債務纏身,正在經歷退市程序的匯源,翻身還有多大機會?
日前,在華糖萬商大會上,藍鯨記者注意到匯源旗下乳酸菌飲品和果肉飲品並非由匯源負責運營,而是授權給多家第三方企業。
據藍鯨財經記者了解到,負責運營匯源產品的企業均存在不同程度瑕疵。
對於授權第三方,匯源方面並未進行過多的解釋,只稱,如果有使用匯源品牌侵權行為,匯源將將採取零容忍的態度,維護企業及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作為一個曾經輝煌過的品牌,目前面臨退市的境地,令人唏噓不已。在業內人士看來,匯源未能實現管理模式、組織架構的轉變,以及產品的升級,最終導致業績虧損,債務累累。雖然通過第三方運營的方式可以降低成本,但同時也拉低了匯源品牌力。
運營商參差不齊,問題頻發
藍鯨記者調查得知,目前匯源的多個產品都是委託第三方進行運營。
包括的產品包括果味牛奶、桃果肉、匯源複合果汁飲料、匯源乳酸菌飲品等等,前兩款產品由河南依客蘇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河南依客蘇」)負責運營,第三款產品由青島中青立信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青島中青立信」)負責運營,乳酸菌飲品則由河南百多利飲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河南百多利」)負責運營招商。
天眼查數據顯示,河南依客蘇註冊資金為101萬元,經營範圍包括銷售預包裝食品、散裝食品、飲品、肉製品、植物油等產品。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11月, 河南依客蘇被新鄭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列入了經營異常的名單,原因為公示「企業信息隱瞞真實情況、弄虛作假」。
青島中青立信註冊資金僅為50萬元,除經營食品外,還批發包裝材料、紙製品、塑料製品、皮革製品、建築材料、家用電器等。2016年,青島中青立信被養元飲品以不正當競爭為由訴訟至成都中級人民法院,但以養元飲品撤訴而告終。
上述兩家企業可謂中規中矩,但河南百多利的產品出現了被相關部門沒收的情況。據了解,河南百多利註冊資金1000萬元。該企業目前負責匯源乳酸菌飲品的運營。河南百多利與多個政府部門、企業、個人發生十餘起司法糾紛,且多為被告。
不僅如此,該企業還被漯河當地政府部門行政處罰多次。2019年,標為河南百多利生產的維生素能量飲料,因為與紅牛維他命飲料有限公司生產的維生素功能飲料的外觀相似,違反了相關規定,被鄂爾多斯市場監管部門對當事人作出責令停止違法行為,沒收違法銷售的飲料及罰款的行政處罰。華糖萬商大會當天,河南百多利功能性飲料也被主辦方要求下架,不允許招商。
對於這些授權,匯源果汁方面負責人對藍鯨財經記者表示,匯源果汁將進一步核實相關信息,若發現侵權行為,將採取零容忍的態度,堅決維護企業及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債務壓身輝煌不再
在快消新零售專家鮑躍忠看來,匯源通過第三方運營的模式,可以低成本推廣其旗下產品,是自救的辦法。
目前,匯源面臨債務危機和退市風險。
2017年8月-2018年3月,在沒有籤訂借款協議、沒有按港交所要求履行公告等程序的情況下,匯源果汁累計向關聯方北京匯源飲料食品集團有限公司共借款42.82億元。這一行為違反了港交所上市規則,因此2月,香港聯交所上市委員會,決定取消匯源果汁上市資格,但匯源仍在積極爭取復盤。
為爭取復盤,匯源需要完成以下五個要求:對相關貸款進行法證調查、公布調查結果,並採取合適的補救行動;進行獨立內部監控審閱,以及證明匯源果汁已有足夠的內部監控系統;證明管理層在誠信上並無監管機關需合理顧慮的地方;公布所有欠缺的財務業績,並說明任何審計修訂;通知市場所有關於匯源果汁的重大資料。
但匯源果汁尚未滿足:「公布所有欠缺的財務業績,並說明任何審計修訂」這一條件。匯源果汁尚未正式公布2017年報、以及2018、2019年和2020年上半年的業績報。
其實,匯源果汁這幾年負債纍纍且業績極為不穩定。2017年中期,數據顯示,匯源100%果汁銷量市佔率達45.8%,中濃度果汁(26%–99%)銷量佔比達35.3 %,均穩居市場第一。但匯源果汁隱憂很大。2017年,匯源果汁的負債總值達114.03億元。其中,非流動負債總值 15.58億元,流動負債總值達98.45億元。
在債務纏身的情況下,匯源果汁的業績也極為不穩定。2010年-2017年,匯源果汁淨利潤在2011年達到3.1億元,但2012年就將至了1600萬元,2013年又升至2.28億元,但2014和2015年分別虧損1.27年和2.29億元。盈利波動就如「過山車」。值得注意的是,2011-2016年,匯源果汁扣非後歸屬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分別為-2.3億元、-3.18億元、-4.79億元、-5.75億元、-5.53億元、-2.08億元。
翻身需管理模式脫胎換骨
其實,匯源果汁也在嘗試自救。2013年前後,朱新禮出售了12家子公司,2015年又出售了9家工廠。2017年,匯源又向銀行及其他機構借了45億元。2019年4月,天地壹號宣布計劃出資36億元與匯源果汁成立合資公司。匯源將商標權入股至新公司,並向合資企業提供果漿、濃縮果汁及代加工生產服務。但三個月後,匯源果汁宣布交易條件尚未成熟,合作框架協議自動終止。
對於匯源果汁目前的情況,鮑躍忠認為,受到債務和業績影響,通過授權的模式經營,匯源果汁可能保持在市場的存在,但對其未來發展作用不大。
在中商商業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姚力鳴看來,匯源果汁走到目前的地步根本原因主要是採用重資產的模式全產業鏈運營,未實現由家族企業制向現代企業制度的轉變。其次是沒有實現專業化的分權制衡的組織架構建設,還沿用了傳統管理模式經營龐大的資產和業務。加之產品線單薄,升級緩慢,未能跟上市場變化。
2008年9月,可口可樂宣布以總價約179.2億港元收購匯源果汁所有股份,但商務部發布否決可口可樂收購匯源案。但為了方便兼併和收購,朱新禮已經砍掉了與可口可樂存在重合的銷售渠道元氣大傷。匯源又開始建設渠道,並在全國10多個省規劃與建設了20多個農業產業園區項目。僅湖北鍾祥生態綠色產業園投資就高達142億元。這些投資主要通過銀行、公司債券、融資租賃等渠道融資。
在人事方面,創始人朱新禮的女兒、女婿都曾經擔任匯源要職。朱新禮也曾進行調整,但效果甚微。2006年曾就職可口可樂的陳志強,擔任了匯源果汁副總裁,但3個月後就離開了。2013年,匯源果汁挖來李錦記執行總裁蘇盈福,任期也足一年離職。
姚力鳴認為:「匯源退市雖然還可以照常生產經營,但對其評級會造或極大負面影響,今後融資成本大大增加,即便賣身,也難賣出好價錢。再度振興難度也很大,既要有外部資源注入,更關鍵的要匯源自身進行脫胎換骨的變革。」
在業內人士看來,匯源果汁在消費者心中擁有很強的心智,如果企業加快調整明確方向,有翻盤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