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文化談之三——濮存昕:守善而待來

2021-02-08 國家體育總局

   「擇善固守,以待來者」是濮存昕不斷闡述的觀點。拍顧長衛的電影《最愛》,濮存昕片酬15萬元。這樣僅等同於一首歌的酬勞,濮存昕拍了4個月,因為他「好這個」!作為一個文化人,濮存昕希望文化界不要被「唯利是圖」的風氣侵蝕。對於體育,對於文化,今年「兩會」期間濮存昕在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由衷地談了自己的體會。
  由於「兩會」結束後濮存昕馬上要投入電視劇《推拿》的拍攝,所以他坦承,最近他有時心不在焉,總想著如何演好盲人。因為要「趁自己還能演,多拍幾部有意義的作品」。作為北京人民藝術劇院常務副院長,濮存昕還要忙劇院成立六十周年慶典活動。抱著「擇善固守,以待來者」的態度,濮存昕這個「老戲骨」一路前行,守衛文化。採訪中,濮存昕認為,體育在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時代實現自身的發展, 一定要固守文化的本源,要把體育放在社會大環境中去進行時代的考量,對於文化,對於體育,他一股腦兒說了四個希望。


希望一:尊重敬畏文化


  「一定要孕育文化品質,要讓全世界因為文化尊重中國,不是因為我們兜裡有錢。文化的品格來源於學習,來源於我們對傳統文化的尊重。可是我們恰恰很多地方不尊重傳統文化。我學了一點點,就覺得受用。而我們的孩子對『之乎者也』不感興趣。讓他們熱愛一點半文言,我們才有可能談京劇振興、談地方戲曲保護。」濮存昕說,「我們一直在丟傳統文化。」
  濮存昕希望劇院能夠擔當起文學劇院的責任。他說,如果是文學劇院,那就必須是低票價,讓更多的老百姓走進劇院。如果為了錢做戲,那就會「越做越細」,我們五千年的文化就被扔了。「我們要敬畏文化,和敬天敬地一樣,不能糟蹋文化!」濮存昕說。


希望二:保護傳承文化


  濮存昕說他二三十歲時特別想創新,盯著外國現代戲和劇本演,後來覺得沒勁兒了,到了四十歲以後,便回頭向傳統文化學習。「要不就是『狗熊掰棒子』,撿一個扔一個,沒有經典作品傳給後世。」在他看來,當代文化的缺失在於人們什麼都想改,太想創新了,而祖宗幾千年傳下來的東西,我們卻視而不見。
  「保護傳統文化要像保護自然一樣,而現在我們虧欠的太多。」當「唯利是圖」的風氣侵入了文化,盲目將文化產業化,拼命地通過文化圈錢,這違背了文化的本質。當老百姓還不買「之乎者也」帳的時候,就把地方戲曲、傳統文化劇團推向市場,其結果是一些老藝術家不得已將本應該流芳千古的傳統文化隨著生命帶走。
  濮存昕認為不要因為沒有觀眾關注就判定一些地方戲曲等傳統文化是沒有價值的。在當前政府有能力的時候,可以先養一養這些劇團,待老百姓有相應的欣賞能力時,再將其推向市場。濮存昕認為出現這樣問題的根源是人們文化底蘊的缺失。濮存昕建議在大學普遍開設有關傳統文化選修課等,「這些在四十歲以後都是受益匪淺的。」


希望三:在體育運動中體味文化


        說起濮存昕與體育的緣分,要追溯到他小時候。濮存昕告訴記者,要不是接受手術和參與體育鍛鍊,現在的他可能是個殘疾人。濮存昕兒時患有小兒麻痺症,9歲前,他一直拄拐。手術後,他抓住一切機會鍛鍊,騎自行車、打籃球、跑步,甚至跳皮筋,為了練腿,他參加各種運動。
 直到現在,59歲的濮存昕依舊活躍在演出一線。話劇、電視劇、電影,都有他的身影。堅持上百場的演出,一年不感冒,沒用過醫保卡,濮存昕說他的好身體得益於體育鍛鍊。說著,他向記者展示了他的身手:雙手撐在沙發上,上身懸空,輕鬆地將雙腿抬至平行。
  濮存昕1992年加入了明星夢舟籃球隊。隊伍每周兩次在首都體育學院進行訓練,還經常組織比賽。濮存昕回憶起隊伍的輝煌時刻:「我們最好的成績是贏了福建女籃,福建女籃是全國第四。我們輸苗立傑才輸了七八分,很厲害!」後因「非典」,隊伍從室內轉移到室外打球,濮存昕在水泥地上打球傷到了膝蓋,只好減少打球次數。但是「打球伴隨了我十多年,這樣的感覺特別好。我們的集體很好,互相支持,打一個好球時有那麼多的喝彩。」
 濮存昕希望有更多的人參與體育運動,在他看來體育文化是滲透在運動中的。「體育文化要抓好基礎,發展群眾體育。高品質的生活,要有體育鍛鍊這一生活方式。我認為所有老百姓要適當鍛鍊身體,這有益於健康、有益於生命、有益於家人、有益於他人、有益於社會。太重要了!」他說,體育人口很重要,發展體育人口,我們的金字塔才能形成,不然競技體育後繼乏人。


希望四:體育發揮教育功能


  「我是受過體育教育的人」是濮存昕在採訪中常重複的一句話。在他看來,體育是以健身為直接目的,但最終是一個教育的過程。
  濮存昕曾到國家籃球隊為隊員們講課。他回憶說,當時我給運動員講競技狀態、心理狀態、創作狀態、演講狀態等。我們作為演員,在創作時的心理支撐,和運動員一樣。之前我常聽教練說運動員輸球是因為心理、狀態不行,我想體育不應該是技術問題嗎?其實不是,到了最高層面,就是心理問題。
  濮存昕舉例,京劇演員有一句話,如果用十分評判一個演員的話,那麼就是三形、六勁、心意八、無意者十。三形,就是有形、有模有樣,是塊當演員的料;六勁,即臺詞準了,腔圓了,亮相有勁,可以演出了;心意八,走心動形就到了八分,但還不夠;無意者十,就是能不刻意,不著痕跡地將意蘊表現出來。「轉換到體育場上,就是各種套路已熟爛於心,拼的就是在場上的鬥志。雖然輸球了,但不到最後一秒,終場哨不響,都不能放棄,永遠在拼。」
  濮存昕說他看的一場北京男籃輸給山西的比賽,北京隊就輸在求勝心太切。「很少有的急躁,隊員們臉上都有,還要和裁判爭辯。不要因為裁判放棄追求。你要用你的技術和體育精神去感動裁判,裁判有人管。你在場上的任務就是打球,不要爭辯。你是跟自己作鬥爭,不是跟別人較勁。不僅如此,你還要帶著微笑。我很欣賞比賽時雙方運動員互相問候、握手、擁抱。我覺得這叫體育精神。」濮存昕說。

相關焦點

  • 劇協主席濮存昕
    本文刊載於《作家文摘》第2394期濮存昕編者按12月15日,中國戲劇家協會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閉幕。濮存昕當選中國劇協第九屆主席,成功連任。在圓滿完成了上一個5年劇協主席的履職工作後,面對如何履新下一個5年,他話語裡滿是希望與振奮。
  • 67歲濮存昕,亮相馬鞍山!
    67歲濮存昕,亮相馬鞍山!慕 仙 而 來今天下午著名藝術表演家濮存昕亮相馬鞍山大劇院音樂廳與詩城人民分享朗誦藝術活動現場,濮存昕與數百名馬鞍山市民面對面交流互動。
  • 濮存昕為何被免職?
    63歲濮存昕卸任北京人藝副院長在這份人事任免名單中,免職名單的第7條是「濮存昕不再擔任北京人民藝術劇院副院長職務」。濮存昕主演過數十部優秀的話劇、電影、電視劇作品,包括話劇《李白》,電影《最後的貴族》、《清涼寺的鐘聲》等,電視劇《來來往往》等,擁有極高的社會知名度。2016年12月,他當選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第十屆全委會委員、副主席。
  • 濮存昕:演員應該是液體,越像水越好
    雖然從小生長在北京人藝大院裡,父親蘇民還是北京人藝著名話劇導演、演員,但濮存昕當時只是北京人藝隔壁空政話劇團「兩個兜」的小戰士,看著舞臺上的「張永強」「宋丹丹」們,他滿眼的羨慕。一次,空政借北京人藝劇場演出,濮存昕幫著裝臺,那是他第一次「登上」人藝的舞臺。看著臺下黑壓壓的觀眾席,「來人藝」的願望越發強烈。1986年年底,濮存昕成為北京人藝的一員。
  • 濮存昕:用藝術的力量養育中華民族之「氣」
    該劇的主創主演分享了創作心得感受,著名表演藝術家、劇中林則徐的飾演者濮存昕表示,這部戲用藝術的力量養育中華民族之「氣」,以愛國精神啟迪民眾,他說:「我覺得舞臺藝術甚至所有的創作,都要請觀眾來參與,來琢磨。」
  • 濮存昕演技出眾 可你沒見過球場上的他
    2020年10月4日,姚基金籃球賽在武漢舉行,著名演員濮存昕受邀到場為武漢加油眾多明星比賽期間,濮存昕老師沒有上場,但他手癢一個背後傳球展示其籃球基本功。據悉小時候,濮存昕有點瘸。在一位中醫的指導下,濮存昕採取運動療法,經過一段時間鍛鍊,腿病竟然好了。從此,他與體育鍛鍊結下了不解之緣。如今,已經50多歲的他,仍經常與青年人在籃球場上拼殺。
  • 濮存昕:一個老戲骨的自我修養
    「我這把年紀得要有『舍』的這種能力,喜舍樂施、願意幫別人、守規矩、給別人讓道,讓出空間來和別人共同發展、共同富裕。我覺得積累到一定程度了,要懂得舍的好處。」2017年5月2日,南方周末記者在南瓜視業的影棚裡細細盤問了濮存昕。濮哥2017年第一場出臺,是董卿主持的一檔央視新節目。成為這檔節目第一個「朗讀者」的濮哥還帶著李爾王的滿臉鬍鬚。
  • 濮存昕:青年演員要多閱讀,沒有想像力的表演是乾枯的
    正式演出那天,雨一直下個不停,理想的戶外場地,眼看著用不成了。濮存昕著急地頻頻望天。「濮老師」欣喜萬分,趁著太陽落山之前,組織孩子們完成了這場精彩的演出。2019年正值虎門銷煙180周年,濮存昕主演的話劇《林則徐》在國家大劇院上演。正式演出前兩天,濮存昕帶著孩子們參觀了《林則徐》的彩排。第二場演出後,濮存昕在課堂上給孩子們講解了林則徐的詩歌《赴戍登程口佔示家人》,尤其是其中兩句千古絕唱: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濮存昕認為,林則徐是一個必須讓孩子們了解的「大題目」。
  • 濮存昕:我的北大荒知青歲月
    現代中國的美男子標準,通常是濃眉大眼、雙眼皮,而丹鳳眼、單眼皮的濮存昕是個例外。除了高大的身軀和端正的五官外,濮存昕的風採更多來自他高雅穩重的氣質。這種氣質成就了他在社會上的一個不夠文雅的雅號——師奶殺手。媒體有人對他解釋說:這表明了公眾對你的喜愛。濮存昕回答:如果真的喜歡我,請給我換個稱號。
  • 濮存昕《推拿》首播 自曝9歲之前被人稱「濮瘸子」
    由濮存昕、張國強、李菁菁、劉威葳等主演的電視劇《推拿》將於今天登陸央視一套首播,昨日下午,該劇在京舉行記者會,導演康洪雷、編劇陳枰攜主演集體亮相。接受記者採訪時,濮存昕自爆,「我本身也是殘疾人。」  記者 林芳  廣州日報:您很長時間沒有演電視劇了,《推拿》打動您的原因是什麼?
  • 「五大戲骨」燃爆南京舞臺,濮存昕:演林則徐需要「硬氣」一些
    1月7-9日,由國家大劇院和廣州話劇藝術中心聯合製作的話劇《林則徐》在江蘇大劇院上演,濮存昕、徐帆、洪濤、郭達、關棟天五大戲骨在南京舞臺同臺飆戲,共敘偉大民族英雄林則徐的傳奇生涯。演出開始前,林則徐的扮演者濮存昕接受了記者的專訪。
  • 宋春麗濮存昕史可等齊聚 武漢以詩之名致敬英雄
    宋春麗、濮存昕、張秋歌、吳京安、溫玉娟、劉勁、史可、徐濤、李立宏、王曦梁、陳超齊聚武漢。圖為濮存昕朗誦《地球,我的母親》。10月31日晚,琴臺音樂廳星光熠熠,國家一級演員宋春麗、濮存昕作為第九屆琴臺音樂節的重磅演出之一,「以詩之名,致敬英雄—聆響·行歌」音樂朗誦會在漢亮相。
  • 濮存昕:以001號身份助陣董卿,為《朗讀者第三季》打響第一槍!
    該視頻時長為08:14,視頻中的畫面分為3部分:第一部分是濮存昕健步走進朗讀亭;第二部分是濮存昕介紹為什麼朗讀;第三部分是正式朗讀。濮存昕再次助陣董卿節目開播親臨現場朗讀關注點之1——和巴金的奶奶同姓剛剛走進朗讀亭的濮存昕就先自我介紹了一下,他在引入朗讀哪位作家的大作的時候,還親自透露巴金的奶奶姓濮。
  • 話劇舞臺上的濮存昕:演員要不斷往上攀爬
    濮存昕再演《萬尼亞舅舅》。李春光 攝中新網客戶端北京9月19日電(袁秀月)從螢屏上的「師奶殺手」到話劇中的「李爾王」「李白」「萬尼亞舅舅」,在近30年的時間裡,濮存昕的「舞臺」悄然發生轉變。現在,他通常介紹自己是「演員濮存昕」。
  • 濮存昕罕見露面,與蔡明聚會熱聊,于和偉黃渤認真傾聽顯敬重
    當記者詢問濮存昕是否會出演新的影視作品時,濮存昕坦言道,他不會拍影視作品,因為現在即使沒有他出演,也會有大量新生演員來代替他。他出演的作品,現在很少有人喜歡。這番言語讓小編十分感慨,老戲骨演的戲竟然還會沒人看?這傳出去可真是一個笑話。不得不說,如今的社會發展迅速,娛樂圈更新換代也非常快,這才導致像濮存昕這樣的優秀演員無戲可演的地步。
  • 1號朗讀者濮存昕走進「一平方米」朗讀亭:期待人生最美的遇見
    長江網10月16日北京電(駐京記者 柯立)10月16日,在《朗讀者》第三季啟動儀式上,濮存昕發出「人人都是朗讀者」活動倡議:一直往下讀,讀出聲來,用生命來體悟學習經歷;一直走下去,就一定會達到生命的自由王國……濮存昕是《朗讀者》節目第一季、第一集、第一位出場的嘉賓
  • 30個小時不停歇 濮存昕大涼山打「洋麻將」
    ,參與了兩場論壇,看了一場戲,還順了一遍即將演出的大戲的詞……身為大涼山戲劇節的第一發起人、藝委會藝術總監的濮存昕,以大涼山速度助推著這個僅僅兩歲的戲劇節一路狂奔。本是一身的疲憊,但濮存昕還是與眾人一起對「社區戲劇」構建社群凝聚力出謀劃策。他表示,「每個人的生活都含有戲劇性,就如同大涼山有很多美景,大家可以通過戲劇節來感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動實踐。」  當天下午的《隔離》是本屆戲劇節獨創「一劇兩演」的孵化劇目,濮存昕觀看的是涼山文旅推出的版本。
  • 濮存昕:我父親比我英俊,我妻子比我出名,我女兒有福氣
    幾年後,濮存昕回到北京並申請加入陸軍工藝美術團,直到濮存昕被航空政治戲劇公司錄取,濮存昕才真正落到實處。在那裡,他遇到了自己的愛人,一個叫宛萍的女孩移動了濮存昕,但那時濮存昕只有普通演員,宛萍已經是營級幹部了,他們之間巨大的身份差距構成了他們愛情的鴻溝。
  • 從「師奶殺手」到無戲可拍,濮存昕究竟得罪了誰?
    但隨著一大批老戲骨迎來了春來,有那麼一個當之無愧的老戲骨卻依舊毫無動靜。他就是濮存昕。01近日,濮存昕在網上分享了一段自己帶著外孫女在樓下玩耍的視頻。並且配文:陪孫女玩呢,有沒有覺得孫女挺可愛的?成功的引起了廣大網友的關注。視頻中的濮存昕不同於之前大熒幕上的形象,十分居家。
  • 66歲濮存昕近照曝光,從巔峰到「低谷」,他經歷了什麼?
    而濮存昕為這個角色付出了很大的努力,光在語言上他就學習,操練,是整個劇組最勤奮最忙碌的人果然在濮存昕的努力之下,這臺話劇獲得了不小的反響,常常爆滿,並且沒有人懷疑他不是一個陝西人其實濮存昕的父親就是一名演員,成為演員一直都是他的夢想,站在表演的舞臺上他不斷的學習和積累,看長相應該就能看出他是一個非常溫和的人了吧,所以在舞臺上的濮存昕一直都是細心聽取別人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