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Theophrastos Triantafyllidis
答應過推薦我最喜歡的電影。
先說一下我看電影圖的是什麼。我幾乎每個星期都會去電影院,得忍受堵車,停車位難找,偶爾令人討厭的觀影者,這些都還好說,多數電影,你看了還失望,而且,你還沒法退回票錢。
我想,如果也讓觀影者自由讚賞,像你對這篇文章一樣,那麼,很多電影會是零收入。
為什麼?因為好電影給人帶來的樂趣實在太大,讓人願意一次又一次嘗試,總怕錯過了好電影。
什麼是好電影,當然很主觀。
我不得不承認,在年輕時,我走過一段彎路。那時候,我寫的影評,常在徵文中得獎,在文學社出風頭,我的訣竅是,找一些別人沒有耐心看的電影,強行賦予諸多意義,這類似德州撲克裡的詐唬,一手爛牌,但氣勢很足,別人就怕。
你別用這種技巧,說謊是要付出代價的,我後來看了很多悶片,共性有:面癱式表演,變態的人格,對人性的控訴,浪費經費的長鏡頭,散架的敘事。這類電影看完有種「折磨終於結束了」的感覺。
這段彎路的價值是,現在看到一些很長,有很多術語理論的文章,甚至在看電影之前拋出諸多論文要你預習,我知道,這是詐唬。
我的好電影標準於是很簡單:一個好故事,看了我開心。
不要試圖上哲學課,我有空自己會看書;不要深挖人性,人性有人以來就不變;不要看了令人沮喪。
我的範圍就縮小到幾大種類:科幻、警匪、動作、喜劇。
以下是我最愛的電影:
《星球大戰》系列,小學看了第一本連環畫,從此著迷,很慶幸這IP繼續更新,年年有得看了;
《回到未來》系列,青春,成長,愛情,時空轉換,訴求很多,但一個故事交代得清清楚楚;
《諜影重重》三部曲,可能太成功,太好看,馬特·達蒙自己都害怕被角色鎖死,無法掙脫。
《午夜兇鈴》,恐怖片並非我所愛,可看可不看,這部不僅是恐怖片的巔峰,更是敘事與氛圍塑造的傑作,就用日常生活常見元素慢慢絞殺觀眾。很多人久聞其名,但是不敢看。這真是對恐怖片的最大讚賞。
《功夫》,周星馳打通任督二脈,渾然天成的華語第一作品。他是華語圈最偉大的導演和演員。
當然,我最愛的是《教父》(一、二),完美。三是敗筆,可不看。
對,你都聽說過,沒一片是小眾,有眼睛就看得懂。
人生的記憶裡,電影都是重要的快樂來源,它與文字、音樂不同,它最類似於生活,我還記得少年時期《少林寺》與《第一滴血》的震撼感受,它們現在看來,不算好電影,但在當時的參照物下,極好。
現在新片上線,只要有一點我感興趣的元素,就會看看,覺得一般,不會多遺憾,畢竟平庸者是多數。但是沒有我感興趣的元素,就是多少人說好,也不會看了,比如今年的奧斯卡片《海邊的曼徹斯特》,一看簡介,就是人生之痛,我就不看了。人生很短,何必再買電影票虐自己。
以後遇上讓我開心的電影,可能還會分享。
你也可以在評論裡推薦幾部讓你開心的電影,沒看過的話,我也找來看看。別推薦悶片。
另外,《教父》裡的服裝、建築與家居,我至今仍然覺得很時尚,可能也永不過時,但想通過電影學習其中的元素,還是需要專家解讀,今天的二條推送,介紹了一個專業家居公號,我看了有收穫,裝修房子將少犯錯誤。
推薦閱讀:我為何反對感恩教育
上篇文章:女人該爭什麼?男人該讓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