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玲玉,是中國無聲電影時期著名影星,民國四大美女之一,生於上海。由於父親早逝,阮玲玉自孩童時期隨母親為人幫傭,母親節衣縮食供她上學。1926年為自立謀生奉養母親,阮玲玉考入上海明星影片公司,處女作《掛名夫妻》擔任主演,從此踏入影壇,代表作有《野草閒花》、《神女》、《新女性》等。
阮玲玉在拍攝《國風》後,於1935年3月8日婦女節當天半夜兩點鐘在上海新閘路沁園村的住宅服安眠藥自殺,當時同居男友唐季珊發現阮玲玉吃了過量的安眠藥,唐擔心自己名譽受損而拒絕送入鄰近的大醫院,反將她送到偏遠的日本福民醫院,但夜間醫院沒有急診,更沒有醫生。接著又送到一家朋友鄒醫生的私人醫院,但醫院不願收留,隔日上午11時送往中西療養院時,相隔多個小時,已錯過最佳搶救時間,阮玲玉終究延至下午6時38分香消玉殞。
據唐季珊稱,阮生前留下「人言可畏」、「我很對不起你,令你為我受罪」之語的兩封遺書為偽作,(2001年,沈寂證實該遺書為假),發表於1935年4月1日聯華影業公司出版的《聯華畫報》上。一代影星殞落,年僅25歲。
當年大明星阮玲玉自殺引起了社會上很大的震動,有不少喜愛她的觀眾依然追隨其香魂而逝。上海戲劇電影研究所的項福珍女士,聽聞噩耗,隨即吞服了鴉片自殺;紹興影迷夏陳氏當天吞服毒藥自殺;杭州聯華影院女招待員張美英也因痛悼阮玲玉服毒自盡。
單是1935年3月8日這天,上海就有5名少女自盡,其他地方的追星成員也有多位。她們留下的遺書內容大同小異。「阮玲玉死了,我們活著還有什麼意思?!」 阮玲玉生前名聞天下,死後的哀榮也是極一時之盛。
1935年3月14日,她的靈柩從萬國殯儀館移往閘北的聯義山莊墓地。阮玲玉生前的好友差不多都到齊了,將近300人。下午1時10分,由金焰、孫瑜、費穆、鄭君裡、吳永剛、蔡楚生、黎民偉等十二位影界大腕將靈柩抬上靈車。這天送葬的隊伍排成長龍,靈車所經之處,萬人空巷,沿途夾道摯愛者多達30萬人。
美國《紐約時報》駐滬記者見狀極為驚奇,特意作了「這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哀禮」的報導。文中還配發了一幅插圖,送葬行列中有一壯漢,頭扎白布,身穿龍袍。其寓意為:倘若中國還有皇帝也會前來參加葬禮。
阮玲玉端莊大方,清麗脫俗。對待表演藝術,她勤奮刻苦,傾注了全部的熱情,不懈追求。表演中,她能夠準確地體味人物的情感,捕捉到人物感覺,並用適當的眼神、表情、動作準確地表現出來。這種準確的內心感應力和形體表現力結合得又非常自然,顯示出她卓越的才華和非凡的功力。
阮玲玉的死包含了許多潛在的原因,除了性格因素、電影公司的「冷遇」帶來的心理失落、陷入感情風波的精神困境之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她個人對理想生活的希望與現實的落差,導致了她對生活的絕望。
一個優秀的演員不論是對幸福的感受還是對悲痛的感受,都比一般人來得更深刻,或許他們沒法從電影裡類似的角色中走出來,他們被戲中的敘事邏輯所牽引,改變了他們的人生邏輯,這可能是平常人難以企及的境界。
所謂「人生如戲,戲如人生」,阮玲玉主演的一系列苦難女性形象很可能給她造成了某些負面的心理暗示,種種因素綜合之下,導致了她最後選擇自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