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JI揭秘:極客與「硬球」

2021-02-15 極客公園

DJI 的那個飛行器,是我有史以來收到的最棒的禮物!

開啟了個人電腦時代的傳奇極客——蘋果公司聯合創始人沃茲尼亞克,在給極客公園創始人張鵬的郵件中興奮的講述了一大段自己與 DJI 的四軸無人飛行器 Phantom Vision 的故事。這個 2014 年極客公園創新大會組委會送給他的私人禮物,徹底震撼了沃茲大叔。

稍後,當這個郵件被轉給 DJI 的創始人汪滔的時候,那位來自深圳年輕極客坦言自己收穫了「滿滿的成就感」。

30 多年前,當沃茲大叔開啟個人電腦時代的時候汪滔還沒出生,在受惠於那個歷史性的創新 30 多年後,汪滔親手打造的產品終於讓那位傳奇人物豎起了大拇指!

8 年前,當汪滔和大學時的夥伴決定把稚嫩的本科畢業設計做成一家商業公司時,他們不會想到,有朝一日自己的產品能站在全球科技創新的前沿並接受來自矽谷的敬意。

隱形的世界級公司

深圳高新南區創維半導體設計大廈,一家名為 DJI(大疆創新)的硬體創業公司為自己的 1000 多名員工包下了其中十多層的辦公區,而就在三年前,它們還只有幾十名員工。

DJI 是一家深圳本土的無人飛行器控制系統和無人機製造商,這家公司為數不多的一次在國內媒體上露面還是因為 2013 年底給員工發了 10 輛奔馳作為年終獎的新聞,不過,比起與其知名度並不相稱的財大氣粗,很少有人知道在矽谷科技精英和風險投資家眼中,DJI 已經是少有的能夠被拿來與蘋果比較的中國公司。

DJI 大疆在巴西世界盃期間的拍攝製作的視頻

根據研究機構 Frost & Sullivan 的數據,在全球小型無人飛行載具市場中,該公司控制了驚人的、超過一半的份額;《時代》雜誌曾將 DJI 研發的產品評為 2013 年度北美地區最值得擁有的高科技產品;而無人機領域的潛在競爭對手、《連線》前主編、全球創客運動的旗幟人物克裡斯·安德森在談起這家公司時還是不無敬意地將其比作無人機領域的蘋果。

紅杉資本合伙人麥可·莫裡茨更是在他的 Linkedin 上寫道:「DJI 的 Phantom 2 Vision 基本就相當於一個飛行著的 Apple II。」

在中國,網際網路領域的王興、王小川、張一鳴等等新貴極客們都是 DJI 的深度粉絲,人手至少一臺 DJI 的飛行器;而各種嗅覺靈敏的 VC、PE 都以求能與 DJI 高層結識為榮,雖然這家公司早就宣布自己不需要進行融資。

這些讚譽和追捧的背後,首先是因為 DJI 的確有著非常出色的產品和技術,這支撐了其最近幾年業績爆炸式的增長——最近三年,DJI 的銷售額增長 80 倍,成為全球增長最快的科技公司之一;

而另一方面,小型無人機的確正在成為新的科技變革前沿。雖然 DJI 的無人機聚焦在航拍解決方案,致力於給普通人一個看世界的全新視角。但這背後還有更多的空間——比如奇點大學聯合創始人 Peter H. Diamandis 就認為,無人機技術正處在顛覆世界的前夜。

這一切,讓 DJI 這家幾名大學生創辦的深圳公司意外的被推向前臺。

技術擴散的推動者

大疆創新這家公司的雛形,來自創始人汪滔的本科畢業設計,畢業設計的緣起,則是一道讓王滔不會忘卻的疤痕。

汪滔本科就讀於香港科技大學電子專業,師從華人機器人研究領域的權威李澤湘教授。「遙控直升機」是汪滔青少年時代的願望,等到大學時終於拿到了手上,卻發現想要短時間玩轉它並不容易,因為不好控制,他摔壞了好幾臺,右臂上至今還留著一道疤痕。

一個自信的極客,看到心愛的東西在自己手中「失控」,這是最無法容忍的事情。「能不能做一個自動控制的東西,讓直升機自主懸停」,少年意氣的汪滔選擇直面這個挑戰。

於是汪滔將這個方向作為自己的畢業設計主題,他拉上兩個同學,靠著當時網際網路上一些開源的知識,三個極客便踏上了一條意外改變自己未來的道路。

那時候,自主懸停在國內頂尖的理工院校中還屬於尖端課題方向,清華、浙大、華南理工等高校都是一群博士花了三五年時間才在技術完成突破;而從立項到真的做出自主懸停成品,初生牛犢的汪滔團隊只用了不到一年。

本科就取得這樣的成果,足以保證汪滔和他的夥伴們可以順利讀研,然後,和象牙塔裡的那些學霸們一樣,自主懸停的論文成為未來學術道路上的敲門磚,幫助他們在學術體系內等待晉升,然後,被束之高閣。

不過汪滔卻選擇了創業,他要控制自己飛翔的方向。

彼時的香港科技大學立志要成為中國的斯坦福,背靠深圳完善的創業產業鏈,他們希望科研成果不再塵封於象牙塔。2006 年,汪滔在導師李澤湘的支持下,開始嘗試把自主懸停技術商業化。

三五個人、一處民房,創業初期條件雖然艱苦,但是好的技術一旦能夠產品化,根本不愁銷路。

「一開始就是在論壇上去賣我們的產品,那時候一個模型就能賣好幾萬塊錢。」因為能夠採用自主懸停技術的產品當時實在稀缺,創業初期,DJI 的一個單品就能賣到 20 萬元。「但是我覺得初期的商業模式非常畸形。」汪滔說。

那時候 DJI 的主要客戶是一些大型國企,它們購買產品的需求主要為了給領導演示,以顯示企業對尖端科技的積極態度,儘管那時候自主懸停的技術還很難做到特別實用。

對於汪滔來說,那時候的錢實在太好賺。「他們買一架機器,我們出一群人去給他演示,然後領導看完之後就束之高閣,他們給我們 20 萬。」

汪滔說他從心裡不認可這種商業模式,他說自己知道很多脫胎於科研機構的創業公司就是因為錢太好賺而永遠挺留在小作坊階段,再也沒能做大。

一臺機器賣 20 萬看起來誘人,不過那意味著為了拉攏大客戶要拿出很大精力去做公關、每日圍著他們轉圈圈,這是一條會逐漸偏離汪滔這些技術男們夢想和可控路徑的道路。

「這不符合我的方向。我是做產品的人,我只想把產品做好,讓更多人來使用。」汪滔說。

年輕的 DJI 在利潤率最高的時候開始了主動轉型,把價格降下去,從過去的小作坊變成直接面對消費者市場,主打全世界範圍內的模型愛好者。

創業第三年,DJI 第一款基於飛控技術面向消費者的產品 Ace One 面世,把市面上幾萬元的產品價格做到不到兩萬,迅速打敗了當時德國和美國的兩家競爭對手。

Ace One 的熱賣給 DJI 帶來了初步的成功,但那時候主打飛控模塊的 DJI 最多只能算是一個極小眾市場的領跑者,2010 年前後,全球多旋翼無人機市場出現了井噴式增長,汪滔再一次決定挑戰自己,跟隨技術擴散的路徑進一步擴張版圖。

當時的市場格局是,德國一家公司壟斷高端市場,主打碳纖維材料的飛行器,主要客戶是警察安保部門,不屑於做低價。在低端市場,由於技術的開源,出現了一些 DIY 的無人機,但大都只是滿足賺點小錢,技術儲備薄弱,而汪滔看到的機會就是把好的技術做到便宜,把市面上一兩萬的產品做到數千元。

「好的技術只有更便宜,才能真正形成規模市場」汪滔說。

把高端產品做便宜,國外廠商未嘗沒有想過,不過它們都不如 DJI 地處深圳所獲得的便利。完善的製造業鏈條加上低廉的生產成本,讓深圳成為全球模型類產品的主要產地,全球八成的模型產地都是深圳。

如果只是停留在把好產品做低價,那麼 DJI 與很多深圳的公司並無本質區別,汪滔在把產品價錢降下去的同時在技術的上遊則加緊構建壁壘。

DJI 最初的核心技術在於一套成熟的飛行控制系統。多旋翼市場起來之後,那時候人人都在搞航拍,汪滔就想,為什麼不能做一個一體化的解決方案,而且,出於技術最好價格最低的原則,汪滔決定不僅僅停留在飛控技術和無人機製造領域,而開始擴展更完整的技術能力——從零開始做自己的雲臺、相機和圖像傳輸設備。

於是,從自己的雲臺、圖像傳輸設備、再到自己的攝像機,幾年時間 DJI 最終具備了完整的航拍解決方案能力,能生產出品質優秀且高度一體化的 Phantom Vision 這樣的讓人驚嘆的產品,並且可以賣到 1000 美元以上的價格,保持相當高的利潤,以及絕對壟斷的市場份額。

「技術的優勢是一個一個像是拼圖一樣拼出來,最終拼出我們完整的系統優勢和核心的技術壁壘。」

汪滔說,「沒有這些,我們就只能是個小生意,做不成更大更有趣的事情。」

如果說 DJI 有什麼特別之就處,那就是這個脫胎於大學體系的技術型創業的公司沒有滿足於做一個 B2B 的公司維繫穩定的客戶,或者靠著技術代差在細分和窄眾市場中安然自樂。

DJI 是技術擴散受益者。它把飛控技術、飛行器技術、航拍技術等等通過自己的產品從垂直領域引入了更大的大市場。而這些技術也給予了 DJI 可觀的回報和今天絕對的行業領先優勢。

極客的初心與強悍的商業哲學

2013 年 6 月,DJI 贊助了收視率並不高的亞太機器人比賽中的中國賽區比賽,支持了 600 多名像當初汪滔一樣的極客們參加了比賽。汪滔說這些人其中有很多了不起的明星,只是還沒有被發現和點亮——「用三輛車把這群人拉走,放在一個地方,可能幾年以後就出來十家非常好的公司了。」

汪滔骨子裡其實是個挺「理想主義」的人——「國內現在缺的是對於理想、對於社會、對於藝術和生活的進取和願望。少了這些美好的東西,再多的錢也辦不好學校,再有才也成不了大藝術家,也不會有偉大的公司和極致的產品」這是汪滔曾經在朋友圈中寫下這麼一段文字。

他曾經跟極客公園創始人張鵬說:「我覺得中國就是特別需要成長出有極客精神的 Super Star,這樣社會才會認同這些精神,才會真正有創新的土壤。」而在他認同的極客精神中,好奇心顯然是最強大的驅動力,而追求極致則是最重要的一個價值觀。

汪滔至今一直有個愛好,就是出遊時候經常背著自己的飛機,到一個風景好的地方就放飛航拍一下,因為他覺得這是用另一個視角看世界,常常能看到特別美好的東西,給人驚喜。

他當年創業就是想能創造「好操控的飛行器」,後來逐步延展到讓更多人看到全新角度的世界,如今他初心依舊且樂在其中,可他對好產品的定義卻越來越「貪婪」。汪滔對極客公園坦言自己經常看到 DJI 新一代產品時候會不夠興奮,因為他自己的心思已經在更下一代更超越的產品身上了。

實際上,在商業領域,他帶領的 DJI 絕對是個「Hardball」——就像美國政治作家克裡思・馬修斯當年那本暢銷書《硬球》中描述的一樣,DJI 為了勝出有著一系列講求實際、大膽、巧妙的手段與技巧。是個一個既硬又圓,極其難對付的「硬球」。

在汪滔的商業思維裡,贏是非常重要的。要贏,首先是建立「系統的優勢」——比如通過一個個子系統的極致突破把競爭壁壘越壘越高。

過去 DJI 從飛控模塊到飛機整體、從雲臺到無線圖傳設備已經構建了一個完全自主的完整技術鏈條就是出於這個考慮。而今天 DJI 已經推出了突破性的高清無線圖像傳輸;還有具有顛覆性價格的、從飛行雲臺技術延展出來的專業級攝像機電子穩定器 Ronin……另外,雖然汪滔沒有向極客公園確認,但是很多跡象表示無論是電機這樣的產品、還是在微型攝像機等更複雜的領域 DJI 都會不滿足於今天的技術和產品現狀。

汪滔認為,一個技術驅動的科技公司,最好的策略就是不斷快跑。「別人開始抄我這一代產品的時候,我新的產品已經超越他們一代了。同時,綜合的技術系統優勢會讓追趕者永遠只能模仿我的過去,無法迂迴到我的未來。」這讓追趕者永遠沒有規模優勢和技術優勢,趕超成本會高到他無法承受。

根據 DJI 自己的數據,在全球多旋翼無人機市場其已經佔據了大約七成的份額。用汪滔自己的話說就是「我們的目標就是自己至少要高第二名的出貨量十倍以上。因為量大之後可以做到成本更低;而且好的收益讓我的研發能力也可以是他們的十倍,最終好產品和技術一定是來自我們。」

汪滔認為從汽車行業一百多年來構築了一個足夠高的門檻中可以學到很多:相對穩定的毛利+大批量的生產+足夠多尖端的人才和技術,構成了一道堅固的屏障。

「份額永遠比毛利更重要,」汪滔對極客公園說,「如果我是賈伯斯,我會早些推出一個 iPhone 的平價版,不會坐視安卓的崛起。跟壟斷市場比,我寧願不要利潤。」

「對 DJI 來說,做一個讓大多數人使用的消費級好產品很重要。消費級並不是意味價格低廉卻品質粗糙,相反是既便宜又絕對好。如果能做好我不想做一個爛東西出去。比如我明明可以做到 1080p,我不想做 720p。比如電機我明明能把他做到比其他好 50%,我不想只是做一個剛剛好的。」汪滔說,只有這樣,才能形成品牌,才能用好產品支撐好的利潤,進而建立更強大的公司。

在這問題上,汪滔的極客氣質和商業思維得到了統一:他對自己最低的要求是「為大眾做一個最好的東西」。這也是為什麼 DJI 這家公司在矽谷有著眾多的粉絲,他的身上讓人看到了很多中國公司不常見的一面——做一個有品質的好玩東西,且毫不妥協。

因此,即便是同為飛行器行業的潛在競爭對手,3D Robotics 創始人、《連線》前主編克裡斯·安德森也不得不承認:雖然自己一直希望能像安卓那樣抓住無人機市場爆發的機會,但這個市場裡 DJI 才是榜樣,是最像蘋果的公司。

汪滔對此覺得很榮幸,但他覺得其實在商業角度自己追求的不是像不像蘋果,而是一個很簡單的邏輯。

「很多人習慣了去大市場撈一杯羹,可只是去撈一杯羹的話,我不做。」

極客精神和理想主義的初心對汪滔很重要,但是成為一個按照最有效率的路徑滾動的「硬球」,對他更是一種深入基因的東西。DJI 的強悍,其實正是來源此兩者的結合。

下一個 GoPro?

今年 6 月末,運動攝像機企業 GoPro 在納斯達克上市,受到了 Google、Facebook 們都不曾獲得的追捧:4 天時間股價漲幅超過 100%,市值一度超過 60 億美元。

GoPro 的走紅在於它顛覆了相機以前只能拍別人的局限,在極限運動的場合中,一旦換一種視角,就會拍攝出震懾人心的畫面。比起設備本身對於攝像機市場的顛覆,GoPro 開啟了新的想像力,這讓這家小眾產品的影響力不僅局限在極限運動愛好者中:足夠酷的人用它創造足夠酷的內容,足夠酷的內容在視頻網站引發大眾人群的追捧。也許大多數普通人買了 GoPro 也未必有機會拍出足夠震懾人心的畫面,但這個產品開啟了一種嚮往,或者說販賣的是一種「想要成為那群很酷的人」的情懷。

和 GoPro 類似,DJI 也正逐漸從細分小眾人群開始影響大眾。從最初定位航模愛好者的飛行控制模型到集成了攝像與無人機功能於一身的航拍一體機,DJI 也在開啟一個新的想像力——「我們現在還不能人人都享受飛的樂趣,那隻送『眼睛』到空中呢?」

實際上,GoPro 與 DJI 一直頗有淵源,因為最早 DJI 的設備就是作為 GoPro 攝像機的航空載具與其完美結合的。這種完美的結合甚至讓 GoPro 曾經找到 DJI 尋求定製自己品牌的一體化航拍設備。汪滔告訴極客公園,當時自己因為雙方價格沒有談攏而放棄了這個合作,現在看起來這或許是個對 DJI 很有意義的選擇,因為 DJI 這幾年建立了自己完整的技術系統積累,現在已經不滿足做產業鏈條上的一個環節,而是要創造由自己主導的完整系統了。

如今 DJI 的粉絲並非只是航模愛好者,操作上簡單到開箱可用讓 DJI 的產品每天不僅僅在創造精彩的航拍內容,而且還在擴展著很多意想不到的使用邊界。

美國新墨西哥州,一位房產經紀人購買了一臺 DJI Phantom 2,他讓無人機到自己物業的上空飛行,在獨特的角度拍下照片和視頻,這些過去無法呈現的畫面,將一個待售三年的農場賣了出去;雲南魯甸,地震後一支 5 人的航拍救援小組利用 DJI 的 S900 無人機在災區進行災後評估作業和聯合救援;美國賓夕法尼亞州,一家乾洗公司曾因為用 DJI 的 Phantom 無人機快遞乾洗好的衣服而名聲大噪;無論是亞馬遜還是國內快遞巨頭順豐,都已經將無人機送快遞列上日程;更常見的則是影視媒體中,從熱播美劇《摩登家庭》、《國土安全》,到 BBC 關於巴西世界盃的紀錄片乃至綜藝節目《爸爸去哪兒》中,DJI 的產品已經廣泛用作視頻的拍攝中去。

無人機顛覆世界才剛剛開始,從普通用戶看世界的一個新視角,到極客們眼裡三維空間中的新智能節點。這家中國公司的故事,很可能不是「另一個 Gopro」,而會是「第一個 DJI」。

相關焦點

  • DJI 無人機揭秘:極客與「硬球」
    開啟了個人電腦時代的傳奇極客——蘋果公司聯合創始人沃茲尼亞克,在給極客公園創始人張鵬的郵件中興奮的講述了一大段自己與 DJI 的四軸無人飛行器 Phantom Vision 的故事。這個 2014 年極客公園創新大會組委會送給他的私人禮物,徹底震撼了沃茲大叔。稍後,當這個郵件被轉給 DJI 的創始人汪滔的時候,那位來自深圳年輕極客坦言自己收穫了「滿滿的成就感」。
  • 《硬球》,就是那個打棒球的時候,它有軟球和硬球
    書評 | 硬球2020-04-12最近看一本書叫《硬球》,就是那個打棒球的時候,它有軟球和硬球,他的副標題叫政治是這樣玩的。這個你可以說是正常的,也可以說是和我們平常的理解不太一樣,《硬球》就是通過棒球和你說了一下關鍵零售的事情,而這個關鍵零售可以使用在你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讓你在生活中,真實的找到關鍵,一邊可以引爆,之後我會說《引爆點》這本書!
  • 【極客論壇】T哥蔡曉峰全自動EA獵鷹系統大揭秘
    【極客論壇】T哥蔡曉峰全自動EA獵鷹系統大揭秘
  • 大疆(DJI)osmo pocket使用心得
    而此處需要著重說明一點,osmo pocket可以拍攝4K60幀的前提是與手機進行連接,使用dji mimo而對於我這種業餘創作愛好者來講,1080P30幀已經能滿足我的需求了,畢竟4K對於拍攝處理性能要求更高,osmo pocket如此小巧的機身恐難以負荷,兼顧發熱量的考慮也是dji一個比較理想的解決方案。普通拍攝1080P30幀osmo pocket的電池能夠支撐1個小時左右,如果節省省著使用則能堅持更長一點,當電量低或者內存卡容量不足的時候,主機的指示燈會閃動紅色進行提醒。
  • DJI大疆創新發布「曉」Spark掌上無人機
    具體活動詳情請查看大疆官方商城Spark頁面: http://store.dji.com/product/sparkPaul Pan說:「在保持低價的同時,Spark依然搭載了大疆眾多領先技術。高質量的生活影像和簡單的航拍創作,從未如此觸手可及。」DJI Care換新計劃全新升級大疆針對「曉」Spark推出DJI Care換新計劃。
  • 如影 2 發布最新固件 V1.3.0.60,支持 DJI 大師搖輪、DJI 體感控制器專業版
    登陸 DJI 官網如影 2 頁面:https://www.dji.com/cn/ronin-2/info#downloads下載 DJI Pro Assistant for Ronin 調參軟體,按照上述指示操作,即可升級你手中的如影 2。長按並識別下方二維碼,關注大疆影像系統,了解更多專業影視產品及相關訊息。
  • 如何利用dji go4 自帶一鍵全景生成完美全景圖片
    dji go 自帶的一鍵全景可以說是非常方便了大多數全景拍攝,後期無腦生成,但是有時候天空總多少會出現斷裂,因 為無人機無法拍到全部天空,只是用軟體自動生成的。我用Mavic pro 2,發現最大仰角也只有12度。所以要想拍出令人滿意的一幅作品,並且真實還原現場,我作了以下嘗試,效果還不錯,特和大家一起分享。1.開始一鍵全景,這裡記得第一張圖像的在正北方位,等拍攝完成後,飛機落地。
  • 影評 |《頭號玩家》:極客的三觀
    有史以來第一次,有人用如此波瀾壯闊的方式,把電影迷、動漫迷、遊戲迷、程序猿、技術宅這幫「極客」們眼中的世界無損展現在大眾面前,所有人都被同一個畫面震撼、為同一個故事感動。電影《頭號玩家》是獻給極客們的情書。
  • 影想力 | 女極客的「超能力」
    就在「驚奇隊長」閃耀著光芒登上大銀幕之時,我們想到的是現實中正在用科技構築未來的「女極客」們。她們因為自信和努力而具有「超能力」:不但勇敢追求自己的的夢想,同時還讓自己活得漂亮。本期《影想力》節目,我們就要與一位長期從事科研與科普工作的「女極客」,聊聊她眼中的女超級英雄電影、自己的科研事業,還有她眼中充滿科技感的未來。
  • 「生物極客」:養生達人還是怪人?
    追求健康打破傳統生活 缺少證據又無專業知識「生物極客」:養生達人還是怪人?新冠肺炎疫情全球暴發以來,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反思自己的生活方式。在英國、北歐和美國,一些中產階級家庭過上了一種「生物極客」式的生活,期望由此變得更健康、更長壽。這樣做真的有效嗎?
  • 《太空救援》背後的中國電影「極客影迷」群體
    隨著1月12日太空大片《太空救援》上映,極客電影與文娛價值官聯合舉辦《太空極客·硬核大會》,邀請到國內影視文娛行業專家大咖,從電影《太空救援》切入,首次展開對「電影極客」概念的深度解析,並首次發布《中國極客影迷畫像調研》,為中國影視行業的極客精神正名。《太空救援》為什麼能打動人?
  • 陳鍵鋒上《極客出發》 挑戰科技版」深海逃生」
    《極客出發》第二季第二期極客觀察團  中新網12月22日電 由央視財經頻道出品的大型全球高校極客挑戰節目《極客出發》第二季極客觀察員——哈佛大學教授康義德表示,「『腦機接口』科技的發展肯定會改變社會。極客召集人、英翼文化科技創始人餘慧則認為,「人工智慧應該是能幫助我們人類挑戰自己生物極限達到另一個高度,也就是創造人類的2.0版本。《極客出發》第二季就是以最綜藝化的方式,展示科技的不可思議;以最震撼力的形式,人機結合展現人類挑戰極限的壯舉。」
  • 新品揭秘 Phantom 4大批寫真來襲!
    航拍服務合作電話:4007001303郵箱:studio@dji.com大疆傳媒工作機會招聘:動畫 | 電影調色師 | 平面設計師資深編導 | 內容運營專員 | 實習生機械設計工程師 | 航拍飛手簡歷請發送至郵箱
  • 大疆口袋智能小相機DJI Pocket 2正式發布,一手玩轉「超大杯」快樂
    了解DJICare 隨心換,請點擊:https://www.dji.com/cn/service/djicare-refresh    更多產品詳情請訪問:https://www.dji.com/pocket-2    產品購買連接請訪問:https://store.dji.com/product/pocket-2    更多精彩素材,詳見以下網盤連結:
  • 現場直擊|在極客文化節偶遇大Q
    10月23日-25日,在上海楊浦創智天地廣場,極客文化節如期和大家見面,其中西井科技的展臺也吸引了不少的眼球,讓小編帶著大家去一睹究竟吧!
  • 極客時間App上的老師們都是什麼背景?
    來自網際網路IT各學科的專業人才組成了極客時間的導師團隊,他們來自中科院、清華大學、微軟、小米、Google、阿里巴巴、網易、淘寶、攜程、LinkedIn、eBay……這其中有計算所研究員、資深工程師、雲平臺架構師、資深技術專家、骨灰級程式設計師、資深數據科學家、代碼平臺負責人。在各領域擔任高階核心職位的他們保證了極客時間的教學水平,讓極客時間的課程研發領先業界。
  • 鈴木極客颯 SF 250 值得期盼嗎?
    關於Suzuki Gixxer SF 250(以下簡稱極客颯SF250)仿賽國產化的消息,最早出自豪爵於9月份在某展會上透露的一份後續車型計劃。之後又傳出該車可能由濟南輕騎鈴木代工。雖然目前尚無定論到底由哪家負責生產,但是,極客颯 SF 250國產化已基本成定局。
  • 《極客出發》上演「烈火雄心」 撒貝寧義無反顧衝火場
    由中央電視臺財經頻道與英翼傳媒聯合製作的大型科技創新類節目《極客出發》在經過前三期腦洞大開的黑科比拼後,本周日來到江西上饒,上演極客版「烈火雄心」。央視著名主持人撒貝寧和內地男歌手於湉與兩隊極客,在上饒市消防官兵的指導下,共同參與了火場救險、地震抗險、火場滅火等3項真人演習,展示了「定位搜救」和「運動科學」在消防救援中的最新應用。
  • 1024致敬極客精神,我們有一個3天的秘境邀請!
    用技術創造價值、用代碼改變世界——1024是屬於這一群」極客」的節日。10月23日——25日,在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上海市楊浦區人民政府的指導下,以滬上新生代網際網路企業組成的上海浦江星河聯誼會(籌)主辦的1024極客文化節將在上海楊浦創智天地廣場舉辦。
  • 極客頭條_深圳熱線
    原標題:美國對華為出口管制升級;微信紅包生成器App遭騰訊起訴;Python3.8.3發布|極客頭條整理|屠敏頭圖|CSDN下載自東方IC快來收聽極客頭條音頻版吧,智能播報由標貝科技提供技術支持。「極客頭條」——技術人員的新聞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