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oovy Weekend | 背面的密碼

2021-02-12 深耕DiggersDelights

各位朋友,好!

每當你駐足於玲琅滿目的唱片店準備diggin',又或是在網絡上碰巧聽到一張喜歡的專輯後打算再找到同樣類型的音樂時,是否會有一絲沒頭緒的感覺?

借著今天的「Groovy Weekend」欄目,我們來聊聊發掘音樂這個問題。首先要提到的是一個基礎的概念 —— 共性。這裡的「共性」並非是指你與我、你與他或者我與他之間的共同之處,而是限定於各人的偏愛與喜好之中。就像吃飯、穿衣一般眾口難調,每個人總有自己的品味和審美判斷。所以,講今天聊挖掘音樂不是強行讓你接受任何人的喜好,而是更像個適用於每個個體身上通用的方法論。

可是品味、審美和方法論這些東西是抽象的,該如何實踐呢?讓我們回到具體的事例上。此時大概你已經在聆聽篇首曲 —— 來自Motown的靈魂樂歌手Edwin Starr在1974年推出的《Hell Up In Harlem》電影原聲帶中的一曲「Easin' In」。

她的節奏速度並不快,不到90 BPM。「軟綿綿」中卻帶著一股強勁的活力。這種特點鮮明的funky和groove在六七十年代的黑人音樂中並不罕見,通過黑人電影原聲帶的線索尋找下一張專輯是一個顯而易見的方法。我相信在你的手機播放器中也會存在這樣的歌單,如圖所引就可以輕易找到相似的音樂。這種「黑人電影原聲帶」標籤式的分類法即是我們所說的共性。

但如果今天要聊的是這個,誰不明白呢?恐怕你也會失望吧。按照《深耕》的slogan「再深一點兒」,我們終究要dig點兒不同的東西。在以往諸如《Dig This!》、《Groovy Weekend | 奔向永恆的盡頭》等文章中,曾為大家介紹過爵士長笛手Bobbi Humphrey和爵士小號手Donald Byrd。他們都是很多樂迷所深愛的爵士音樂家。

Bobbi Humphrey的專輯並不多,很容易在《Dig This!》一文挑出了最愛的三張專輯。而對Donald Byrd這種著作等身的傳奇音樂人來說,為什麼會選擇一張《Places and Spaces》而不是其他專輯作為主推呢?Bobbi Humphrey的《Blacks & Blues》《Satin Doll》和《Fancy Dancer》三張專輯和《Places and Spaces》之間是否存在某種聯繫呢?

首先,我們可以從時間上找到線索:上述這四張專輯集中於1974年 — 1975年間;其次,是音樂廠牌:都出自於爵士名廠 —— Blue Note;然後是她們的風格統一,皆歸於Jazz-Funk之下。

以上三點是他們當中存在的共同點,照此總結我們可以初步了解為什麼喜歡Bobbi Humphrey的三部曲的樂迷,多半會同樣喜歡《Places and Spaces》的原因。這就像是大數據參考的邏輯,如果再遵循這樣的條件,算法可能會推薦Donald Byrd的《Stepping Into Tomorrow》(和《Places and Spaces》一樣同為1975年發表的專輯)。


當聽到專輯中最知名的一曲「Think Twice」時,我會坦誠回答《Stepping Into Tomorrow》一定是毫不猶豫地收入囊中的一張唱片。那麼接著按照以上條件進行篩選,我們可能大概率地會挖到Blue Note旗下的爵士音樂家Lou Donaldson在1974年的《Sweet Lou》或者Eddie Henderson 1975年的《Sunburst》兩張專輯。看起來前面總結的一些共性對找音樂、收唱片是有幫助的。

可是問題也同時存在:當將時間線限定於1974年 — 1975年兩年期間的時候,不用說就明白我們一定還會錯過很多唱片。還是拿Donald Byrd舉例,難道1973年的《Street Lady》或者1976年的《Caricatures》不可能在「喜歡」之列?

於我而言,剛提及的專輯都在自己的收藏之中。購買這兩張唱片的理由和《Blacks & Blues》《Satin Doll》《Fancy Dancer》以及《Stepping Into Tomorrow》一樣,因為喜歡。他們風格一致、調性接近,說白了是一個味道。

那麼暫且將時間線這一因素先放在一邊,她們之間是否還有其他共性存在呢?

這才要講到今天的主題。當我們身處唱片店去diggin',在指尖下首先尋找自己熟悉的唱片封面而遇到不熟悉、又感興趣的唱片之時怎麼辦呢?直接拿去試聽或者是在網絡上尋找這張唱片的信息和評價,都是有效的方法。但是一個有經驗的digger並不會一開始就這麼做。他/她最可能做的是在唱片封底或內頁中尋找一些信息。

這些信息包括了我們前面講述的廠牌和時間,此外還有樂手和伴奏者。比如篇首曲「Easin' In」的節奏為什麼這麼「跳」?有伴奏團隊成員Dennis Coffey(《Dennis Coffey,來自底特律的蠍子王》)這樣的吉他手存在肯定是一個原因。如果是爵士樂唱片,爵士樂的團隊成員就更重要了。往往看了樂手名字就能大體判斷自己會不會喜歡。

專業的digger看得還會更深一點兒。拿《Street Lady》1997年的再版封底來說,除了成員名單之外,上面還有製作名單(PRODUCED AND ARRANGED BY)。在唱片工業中,製作人或團隊在一張唱片中起到的作用是絕對無法被忽視的。

在樂手名單內,我們找到了Fronce Mizell;而在製作名單裡,我們看到了Larry Mizell的大名。這兩個Mizell是誰?我們在《Groovy Weekend | 奔向永恆的盡頭》和《Dig This!》中曾提及過。Mizell Brothers被視為Jazz-Funk這一風格的中堅力量,特別是與Donald Byrd在《Black Byrd》之中的合作一戰成名,直接引爆了Jazz-Funk的風潮。

這時讓我們在回顧Bobbi Humphrey的《Blacks & Blues》《Satin Doll》和《Fancy Dancer》以及Donald Byrd的《Places and Spaces》時,就會猛然發現Larry Mizell和Fronce Mizell兄弟正是背後的操盤手,也就是說他們才是促使我的個人品味上達到共識的關鍵締造者。

如果對製作人的力量有多大有所懷疑?你可以試著聽下Bobbi Humphrey加入Blue Note之後的前兩張專輯《Flute In》和《Dig This!》與其後三張的區別。或者你是個靈魂樂樂迷,可以聽聽Motown著名組合The Tempations在1967年Norman Whitfield成為他們御用製作人後的產生了怎樣巨大的風格變化。又或者是離開說唱樂製作巨匠Dr.Dre之後Snopp Dogg的音樂到底又如何?這樣的例證都是顯而易見可以理解的。

但是非常可惜的是,我們給予製作人、樂手、錄音師、詞曲創作者、編曲、設計師等幕後人員關注的和尊重實在太少了。消費實體唱片沒有網絡音樂多,網絡音樂很少備註完整信息,唱片越來越難買等固然可以成為導致這一結果的藉口。但是請讓我們坦誠地問問自己是否知道自己喜愛的專輯或單曲背後的音樂人都有誰呢?自己喜愛的這些音樂是如何而來的呢?是哪些因素促使自己喜歡這些音樂?

我以為音樂始終是人類的一種表達方式。若想離音樂近一點兒,就離不開對人的理解。而對音樂作品的認識就應該包括這些幕後英雄們所造就出的不同特點和特徵。當我們清楚地辨別出這些時,就會總結出一種具有信服力的共性。

並且,得到這個共性只是個起點,可以讓我們挖掘出更多令人歡喜的音樂。回到Mizell兄弟身上,若知道二人的經歷,不僅可以挖到六十年代Motown時期The Jackson 5的名曲「I Want You Back」 和「ABC」,還可了解篇首曲「Easin' In」的出處 —— 《Hell Up In Harlem》電影原聲帶也是出自二人之手。後者發表於1974年,也就是幫助Donald Byrd完成Blue Note最暢銷唱片之一的《Black Byrd》一年後的事情。正屬於Mizell兄弟職業生涯的鼎盛期,儘管風格與《Black Byrd》不同,但我們還是可以通過「Mizell Brothers製作」這個共性推斷出大致的品質。

順著「Mizell Brothers製作」或者他們二人的製作團體(公司)名稱Sky High Productions摸索:Johnny Hammond的《Gears》(1975年,Milestone Records,《MOSTAX莫斯塔克斯》收錄盤),Gary Bartz的《The Shadow Do》(1975年,Prestige Records)和《Music Is My Sanctuary》(1977年,Capitol Records)等Jazz-Funk歷史上的經典作就會隨之浮出水面。

讓我們回到開頭的唱片店場景之中。倘若翻到上述此前沒有聽過、又對其所知甚少的唱片時,通過唱片上的製作信息看到Larry Mizell或Fronce Mizell的名字或許有助於增強自己的判斷力。

這個例子是正向的:你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而反向也同樣適用,比如我對離開了製作團體Holland & Dozier(由Brian Holland和Lamont Dozier組成)的The Supremes出的作品就很謹慎。雖然從幕後名單找共性並不能百分百的幫助我們鎖定到想要的或避免不想要的唱片,但是這肯定是一條被忽視的有效線索。

這是我在diggin'上的一點點經驗,雖然今天字碼得有些多,衷心希望對各位讀者有幫助。最後再說周末快樂的時刻,送上Mizell兄弟在1976年為北卡羅來納州的Funk樂團 L.T.D.打造的一支金曲 —— 「Love Ballad」。

Enjoy!我們下周見!

相關焦點

  • Groovy Weekend | 經典從何來?
    正是大樂隊的貝斯手Gordon Johnson與客座的著名吉他手George Benson成就了「Mister Mellow」,他們讓這一曲從始至終保持著groovy,聽上去有些神奇。
  • 撿來的信用卡背面還寫著密碼
    男子分五次盜刷1.72萬元,構成信用卡詐騙罪獲刑瀏陽日報訊(記者李小雷)撿到了一張信用卡,密碼就寫在卡的背面。「好運氣」的瀏陽男子王某光利用自家的POS機,分五次共刷卡消費1.72萬元。然而,他還沒來得及高興,警方就找上了門。
  • 「在周末」是 AT the weekend 還是 ON the weekend?
    補全下面的句子I play football ___ the weekend.Do we say AT the weekend or ON the weekend?我們是用「at」還是「on」周末呢?I play football AT the weekend. – British EnglishI play football ON the weekend. – American EnglishNote: We do NOT say in the weekend.
  • 「在周末」是AT還是ON the weekend?weekend表達一網打盡!
    · ATthe weekend /ATweekends常用在英式英語中·ONthe weekend /ONweekends常用在美式英語中注意:習慣上,我們一般不說in the weekend或in weekends。例:What do you usually do at he weekend?
  • Groovy Weekend | 連鎖反應
  • Groovy Weekend | 1976
  • Groovy Weekend | Soulful Sounds!
  • Groovy Weekend | 嗡嗡嗡嗡嗡
  • Groovy Weekend | 水果蛋糕
  • A cold weekend 冷冷的雙休日
    A cold weekend 冷冷的雙休日 2021-01-15 11:0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Groovy Weekend | 費城活火山
  • Groovy Weekend | 奇幻星際旅行
  • Groovy Weekend | 東方取經的拉提夫
  • Pete the Cat and His Four Groovy Buttons 一起學數學吧
    他很喜歡這些紐扣,於是他唱起了歌:My buttons, my buttons, my four groovy buttons.(紐扣,紐扣,我的四顆帥紐扣)。突然,一顆紐扣崩開了,飛了出去,還剩幾個紐扣呢?三個!4 – 1 = 3。皮特哭了嗎?他才不哭哪!
  • WIFI密碼忘記怎麼辦?
    我們在生活中偶爾會碰到WIFI密碼忘記的情況,這種情況很多小白就有些手足無措了,今天我就教大家該怎麼解決這個問題。一:可以通過電腦無線網卡找回(臺式或筆記本電腦),在電腦右下角找到無線連接,右鍵單擊已連接的無線網按照下圖作業。
  • 家裡WiFi密碼忘了怎麼辦?
    很多朋友在使用家裡的WiFi網時,因為平時都是自家人使用,第一次連接後,再次連接就不需要輸入WiFi密碼了,但久而久之就忘記了WiFi密碼。本期文章以水星路由器為例,教大家如何找回WiFi密碼。一、登錄路由器管理系統通常我們所使用的路由器都是自帶默認網關的,而默認網關一般都寫在路由器的背面,如果沒有改動的話,直接在路由器的背面找到默認網關, 在任意一款瀏覽器裡輸入默認網關,然後輸入登錄路由器需要的帳號和密碼,進入路由器的管理界面。
  • 信用卡背面籤名原來這麼重要 你籤了嗎?
    事實上,信用卡背籤和密碼一樣重要,是消費安全的保證,沒有背籤的信用卡會影響持卡人境外的正常消費!  信用卡正面有我們的名字,但是背面的籤名欄處的籤名是更加重要的。日常生活中,大家常常忽視背籤,中國人民銀行一家支行的一項調查顯示,僅有24%的信用卡持卡人進行了背籤。
  • 為什麼要在信用卡的背面籤名?
    信用卡的背面籤名的理由有如下幾點: 1、消費無界限,現在很多人都喜歡境外遊,在境外消費的時候用信用卡還是很方便的。但是在境外,商家是憑持卡人籤名來確認消費的,所以如果持卡人不在背面籤字的話,商家就無法確定信用卡是否屬於持卡人的,商家就會取消該筆消費。 2、在國外消費和在國內消費不同,國內只認密碼。但是國外的商家認的是信用卡後面的籤名。如果發現字跡不像,就會認為是盜用別人的信用卡,商家可以拒絕出售商品,同時還可以報警。如果持卡人的信用卡後面有籤名,但是被盜刷了的話,損失是要由商家來負責的。
  • A rainy then cloudy weekend 下雨轉多雲的雙休日
    A rainy then cloudy weekend 下雨轉多雲的雙休日 2020-07-10 13: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寫有密碼的銀行卡丟失之後……
    銀行卡背面的籤名條裡寫有密碼,一旦丟失之後極有可能有去無回,然而大武口區的金女士卻很幸運,1月3日上午,她的銀行卡連帶錢包在丟失一天半之後「完璧歸趙」。錢包內有身份證、社保卡、燃氣卡及3張銀行卡,其中一張銀行卡背面的籤名條裡竟然寫著密碼。「估計失主怕記不住密碼,才把密碼寫到卡背面,這要是被貪圖便宜的人撿去了,還不輕而易舉就把錢取走了?」步行街保潔員安金玲說,她前一天晚上撿到錢包,就順道交到步行街城管中隊辦公室,心想失主會找到這來。「都過了一夜,失主肯定特別著急。我們想想辦法趕緊找到失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