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住在海光教師新村,又名海安市教師二村。
海安在教師住房保障方面的工作曾經是走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國的前列的。記得新世紀到來前後,教育部召開全國教師住房工作會議,與會代表曾經到海安教師新村(鳳山教師新村)參觀,時任教育部長親自帶隊前來。此後,為了將這項工作進一步向前推進,決定建設新的教師新村。
在哪裡建呢?正好當時位於鎮區東南的江橋小學撤併,空下一塊地,經過研究報批等一系列手續,最後確定將新的教師新村建在這裡。這裡屬於海光東路地界,新的教師新村故名「海光教師新村」,因為是第二座教師新村,也稱「教師二村」。
教師二村大約從2001年開始建造,一共四棟樓,120套住房,分兩期建設,第一期為西邊的一、三兩棟,第二期為東邊的二、四兩棟。
教師新村是以解決教師住房難的理由立項審批的,所以分配入住的對象全部是城鄉教師或者教育管理幹部。當然後來一些教師感到這裡較偏僻,或者離工作單位較遠,或者孩子就讀學區不匹配,就在其他地方另行購置住房,將這裡的房子出售處理了。所以,現在的教師二村住戶,並不都是教師,教師住戶大約只佔總住戶的二分之一左右。
教師新村是教育系統為教師建造的獨立住宅區,房屋建造質量較高。房屋內部寬敞,實際使用面積明顯高過同時期的商品住宅,配套的車棚、車庫面積也較大,南、北陽臺統一做了封閉,北陽臺隔成了廚房,這也使得室內使用面積更大了。雖然房產證上的建築面積只有143平米,但實際使用面積應該接近130平米。據知情人士介紹,申報建築面積143平米,主要是考慮到這是一個稅率節點。
小區內配套修建了小花園,垃圾房,後來又增修了門衛室及小區大門。當時東側臨街的一塊地本來也是可以一起拿過來的,地價僅有150萬元,但是由於決策人有種種顧慮,錯失了這一難得的機遇。不然,小區配套就更加完善高檔了。
整個小區是2003年完全建成投入使用的,此後也進行過一些維護改造,今年的雨汙分流改造工程量最大,徹底解決了排水不暢的難題。兩個垃圾房也在改造中被拆除,代之以垃圾桶。小花園裡還增加了健身設施,可供小區住戶在此健身遊玩。
教師二村初建時,這裡尚屬城郊。隨著城市的快速發展,這裡已經是無可爭議的市中心了。尤其是交通十分便利,緊鄰海安市長途客源站。距離海安火車站也不足三公裡,步行僅需30分鐘。南邊是中國銀行海安分行,東邊的新寧路是海安著名的飲食一條街,近百家餐飲美食店沿街而立。加上好潤多超市的入駐,購物也十分便利。第一實驗幼兒園,海師附小,都在500米半徑內,紫石中學、海安高級中學也不超過一公裡半徑。孩子就讀也非常便利。
因為是為教師解決住房難而建造的,確定價格時,總價每平米比周邊同類型住房低10%左右,另外教師根據教齡、職稱等還可以享受到一定面積的價格優惠,當時每平米實際到手價不到一千元。雖然不是福利分房,但是還是盡力照顧到了教師的經濟承受能力。
小區很小,物業啥的難以達到大小區的管理水平。但小的小區,也有小的好處,人少,街坊鄰居很容易熟悉,不長時間大家就是很好的朋友了,可以互相有個照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