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障礙性貧血有哪些症狀?早期再生障礙性貧血患者無特殊症狀。隨著病情的發展,他們會感到臉色蒼白、無力等貧血症狀。早發患者多表現為驚恐、氣促、面色蒼白。一旦疾病得不到有效治療,就會發展成嚴重的疾病,如出血、高燒等症狀。那麼,再生障礙性貧血有什麼症狀?
再生障礙性貧血的症狀多種多樣,急性再生障礙性貧血是最常見的一種,其發病特點是起病急,進展快,病程短,出血和感染嚴重,出血部位廣泛,除皮膚、黏膜外(口腔、鼻腔、牙齦、球結膜)等表面出血,常有深部器官出血,如便血等感染也是急性再生障礙性貧血的症狀之一。多數患者會出現感染症狀,主要有口咽感染、肺炎、皮膚癤子、腸道感染、泌尿系感染等。在嚴重的情況下,會發生敗血症。
此外,慢性再生障礙性貧血也是再生障礙性貧血的一種,其特點是起病慢、進展慢、病程長。輸血可改善疲勞、頭暈、心悸等再生障礙性貧血症狀,一般較輕,多為皮膚、黏膜等表面出血,深部出血十分少見。有些病人在病程中會出現感染,但及時治療會很好的控制。
再生障礙性貧血有什麼症狀
1、貧血:再生障礙性貧血有蒼白、乏力、頭暈、心悸、氣短等症狀。急性和重度病例多呈進行性加重,輕度病例呈慢性加重。
2、感染:呼吸道感染是再生障礙性貧血最常見的症狀,其次是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皮膚和黏膜感染。革蘭陰性桿菌、葡萄球菌和真菌是感染的主要病原菌,敗血症常伴發。急重症患者多有發熱,體溫在39℃以上。少數再生障礙性貧血患者高燒,從發病到死亡難以控制。輕度高燒病例少見,感染相對容易控制,很少持續一周以上。
3、出血:急、重症有不同程度的皮膚、黏膜和內臟出血。皮膚表現為出血或大面積瘀斑,口腔黏膜有血泡、鼻出血、牙齦出血、結膜出血等,深部器官可見吐血、咯血、便血、血尿,女性陰道出血,其次為眼底出血和顱內出血,後者往往危及再生障礙性貧血患者的生命。輕度病例出血傾向輕微,以皮膚黏膜出血為主,內臟出血少見。
再生障礙性貧血的診斷並不困難。可根據再生障礙性貧血的臨床症狀進行診斷,如貧血、出血、感染、外周血全血細胞減少、骨髓增生異常等引起全血細胞減少的疾病。少數非典型病例可通過病理造血、骨髓活檢、造血祖細胞培養、溶血試驗、染色體、癌基因及放射性核素骨髓掃描加以鑑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