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轉熱,新冠病毒就能消失了嗎?專家回應來了,提醒這一點

2020-12-22 北晚新視覺網

穿山甲是新冠病毒動物宿主,果真「實錘」了嗎?現在天氣轉熱,新冠病毒就會消失了嗎?……

資料圖 新華社記者 曹禕銘 攝

長江日報-長江網記者採訪了武漢大學健康學院院長、新發傳染病專家於學傑,他就大家關心的新冠病毒問題進行了解讀。

於學傑:國家特聘專家,武漢大學健康學院院長,博士生導師,新發傳染病專家,在世界上首次發現和分離到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症候群病毒 。

誰是動物宿主

還不能過早下結論

新冠病毒的動物宿主還沒有完全確定,目前說法很多,研究數據傾向於蝙蝠和穿山甲。

之前有研究證實穿山甲攜帶的冠狀病毒與感染人的新冠病毒相似度高達99%,但是後續的研究證明那個序列沒有包含全部遺傳信息,真正的相似度只有82%-90.2%,與感染人的新冠病毒的核酸序列相差太遠。這就好比猩猩跟人的遺傳物質有96%左右是相似的,你很難說大猩猩就是人。

蝙蝠的一株冠狀病毒與人的新冠病毒基因組核酸同源性有96%,表面上看更接近於感染人的毒株。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已知的無論是穿山甲還是蝙蝠的冠狀病毒都不是感染人的新冠病毒。蝙蝠這個群體很大,據記錄顯示,最大的一個蝙蝠洞穴裡有上百萬隻蝙蝠。這麼大一個動物類群,它所攜帶的病毒株不可能只有一株。

有研究表明整個蝙蝠群體含有一個極大的冠狀病毒庫。一個可能是其中一株直接傳給了人,成為新冠病毒;另一個可能是有一種中間動物宿主,蝙蝠最初攜帶的冠狀病毒通過中間宿主動物經過一個時期的進化、變異再傳給了人。對於新冠病毒的動物宿主還需要長時間做進一步的調查。

呼籲更多康復病人捐獻血漿呼籲更多康復病人捐獻血漿

特免血漿療法也稱恢復期血漿療法。 得了新冠病毒肺炎康復後,人血漿中會產生抗新冠病毒的特異性抗體,部分抗體能夠中和新冠病毒的活性,從而阻止再次感染這種病毒。所以我們可以用康復後病人血漿來治療正在患病的新冠肺炎病人。

治療每個病人大約需要200ml-600ml恢復期血漿,這種血漿來源有限,因此只能用於重症病人,呼籲更多康復病人能夠積極獻血。

有時哪怕隱藏著1~2個患者

都有可能帶來復燃和反彈

即使我們控制住了疫情,但並不排除未來可能會出現數字反彈。傳染病的傳播受多種複雜因素的影響,如無症狀感染者的存在、核酸檢測非100%的陽性率、逐漸復工後帶來的人口流動等。

作為診斷金標準的核酸檢測,臨床反映其陽性率為30%-50%,採樣難度所造成的誤差應是主因。這將可能導致假陰性的患者提前出院,進而重新成為傳染源。

有時哪怕隱藏著1~2個患者,都有可能帶來復燃和反彈。因此任何時候都不能鬆勁,嚴防死守不鬆勁是根本。

新冠病毒的傳染性

應會因天熱而減弱

2003年的非典到了六月份天氣轉熱就消失了,目前無證據表明新冠病毒也會如此。

但可以肯定的是,新冠病毒的傳染性會隨著氣溫的升高而減弱。呼吸道病毒耐低溫,喜潮溼,在實驗室冷凍於-196°C仍能存活。

冬季是呼吸道病毒感染的高發季。天氣寒冷人的活動多在封閉空間內,更有利於病毒傳播。夏天氣溫升高,病毒的活力會下降,傳播力會減弱。

期待新型冠狀病毒

在人間傳播後毒力逐漸下降

多數病毒會與宿主共進化,感染人後毒力逐漸減弱,達到一種平衡。如大部分引起感冒的冠狀病毒毒力很低。

但是很多病毒在人間流行毒力並不減弱, 如我們消滅掉的天花病毒在感染人類幾千年的過程中毒力一直沒有衰減,病死率達30%。

我們期待新型冠狀病毒在人間傳播後毒力逐漸下降,但最好的辦法是現在就消滅它不留後患。

一旦研究出疫苗

應該不需要每年更換

呼吸道病毒的疫苗一般效果不持久。一是病毒易突變,二是免疫力持續時間短。以流感疫苗為例,流感病毒的基因組是多片斷的(多鏈條的),每年都會發生基因重組產生型變,今年是甲型H1N1,明年可能是甲型H3N2,得年年研究新疫苗年年打。

新冠病毒是單鏈的RNA病毒,無法重組,因此一旦研究出疫苗,應該不需要每年更換疫苗。

 

延伸閱讀:

逛超市的人明顯增多?北京疾控:防控形勢遠沒有到放鬆的時候

隨著北京新增確診病例多日個位數,以及前兩天零增長,市民緊張焦慮的情緒得到了放鬆,逛超市的人也明顯多了起來。在下午舉行的北京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上,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劉曉峰給大家提了個醒兒。

劉曉峰說,北京作為國際化大都市,人口多、密度大、流動性強,當前防控形勢依然十分嚴峻,而且隨著復工復產,返京人流陸續累積,人群交往頻率明顯增加。昨天市衛生健康委在發布會上做了提示。前一階段各方努力,做了大量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人流錯峰、有序返京,但這也意味著返京時間被拉的更長。「疫情出現反覆」的擔心不是杞人憂天,防控形勢遠沒有到放鬆的時候。

現在逛超市的人明顯增多了,所以市疾控部門提醒大家:

一、進入超市必須佩戴口罩;

二、儘量避開人多擁擠的地段和地方,儘量避免乘坐廂式電梯;

三、進入超市前,自覺配合工作人員接受體溫檢測;

四、人與人之間至少保持一米以上的間距;

五、儘量使用微信或支付寶等行動支付方式;

六、購買足量,減少多次購買的次數,可以戴一次性手套;

七、儘量少乘坐公共運輸工具,建議步行、騎行或自駕車等交通方式;

八、選擇通風好、人流量相對較少的商場、超市;

九、購物前列好購買清單,不在超市內閒逛、閒聊,縮短選購商品的時間;

十、回到家後立刻用流動的水和肥皂洗手,帶有外包裝的物品可以直接去掉包裝袋,或用消毒劑噴灑表面進行消毒後再取出,購買的食物徹底做熟方可食用,水果、蔬菜要清洗乾淨,必要時可用專用清洗劑清洗。

同時,超市也要做到以下幾點:

一、加強室內通風換氣,保持空氣流通,以清潔為主,預防性消毒為輔;

二、工作人員實行每日自我健康監測制度,不帶病上崗,

三、在超市入口做好體溫檢測;

四、採取有效分流措施,避免人員密集;

五、對人員接觸較多的部位及時進行消毒;

六、取消非必需的室內外群眾性聚集活動;

七、收銀臺、服務臺制定合理的人員路線和分流措施,減少人員聚集;

八、在超市入口處要提醒顧客佩戴口罩,並在醒目位置張貼健康提示,利用各種顯示屏宣傳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和冬春季傳染病防控知識;

九、可增設廢棄口罩專用垃圾桶,用於投放使用過的口罩,並注意及時清理。

市民朋友一定要少出門,不聚集,不閒逛,不閒聊,防止功虧一簣。希望每個人都做好自我健康的第一責任人,防控疫情,人人有責。

疫情沒完!多地竟重啟「人從眾」模式,宅膩了也得多「悶」幾天!

疫情尚未過去,多地竟重啟「人從眾」模式,排隊購物、等位就餐、扎堆喝茶、集中趕集等紛紛出現,一些心大者甚至摘下口罩,若無其事的狀態讓人隔著屏幕都要捏把汗。

隨著復工復產提速,城鄉生活都在逐步回歸正軌。道路開始擁堵,地鐵上人多了,開門營業的商鋪也有所增加,有人感嘆,可算熬出來了!可事實上,疫情結束了嗎?顯然沒有。復工不是解禁,其本身也是建立在抓好疫情防控基礎上的。而無論復工與否,疫情之下,都不鼓勵任何形式的人群聚集活動,更別提無防護「裸聚」了。可是,某些人卻似乎疫情沒出現真正的「拐點」,防控思想上倒先徹底「拐點」了,一下子放鬆了警惕,這顯然是極其危險的。

目前,全國新增確診病例數和疑似病例數總體確實呈下降趨勢,治癒出院人數較快增長,尤其是湖北以外地區新增確診病例數大幅減少。疫情防控的成效,證明前期嚴密防控是必要的,有用的,更應該繼續堅持下去。在此基礎上,中央提出非疫情防控重點地區分區分級,意在進行更為精準的防控策略,但整體從嚴防控的基調並沒有變。必須清醒認識到,全國疫情發展「拐點」尚未到來,湖北省特別是武漢市防控形勢依然嚴峻複雜。此外,各地返程復工的風險還未充分釋放,漫長戰線上需要注意的事項只增不減,還遠未到可以鬆懈的時候。

戰「疫」關鍵期,倘若麻痺大意,必然功虧一簣。誠然,經過漫長的宅家時段,許多人都感覺到「悶」,眼見春暖花開,時不時就想透透氣、撒個歡。但是,疫情防控阻擊戰尚未結束,病毒不會因為人們的鬆懈而放鬆進攻,一旦大意,攻防力量恐怕就會發生逆轉。每個人、每個家庭、每個企業,倘若心存僥倖,想就此鬆口氣,不只害了自己,更可能連累許多無辜者。

這兩天,彭銀華醫生去世的消息刷屏,無數人為之動容。他以護佑生命為己任,立志「疫情不散,婚禮不辦」,然而這樣一位英雄戰士,卻永遠地錯過了自己的山盟海誓。這樣感人至深的故事,在抗疫之戰中還有太多太多。我們大多數人之所以能夠踏實宅家抗疫,正是因為一批批醫護人員、基層幹部、社區工作者等等,冒著風險、衝鋒在前,夜以繼日、備嘗艱辛。「你宅膩了的家,正是他們想回也回不去的地方」。為了抗疫,全中國付出了艱苦努力和巨大代價,還有那麼多戰士為此感染、為此犧牲。如今,前線還在跟病毒激烈戰鬥,我們有什麼理由「假裝沒事」,由著性子扎堆聚集,給社會增添風險,給守護者增添負擔呢?

生命面前,不能「鬆口氣」;戰「疫」面前,沒有局外人。不能鬆懈、不準鬆懈,這樣的要求,是對生命的敬畏,對自己、家人、同事、朋友、社會的責任,也是對所有努力和犧牲的最好告慰。

 

來源:北晚新視覺綜合 長江日報 北京日報客戶端 長安觀察

流程編輯:TF021

相關焦點

  • 天熱了,新冠病毒為什麼沒有像非典那樣消失
    隨著天氣的回暖,人們開始在心裡默默盼望著,這次疫情也能像非典一樣,在夏天來臨時結束。但是,到目前為止,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仍持續蔓延。這是為什麼呢?很多人仍記得,當年的非典,越到夏天疫情形勢越好,隨著天氣越來越熱,到了相對比較高溫的5、6月份,SARS病毒好像莫名地突然消失了。這讓很多人覺得,SARS病毒的消失其實是因為「夏天」的到來。世界衛生組織也把天氣回暖看作是SARS消失的原因之一。
  • 蚊子會不會傳播新冠病毒?怎樣取快遞才安全?專家回應
    蚊子會不會傳播新冠病毒?怎樣取快遞才安全? 夏季正是蚊子活躍的季節,加之新冠疫情還未完全消失,這就讓很多人產生了擔憂:蚊蠅增多,會不會傳播新冠病毒?
  • 天氣越來越熱,學生上學戴什麼樣的口罩?專家說……
    人類還將與新冠病毒共存一段時間短短幾個月,新冠病毒在全球蔓延,朱仁義介紹,目前「大流行」仍然沒有趨緩的跡象,新冠病毒有頑強的生命力,很多病毒專家估計, 這個病毒短時期內很難根除。直播截圖 他表示,一般隨著天氣變熱,病毒的毒力相對會減弱,其傳播力也會降低,但到了下個時期,這個病毒會不會重新再來,會不會引起大規模傳播,實際上,這也正是流行病學專家、病毒專家們所擔心的。 天氣熱了,口罩戴著真是不舒服,但為什麼我們還要戴口罩?
  • 不怕新冠病毒傳播,就怕專家誤導,美國就這樣中招了
    該調查顯示,在新冠病毒暴發之初,美國多位頂尖傳染病專家都低估了新冠病毒的快速傳播力,而這不僅僅導致了美國後來的疫情失控,還造成了更多影響。 專家帶頭「無視」病毒威脅 範德堡大學醫學中心(Vanderbilt University Medical Center)預防醫學與衛生政策教授威廉·沙夫納(Dr.
  • 新冠病毒會像流感一樣流行嗎?疫情何時會結束?官方回應
    新京報快訊(記者 許雯 應悅)「五一」假期將至,公眾可以出門旅遊嗎?外出如何防護?4月23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就新冠肺炎防控的科學知識普及舉行發布會,相關專家回答了公眾關切的問題。施一說,現在普遍認為,新冠病毒主要通過飛沫和直接接觸等方式進行傳播,相對來說,這種傳播方式受氣溫的影響會小一些,而且南半球的國家目前處於夏秋季,天氣比較炎熱,但是新冠疫情依然持續發生。最終情況如何,需要進一步觀察。
  • 美專家發現新冠病毒能在貓之間傳播,提醒不要親吻寵物
    據美聯社5月13日報導,美國科學家提醒公眾,疫情期間不要親吻寵物貓。實驗室試驗表明,貓會感染新冠病毒,並能將病毒傳給其它貓。科學家正在研究貓能否能將病毒再傳給人。威斯康星大學獸醫學院的病毒專家彼得·哈爾夫曼和同事們在實驗室裡進行了這項實驗。
  • 日本專家:新冠病毒不會隨著天氣變暖消失,戰鬥或將跨年
    據央視新聞報導 為探討防止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對策的日本政府專家會議9日發表最新意見,指出目前「未發展到暴髮式感染擴大的階段,一定程度上得到控制,但不能放鬆警惕」。關於政府要求的停辦文體活動和學校統一停課的對策,專家會議主席、國立感染症研究所所長脅田隆字表示,要求相關措施持續實施至19日前後以評估措施效果。會議成員之一的日本感染症學會理事長館田一博在記者會上說,新冠病毒「不會像流感病毒那樣隨著天氣變暖就消失,戰鬥或將持續數月、半年甚至跨年」,推測可能長期化。
  • 健康新知:一位惡性淋巴瘤患者感染新冠病毒後,腫瘤居然消失!
    點擊播放 GIF 0.0M一位惡性淋巴瘤患者感染新冠病毒後,腫瘤居然消失!前兩天,英國的醫生報導了一個神奇的案例:一位惡性淋巴瘤患者感染新冠病毒後,腫瘤居然消失了!現在主流的猜想是新冠病毒感染,意外激活了患者體內的抗腫瘤免疫反應,通過細胞因子和各種免疫細胞,不僅幹掉了病毒,還順便把癌細胞也幹掉了。但癌症患者可千萬別去故意感染新冠病毒。全球已經有很多癌症患者感染新冠病毒,但這是目前報導的第一例腫瘤消失,說明發生的概率極低。
  • 能開空調嗎?病毒會消失嗎?專家這樣說
    目前預測,在五一之前,山東不少地區的氣溫就能達到30℃。5月1日,山東氣溫還將繼續上升,大部分地區最高氣溫在33℃-35℃左右,局部地區可能將達37℃!不少爸媽疑問:天氣慢慢熱起來了,學校裡能開空調嗎?
  • 北大醫院專家:新冠病毒對熱敏感是56度30分鐘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將於2020年4月27日(星期一)下午3時舉行吹風會,請專家介紹新冠肺炎疫情相關科學研究情況(名單附後),並答記者問。但是新冠這個病毒和既往的SARS、MERS確實有不一樣的地方,它的特點還是非常顯著的,包括病毒持續時間長,無症狀比例也很高,而且更重要的,新冠病毒本身雖然對熱敏感,但這個對熱敏感說的是56度30分鐘,天氣熱不到那個程度。現在從全球流行的情況看,即使到夏天,病例大幅度減少的概率並不高。剛才提到會不會常態化的問題。
  • 世衛組織稱變異新冠病毒傳染性大增,治療手段會失效嗎?專家解讀
    由於新冠病毒變異,英國倫敦、英格蘭東南部和東部自本月20日起,開始了為期兩周的封城計劃。病毒變異、確診病例飆升……新冠疫情在歐洲蔓延,同樣牽動著中國人的神經。變異後的新冠毒株是否會成為主流毒株?國內新冠病毒是否也同樣有變異的可能?外防輸入壓力倍增的局勢之下,國內疫情防控還能否守住國門?帶著這些問題,近日,紅星新聞對話多名相關領域專家。
  • 追問新冠病毒變異
    專家分析認為,與以往發生的新冠病毒變異相比,19日宣布的變異之所以引起公眾恐慌,是因為變異病毒傳播速度極快。根據英國相關部門數學模型推演,變異新冠病毒傳播率提高了70%。從目前傳播情況看,實際情況與推演結論基本一致。比如,在人群中可以看到變異新冠病毒傳播增強的跡象,11月倫敦約有1/4確診病例感染的是新毒株,12月中旬,這一比例已上升至約2/3。
  • 新冠病毒變種後口罩、疫苗還有效嗎?專家回應來了
    英國首相鮑裡斯·強森19日宣布,一種變異新冠病毒正在倫敦和英格蘭東南部地區蔓延,傳播速度比原先發現的病毒快70%。 民眾迫切想知道病毒變異後,現在的防護措施口罩、疫苗還有效嗎?大陸工程院院士鍾南山表示,目前只知道變種病毒「傳播力變強」,致死率等方面是否改變還沒有具體內容,對於疫苗等現有防疫方式的有效性是否受影響,還要看進一步發展。世衛組織21日表示,英國研究人員發現了被命名為「B117」的病毒變體,並對英格蘭東南部地區的病例展開了回溯性分析,發現今年9月的一些病例就已存在此種變 體。
  • 科普:變異新冠病毒是原始病毒的「升級版」嗎
    科普:變異新冠病毒是原始病毒的「升級版」嗎新華網  作者:梁海燕  2020-12-22 美國新冠疫苗和藥物攻關計劃「曲速行動」首席顧問蒙塞夫
  • 經濟學人全球頭條:專家回應蚊蠅是否會傳播新冠病毒,美國連續三天...
    蚊蠅會傳播新冠病毒嗎?專家:不具備生物學條件隨著天氣轉熱,蚊蠅增多。蚊蠅是否會傳播新冠病毒?在今天(6月27日)的北京新冠病毒肺炎疫情新聞發布會上,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研究員王麗萍介紹,蚊蠅不具備感染新冠病毒的生物學條件。美國連續3天刷新確診增長紀錄 川普副手卻說:好消息在川普聲稱美國新冠疫情已經接近尾聲後,美國原本眼看受控的疫情突然轉折,新增確診病例連日大增。
  • 臺灣節目稱新冠病毒源頭在美國?專家解讀來了
    隨著新冠病毒席捲全球,一條「臺灣節目追溯新冠病毒源頭,然後追到美國去了」的視頻火了。節目中,有關嘉賓判斷新冠病毒源頭可能在美國的主要依據,正是前不久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華南農業大學和北京腦科中心在ChinaXiv論文預印本網站上聯合發布的一篇論文。 這篇引起臺灣節目關注的論文說了啥?依據這篇論文,能否得出新冠病毒的源頭在美國的結論?
  • 颳風下雨 真會加速新冠病毒的傳播嗎?
    天兒熱了,持久抗疫的決心不能涼。夏季已經到來,近來天氣也開始變化多端。新冠肺炎疫情依然不可小覷,關於新冠病毒,又出現了不少謠言。下雨天、颳風天、高溫天氣……這些因素真的會加速新冠病毒的傳播嗎?圖源:bccdc.ca謠言一:下雨天會增加新冠肺炎的傳播這是不對的,這個謠言很可能是「淋雨後容易感冒」這條日常生活經驗的牽強發散。沒錯,淋雨後,人們可能會感染感冒病毒,這是因為淋雨受涼後免疫系統的抵抗力可能會下降,不代表下雨會增加病毒在空氣中的濃度。
  • 世衛公開新冠病毒調查小組成員,英、美與澳大利亞專家都在名單中
    稱現在的新冠病毒「起源於中國」,「正是中國沒有管控好病毒,導致了世界多國感染」,中國應該對遭受損失的國家負責,對其進行經濟賠償。並且美國政客多次在公開場合將"新冠病毒"稱之為"中國病毒",妄圖以此來混淆視聽。隨後美國政府更是發動西方世界的新聞媒體,就此對中國開展了輿論戰,對中國進行施加壓力。
  • 全球疫情daily速報(4.29)丨日專家:日本新冠病毒來自歐美;多國解封...
    註:截至發稿時,中國最新數據未發布美國首席傳染病專家福奇稱「新冠病毒不會消失」;美軍4000餘名現役人員感染新冠病毒;比爾蓋茨批評美國政府應對疫情不力1.美國首席傳染病專家福奇:新冠病毒不會消失當地時間4月28日,美國首席傳染病專家安東尼·福奇在被問及今年晚些時候是否會有第二波新冠肺炎疫情來襲時,他表示「幾乎確定它還會回來
  • 美國運動員參加抗議活動後感染新冠病毒 提醒示威者要小心
    摘要:當地時間2日晚,美國一名橄欖球運動員自稱在參加完一場抗議活動後感染新冠病毒。在感染後,阿門也對其他參加抗議的示威者們發出了提醒,「如果你要去參加抗議活動,請一定要小心,保證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