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深圳醫院院長帶領香港醫護團隊逆行:24小時都是深圳人

2020-12-28 中國生物技術網

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阻擊戰中,香港大學深圳醫院(簡稱「港大深圳醫院」)發揮深港合作的獨特優勢,快速建立疫情防控制度、防控指引和防控標準,書寫了一個個感人的戰疫故事。

港大深圳醫院派出專班駐守深圳灣口岸,為往返貨車司機提供核酸標本採集和檢測服務。(香港大學深圳醫院供圖)

精心製作「自製口罩DIY」視頻

2月8日,香港特區政府公布「內地入境香港人士需強制檢疫14天」,香港大學深圳醫院院長盧寵茂教授帶領一批香港醫生選擇「逆行」,投入到深圳的抗疫工作。最高峰時期,留守港大深圳醫院的香港醫生達到31人。

「以前我白天是深圳人,晚上是香港人;現在我24小時都是深圳人」,盧寵茂笑著說。從2月4日開始,盧寵茂每天早上8時15分準時在戶外主持醫院抗疫檢討會,持續完善醫院治療流程和細節。從2月8日開始「安家」在醫院辦公室,盧寵茂堅持了3個多月。2月14日,盧寵茂與團隊發布了精心製作的「自製口罩DIY」視頻,幫助深港市民解決口罩匱乏的難題。

年逾60的急診科專家選擇留守深圳

1月1日,港大深圳醫院急診科主管劉飛龍顧問醫生正式履職。這位年逾60、曾在香港聯合醫院工作的急診科專家,剛「上崗」不久就遇到「疫情突發」。他選擇留在深圳駐守醫院,全身心投入到繁重的急診和發熱門診工作。

得益於劉飛龍豐富的管理經驗,港大深圳醫院急診科在抗疫中處置及時得當。1月10日,一對到過武漢的老夫妻來到港大深圳醫院急診科就診。1月11日凌晨,他們被港大深圳醫院轉送到深圳市定點救治醫院——市第三人民醫院隔離治療。

榮譽院士連續多日每晚值8小時夜班

陳浩偉教授是香港大學深圳醫院健康管理部及華為荔枝苑社康的主管。他是英國愛爾蘭皇家內科醫學院榮譽院士,加拿大皇家醫學院榮授院士。2016年,陳浩偉放棄了加拿大優厚的工作待遇和舒適的生活,來到港大深圳醫院,負責管理醫院健康管理部和華為荔枝苑社康。

疫情暴發初期, 陳浩偉正在加拿大休假,聽說國內醫療物資緊缺,他馬上自掏腰包,發動家人購買N95口罩。2月4日,陳浩偉從加拿大趕回深圳,行李箱裡除了幾件衣服,裝的全是口罩。從加拿大回國的陳浩偉返回工作崗位後,立即支援急診發熱門診,他連續多日每晚值8小時夜班。華為荔枝苑社康餘周偉醫生說:「陳教授已經58歲了,他穿著防護服連續夜班工作8小時的樣子,讓我們既欽佩又感動。」

資料來源:深圳商報

記者:趙鴻飛

相關焦點

  • 深港醫護團隊攜手同心抗「疫」,他們有這樣的深圳故事
    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阻擊戰中,港大深圳醫院發揮深港合作的獨特優勢,快速建立疫情防控制度、防控指引和防控標準,有序面對疫情。無論是前線的醫護人員還是後方的行政保障人員,港大深圳醫院深港醫護團隊同心抗「疫」,他們共同譜寫了一段感人的「深圳故事」。
  • 港大深圳醫院港籍專家在深抗疫
    近期,香港大學深圳醫院院長盧寵茂教授帶領一批香港醫生離開家人,駐守深圳,與深港團隊全力投入到深圳的抗疫工作。   5個病區80張床位收治疑似患者   疫情發生以來,港大深圳醫院快速建立疫情防控制度、防控指引和防控標準,有序面對疫情。1月2日,醫院發布《關於加強不明原因肺炎及院感防控的通知》,1月10日,醫院接診深圳及全省首個確診病例。
  • 堅守深圳抗疫一線的「候鳥」醫生
    新冠肺炎疫情來襲,在深圳抗疫一線,有一群特殊的「候鳥」醫生,他們放下自己在香港的家,選擇逆行而上,在深圳堅守自己的工作崗位,他們就是香港大學深圳醫院的港籍醫生團隊。他們是香港人,也是深圳人,為了守衛深圳的抗疫防線,無私付出。
  • 港大深圳醫院心臟外科開科暨心血管醫學中心正式成立
    港大深圳醫院心臟外科開科及心血管醫學中心成立儀式合照。通訊員供圖7月1日,在香港大學深圳醫院(以下簡稱「港大深圳醫院」)成立八周年之際,港大深圳醫院舉行心臟外科開科及心血管醫學中心成立儀式,心臟外科下設的三個專科門診以及住院病區也將對外提供診療服務。心臟外科開科及心血管醫學中心的成立,標誌著港大深圳醫院整體醫療服務實力和技術水平又邁上了一個新臺階,高水平醫院建設迎來新的起點。
  • 心臟破裂死亡率達八成,港大深圳醫院多學科攜手「鬼門關」搶人
    前不久,48歲來自東莞的範先生(化名)即不幸突發心肌梗塞致心臟破裂,幸運的是,他被香港大學深圳醫院(以下簡稱「港大深圳醫院」 )急診科收治,並經該院ICU、心臟外科、心內科、醫學影像科、麻醉科、臨床微生物及感染控制科、科、物理治療部、神經內科等多學科團隊攜手開展一系列救治,現已安全從「鬼門關」回來。患者的成功救治離不開多學科團隊協作的力量。
  • 港大深圳醫院推出「一站式」宮頸癌篩查
    宮頸癌已經成為深圳乃至全球範圍內女性的第二號癌症殺手,港大深圳醫院家庭醫學全科體檢中心、病理科、婦產科三位香港專家召開記者會提醒市民,與其他癌症相比,宮頸癌的篩查最為有效,最容易在早期發現和預防。女性應在開始有性行為2年後定期接受宮頸細胞檢查直至60歲。
  • 港大深圳醫院:明起將為在粵香港慢病患者提供受資助診療服務
    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20年11月9日訊(深圳特區報記者 戴曉蓉)記者從香港大學深圳醫院獲悉,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醫管局將於11月10日推出特別支援計劃,與港大深圳醫院合作為目前在粵居住、因新冠疫情原因無法如常去港的香港慢性病患者提供受資助的診療服務。
  • 市第三人民醫院院長劉磊:深圳是一座市民可以安心生活的城市
    &nbsp&nbsp&nbsp&nbsp原標題:市第三人民醫院院長劉磊:&nbsp&nbsp&nbsp&nbsp深圳是一座市民可以安心生活的城市&nbsp&
  • 36小時:南醫大深圳醫院組建禾正疑似病例收治病區紀實
    接到電話,廖院長立即表態:「沒問題,保證完成任務!」 南方醫科大學前身是原第一軍醫大學,深圳醫院6位班子成員中,有5位都有軍人經歷。疫情當頭,他們再次展現出軍人的特質,講政治、敢擔當。疫情剛剛爆發,醫院黨委意識到這不是一次簡單的傳染性疾病,他們迅速成立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連續召開會議,通報疫情最新進展,把疫情防控當做當前最重要的工作來抓。
  • 香港大學深圳醫院心臟外科開科
    中新社深圳7月1日電 (鄭小紅 朱族英)香港大學深圳醫院(下稱「港大深圳醫院」)7月1日舉行心臟外科開科及心血管醫學中心成立儀式,該院心臟外科下設的三個專科門診以及住院病區也將對外提供診療服務。該心臟外科由中國心外科領域領軍人物之一、高級顧問醫生魏民新及其團隊加盟。魏民新曾在中國知名心血管醫院從事醫、教、研工作近30年,完成各類心臟手術5000餘例。除外科醫生外,團隊成員還包含影像、麻醉、體外循環等專家。該團隊主要骨幹都曾在海外接受長期臨床學習培訓,在冠心病及主動脈疾病臨床診療和基礎研究方面有豐富經驗。
  • 用小腸再造頸部食管 港大深圳醫院完成高難度手術
    &nbsp&nbsp&nbsp&nbsp如果人的頸部食管沒了,該怎麼吃東西?怎麼呼吸呢?昨日,記者從港大深圳醫院了解到,一位喉癌患者脖子長出了巨大肉瘤,卡住了喉嚨,醫生被迫將喉嚨、頸部的食管全部切除。
  • 戰疫院長訪談錄|深圳市人民醫院院長邱晨:「留醫部」永遠是深圳人...
    院長邱晨應對大考,彰顯底色自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深圳市人民醫院將奉獻書寫在深圳的大地上,書寫在荊楚大地上。生於武漢並求學於武漢的劉培是深圳市人民醫院重症呼吸科醫生,自疫情開始就一直關注著武漢抗疫的進展。今年農曆正月初三,該院黨委發出支援武漢的抗疫號召時,劉培向所在科室第一個報名。
  • 《戰疫深圳俠客行》個性化郵冊正式發布,致敬77名深圳逆行英雄
    2月9日至3月31日,77名援鄂醫護人員馳援武漢市東西湖方艙醫院、雷神山醫院,荊州市第一人民醫院、荊州市監利縣人民醫院、監利縣中醫院,這支立體化、全方位戰疫支援團隊,為在湖北火線上與病魔較量的戰友送來來自深圳的醫護「火力」。戰疫時刻,衝鋒在前的援鄂醫療隊深深感動著湖北人民和深圳人民,深圳報業集團用創意定製郵冊的方式,致敬每一位勇赴一線戰疫的醫護大俠們。
  • 女患者露胸檢查見攝像頭對著自己,港大深圳醫院道歉
    近日,深圳市民赫小姐在香港大學深圳醫院急診科做心電圖檢查時發現,在空調下竟有一個監控探頭正對著病床。這讓她非常擔心身體隱私被拍攝並洩露,也質疑檢查前護士未告知攝像監控的存在。2月16日,港大深圳醫院回應稱,出於診療需要,急診科自行安裝該監控設備,未向醫院備案,目前科室已整改完畢,院方暫未發現視頻資源外流情況,就此事給患者造成的不安深表歉意。
  • 深圳衛視專訪袁國勇:深圳防控工作真的很嚴格!
    袁國勇,醫學微生物學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香港科學院創院院士。他還任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香港瑪麗醫院微生物學系主管等多個職位,被外界稱作「香港的鐘南山」,在國際微生物學界享有盛譽。作為港大深圳醫院臨床微生物與感染控制科的領軍人物,長年往返深港兩地的袁國勇,在深圳組建了和香港共享資源的實驗室。同時,作為香港大學深圳醫院的指導專家,以及世界衛生組織聯合考察組成員,袁國勇還參與了深圳首例新冠肺炎患者的確診工作,並實地察看了社區的聯防聯控。對於深圳的防疫工作,他有怎樣的觀察和評價?
  • 國家級名醫團隊籤約廣中醫深圳醫院
    昨天,來自北京、長春、廣州的3個國家973首席科學家團隊以及10個國家重點學科帶頭人聚首廣州中醫藥大學深圳醫院。昨天,國家973項目首席科學家、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原科研副院長仝小林教授團隊正式獲批深圳市「三名工程」,並籤約廣州中醫藥大學深圳醫院。
  • 深晚薦讀|這些深圳學子創作的抗疫歌曲,你更中意哪一首?
    深實學生用歌曲《逆行天使》送上祝福2 月 17 日,深圳實驗學校高二 (2)班的班主任於勝成在線上給同學開班會課,鼓勵大家用不同形式來表達自己對這次疫情防控的所聞所感。一直喜愛音樂的薛博文決定要寫一首歌來表達自己對一線醫務人員的敬意,就叫做《逆行天使》。
  • VR+AI點亮「第三屆中國(深圳)智慧醫院高峰論壇」
    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趙鴻飛 李博2020年12月18日,由深圳市衛生健康委員會指導,北京大學深圳醫院主辦的第三屆中國(深圳)智慧醫院高峰論壇在北京大學深圳醫院圓滿舉辦。本次論壇以「5G融合智聯共贏」為主題,中國科學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院長陳國強,國家衛健委醫院管理研究所所長葉全富,國家兒童醫學中心(上海)主任、上海兒童醫學中心院長江忠儀,北京大學深圳醫院院長陳芸等領導出席了本次會議,智慧醫院協同創新聯盟也在此次峰會上正式成立。
  • 《午安武漢》《春來花就開》…深圳學生戰疫歌曲你更喜歡哪首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學生大合唱部分合唱者截屏圖。薛博文說:「前幾日看了新聞,武漢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身患漸凍症,面對嚴峻的疫情和漸凍症的雙重壓力,張院長表現出的坦然和積極態度讓我很感動。」&nbsp&nbsp&nbsp&nbsp「用雙手闢開生的道路,用堅守埋葬惡的種子,用知識築架堅固的堡壘,用汗水澆灌含苞的希望」是《逆行天使》一曲描述醫務人員的歌詞。
  • 上環飲茶 港大行山 | 深圳人跨境這麼玩
    那次在蓮香樓,一位老者就與我們十幾人『孖臺』,後來知趣而棄。飲茶,Yum Cha,其實是廣州的粵式飲食,而後傳播全世界。好朋友前不久去澳洲的坎培拉,我問,那裡有早茶喝嗎?他說有。而且很多華人都說廣東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