演出。久原攝故鄉和童年對人的影響總是深遠的,胡德夫一遍遍在音樂中構建起芬芳的山谷、大武山美麗的媽媽,他這種簡單、沒有華麗裝飾的唱法被稱為「海洋藍調」。
-
臺灣歌手胡德夫:山谷裡走出來的孩子
日前在北京的歌迷見面會現場,年近七旬的臺灣民謠歌手胡德夫談到自己的故鄉,眼神中仍會流露出孩童般的純真。 胡德夫之所以一再提到「山谷」,不僅是因為他本人難以割捨的故土情結,也是為了介紹近日在北京天橋藝術中心舉辦的《山谷再呼喚》個人音樂會主題。
-
「臺灣民謠之父」胡德夫新書《時光洄遊》在京發布
18日晚間,臺灣知名民謠歌手胡德夫(中)在京發布新書《時光洄遊》。(中國臺灣網 普燕 攝)中國臺灣網12月19日北京訊 (記者 普燕) 「人生中的起伏與悲喜,感動與懷念,像太平洋的海水拍打在岸邊的浪花,不斷地激蕩著我的心。
-
「臺灣民謠之父」胡德夫:多到大陸看看,別聽政客說教
臺灣著名音樂人胡德夫對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說。胡德夫在海峽兩岸的音樂界擁有很高地位,有人說他是臺灣的鮑伯·迪倫,也有人說他是「臺灣民謠之父」與「臺灣原住民運動先驅」,知名作家蔣勳稱他是「臺灣最美麗的聲音」。「臺灣民歌之父」胡德夫在兩岸青少年新媒體高峰論壇文藝晚會演出。
-
如果只能推薦一位臺灣歌手,那只有胡德夫
● ● ●如果只能推薦一位臺灣民謠歌手,那麼一定是胡德夫。和現在很多大陸所謂的「民謠」比起來,他的音樂裡沒有那種為了「體現自由」而有的無知窘迫,沒有為了「體現情懷」而多餘的不知所吟。如果有人問我胡德夫比其他民謠歌手好在哪裡?那一定是因為他的那顆赤子之心。
-
「臺灣民謠之父」胡德夫:音樂是溝通兩岸的橋梁
臺灣原住民歌手胡德夫受邀作為頒獎嘉賓,並帶來精彩表演。 胡德夫出生於臺灣臺東,是臺灣民歌運動、原住民運動的先驅之一。20世紀70年代,胡德夫與楊弦、李雙澤推動了被稱為整個華語流行音樂啟蒙運動的「民歌運動」。 談及被邀請參會的感受,胡德夫表示,他是一個混在年輕人中的老人。
-
專訪胡德夫:民謠是一個民族發言的痕跡
胡德夫他被稱為「臺灣民謠之父」,也是臺灣原住民運動的先驅。他吹著「太平洋的風」,歌唱「美麗的稻穗」。他今年63歲,滿頭銀髮,卻仍像那個「牛背上的小孩」,一次次地吟唱「大武山美麗的媽媽」。胡德夫,人們習慣叫他Kimbo,這是德夫的日語發音。父親是卑南族,母親是排灣族,他自稱為「卑排族」。11歲時,胡德夫從部落出來到城市念書,大學時代遇到李雙澤,一同推動臺灣「唱自己的歌」民歌運動。出道多年,但直到2005年,他才推出第一張專輯《匆匆》。時隔6年,2011年底,胡德夫終於又推出了第二張專輯《大武山藍調》。
-
胡德夫:用生命歌唱的人
CFP 資料首張專輯《匆匆》第二張專輯《大武山藍調》早報記者 錢戀水 對於胡德夫來說,「臺灣民謠傳奇大師」或者「臺灣民謠之父」的稱謂不僅他自己覺得不甚準確,其實也全無必要——僅胡德夫三字足矣。當牛背上的小孩變成白髮蒼蒼的老人,當顛沛流離而才華橫溢的青年歌手變成為少數民族權益奔走的鬥士,當半生的經歷凝聚成兩張簡約到只有鋼琴和人聲卻有撼動天地力量的專輯的時候,胡德夫已經成為一個元氣充沛、悲天憫人、永遠在訴說遙遠鄉愁的傳奇。5月24日,他將來到上海東方藝術中心並帶來一場音樂會,以彌補去年在上海的小型音樂會因場地有限而讓很多人失望而去的遺憾。
-
經典詠流傳歌曲:胡德夫登央視《經典詠流傳》 彈唱《牛背上的小孩·回鄉偶書》
《山谷的呼喚音樂會》演出資料照片被譽為「臺灣民謠之父」的胡德夫,父系卑南族、母系排灣族,成長於臺東大武山中的嘉蘭部落。十一歲獲得淡江中學獎學金離開故鄉到臺北讀書,臺灣大學外文系肄業,在1970年代初期與好友李雙澤、楊弦等人開啟臺灣校園民歌運動,並以〈美麗的稻穗〉、《牛背上的小孩》、《大武山是美麗的媽媽》、《飛魚雲豹臺北盆地》、《匆匆》、《最最遙遠的路》等經典歌曲,唱出臺灣最具象徵意義的歌謠,也唱出思念故鄉的詠嘆,用滄桑且充滿力量的歌聲記錄著他所走過的路途與人生。
-
多年來,他一直在收集臺灣民謠
,他一開口,你就能明白白巖松為什麼說「恨不得立即給他下跪」;他是這個浮躁年代一開口就能令你安靜的人,他是臺灣民謠之父胡德夫。 昨日上午,61歲、頭髮斑白的他終於來到長沙歌迷中間,用渾厚有力的聲音分享他的滄桑故事,並且透露,12月18日,他將應金鷹955之邀,在湖南大劇院開唱他的「氧氣音樂會 胡德夫音樂專場」。 他的傳奇經歷,貫穿了臺灣的當代音樂史 胡德夫是臺灣原住民卑南族和排灣族的混血兒,是臺灣第一個開始自彈自唱表演的歌手。
-
「民謠之父」胡德夫:原住民運動滋養我的歌曲
5月26日,胡德夫將於廣州星海音樂廳舉辦「胡德夫《大武山藍調》音樂會」。不同於以往的自彈自唱,這次他帶來了一個四人樂團,包括曾經入圍臺灣金曲獎的原住民歌手昊恩,一同為廣州樂迷唱出他與臺灣的故事。數十年間,胡德夫一路重拾與傳唱,在最原始的自然和最複雜的社會間穿梭,這何嘗不是一部臺灣音樂的近代史,一部現代人唱與祖先的交響曲。
-
臺灣民謠之父胡德夫5月在京開個唱 囊括經典曲目
胡德夫資料照片 鍾欣 攝 中新網北京3月14日電 (記者 應妮)有著「臺灣民謠之父」美譽的音樂家胡德夫將於5月20日在北京天橋藝術中心舉辦個人音樂會。 記者14日從主辦方獲悉此次演唱會最新出爐的曲目,不僅包括《牛背上的小孩》《匆匆》《芬芳的山谷》等代表作,還有卑南族民歌《美麗的稻穗》《想念的歌》等,讓大陸歌迷感受來自寶島臺灣原生態的魅力。 上世紀80年代,胡德夫曾離開舞臺,成立了「臺灣原住民權益促進會」,為原住民權利奔走。在接受採訪時胡德夫說,當時必須離開舞臺,因為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
胡德夫:臺灣民謠高峰已經過去了,我對大陸更有信心
另外,豆瓣時間將在10月31日下周二,推出胡德夫老師主講的精品音頻專欄《民謠與臺灣故事——胡德夫的音樂時間》,胡德夫老師將講述民謠與時代、與人、與臺灣的故事,還將在專欄中發布他從未公開唱過的歌,從與《未央歌》不同的角度展現民謠精彩。
-
臺灣民謠教父胡德夫攜新書《時光洄遊》做客南京(圖)
2017年,「臺灣民謠之父」胡德夫發行的單曲《無涯》在感動了無數聽眾的同時,激發了人們對歌曲背後故事的好奇心。2017年,傳奇歌者胡德夫以《時光洄遊》這本新書為載體,寫下了他未曾公開過的故事。
-
胡德夫今晚空降《中國樂隊》 臺灣民謠教父帶來一曲濃情現場
在本期節目中,被譽為臺灣民謠教父的胡德夫首次空降舞臺,濃情演繹一首《大武山美麗的媽媽》。除了有這位教父級別的音樂大咖鼎力加盟,觀眾還將看到素有「中國第一支真正意義上的雷鬼樂隊」之稱的龍神道講述自己的故事;由北大學霸組成的Mr.Miss樂隊演繹中式百老匯風格的摩登爵士樂;力量與柔情兼蓄的李博與玫瑰木樂隊帶來如火的熱情歌曲;不可撤銷樂隊表達生活與音樂的堅定態度。
-
中國臺灣民謠之父,胡德夫:歌裡的歲月山河
臺灣民謠之父,胡德夫,他的歌聲裡有著深厚的情感,聽著他的歌聲,像是翻越了山河大海,盪氣迴腸,宛轉悠揚。胡德夫是臺灣人,在大陸一直發展,也一直活躍在觀眾面前,現在已經滿頭白髮的他也沒有停止音樂事業,還是對音樂充滿了熱愛,在央視的中秋晚會和《經典詠流傳》中我們都看到了他的身影,聽到了他的歌聲,他的音樂底蘊使得他的歌聲不僅是動聽還會有一種意味深遠的效果,他富有磁性的嗓音配上歌聲的優美旋律,聽到觀眾的耳朵裡,甚至流淌到滾中的心間,他的歌就像他本人一樣,剛毅且生機勃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