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爆抖音的「不倒翁小姐姐」所展現的西安與熱門古裝劇《長安十二時辰》所繪製的長安,把這個十三朝古都(西周、秦、西漢、新朝、前趙、前秦、後秦、西魏、北周、隋朝、唐朝、東漢、西晉),歷史上最早稱為「京」的城市(周文王時就定都築設豐京,周武王即位後建立鎬京,合稱豐鎬),帶到了大眾的眼前。
唐代詩人孟郊曾寫過「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將詩人策馬奔馳於春花爛漫的長安道上的得意情景,描繪的生動鮮明,但偌大的一個長安城能否在一日賞盡,讓我們一起跟隨他的腳步,去細細品味這座歷史悠久且科技感十足的城市。
西安的中心——鐘樓,總高36米,顧名思義用於報警報時,是中國現存同類建築中規模最大、建築年代最久、保存最完好的鐘樓。明洪武十七年始建於西大街與廣濟街口,兩百年後的明萬曆年間,隨著城市中心東移城門改建,於是向東遷移了500米左右。每年春天,眾多燕子盤旋於樓頂;每年夏天,據電視臺記者測算,是溫度最高的地方;每年秋天,金蝶飛舞霞光中,鐘樓依舊笑春風;每年冬天,除夕夜祝福的鐘聲敲響,寄託著每個人的夢想。甚至之前出臺的相關規定,鐘樓周圍的建築不得超過36米,這無一不在烘託這座標誌性建築。
欣賞完鐘樓的表演,順著仿古步行街西行,登上與鐘樓遙相呼應的鼓樓。「晨鐘暮鼓,安之若素」,二十四面代表著二十四節氣的大鼓整齊排列,訴說著長安城的「長治久安」。觀賞的同時香味撲鼻而來,源自北邊回民街的美食在吸引著各地的食客。牛羊肉泡饃、肉丸胡辣湯、甑糕、biangbiang面以及涼皮,夾饃和冰峰組合而成的三秦套餐等美味皆是舌尖上的西安。吃飽喝足該散散步了,去哪呢?既然鐘樓與始建於明洪武十三年的鼓樓「老大哥」都有套票,那碑林博物館與城牆自當不能落後。
「十口心思,思字思畫思文藝」——從南大街的書院門步行至收藏名碑最多的漢族文化藝術寶庫,從書法藝術的審美角度去探尋秦漢文人的古樸遺風。白居易《琵琶行》一文中寫到「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蝦蟆陵下住「,蝦蟆陵即是碑林博物館旁的下馬陵,位於文昌門與和平門之間,相傳漢朝時著名改革家董仲舒去世後,一日漢武帝經過這裡時,為了表示對董仲舒的尊敬,特別下馬步行,由此得名。對於其地址及名字的說法眾說紛紜,但最有意思的一個傳說就是:東南西北四條大街南大街最短,因為下馬陵總是自己向北遷移,直至現在的地方不再移動,故此城牆也不斷地向北拆建。「八目共賞,賞燈賞景賞城牆」——西安城牆又稱西安明城牆,是中國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垣。牆高12米,頂寬12—14米,底寬15—18米,周長13.74千米。主城門有四座:長樂門(東門),永寧門(南門),安定門(西門),安遠門(北門),四門首字連起,寓意「長安永安」;現有城門18座,永寧門、朱雀門、勿幕門、含光門、安定門、玉祥門、尚武門、安遠門、尚德門、解放門、尚儉門、尚勤門、朝陽門、中山門、長樂門、建國門、和平門、文昌門。中山門永興坊的「摔碗酒」曾火極一時,這裡就不過多贅述了,還是說說創造金氏世界紀錄的地方。
永寧門——西安城牆的正南門。建於隋初,是西安城牆城門中資格最老,沿用時間最長的一座,也是四門中恢復最完整的一座,完整保留了明代「門三重樓三重」的形制(包括城樓、箭樓、甕城、月城等設施)。在中國民間,百姓都認為南方是火神的所在地,為避火災,爐灶一般不開往南面。南門永寧之意,就是向火神禱告,勿起火災,永保安寧。西安城牆永寧門一般有3場表演,分別是《夢長安—大唐迎賓盛禮》、武士站崗巡遊、武士換崗儀式。回顧18年勞動節的夜晚,無人機自動化編隊,在夜幕中組成一個個令人驚嘆的圖案,展現現代科技的魅力,1374架無人機,創數量最多無人機編隊表演金氏世界紀錄,演繹了世界級別的視覺奇蹟。漫步城牆南側,便能體會到這座城市現代科技和名勝古蹟濃烈的衝擊感。東南角的skp商場貌似也在捍衛南門無可撼動的地位,身邊的朋友問我裡面如何,我只能說讓我的數學更上了一層樓,因為我在裡面只顧著數零來著……
在距離南門兩站路的地方,是唐太宗之女襄成公主的邸宅——薦福寺,寺內矗立著經歷過「三離三合」的小雁塔,訴說著千年的滄桑。塔身建於唐中宗景龍年間,現今還保存一座鈕為雙獬豸造型,表面銘文約千字的巨大鐵鐘,與薦福寺鐘樓內的古鐘合稱為「雁塔晨鐘」,被譽為「關中八景」之一。「小雁塔」之名源自「大雁塔」的建設,繼續南行來到小寨商圈,東西相向的「大興善寺」和「陝西省歷史博物館」,揭示了陝西地區古代社會文明的發展,從而感受到陝西洶湧博大的歷史文化。博物館不遠處就是大雁塔北廣場,伴隨著音樂節奏的高低起伏,千變萬化的水柱後就是《西遊記》中的玄奘領管佛經的譯場——大慈恩寺,其中矗立高七層的大雁塔是在唐高宗永徽三年,玄奘法師為供奉從天竺帶回的佛像、舍利和梵文經典,奏請高宗允許而修建。南廣場的玄奘雕像,是對他創立漢傳佛教八大宗派之一的唯識宗最好的闡釋。
雕塑所面對的方向,既是「不倒翁小姐姐」所表演的網紅街道——大唐不夜城。「唐風與現代相結合,歷史與科技相碰撞」,是代表美麗西安夜景的地方:「開元盛世」群雕與西安大劇院;萬國來朝雕塑與彩車巡遊;武后行從雕塑與曲江美術館,傳統與新潮混搭並存。遊人如織,一步一景,美輪美奐,走在燦若白晝的天街,絕美的盛唐畫卷壯美鋪呈,精美的人物雕塑在燈光的映襯下愈發雄偉壯麗。意猶未盡的步入大唐芙蓉園,園內有十四個文化區(帝王文化區、女性文化區、詩歌文化區、科舉文化區、茶文化區、歌舞文化區、飲食文化區、民俗文化區、外交文化區、佛教文化區、道教文化區、兒童娛樂區、大門景觀文化區、水秀表演區)。
帝王文化區的標誌性建築以「紫雲樓」為代表,展示了「形神升騰紫雲景,天下臣服帝王心」的唐代帝王風範。夜晚的水秀表演位於紫雲樓觀瀾臺前的湖面,集水幕電影、音樂噴泉、雷射火焰水雷水霧為一體,帶來世界級大型現代化水體景觀。沿著唐城牆遺址走到東南角,就是曲江池遺址公園的西入口,舉目遠眺,能看到湖心仙島。繞湖半周,便來到了以凸顯愛情自主、愛情忠貞為主題的寒窯遺址公園。傳說唐朝末年長安城,時任宰相王允的三女兒王寶釧,在繡樓上拋繡球擇婿,結果拋中了寒酸的薛平貴。在家人嫌貧愛富、堅決反對的情況下,她與父親斷絕了父女關係,隻身出走嫁給薛平貴,到城南曲江池畔的寒窯居住。後來,薛平貴西徵一十八年,王寶釧苦守寒窯,苦度日月。十八年後,薛平貴戰功赫赫歸來,與王寶釧寒窯相會,封王寶釧為正宮皇后。聽一曲秦腔《五典坡》,看一場歌劇《長恨歌》。
位於臨潼區的唐華清宮(華清池)與驪山,以全新的視角演繹了唐玄宗與楊貴妃的愛情傳奇,創造了一個迴旋宛轉的動人故事。隔壁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蹟」的秦始皇兵馬俑人盡皆知,網上能查到的資料和傳說太多太多。秦朝的鹹陽宮已在項羽的一把大火中毀之一炬,到底有多大?抬起頭,看到的只有臺階,根本看不到房子。至於阿房宮,項羽不背這個鍋,阿房宮舊址因城市的發展已不復存在。
漢代的未央宮建於漢高祖七年,由劉邦重臣蕭何監造,但建議去西郊的昆明池與北郊的漢城湖更好地領略大漢雄風,前者是漢武帝為了練習水戰之用,後來變成了泛舟遊玩的場所。
後者則卓立著中國皇帝像中最大的一座雕像,高21.5米,寓意著西漢統治215年。塑像背北朝南,一手執劍安邊,廣布王道與蠻夷;一手樾澤眾生,推行儒術與天下,展示了漢武帝一統江山、胸懷萬裡的豪邁氣概。
唐代的大明宮位於西安火車站北面,始建於唐太宗貞觀八年,原名永安宮,是唐長安城三座主要宮殿「三大內」(大明宮、太極宮、興慶宮)中規模最大的一座,稱為「東內」。大明宮宮城共有九座城門,南面正中為大明宮的正門丹鳳門,東西分別為望仙門和建福門;北面正中為玄武門,東西分別為銀漢門和青霄門;東面為左銀臺門;西面南北分別為右銀臺門和九仙門。唐朝的統治者崇尚道教,認老子為祖先,因此在大明宮內有三清殿、大角觀、玄元皇帝廟等道教建築。西安最大、最著名的道教觀院,最早名為「八仙庵」現簡稱「八仙宮」,系唐興慶宮局部故址。被稱為「南內」的興慶宮是唐玄宗做藩王時期的府邸,建有興慶殿、南燻殿、大同殿、花萼相輝樓和沉香亭等建築,安史之亂之後,興慶宮失去了政治活動中心的地位,成為太上皇或太后閒居之所,現已成為開放式公園。西安還有諸如世園會,漢陽陵等文化勝地,「冰山一角,露水三分」,大西安的魅力遠遠不是幾篇文章所能表述完的,需要親臨體會與感受。
現在的西安是一個有「西引力」的城市,被賦予了各種代名詞的「網紅城市」;同時也是一座歷史與厚重融為了一體的城市,有許多典故與古蹟等著帶給我們驚喜。保護愛惜它,智慧和汗水創造的歷史遺存,欣賞傳承它,延續中華民族的文化命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