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紅成「爆款」的網劇

2021-02-08 南方周末


(南方周末資料圖/圖)

如果不是奇葩劇《太子妃升職記》在年終突然爆發,用「男穿女」設定和稀奇古怪的畫風博來疾速上升的點擊量,樂視這一年恐怕很心塞。樂視2015年投入的自製劇不少:《張震講故事》《朝內81號》《調皮王妃》,然而只有年初的《拐個皇帝回現代》,算得上「爆款」。李易峰迫於文物保護的規定,在網劇《盜墓筆記》裡「把牛頭上交給國家」的時候,至少有260萬個網友,把20元/月的會員費上交給了愛奇藝。
豪砸500萬/集的製作費,卻只拿出「五毛特效」,觀眾們依然蜂擁而上地埋單,這是2015年網劇領域的頭號熱點,也是中國網絡視頻的重要轉折點——自此以後,付費看劇再也不是什麼門檻,資本注入網劇也不必繼續觀望了。2015年6月,《盜墓筆記》熱播之時,《琅琊榜》製片人侯鴻亮也在進行他的網劇項目《他來了,請閉眼》。
「就在那短短兩個月裡,整個行業全變了。」侯鴻亮後來感慨。在那之前,因為對網絡獨播心裡沒底,他特意為《他來了,請閉眼》拉來東方衛視,做網臺聯動。
《盜墓筆記》的火是註定的:口碑再差,有李易峰和楊洋的臉,原著小說超千萬的銷量,和「單集最貴」的噱頭,它都必將成為「爆款」。
網際網路也為這次「引爆」準備了充足的火藥:過去兩年,智慧型手機和4G網絡普及,手機看視頻不再卡殼、在線付費不再繁瑣,小成本網劇也已為市場培養了足夠多的用戶。更何況,傳統電視劇在一道道「限穿越」「限古裝」「限中插廣告」「一劇兩星」等政策之後,早已元氣大傷。
政策對網劇的影響到底有多大?看看「涉網」的製作方都是誰就知道了。
《盜墓筆記》的出品方歡瑞世紀,最著名的作品是《古劍奇譚》和《宮》系列。頗有口碑的民國玄幻劇《無心法師》,出自「古裝仙俠」專業戶唐人影視。投資了《執念師》和《暗黑者》兩部系列網劇的慈文影視,過去有一半業務是金庸和古龍的武俠劇。就連《大明宮詞》和新版《紅樓夢》的導演李少紅,目前也在拍一部網劇,改編自嚴歌苓小說《媽閣是座城》——一部賭博題材的小說。
侯鴻亮和他的「東陽正午陽光」團隊,擅長的是《闖關東》《北平無戰事》這樣未被設限的年代正劇。他們選擇在2015年入局網劇,很重要的原因是「一劇兩星」。
「一劇兩星」後,電視臺買劇價格翻了一倍。一部分電視臺寧願把錢花在自製真人秀上——這也是2015年戶外真人秀數量暴漲70%的原因之一;剩下的電視臺,能消化的高品質劇集屈指可數,這些劇,就要轉移到網絡上,由網站埋單。
網站埋得起單,而且似乎越來越能賺回來。按照愛奇藝20元/月的會員費計算,僅僅為《盜墓筆記》埋單的260萬位網友,就貢獻了5200萬元人民幣,而這部劇的總成本是6000萬元。
趙麗穎、陳偉霆、吳奇隆主演的《蜀山戰紀》共60集,愛奇藝把它分成六季,從2015年9月起每月放一季,2016年2月放完。這意味著,若想在愛奇藝上看完《蜀山戰紀》,至少要買半年會員,費用108元。截至目前,前四季《蜀山戰紀》平均每集點擊量1800多萬,假使每五次點擊使用一個愛奇藝會員帳號,也有365萬會員觀看了此劇。
第一季基本虧損的騰訊自製劇《暗黑者》,第二季開始略有盈餘。最後十集,《暗黑者2》也用「付費搶先看」的模式換來了幾十萬會員,但他們更感興趣的是「中插廣告」:在40分鐘劇集的中段,插入一個由原班演員出演的無釐頭短片,短片為廣告客戶量身定製。

然而廣告商很難接受這種方式,片方只好搭贈了大量中插給植入商。這對製片人白一驄來說也是好事,現在他可以拿著這些樣片,和想投新劇《老九門》《執念師2》的廣告商好好聊一聊了。


中國的衛視,都是公共電視臺。娛樂性強如湖南衛視,也要反覆聲稱「從來都是新聞立臺」,關鍵時刻還不得不給抗戰劇留足位置。
網絡平臺,未來也許會成為中國式的商業電視臺。經濟上,它們能略為自主地收費、調整廣告策略;政策上,因為不存在娛樂節目「侵佔」黃金時段、浪費「國家資源」的問題,也就省去許多「限」這「限」那的麻煩。
當2015年的網劇大戰告一段落時,幾家網絡「商業電視臺」的風格,也已初露端倪。
愛奇藝顯然是2015年的大贏家。儘管口碑「低到塵埃裡」,《盜墓筆記》依然拿下了近28億的剽悍點擊量,在網劇類名列第一。第二名是《花千骨番外》,也由愛奇藝出品,點擊量15.5億左右。
愛奇藝在IP選擇和運作上,有獨到之處。《花千骨》項目是明證:先買下了電視劇《花千骨》的網絡獨播權——此劇如今網絡點擊量已超200億,創下國產劇紀錄;接著投資《花千骨》手遊,上線後的前三個月,月流水是2億元人民幣;再接著買下《花千骨番外》版權,出品自製劇,主演起用因扮演「殺姐姐」一角走紅的演員馬可,又分走了網劇市場的一塊大蛋糕。
騰訊在2015年投入的自製劇並不少,僅10月就同時有18部劇集在線,而4億多點擊量裡,有九成都來自《暗黑者2》。愛奇藝佔儘先機,卻抵不過騰訊財大氣粗。
11月,騰訊視頻舉行了一場聲勢浩大的新聞發布會,宣布了2016年的八大IP計劃,這八個IP背後,都有一支「正規軍」撐腰。除了侯鴻亮帶隊《如果蝸牛有愛情》,李少紅帶隊《媽閣是座城》,《花千骨》製片人唐麗君帶隊《重生之名流巨星》,那場發布會的高潮是:傳說中像七龍珠一樣四散各處的《鬼吹燈》網劇版權,被騰訊成功集齊,交到侯鴻亮團隊手裡——不知道這一回,侯鴻亮能用它召喚出神龍還是文物部門?
搜狐視頻2015年在網劇上投入財力不多,但精準地打了兩場漂亮仗。年中是《無心法師》,年末是《他來了,請閉眼》,點擊量高,影響力大,只是似乎沒賺什麼錢。
如果不是奇葩劇《太子妃升職記》在年終突然爆發,用「男穿女」設定(男子穿越到古代變成女子)和稀奇古怪的畫風(比如王爺把椅子頂在頭上走來走去)博來疾速上升的點擊量,樂視這一年恐怕很心塞。樂視2015年投入的自製劇不少:《張震講故事》《朝內81號》《調皮王妃》,然而只有年初的《拐個皇帝回現代》,算得上「爆款」。事實上,年初年末的這兩部熱劇,也正代表了樂視的風格:錢不多、製作不精、IP不大、格調不高,但出奇制勝。
盜墓、玄幻、懸疑,2015年數得上的網劇,終究還是佔了題材的便宜。然而規則的飄忽不定,成了一部分製作人共同的心病。
2015年12月,廣電總局局長蔡赴朝表揚了一部分「優秀原創網絡視聽作品」。這批作品中,最終獲得中國網絡視聽協會補助獎金的佼佼者,就包括驚悚懸疑劇《靈魂擺渡2》。這部「大半夜打開能嚇死膽小的」的作品,同時也是網友公認的口碑之作。但就在5月,《心理罪》還曾因血腥暴力而下架。
禁區邊遊走,小心翼翼。若真做好了取電視臺娛樂項目而代之的準備,視頻網站們也不得不開始考慮「後紅利」時代的事了。本文歡迎微信公號轉載。如希望轉載,請在文章前註明:本文首發於南方周末,微信號:nanfangzhoumo。

在這裡讀懂中國
南方周末
微信號:
nanfangzhoumo

相關焦點

  • 憑網劇走紅的5位女星,譚松韻「爆款劇」不斷,而她更是紅成一線
    憑網劇走紅的5位女星,譚松韻「爆款劇」不斷,而她更是紅成一線第1位:譚松韻當年憑藉和劉昊然一起主演的網劇《最好的我們》,譚松韻才終於走紅,而後又迎來了《旋風少女》、《狐狸的夏天》等爆款劇,2018年雖然沉寂了一段時間
  • 爆款網劇幕後功臣成資本新寵
    另一方面, 2015年全國實際播出8000多集電視劇,從數量上來看,網劇已經和電視劇不相上下……網劇火爆的同時,也快速捧紅了盛一倫、張天愛等此前名不見經傳的演員,超越了不少傳統影視明星;另一方面,隨著網劇的受眾越來越年輕化,更懂年輕人心理、更懂他們喜歡什麼的製作團隊也是資本爭搶的焦點,資本瞄上了爆款網劇的幕後功臣——製作者、製作團隊、製作機構,侶皓吉吉、柴雞蛋、蔣萊、鋒芒文化、無限航路影視等網絡爆款的製作者和製作機構都成為資本瘋搶的對象
  • 憑藉「網劇」爆火的4位女星,陳瑤、沈月上榜,而她已紅成一線
    憑藉「網劇」爆火的4位女星,陳瑤、沈月上榜,而她已紅成一線!,而後又主演了《我的小確幸》、《忘記你,記得愛情》,基本上每一部都是爆款劇,如今更是於朦朧一起主演《明月曾照江東寒》,收穫了極高的關注。阿部》這部網劇進入了演藝圈,而後更是在一年之後,就因為和胡一天搭檔主演《致我們單純的小美好》而直接爆紅,後面的資源更是好到爆,尤其是在今年,她和言承旭組CP,吸引了很多的關注。
  • 首次參評「白玉蘭」,網劇成頭部爆款輸出主流
    落地的《小歡喜》、電影畫質的《長安十二時辰》、回歸傳統文化的《鬢邊不是海棠紅》、主旋律升級版《新世界》……多元而精美的國劇就這樣成為了觀眾們娛樂餐桌上的「主菜」。年度爆款劇《小歡喜》同時入圍了最佳中國電視劇、最佳導演、最佳編劇(改編)、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最佳男配角、最佳女配角,以8項提名領跑白玉蘭。
  • 從《太子妃升職記》到《陳情令》《慶餘年》,爆款網劇如何誕生?
    早在2007年,就開始有網絡互動劇播出,在2009年以後開始蓬勃發展,並且佳作頻出,其中《毛騙》系列可以算是初代精良網劇的代表。《毛騙》內容上貼合現實,語言詼諧幽默,人物刻畫生動,故事跌宕起伏反轉極多,劇情也非常緊湊毫不拖沓。更難得的是,整個系列的製作都保持了這一水準。後期原班人馬又合作了講述大學生活的《麻辣隔壁》系列短劇,也有很強的觀賞性,都是國產網劇的良心之作。
  • 2017年爆款網劇打造進行時,《顫抖吧,阿部》這腦洞我服
    最近網劇的火爆更是對傳統電視劇、電影以及綜藝節目產生了巨大衝擊,一些爆款網劇分分鐘刷爆朋友圈,不看幾部網劇的小夥伴已經有被out之感了。就2017年上半年來說,有《無心法師2》、《河神》、《春風十裡不如你》等多部精品網劇引起觀眾熱議,點擊率與話題度齊飛,一些新人演員更是憑藉這些優質網劇被大眾熟知。
  • 網劇「檔期」復盤:暑假佔掉30%流量已成歷史,爆款推動的主題季才是未來
    事實上,出現這樣的「爭辯」,在於近兩年來網劇精品化發展使之漸成規模,優質作品掀起的聲浪絲毫不亞於電視劇和電影。在前後三個月的時間裡,暑期檔貢獻了全年三分之二的爆款好劇。依靠單個平臺的力量,著實無法打破幾億觀眾分散的劇集類型取向,但各大平臺同時推出同一類型的單個網劇,看似是競爭,卻顯得心照不宣,帶起了某一類型的熱度。同類型網劇集中上線帶來的規模效應,似乎也成了網劇的新規律。
  • 大風颳過的《桃花債》要拍網劇了,這或許是下一個網劇爆款
    尤其是在網劇和IP劇領域,更是存在原著抄襲、內容撞車、胡亂改編等問題,以及注水嚴重的劇情、流量明星依靠摳圖和替身的演繹,這些粗製濫造的作品在對比之下漸漸無所遁形。 在市場的大浪淘沙下,能留存沉澱下來的,只有最優質的內容。 也許,《桃花債》將會成為明年網劇的新爆款。
  • 國劇半年考:全民爆款缺位,網劇順勢為王
    但熱度方面,仍未出現像《都挺好》這樣的,能夠引起全民熱議的現象級爆款。口碑方面,8分以上劇集達到8部,且全部為網劇,網劇精品化成效顯著。相比之下,衛視劇則顯得有些慘澹。而從創作層面來說,用八個字形容就是:不乏驚喜,難免失望。
  • 黃景瑜有高票房電影和爆款網劇,許魏洲有什麼?
    從年初的36億票房電影到最近的爆款網劇《結愛·千歲大人的初戀》讓他躋身一線小生行列,被大導演賞識,路人緣越來越好,本人類型也屬於娛樂圈正缺的硬漢型小生。但是,每次有人提起黃景瑜,我還是會想到許魏洲。黃景瑜有高票房電影和爆款網劇,許魏洲有什麼?
  • 網劇"太子妃升職記"刷屏朋友圈 爆紅背後實有推手
    ▼劇中太監們的奇裝異服也成了槽點。   2016年剛開年,一部名為《太子妃升職記》的30集網劇就在朋友圈開始刷屏,成為今年的首部「網紅爆款」。如果真的以為「網紅」是天然的,那就太天真了。在年輕觀眾吐槽的歡樂之下,一部「爆款」網劇的打造卻原來是步步為營的設計。
  • 《鎮魂》到《延禧攻略》,一部爆款網劇是如何煉成的?
    而糟糕的劇情、五毛錢特效和配角不佳的演技,更加凸顯主演光環,也給了粉絲二次創作的機會,各種表情包、視頻cut 為網劇帶來了自來水裂變效應,吸引了腐女圈、遊戲圈、二次元圈、歐美圈、日劇圈等小眾圈層爬牆觀看,成為了亞文化圈層爆款。雖然成功在圈層引爆,但是劇集核心內容在小說原有世界觀基礎上大幅改動,導致故事架構倒塌、劇情邏輯混亂。
  • 「網劇Line」的崛起:爆紅,一部網劇就夠了!
    網劇基本上堅持「內容為王」的原則,在選擇演員上顯得更為大膽,基本以「精品IP+優質新人/演技有保障的非流量明星」為主,大熱網劇對於主演的話題熱度的提升是顯而易見的。因此,眾多新人演員從網劇中脫穎而出,一炮而紅,也有一些名氣不大的實力派演員因網劇重新「翻身」,網劇「造星」能力可見一斑。青春校園題材劇無疑是捧新人的最佳平臺,少年感滿滿的新人演員們不僅僅在人設上更適合,而且也更符合青春劇投資小的需求。
  • 網劇成演員翻紅機,「演技派」的春天來了?
    《大宅門》《走向共和》那些被成為經典的作品,無不是由實力派演員擔綱。這些當時成名的頭部演員,在人們選擇不多的時候,成為霸屏電視機的國民演員,有的則憑藉其知名度逐漸轉向大熒幕,成為「電影專業戶」。另一方面來說,這些演員在網劇的翻紅,也是網劇崛起後促進市場供給側改革的結果。「夾心」演員之所以市場競爭力不足,與渠道資源的稀缺不無關係。大熒幕和電視臺的貨架是有限的,觀眾的注意力資源也是有限的,演員的流量和知名度也就成為了片方爭奪這些資源的籌碼。
  • 那些一集就上癮的「沙雕網劇」
    快成集美們的日常問候語了。這些年「偽大女主劇」看多了,真覺得《傳聞中的陳芊芊》和那些妖豔的貨色不一樣。一般的大女主劇,往往逃不開這樣的套路:被天下身邊的男人愛慕,然後靠著男人一路開掛成為人生贏家,瑪麗蘇,甜寵有餘,卻一點也不「女強」。
  • 《無心法師2》口碑高卻難成爆款,續集缺乏網感令人遺憾?
    「天哪 從不看國產劇的我淪陷了」 這是觀眾看《無心法師1》的評價,憑藉著比那些妖豔賤網劇製作更精良的《無心法師1》,以豆瓣8.3的高分,力壓年度熱劇《花千骨》3.2分,就像是網劇中的一匹黑馬。 沉寂兩年,《無心法師2》於8月14日在搜狐、騰訊兩大平臺播出,能否再次成為網劇中標杆呢?
  • 繼「陳芊芊」後,趙露思主演《我,喜歡你》為什麼能成爆款網劇?
    趙露思在2020年出演的《傳聞中的陳芊芊》能夠成為爆款劇,很多方面的原因是因其搞笑性格,但是她主演的《我,喜歡你》為什麼能夠成為又一爆款網劇呢?而生活劇只要是要體現出真實感,劇情方面還要能觸動觀眾的情感,比如之前的女性題材爆款劇《二十不惑》《三十而立》等都體現出了很多真實的經歷。這點和觀眾群體的經歷大同小異。最關鍵是觸動了觀眾們的情感。
  • 雙頂流+IP的爆款公式回歸,古裝網劇戰事前瞻
    歡娛影視在近幾年一直與愛奇藝有著戰略合作,在《延禧攻略》成階段性爆款後,又在愛奇藝推出《烈火軍校》《皓鑭傳》等劇,上半年播出的《鬢邊不是海棠紅》實現了先網後臺的突破,得到主流認可,讓歡娛的「遊泳姿勢」更加靈活。今年,歡娛影視選擇將兩部古裝劇《大唐兒女行》和《玉樓春》分別賣給愛奇藝和優酷獨播。
  • 當下網劇「熱度」排行:《如意芳霏》成黑馬,榜首依舊是它
    當下網劇「熱度」排行:《如意芳霏》成黑馬,榜首依舊是它!最近一段時間有很多電視劇在熱播中,那些喜歡追劇的小夥伴們都在埋頭追劇中,而且近期上映的電視劇也都是各種各樣,給人們帶來了很多不一樣的體驗。今天就給你們講講當下網劇「熱度」排行:《如意芳霏》成黑馬,榜首依舊是它!
  • 《琉璃》後來居上,必將成為暑假檔的爆款網劇
    在《三十而已》一家獨大之後,《琉璃》後來居上,必將成為暑假檔的爆款網劇。針對最近今年的爆款類型,基本可以總結出一個萬金油的定律:優質仙俠劇出爆品。吸引人的劇情《琉璃》改編自網絡爆款小說《琉璃美人煞》,與《花千骨》《三生三世十裡桃花》同為仙俠小說的top3,前兩部在改編電視劇之後都引起了收視熱潮。這次《琉璃》的劇情比前兩部更加錯綜複雜吸引人。男主司鳳與女主璇璣有著十世情緣,男女主身份目前還是撲朔迷離。人物設定雖然老套,但甚得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