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是黑夜的信仰,守候著那一片人間的溫暖

2020-12-22 調皮曉九

夜無聲,月有情,夏日的夜,常常跟月色相伴一起,若是少了月的陪伴,就少了夏夜最純粹的美。

「最不喜無月的夏夜。夏夜無月,可比冬天無雪,再美,也不夠透徹。有月,但不是滿月,最好是留了一抹空缺。」這是在《溫一壺月光下酒》文中的一段話,由此可以看出月光對於黑夜的影響。

夏夜的月光,似乎格外明亮,可能由於夏夜過於深沉,濃墨似的黑,讓淺淺月光顯得更為明亮動人。在月光的映襯下,那山川,那樹木,那落葉也顯得格外清晰,那蜿蜒起伏的山丘上隨著夜風的吹拂,那一排排樹木仿佛託著長裙的仙女,在山腰上翩躚起舞,搖曳著身姿;近處的河流,在月光的照耀下顯得格外溫柔,它靜靜的流淌著,蔓延到一望無際的盡頭,那是肉眼看不到的地方,潺潺流水聲讓人的內心格外平靜,如低聲淺唱的音符縈繞在耳畔。

近看窗前的幾棵桃樹,輕柔的月光撫摸著那粉色的花瓣,那一顆顆果實散發著生命的氣息,一陣風出來,花瓣隨風飄落,在空中畫出美好的弧度。在月色的倒影下,那樹木在地面上呈現的光斑或大或小,或密或稀,或幾何圖案,或黑色的陰影,如抽象派畫家筆下不菲的佳作,納涼的人們在樹下歡樂的談論著莊稼的生長,那一幕幕和諧的家庭氛圍,讓夏夜變得更為動人。

仰望星空,那一顆顆明亮的星星眨著它們好奇的眼,一顆一顆分布在各個角落從而布滿天空,組成一幅完美的黑夜畫卷。對於夏夜的星空,我充滿無限遐想。它遼闊讓人觸不可及,它寂靜讓人沉思其中,它使人通透,使人達到心靈上的一種開闊和豁達。慢慢星空下我們可以靜下心來,讓時間慢一下,跟自己對話,沉澱內心,放鬆身心,思索未來。「世界上只有兩種東西最能震撼我們的心靈,一件是我們心中崇高的道德法則;一件是我們頭頂上燦爛的星空」,這是康德說過的一句話,具有很好的啟發意義。當你失意或困頓時,不妨試著在夏日的夜晚漫步於星空下,靜靜沉思,此情此景興許你會收穫到意外的驚喜。

我喜歡夏天的夜晚,它安靜如斯,不像白天熱氣逼人,讓人煩躁,在夜晚我們可以感受到夜風吹來時的涼爽,給人一種安寧和撫慰人心的柔軟。在整個漆黑的夜幕下,唯有月光成為它唯一的朋友與它作伴,讓它靜靜地釋放著一天的疲憊,讓人間慢慢的歸於平靜。夏夜是靜謐的,它安靜而祥和,仿佛讓整個世界處於和平之中,而月色的籠罩跟整個大地鍍上了一層金色的光暈,在這樣的夏夜,感受著是人間的美好,內心的欣喜之情溢於言表。

相關焦點

  • 李艾玲:月光下的溫暖
    成都市電子科大附小五年級14班 李艾玲月亮的四周漸漸融入黑夜,散發出銀白色的光暈,那淡淡的光暈,化為月亮的倒影。漫步在月光下,朦朧的月光似一件紗衣,輕輕裹住我,將我裹在了溫暖的回憶裡。月光下,兩個黑影緩緩移動。「媽媽,這麼晚了你帶我出來做什麼?」「摸青。」媽媽對我神秘地笑了笑。「摸青?」「我們這有個習俗,正月十五晚上摸青,就是去別人菜地裡偷菜。摸的菜吃了一年都不生病。」「啊……」我還沒說完,就被媽媽拉著拐進通往菜地的路。
  • 月光下的夜
    夜,剛剛暗下來,濃霧層層瀰漫、漾開,薰染出一個平靜祥和的夜,白霧在輕柔月光和路燈的照耀下,便染成了金色。月光下,樹葉兒「簌簌」作響,仿佛在彈奏著一首《月光曲》,婉約而悽美,悠深而美妙,那跳動的音符仿佛是從朦朧的月色中躍出來的,令人陶醉。
  • 城固公安|「警察故事」始終如一的溫暖守候者!
    有這樣一個崗位不分白天黑夜,沒有工作日與節假日之分;有這樣一群女子從未與你見面,卻默默守護著你每個酣睡的夜,每年365天,每天24小時,她們一直在線,從不間斷。在群眾遇險的危難時刻,在市民求助的急盼聲中,「您好!這裡是城固110!」
  • 冬天,我要為你寫最溫暖的詩句
    知道這一季的風聲沒有表情知道這一季的月光只有清冷只能將溫暖關在小屋子裡不讓寒冬的夜偷走手心裡的溫柔 即使傷心欲絕猶如一場風暴恢復平靜我們一定能夠做到想遊在水面卻下沉得象石頭一樣美妙擊水三千裡我們一定能夠做到恐懼已被戰勝座座山巒已被甩掉讓熊熊的烈火在黑夜裡燃燒我們一定能夠做到
  • 陳貴清《為你守候》| 主播美麗一生 | 心香文藝
    夜深人靜的時候,月光在我眼前緩緩晃過,靜謐的星光帶著一股悽然的冷漠,給黑夜添加了幾分的痛楚與無奈,我一個人孤枕難眠,坐在電腦前聽著一首依風演唱的鶯歌燕舞般歌曲《我在下一個路口為你守候》。淡淡的憂傷和離情漫過心間,盈滿了思念的夜,竟是那麼地漫長。我情不自禁地用鍵盤一字一字地敲出我對你的想念,訴說著我的心聲。人生是一場集會,分分合合,集散離席,不可更改。
  • 好歌《城裡的月光》,每個人的心上,總有記憶駐紮,揮散不去
    在這個陌生的城市,萬千人的相遇和擦肩而過,總是隨著時間重複又重複,往復不斷,而兩個曾經最熟悉的朋友,最深愛的戀人,卻再也找不到,唯獨月光依然明朗,車水馬龍從未間斷。我們都知道,一些人錯過就是永恆,失去就再也無法相見,恍若夢境,只可夢非可實。我們在同樣的黑夜裡,看到同樣的月亮,感受同樣的月光,卻無法在同樣愛著對方,只留下嘆息和祝福對方。
  • 家族·人物 | 月光詩人蘇東坡
    毛姆說:「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見了月亮。」那人就是蘇東坡,滿地都是艱難苦澀,他卻抬頭看見了月光,看得比別人多,比別人美,比別人圓。林語堂說他是「月光詩人」。他是天上的月,人間的白月光。今天跟著東坡先生的幾首中秋詩,抬頭望月,望見明亮與溫柔。
  • 愛,換以黑夜的珍珠
    我若愛,此生必然是漫長的,「時光燃燒的灰燼裡,能觸摸到熱的那部分,一定是詩歌。」2.玉上煙說,生活總是這般循環,喜怒哀樂,但總有一些明亮的美好,讓你對未來有所期待。為何要在秋天寫詩?露水,秋風,紅葉,即使一萬裡稻花也不能作答。月光是永不走失的白馬,它奔騰在秋夜,它隱匿在人間,它在我們看不見的星空嘶鳴。3.秋天真的在一點一點深入我們的身體。
  • 《黑夜帶給我光明》同題‖藍草詩群
    在微弱的燈光中似乎找到了回家的路【作者:西河散人】趕路的時候,經常趕過宿頭經常在黑夜裡一身疲憊總有北鬥星,在天之北為我照著總有北鬥星,在我的心靈裡讓我看得見渭北我曾是給鬼故事嚇破膽的膽小鬼走夜路總是膽戰心驚總是吼唱著信天遊,給自己壯著膽兒
  • 莫西子詩《月光白得很》:路於遠處,月光在身邊
    在《月光白得很》的歌謠中,依然是那些曠野中的人,和無所謂憂傷和快樂的精靈,他們像「七月裡長起來的野菜」,他們「在一片素色裡靜靜地彩排」,他們「在不知道時候的時候獨自遠行」,他們「和莎士比亞一樣都是說不盡的」。
  • 《黑夜問白天》——林俊傑
    驚心,恐懼,原來你曾經真的有過「那個念頭」,這首《黑夜問白天》裡真的都是你的內心掙扎,感謝你的音樂、你的信仰最終帶著你從失落的狀態中走了出來,還好,真的還好。 《黑夜問白天》 「等黑夜問白天,能不能赦免,灰色的人間。別交換吧日夜,冰封的眼淚,一滴就很鹹。」我幾乎從沒有見過林俊傑唱這麼直白簡單的歌詞。揭開皮看腐爛,剖開心是血淋淋。
  • 肖建新:月光照亮的回家路(那如洗的月光,沿著我清瘦的內心緩緩地流下)
    今夜,那飄浮在萬世百像之上的月光,那低眼親吻眾生的月光,那照耀千年卻依然朗朗不減的月光,將每一條塵灰微起的道路、每一座香味繚繞的房舍、每一個翹首以盼的眼睛照亮,遠方像一盞漸漸靠近的馬燈,以心靈的速度縮減著兩地之間的距離,縮減著思念綿軟的長度。月光無疑是歸鄉的加速器,催發著那些更為迫切的焦急。
  • 一束光散發著溫暖(外一首)
    每個人心中都應有一束光瓦西村的吉木金曲從陰影裡奔向陽光索瑪花正在陽光下靜靜地開放他要摘一朵別在陳老師的衣襟上陳老師的微笑和花朵多相像陳老師說,陽光下的花兒才能傳遞溫暖要認真讀書去看去闖陳奕含站在比爾鄉的山梁:這些孩子啊索瑪花一樣清香這些孩子啊每一個都是一束光願每一片巖石都散發著溫暖
  • 月光下的思念
    皎潔的月光,微涼的夜晚,不經意間敲響了時光的琴弦,那音樂是婉轉成曲,暗香糾纏的過往,從內心飄向遠方。月光下的思念,打溼了三千彼岸,提著一盞墨花,暈開淡淡的憂愁,將深藏在內心的思念,渲染成畫卷。今夜的月光如水,我想扯一縷入懷,只等你的歸來,讓它去照亮你腳下的路。今夜,思緒再次漫過心窗,從一片雪花進入我的夢境時,心靈的潮汐,從未退卻。今夜,月色微闌,喧囂的一天的時光,在此時慢慢安靜下來,請允許我再在安靜如水的夜裡,去守候你。
  • 【恩施新聞】「的姐」杜英:穿行黑夜中 守候夜歸人
    為了白天能打理家務,9年來,她堅持讓丈夫跑白班,自己長期堅守夜班,在一個個不眠之夜,她穿行在黑夜中,守候著夜歸人。「的姐」杜英黑白顛倒的生活    3月12日下午兩點,杜英起床,做好家務後匆匆趕到菜市場買菜。
  • 月光詩人蘇東坡:去世920年,提起中秋吟詩,依然第一個想到他
    」那人就是蘇東坡,滿地都是艱難苦澀,他卻抬頭看見了月光,看得比別人多,比別人美,比別人圓。林語堂說他是「月光詩人」。他是天上的月,人間的白月光。又一年中秋,今天跟著東坡先生的幾首中秋詩,抬頭望月,望見明亮與溫柔。
  • 信仰歌詞 張信哲信仰LRC歌詞 Jony J信仰歌詞表達的寓意 +在線聽信仰歌曲
    所屬專輯:從開始到現在(國語精選輯)歌手:張信哲文本歌詞:每當我聽見憂鬱的樂章勾起回憶的傷每當我看見白色的月光想起你的臉龐明知不該去想不能去想偏又想到迷惘是誰讓我心酸誰讓我牽掛是你啊我知道那些不該說的話讓你負氣流浪想知道多年漂浮的時光是否你也想家如果當時吻你當時抱你也許結局難講我那麼多遺憾那麼多期盼你知道嗎我愛你是多麼清楚多麼堅固的信仰我愛你是多麼溫暖多麼勇敢的力量我不管心多傷不管愛多慌
  • 《月光》:似紗、似絮、似霧,是淳樸自然下人間愛情的背景圖
    ,疑惑:既然夜晚是讓人們安眠入睡的,那為什麼還安排了這般撩人的月光?就是害怕發生這樣的結局,才會本能的抗拒開始,和長老一樣,就是因為內心深處的顫動,才會基於道德信仰而克制自己的真實想法,並給這種想法穿上一件"討厭"的外衣,美其名曰"憎惡女性"。
  • 張信哲《信仰》
    《信仰》 ——張信哲 每當我聽見憂鬱的樂章 勾起回憶的傷 每當我看見白色的月光 想起你的臉龐 明知不該去想 不能去想 偏又想到迷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