條條大路通羅馬,All Roads Lead to Rome這句話出自西哥特王阿拉裡克,是指做成一件事的方法不只一種,人生的路也不只一條等著我們發現。人生不一定發現什麼真諦與經驗,發現一些有趣的地方也是人生的一種發現。羅馬,作為一個歷史與現代文化交匯的文明之都,不僅遊客們愛提去,搞電影的也愛。盤點幾部和羅馬相關的電影,不要說你沒有看過哦。
由格利高裡•派克和奧黛麗•赫本聯袂主演的這部影片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成為好萊塢黑白電影的經典之作。奧黛麗•赫本也因該片獲得了她一生最重要的獎項——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電影上映後,片名成為很多商號爭搶的名字,也有用羅馬假日作為品牌的摩託車。看過這部經典之後你很難不喜歡上奧黛麗赫本。
在「Duang~」落後的年代,能拍出這樣的效果,很難不讓人訝異。埃及豔后即克麗奧佩託拉七世是古埃及託勒密王朝的最後一任法老。文藝或電影上,她被認為是為保持國家免受羅馬帝國吞併,曾色誘凱撒大帝及他的手下馬克•安東尼。《埃及豔后》這部電影當年差點令20世紀福克斯破產,但其後的良好口碑還是令福克斯在DVD發行上猛賺了一把。
1960年《賓虛》在第32屆奧斯卡上共獲得11項大獎,創下奧斯卡歷史最高紀錄。影片中扣人心弦的戰車比賽直到今天仍舊是好萊塢最引以為傲的橋段,據說當時還吸引了奧黛麗•赫本前去參觀,而劇組為了這場戲訓練了總共78匹白馬。《賓虛》不僅在奧斯卡頒獎典禮上揚眉吐氣,同時在票房市場上獲得了七千萬的驚人成績,並且一舉挽救了面臨破產的米高梅公司。《賓虛》用奢華的大場面為傳說中古羅馬帝國的昌盛做了影像注釋,因此也成為古羅馬電影的經典之作。
瘋狂的電影,飽受爭議的禁片,全世界只有義大利人拍的出,千萬別太注意片中的X鏡頭,這可能會讓你感到不舒服,拋開這些,影片對歷史的反應確是令人震驚的,也許真實的以卡裡古拉為代表的羅馬暴君們比影片反應的更為無道。
區別真英雄和假英雄,有一個鮮明的標準,那就是看他有沒有權欲。比起屏幕上那些用讚賞的筆調描寫人的權欲怎樣實現怎樣揮灑的「皇帝劇」來,比起那些對鐵腕人物和大權獨攬者恭敬有加且不乏溢美之詞的娛樂片來,這部榮獲第73屆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等5項大獎的電影可以說是「鶴立雞群」。動人的影片之所以動人,必有聲音和畫面以外的東西使人產生共鳴。在影星拉塞爾•克勞扮演的角鬥士麥克西姆的身上,有著感人至深的道德崇高感。
義大利新現實主義的代表作,但因其反應現實的力度致使當時的義大利政府採取了全面封殺的態度,結果使這部片子的知名度大幅度降低,但本片無論從表現手法,還是演員表演,到對社會,人性的刻畫揭露,無不表現出深厚的功力和藝術水準,其成就足以使它超越《偷自行車的人》成為新現實主義的巔峰之作
這部新現實主義作品根據發生在羅馬的真實事件改編。二戰後的羅馬,上百名女子應徵一個打字員的職位。在等待面談時,她們蜂擁擠進一座老房子,在擠樓梯時造成樓梯倒塌,很多人被掩埋在磚頭瓦礫中,其中四位女性的生活因此徹底改變。
在「唯愛與電影不可辜負」的鞭策下,本周周末沐歌兒給大家推薦的幾部電影不知道哪部是你的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