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一片月:關於西安的文化思想

2021-02-08 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總社

文/杜愛民


卡爾維諾在《看不見的城市》中,想像馬可波羅與忽必烈汗相見的場面,他注意到城市間的許多相像之處,並且描述它們的妙奇,將城市看作是夢,在其中可以想像的東西皆可入夢,但最出乎意料的夢也許也是一個畫謎。


在許多非凡的不可思議的城市景象之上,都由一物掩飾著另一物,而「一個夢是對我們還未提出的一個問題的回答」。


我們在城市中漫遊的經歷,許多時候都是這樣:儘管我們是在醒著的狀態下,走過了廣場,來到了車站,卻似乎是鎖閉在夢的境遇裡。沿著街道一直朝前走,兩邊的店鋪,陌生的人群,前方不遠的轉彎之處,連著另一個地方的路口。這些眼前的情景,就像是鏈條上的一個環結正在被另一個環結繼替。我們也正在成為這一環環相扣的裝置的一個部分,包括我們的行走。這一切最終都指朝著一個夢,成為對眼前不遠處下一個情景的好奇與期待,讓城市這樣一座人造的「天堂」,永遠都處在被期許、追隨和探問的過程中。總是下一個,也是唯一的一個。城市這本大書的魅力,永遠都藏在它尚未說出的部分。


1924年,魯迅先生有過西安行。在對千年古都進行一番現實省察與文化想像的對比之後,魯迅放棄了計劃中歷史小說《楊貴妃》的寫作想法。對於「長安的事」,他有過這樣的附帶記述:


「今年夏天遊了一回長安,一個多月之後,胡裡胡塗地回來了。知道的朋友便問我,『你以為那邊怎樣?』我這才慄然地回想起長安,記得看見很多的白楊,很大的石榴樹,道中喝了不少的黃河水。然而這些又有什麼可談呢?……自愧無以對『不恥下問』的朋友們。


「我一面剪,一面卻忽而記起長安,記起我的青年時代,發出連綿不斷的感慨來。長安的事,已經不很記得清楚了,大約確乎是遊歷孔廟的時候,其中有一間房子,掛著許多印畫,有李二曲像,有歷代帝王像,其中有一張是宋太祖或是什麼宗,我也記不清楚了,總之是穿一件長袍,而鬍子向上翹起的……」


顯然,對於其時的西安,魯迅先生沒有清楚的觀感。實際的西安與「憑書本來摹想的」西安,畢竟完全不同。書本和現實的長安已經模糊不清,長安已非長安,甚至連天空都不一樣了。兩個長安都像是夢遊中的情況,儘管記憶荒涼,卻潛在地激發出了「長安何處」的探問。


有一點是確切的:當魯迅面對現實中的西安的時候,無論觀感如何,西安對他而言,已成了複數。不止一個西安,也不僅僅是現實與歷史的巨大反差。關於西安的文化想像與集體記憶呈現出多樣性,在其中誰都可以見仁見智。


「長安寂寂今何有,廢市荒街麥苗秀。」不只是魯迅先生對於長安的失落有著心理上的反映,在唐末,繁盛埋沒,舉目悽涼,故物皆無的景象,就早已映入了敏感的文人眼中。魯迅先生在其中或許看見了更為深重的文化危機,而當時隨行的孫伏園先生,情緒就稍顯舒緩一些,與魯迅的趣味不盡相同。孫伏園先生在隨後所寫的《長安道上》這樣說:


「陵墓而外,古代建築物,如大小二雁塔,名聲雖然甚為好聽,但細看他的重修碑記,至早也不過是清之乾嘉,叫人如何引得起古代的印象?照樣重修,原不要緊,但看建築時大抵加入新鮮分子,所以一代一代的去真愈遠。」


孫伏園對西安的記述,信息量要大得多。在他看來,看大小雁塔,看曲江,看灞橋,看碑林,看各家古董鋪,多少都有一點收穫。殘破倒不要緊,一代一代地去真,會打破他對西安原有的那一點印象。故都的「去真」化,讓孫伏園也像魯迅一樣,有了對西安類似的感受,只是兩人的側重與立足點不同。


長安在文人的想像中類似一個夢,當這個夢回到現實中,總會變化並呈現出異樣來。途中行記或遊歷觀感之類的文字,雖然多為片段、零碎的東西,顯得不夠完整系統,但它們對我們了解時空中的對象還是有幫助的。儘管像長安這樣的地方在中國文人心中多少都有著不解的情結,體現在文字裡會不同程度地形成長安的象徵或暗喻效果,我們還是可以通過他們的文字了解到西安當時情況的點滴痕跡。


對於西安的印象與記憶,外國人因為文化情感方面的因素使然,與中國人會有不同。曾於1906年至1910年在陝西高等學堂教書的足立喜六,對西安及周圍的歷史遺蹟進行過系統的實地考察和研究,留下了《長安史跡考》等大量的文字和珍貴的實拍圖片,為西安保全了20世紀初期城市真實樣貌的許多圖像。足立喜六1906年對西安的第一印象是這樣的:


由灞橋行十裡許至滻橋。是即圓仁所謂之滻水橋,惟橋已非唐代所建。橋系石造,兩端建立牌坊,與四面風景甚相調和。過橋復行峻陡坡道,抵十里舖。此坡在唐朝時名長樂坡,為東郊名勝之一,由此約行十裡,即為長安街市,在坡道上已可望見省垣之東門與城壁。在東門前,換乘綺麗馬車,振作威儀而入城。城壁之偉大,城門之宏壯與門內之雜沓,均可令人驚異。


足立喜六對滻水橋、牌坊、地名、城壁和沿途的一切都頗感興趣,並且儘量與歷史進行比對。儘管其時西安城內的「雜沓」同樣令他驚異。但是,足立喜六的注意力更多地投注在了故跡與遺址的本身之上,實地踏查、測定,少有好惡之判斷。


自從西安這座城市自唐末衰落之後,它的荒廢本身,也會成為它多樣性的一個方面。足立喜六留下的關於20世紀初期西安的文字和171幅珍貴的照片,真實地反映了歷經千年衰敗的城市景象的不同側面,同樣也會將人引入西安的舊夢。


其實,在明清時期對於西安的文學敘事中,就早已經將西安歷史化了,尋古探幽,踏訪諸陵,抒發思古之嘆,已經成為這一方面慣常的方法。但西安並不是作為一個實體被描寫的,它是作為一個空洞的背景,不見生活的細節情景,也缺乏實體感,更談不上對城市性格的塑造。靈異傳說和鬼魂故事,多在長安城頭夜行,多可以被形容為長安之夜的異夢。


林語堂的《朱門》與賈平凹的《廢都》都是以西安作為實體空間對象的文化敘事。《朱門》裡透射的西安現代經驗、場景、細節和風氣,以及主人翁李飛的猶疑、無奈,提供了西安城市向現代轉型時期極為豐富的文化想像與記憶。《朱門》內外和《廢都》之中,都有著意味深長的人間煙火。


從漢唐到今天,由長安到西安,涉及這一片地域空間的敘事、記憶和想像,充滿了變化與不同。唯一不變的是長安的明月。這明月一直在西安的夜空中映射著光輪,帶著聲音,帶著溫暖,也帶著日常生活的冷淡,成為西安城市的一個隱喻和象徵。


唐詩中有許多時候描寫到這輪月亮。李白在長安看見它時,是這樣寫的:「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望月馳想,不僅是在夜裡聽到的城中婦人的搗衣之聲,長安的月,以及對月亮的痴愛,在更深的夜裡,引發了他的思鄉:「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李白已經把長安月視為知己朋友。


西安的終南月光,同樣富含意味,那種奇異獨特的山間月光,會使人想到冬日的殘雪,即使在城裡明城牆的雪地裡看見那輪月光,也都使人自然地想到終南山。月亮在兩個地方之間建立起聯繫,在唐代,詩人祖詠敏感地察覺到了這一切:「終南陰嶺秀,積雪浮雲端。林表明霽色,城中增暮寒。」長安的月,即便在霓虹雷射四射的今天,對於那些與自己相伴許久的建築來講,都是最美的。燈影光束,閃耀輝煌的大雁塔,怎麼變換花樣,終不及它在月光裡的樣子迷人美妙。


許多關於西安的記憶和文化想像,都是經由月亮生發、轉化,最終在我們面前展現開來的。月亮是自然之物,也是一種文化想像,甚至還與我們自身合而為一。重要的是我們如何來看待這樣一種關係。我們的文化和觀念,是如何發明和建構了這樣一種關係。尤其是在西安,對於我們所看見的「長安月」,以及它的聲音,我們又該做何感想。


摘自杜愛民新書《明月青山》


趙振川是長安畫派代表畫家,曾受教於石魯、何海峽、方濟眾等。杜愛民深得陳忠實、賈平凹、熊召政、蘇童等的喜愛與推薦。兩人聯袂繪畫作文,展現西安古城的人文歷史現實。畫於厚重深沉中不失靈動,宏闊幽遠中更饒意趣,看似隨意而獨具匠心;文基於歷史、關照生活,平淡又深刻,敞亮而曲折。圖文似毫無關聯又融合得理所當然。



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總社

文學|歷史|哲學|社科

學術|教育|大眾|期刊|數字

長按二維碼圖片即可識別、關注本平臺


相關焦點

  • 羅拱北|長安一片月(散文)
    年,中央電視臺中秋晚會分會場設在西安大唐芙蓉園紫雲樓廣場,引來全世界一片歡呼,凡是能夠見到的華語媒體無一例外地盛讚這場晚會:「長安月,再次驚豔世界!」在這樣一個萬家團圓的時刻,在這樣一個月華如水的夜晚,遙望天空中皎皎冰輪,我在長安某個寂靜的角落禁不住自言自語:今日的西安,還能否叫「長安」?今夜西安的月亮,是否還可以叫做「長安月」?明月無語,她正把溫柔的清輝灑在山川大地,此時此夜的西安正沉浸在徹夜笙歌裡。
  • 西羅馬,東長安,西安是一座充滿歷史文化的城市
    另有西安城牆、鐘鼓樓、華清池、終南山、大唐芙蓉園、陝西歷史博物館、碑林等景點。西安的旅遊景點多,但是我目前還沒有去過,實在是有點不悅,今年有幸我一定要去西安,感受古都文採與文化魅力。 歷史上,今天的西安和鹹陽同屬一個城市。從古時鹹陽與長安的關係可見一斑。西安和鹹陽是中國地理距離最近的兩個城市,不到20公裡。同時西安市的西三環已修至鹹陽境內,機場從原西安市桃園遷至鹹陽。2006年,鹹陽區號併入西安,與西安共同使用029區號。 秦朝都城鹹陽。阿房宮大部分面積在今西安市境內,兵馬俑和秦陵在今西安市境內。
  • 一夜醉夢一世長安,五千年的文化縮影烙印於此——西安
    西安最中國,古城西安有著很多你不知道的秘密,為什麼說西安最中國呢?請您細聽分說。西安,世界四大古都之一,周禮霸秦強漢盛唐等十三朝均在此建都。它位於我國版圖中心區域的關中平原,我國第四大平原,也稱八百裡秦川。
  • 長安老子文化國學研究院「國風服飾創研中心」成立典禮在西安舉行
    中外藝術網訊(文圖/ 楊仁權 白淑英)長安老子文化國學研究院「國風服飾創研中心」成立典禮在古城西安大華1935博物館圓滿舉行。長安老子文化國學研究院院長李醉先生致詞,特別強調響應疫情防控要求,簡約的慶典儀式在西安大華博物館室外廣場進行,參與嘉賓會場中均保持1.5米安全距離。
  • 「長安49日」 中國最美「京師」西安的歷史年輪:西安城牆
    唐朝之後,全國政治中心東移,江南、華北和中原地區的經濟開始崛起,地處西北的長安作為全國中樞的輝煌日漸不再,但仍然在政治、經濟和文化上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東門附近城牆之上的敵樓  城牆是古代城市傳統的防禦設施,而且這種防禦由來已久,西安城牆是明太祖朱元璋「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政策的產物,所以建築上充分體現了防禦的建築思想。
  • 重返漢唐盛世 玩樂煙火長安 2020西安國際港務區文化旅遊消費季來啦!
    8月12日下午,在西安國際港務區中西部陸港金融小鎮,彩色絲緞飄舞,小紅燈籠頭頂閃閃發光,街上行人身著唐裝穿梭其中。恍然間,如同穿越進了熱劇《長安十二時辰》裡的場景。當天,由西安市文化和旅遊局指導,西安國際港務區管委會主辦的2020西安國際港務區文化旅遊消費季暨「絲路盛市煙火長安」古風市集啟動儀式在西安中西部陸港金融小鎮舉行。現場12家文旅企業代表等共計300人參加活動。西安市文化和旅遊局局長王慶華宣布古風市集正式開市。西安國際港務區管委會副主任楊禕致辭。
  • 關於舉辦西安外國語大學第二十六屆校園文化藝術節的通知
    各分團委(團總支)、直屬團支部、各學生組織: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態化下,充分發揮文化育人功能,營造良好校園文化氛圍,引領全校師生用藝術陶冶情操,塑造美好心靈,弘揚傳統文化,
  • 新品來搶丨《長安印記》超大文創滑鼠墊,打開不一樣的「國潮西安」
    在中國,我們總能找到長安的城市印記。長安城蘊藏的無數時光,讓我們得以在它的一磚一瓦中,尋找智慧的出處與未來。▲「長安畫卷」滑鼠墊西安與長安,是一種傳承,更是一種顛覆。華商傳媒集團聯合《三秦非遺》文化顧問、陝西省級非遺泥叫叫傳承人楊帆推出《長安印記》文創滑鼠產品,遴選了長安108坊市井生活與秦腔、華縣皮影、西安鼓樂等非遺項目,讓歷史和非遺進行碰撞融合,一刀一筆重塑東方美學;既有歷史味道又有現代特色,打造新穎而又接地氣的文化內核。
  • 西安市政協委員提議給西安選「市歌」 記者調查:《送你一個長安...
    西安市政協委員劉飛今年兩會的提案是關於建議確定西安市的市歌,選擇的歌曲為《送你一個長安》。政協委員的提案,市民、遊客怎麼看呢?記者做了隨機調查。隨機採訪的98人希望西安有一首市歌,其中82人為《送你一個長安》點讚。
  • 陳玲:我的大西安,我的美長安
    在霓裳羽衣樂曲中品盛世繁華三千,我的大西安,我的美長安,您象一位舞者,穿越在歷史和現實中間,把厚重的歷史,一路演繹到今天,您曾是十三朝的古都,有秦磚漢瓦遮風擋雨,有揚名中外的名勝古蹟,您有燦爛的文化,唐風漢韻,詩詞歌賦是您漂亮的彩衣
  • 《長安十二時辰》大結局意外? 西安線下「長安街」...
    西安線下「長安街」狂歡將繼續!》讓西安大火的熱劇《長安十二時辰》今日迎來大結局據說結局意外你解鎖最後的懸念了嗎 ?昨日下午,在《長安十二時辰》大結局搶先看活動現場,製片人梁超、演員熱依扎以及阿里大文娛CTO兼優酷CCO南天等主創來到西安,現場接受了來自全國媒體的採訪。|熱依扎(右)記者曾世湘王赫攝||熱依扎邀請大家來西安|最終結局:讓人意外?節奏明快是《長安十二時辰》抓住觀眾的重要原因,在《長安十二時辰》裡的大唐氣象,也沒讓觀眾失望。
  • 紀錄片《從長安到羅馬》上線,全新視角解析絲路文化
    就算羅馬帝國已經滅亡了,‌‌但古羅馬文明中那些有頑強生命力的文化基因卻沒有消失,‌‌至今仍然活在他們的建築、法律、文學乃至生活細節中,‌‌深刻的影響著整個西方世界;地球的東方,中國的皇帝同樣渴望萬歲萬歲萬萬歲,‌‌他們卻沒有選擇用石頭蓋宮殿,而是用最堅固的石頭刻下了無形的思想。‌‌石頭上的文字轉化成了中國人世代相承的傳統。‌‌
  • 一號講解員·第六站 | 西安博物院,千年文化的歷史徵程
    曾經的長安如今的西安變的是名字而不變的是歷史與文化2020年12月12日讓我們踏臨西安博物院發掘千年文脈裡那些珍貴寶藏西安博物院 長安盛世的輝煌縮影西安博物院,集國家一級博物館、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世界遺產小雁塔為一體的綜合性博物館,以展示珍貴文物,唐代千年古塔、雁塔晨鐘、園林景觀而聞名。
  • 地上賞西安,地下憶長安
    火爆抖音的「不倒翁小姐姐」所展現的西安與熱門古裝劇《長安十二時辰》所繪製的長安,把這個十三朝古都(西周、秦、西漢、新朝、前趙、前秦、後秦、西魏、北周、隋朝、唐朝、東漢、西晉),歷史上最早稱為「京」的城市(周文王時就定都築設豐京,周武王即位後建立鎬京,合稱豐鎬),帶到了大眾的眼前。
  • 西安客運段:「長安誠·西客情」開啟旅客銀川西安歡樂之旅
    央廣網西安12月26日消息(記者劉濤 通訊員張雁南 杜得粉)「我承諾,熱情服務、真誠奉獻……」上午8點整,在西安北站34號站臺上,20名來自銀西高鐵客運服務各崗位的乘警、保潔、餐服、列車員、機械師「五乘」人員,在「長安誠·西客情,傾心服務陝甘寧」的鮮紅標語下舉行莊重的宣誓儀式,迎接銀西高鐵的正式開通
  • 百集4K微紀錄片《從長安到羅馬》1月28日在央視與西安廣播電視臺...
    百集4K微紀錄片《從長安到羅馬》第一季,於2020年1月28日(農曆大年初四)開始,在央視科教頻道、愛奇藝、西安廣播電視臺及原點新聞APP等同步播出,1月31日起在央視綜合頻道播出,為廣大觀眾獻上一部別開生面,唱響「絲路精神」、講述文明互鑑的視聽盛宴。
  • 《長安十二時辰》口碑炸裂,原來這就是我們最熟悉的西安
    、煙火氣的打底有陝西厚重歷史文化、盛世長安文化自信的加持不少網友邊看劇邊在網上發出狂呼:「看長安,想長安」「真想有機會去西安,逛遍那一百零八坊」。阿里巴巴文娛優酷總編輯張麗娜:「我們的導演是西安人,我也是陝西人,我們希望拍攝出大唐的精氣神,也體現出咱們的文化自信。」
  • 紀錄片《從長安到羅馬》
    (關於長安的文章合集)↓↓↓↓↓許妳一世長安秋風吹渭水,落葉滿長安秦人詩意  長安組詩(原創)古代城市價值 | 從長安到洛陽、北京王小波:長安城豔事及相愛的儀式長安與羅馬:雙城記長安十二時辰幻想曲一個人與長安都城的確立
  • 「長安少年」再現盛唐夜宴 西安街頭潮流青年參與嘻哈之夜
    在2019年6月以濾色古典的「唐三彩」為設計靈感第一次推出「長安少年」系列之後,李寧聯手藝術家Andrew Archer創作畫作《長安少年·街頭盛宴》,將西安古城、大雁塔等城市文化元素融入其中,實現古都風韻與現代潮流的碰撞融合,重磅推出「長安少年2020」系列產品。
  • 西安又又又火了!豆瓣8.7分,《長安十二時辰》讓你夢回長安!
    主編亂彈妞:兩枚少女心爆棚的「女漢子」,愛吃會耍又可愛,賣得了萌,犯得了二,自詡追得上陳偉霆,嫁得了吳亦凡...當然,和你一起吃遍、玩遍、看遍西安更多關於亂彈妞,請加微信:xaltju最近大熱的《長安十二時辰》,大家看了咩?(亂彈妞才不是為了易烊千璽才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