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山甲是新冠病毒動物宿主,果真「實錘」了嗎?現在天氣轉熱,新冠病毒就會消失了嗎?……
長江日報-長江網記者採訪了武漢大學健康學院院長、新發傳染病專家於學傑,他就大家關心的新冠病毒問題進行了解讀。
於學傑:國家特聘專家,武漢大學健康學院院長,博士生導師,新發傳染病專家,在世界上首次發現和分離到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症候群病毒 。
新冠病毒的動物宿主還沒有完全確定,目前說法很多,研究數據傾向於蝙蝠和穿山甲。
之前有研究證實穿山甲攜帶的冠狀病毒與感染人的新冠病毒相似度高達99%,但是後續的研究證明那個序列沒有包含全部遺傳信息,真正的相似度只有82%-90.2%,與感染人的新冠病毒的核酸序列相差太遠。這就好比猩猩跟人的遺傳物質有96%左右是相似的,你很難說大猩猩就是人。
蝙蝠的一株冠狀病毒與人的新冠病毒基因組核酸同源性有96%,表面上看更接近於感染人的毒株。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已知的無論是穿山甲還是蝙蝠的冠狀病毒都不是感染人的新冠病毒。蝙蝠這個群體很大,據記錄顯示,最大的一個蝙蝠洞穴裡有上百萬隻蝙蝠。這麼大一個動物類群,它所攜帶的病毒株不可能只有一株。
有研究表明整個蝙蝠群體含有一個極大的冠狀病毒庫。一個可能是其中一株直接傳給了人,成為新冠病毒;另一個可能是有一種中間動物宿主,蝙蝠最初攜帶的冠狀病毒通過中間宿主動物經過一個時期的進化、變異再傳給了人。對於新冠病毒的動物宿主還需要長時間做進一步的調查。
特免血漿療法也稱恢復期血漿療法。 得了新冠病毒肺炎康復後,人血漿中會產生抗新冠病毒的特異性抗體,部分抗體能夠中和新冠病毒的活性,從而阻止再次感染這種病毒。所以我們可以用康復後病人血漿來治療正在患病的新冠肺炎病人。
治療每個病人大約需要200ml-600ml恢復期血漿,這種血漿來源有限,因此只能用於重症病人,呼籲更多康復病人能夠積極獻血。
即使我們控制住了疫情,但並不排除未來可能會出現數字反彈。傳染病的傳播受多種複雜因素的影響,如無症狀感染者的存在、核酸檢測非100%的陽性率、逐漸復工後帶來的人口流動等。
作為診斷金標準的核酸檢測,臨床反映其陽性率為30%-50%,採樣難度所造成的誤差應是主因。這將可能導致假陰性的患者提前出院,進而重新成為傳染源。
有時哪怕隱藏著1~2個患者,都有可能帶來復燃和反彈。因此任何時候都不能鬆勁,嚴防死守不鬆勁是根本。
2003年的非典到了六月份天氣轉熱就消失了,目前無證據表明新冠病毒也會如此。
但可以肯定的是,新冠病毒的傳染性會隨著氣溫的升高而減弱。呼吸道病毒耐低溫,喜潮溼,在實驗室冷凍於-196°C仍能存活。
冬季是呼吸道病毒感染的高發季。天氣寒冷人的活動多在封閉空間內,更有利於病毒傳播。夏天氣溫升高,病毒的活力會下降,傳播力會減弱。
多數病毒會與宿主共進化,感染人後毒力逐漸減弱,達到一種平衡。如大部分引起感冒的冠狀病毒毒力很低。
但是很多病毒在人間流行毒力並不減弱, 如我們消滅掉的天花病毒在感染人類幾千年的過程中毒力一直沒有衰減,病死率達30%。
我們期待新型冠狀病毒在人間傳播後毒力逐漸下降,但最好的辦法是現在就消滅它不留後患。
呼吸道病毒的疫苗一般效果不持久。一是病毒易突變,二是免疫力持續時間短。以流感疫苗為例,流感病毒的基因組是多片斷的(多鏈條的),每年都會發生基因重組產生型變,今年是甲型H1N1,明年可能是甲型H3N2,得年年研究新疫苗年年打。
新冠病毒是單鏈的RNA病毒,無法重組,因此一旦研究出疫苗,應該不需要每年更換疫苗。
隨著北京新增確診病例多日個位數,以及前兩天零增長,市民緊張焦慮的情緒得到了放鬆,逛超市的人也明顯多了起來。在下午舉行的北京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上,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劉曉峰給大家提了個醒兒。
劉曉峰說,北京作為國際化大都市,人口多、密度大、流動性強,當前防控形勢依然十分嚴峻,而且隨著復工復產,返京人流陸續累積,人群交往頻率明顯增加。昨天市衛生健康委在發布會上做了提示。前一階段各方努力,做了大量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人流錯峰、有序返京,但這也意味著返京時間被拉的更長。「疫情出現反覆」的擔心不是杞人憂天,防控形勢遠沒有到放鬆的時候。
現在逛超市的人明顯增多了,所以市疾控部門提醒大家:
一、進入超市必須佩戴口罩;
二、儘量避開人多擁擠的地段和地方,儘量避免乘坐廂式電梯;
三、進入超市前,自覺配合工作人員接受體溫檢測;
四、人與人之間至少保持一米以上的間距;
五、儘量使用微信或支付寶等行動支付方式;
六、購買足量,減少多次購買的次數,可以戴一次性手套;
七、儘量少乘坐公共運輸工具,建議步行、騎行或自駕車等交通方式;
八、選擇通風好、人流量相對較少的商場、超市;
九、購物前列好購買清單,不在超市內閒逛、閒聊,縮短選購商品的時間;
十、回到家後立刻用流動的水和肥皂洗手,帶有外包裝的物品可以直接去掉包裝袋,或用消毒劑噴灑表面進行消毒後再取出,購買的食物徹底做熟方可食用,水果、蔬菜要清洗乾淨,必要時可用專用清洗劑清洗。
同時,超市也要做到以下幾點:
一、加強室內通風換氣,保持空氣流通,以清潔為主,預防性消毒為輔;
二、工作人員實行每日自我健康監測制度,不帶病上崗,
三、在超市入口做好體溫檢測;
四、採取有效分流措施,避免人員密集;
五、對人員接觸較多的部位及時進行消毒;
六、取消非必需的室內外群眾性聚集活動;
七、收銀臺、服務臺制定合理的人員路線和分流措施,減少人員聚集;
八、在超市入口處要提醒顧客佩戴口罩,並在醒目位置張貼健康提示,利用各種顯示屏宣傳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和冬春季傳染病防控知識;
九、可增設廢棄口罩專用垃圾桶,用於投放使用過的口罩,並注意及時清理。
市民朋友一定要少出門,不聚集,不閒逛,不閒聊,防止功虧一簣。希望每個人都做好自我健康的第一責任人,防控疫情,人人有責。
疫情尚未過去,多地竟重啟「人從眾」模式,排隊購物、等位就餐、扎堆喝茶、集中趕集等紛紛出現,一些心大者甚至摘下口罩,若無其事的狀態讓人隔著屏幕都要捏把汗。
隨著復工復產提速,城鄉生活都在逐步回歸正軌。道路開始擁堵,地鐵上人多了,開門營業的商鋪也有所增加,有人感嘆,可算熬出來了!可事實上,疫情結束了嗎?顯然沒有。復工不是解禁,其本身也是建立在抓好疫情防控基礎上的。而無論復工與否,疫情之下,都不鼓勵任何形式的人群聚集活動,更別提無防護「裸聚」了。可是,某些人卻似乎疫情沒出現真正的「拐點」,防控思想上倒先徹底「拐點」了,一下子放鬆了警惕,這顯然是極其危險的。
目前,全國新增確診病例數和疑似病例數總體確實呈下降趨勢,治癒出院人數較快增長,尤其是湖北以外地區新增確診病例數大幅減少。疫情防控的成效,證明前期嚴密防控是必要的,有用的,更應該繼續堅持下去。在此基礎上,中央提出非疫情防控重點地區分區分級,意在進行更為精準的防控策略,但整體從嚴防控的基調並沒有變。必須清醒認識到,全國疫情發展「拐點」尚未到來,湖北省特別是武漢市防控形勢依然嚴峻複雜。此外,各地返程復工的風險還未充分釋放,漫長戰線上需要注意的事項只增不減,還遠未到可以鬆懈的時候。
戰「疫」關鍵期,倘若麻痺大意,必然功虧一簣。誠然,經過漫長的宅家時段,許多人都感覺到「悶」,眼見春暖花開,時不時就想透透氣、撒個歡。但是,疫情防控阻擊戰尚未結束,病毒不會因為人們的鬆懈而放鬆進攻,一旦大意,攻防力量恐怕就會發生逆轉。每個人、每個家庭、每個企業,倘若心存僥倖,想就此鬆口氣,不只害了自己,更可能連累許多無辜者。
這兩天,彭銀華醫生去世的消息刷屏,無數人為之動容。他以護佑生命為己任,立志「疫情不散,婚禮不辦」,然而這樣一位英雄戰士,卻永遠地錯過了自己的山盟海誓。這樣感人至深的故事,在抗疫之戰中還有太多太多。我們大多數人之所以能夠踏實宅家抗疫,正是因為一批批醫護人員、基層幹部、社區工作者等等,冒著風險、衝鋒在前,夜以繼日、備嘗艱辛。「你宅膩了的家,正是他們想回也回不去的地方」。為了抗疫,全中國付出了艱苦努力和巨大代價,還有那麼多戰士為此感染、為此犧牲。如今,前線還在跟病毒激烈戰鬥,我們有什麼理由「假裝沒事」,由著性子扎堆聚集,給社會增添風險,給守護者增添負擔呢?
生命面前,不能「鬆口氣」;戰「疫」面前,沒有局外人。不能鬆懈、不準鬆懈,這樣的要求,是對生命的敬畏,對自己、家人、同事、朋友、社會的責任,也是對所有努力和犧牲的最好告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