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6日下午,抗疫題材時代報告劇《在一起》發布首支預告片,眼尖的網友發現,沉寂多時的張嘉譯悄悄地把自己的名字改成了「張嘉益」。
大部分都認為,張嘉譯作為大滿貫視帝,事業蒸蒸日上,在中國的男演員之中知名度非常高,此次改名的舉動應該取的是身體健康,但求無恙之意。抖音上都在模仿的「社會步」
背後卻是張嘉譯因「強直性脊椎炎」受的苦
不知道有沒有人記得,2018年的時候,抖音上曾經興起過一次模仿張嘉譯走路的熱潮。
最初的模仿者表示,之所以學著張嘉譯走「社會步」,是覺得他在劇中走路一步一晃,駝背探頭還「拽裡拽氣」的模樣很有意思,有種「大哥」的感覺。
的確,一提到張嘉譯,很多人都能夠第一時間想到他「獨具特色」的走路姿勢:略微駝著上半身,脖子隨著步伐的節奏一晃一晃的,遠遠看去,自信之中帶著三分灑脫,頗有一種「爺」的味道。
但是,熟悉張嘉譯的人都知道,他這麼走路並不是為了耍酷,而是因為他年輕時就患上的關節病。
在《開講了》的節目中,張嘉譯曾經公開解釋過自己的走路姿勢如此「扭曲」的原因:因為自己自25歲起就患上了強直性脊柱炎。
因為這個病,他自年輕時背部便僵硬得厲害,過去拍戲不管多早,他都得比其他人早起半個小時,通過澆熱水的方式來緩解自己的疼痛,直到背部慢慢能動了,才穿上衣服趕去拍戲。
上了年紀之後,他的病情更加嚴重,不僅沒有辦法在演戲的時間裡保持背部的挺直,更是被記者拍到參加聚會全程駝背直不起腰,甚至在離開的時候都是被人攙扶著,疑似病情加重。
不止一個「張嘉譯」
周杰倫、蔡少芬也都飽受強直的困擾
張嘉譯的強直性脊柱炎讓很多人「視為畏途」,除了張嘉譯之外,飽受強直困擾的人並不在少數。
比如伴隨我們每個人中學時代的長篇小說《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的作者奧斯特洛夫斯基,在22歲時就因患有強直性脊柱炎,先後接受了九次手術,並因為當時的醫療科技的不發達,在25歲時就由於強直性脊柱炎而全身癱瘓,雙目失明。
美國新聞界的巨人諾曼·卡森斯也曾經歷過因強直性脊柱炎高燒不退,渾身疼痛,隨後脖子、手臂、手掌、手指和雙腿都逐漸喪失活動能力,在治癒之後,他根據自己與強直性脊柱炎抗爭的經歷,撰寫了暢銷全球的著作《笑是治病的良藥》。
大家都熟悉的天王周杰倫也曾因為患有強直無法入伍,後來也因為這個病,在演唱會中途不得不暫停表演下臺服用止痛藥。
2016年,「周杰倫歌迷網官方微博」還曾發微博記錄了周杰倫和叫獸易小星的一段對話,在對話中提及自己的強直性脊柱炎,周杰倫消極的表示,「治不好的,唉,老人家了。」
除此之外,飾演《甄嬛傳》中皇后娘娘的女明星蔡少芬也曾在節目中自曝:「曾因強直性脊柱炎一度被診斷很難生育」,而且一度嚴重到「連呼吸都疼」。而名人只是這個世界的冰山一角。
據統計,中國大概有450萬強直性脊柱炎患者,發病率大約在0.26%左右,換句話來說就是,每1000個人裡面,就有2-3個人可能成為強直性脊柱炎的受害者。
從病理學上看,強直性脊柱炎還有可能誘發急性單側「虹彩炎」,其症狀包含眼睛紅腫、疼痛、視力模糊、畏光等,或出現A型免疫球蛋白腎炎(無症狀的輕微血尿或泡沫尿)、主動脈閉鎖不全或傳導阻滯、罕見的上肺部纖維化等……可謂是從內到外,影響到身體的方方面面。
這一點從張嘉譯的身上也能夠看得出來:背完全無法挺直不說,在一些需要微微彎腰的動作的時候,張嘉譯的上半身也總是出現過度前彎,脖子過度伸展,仿佛隨時要支撐不住,撲倒在地。周杰倫近兩年的「顏值裂變」也和他的強直問題脫不了干係。
尤其是在他發胖之後,整個上半身都變寬了很多,因強直性脊柱炎而無法挺直的背部看起來更駝。
預防與改善
離「強直性脊柱炎」遠一點
目前,隨著醫學的不斷發展,大部分醫生都普遍認為,強直性脊柱炎的發病與我們的遺傳、環境、習慣等多個因素有關。
在沒有家族遺傳史的情況下,大部分的人可以通過前期養成好的生活飲食習慣,來規避掉強直性脊柱炎的患病風險。針對於想要改善強直性脊柱炎病症的人來說,選擇良好的生活方式有利於病情控制。
培養良好的飲食習慣。
辛辣食物容易刺激血液造成水腫現象,尤其是在發病或者背部出現晨僵的早期階段,日常飲食中應儘量少吃辛辣的食物,避免加重病情。
胃腸道及泌尿道的感染是強直性脊柱炎的一大誘因,故應該注意飲食衛生,多喝溫水,多吃青菜水果,避免憋尿及便秘。除此之外,油膩也是增加血液流通受阻機率的因素之一,所以在日常飲食習慣中,應儘量培養清淡飲食的習慣,少吃甚至不吃油膩食品。
坐、立、臥姿很重要。
首先,要保持身體直立,避免長期彎腰、屈曲,不要長時間採用一種姿勢,適當變換體位,維持脊柱正常生理曲度,預防脊柱畸形。
其次,睡覺時儘量睡硬板床,採用仰臥或俯臥位,避免側臥,特別是屈腿側臥位。雖然屈曲位可減輕疼痛,但易導致駝背畸形。再次,站立時要抬頭、挺胸、收腹,必要時可背靠牆站立以保持良好姿勢。坐位時應直背硬靠椅,上身保持挺直,髖膝屈曲90度,避免坐矮板凳和沙發,避免彎腰過久,引起脊柱畸形。首先,強直性脊柱炎患者越運動越利於病情控制。因為運動可以緩解症狀,防止脊柱和關節殘疾,增強肌肉力量,增加肺活量,提高生活質量。
已有醫學研究顯示,經過6個月運動明顯提高患者自信心和關節靈活性,改善關節功能。患強直性脊柱炎的體操運動員很少出現脊柱強直和殘疾,這就與他們長期鍛鍊和運動有關。其次,運動強度、項目因病情而異。必須要強調的是,強直性脊柱炎的運動要謹慎地進行,且運動項目、強度隨病程和受累部位的不同而有所差異。如病程比較長,已出現了駝背、脊柱平直、擴胸受限等情況時,應強調背部運動和擴胸運動,且因脊柱活動度差,易於合併骨質疏鬆,要避免衝撞性劇烈運動。
瑜伽中的體式訓練,是非常推薦的改善練習方式。能夠活動我們身上的多處肌肉,不僅能夠保持脊柱的延展性,預防強直疾病,也能夠在強直性脊柱炎的初期,起到改善的作用。體式分享:斜板式
「體式要點」
1/ 手腕對齊肩膀,保持身體在一條直線上
2/ 注意啟動核心、臀肌及肩部力量
3/ 保持5個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