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有檔期,但網劇有檔期麼?
在提出這個疑問之前,骨朵聽到了幾種不同的聲音。
「至少現在還沒有明確的檔期。當時愛奇藝提出說想做幾個明顯的檔期,來區隔院線區隔於整個電視,但後來也沒有成行。」曾在愛奇藝工作五年的胡剛(化名)說到。
但也有不同聲音。「網劇有檔期啊,暑期檔麼!網劇檔期,主要是受平臺排播影響」業內人趙嘉脫口而出。
「你看春節檔電影《紅海行動》《唐人街探案2》,票房都過了30億,可從春節到現在,都沒有好劇可看啊」,此前的一次閒聊中,電影行業從業者肖雪向骨朵「吐槽」。
事實上,出現這樣的「爭辯」,在於近兩年來網劇精品化發展使之漸成規模,優質作品掀起的聲浪絲毫不亞於電視劇和電影。但對比之下,電影行業的春節檔、暑期檔、國慶檔熱鬧不已,甚至早期的電視劇排播,也會打出暑期檔、春節檔的口號,網劇卻因此顯得「聲勢零落」。
我們不禁思考,進入網際網路影視時代,觀劇時間碎片化後,網絡劇會有明確檔期嗎?骨朵通過對2017全年網劇播放數據進行分析,確實有一些意外的新發現。
觀劇時間碎片化,
網劇不如電影檔期明顯
網劇檔期的嘗試並非沒有,但效果並不明顯。
「一是(劇集)受審查機制,二是它沒有明確的時間性。不是說(像電影)賀歲檔就一定合家歡,五一檔都以進口片為主,暑期檔可能就是動畫片加上一些大製作。」 胡剛提到。
網際網路視頻時代,因為觀眾碎片化的觀劇習慣,網劇缺乏嚴格的檔期屬性。而且移動端觀影者佔據一大半。地鐵上、公交上、餐廳裡、集體宿舍裡,隨時隨地追劇成為常態。
但電影檔期,是真正的自然周期。電影屬於實體場景消費,算上購票、交通的時間,假期和周末的大把閒暇,成了觀影高峰期。看電影也逐漸成為周末假期聚會的幾大選擇之一。
幾乎所有電影集中在周末和假期上映,對於電影片方來講,選擇競爭影片少,或者觀影時間充裕的長假上映,合適檔期能讓一部影片「化腐朽為神奇」。
2014年國慶檔,《心花路放》算是檔期的最大獲益者,雖然同時有《親愛的》《痞子英雄2》《黃金時代》《麥兜我和我媽媽》等14部影片上映,但合家歡喜劇類型,《心花路放》一家獨大,僅國慶一周票房就突破10億,佔據國慶檔總票房的7成。
以網劇代表的網生內容,佔據了人們日常學習工作之餘、碎片化的閒暇時光。因此網劇的檔期特效,沒有電影那樣明顯。
但周末和假期,觀劇時間顯得更為充裕,此因素對網劇的檔期會有多大影響?
數據分析,
網劇暑期檔、寒假檔兩大檔期
放眼2017全年,分析每周在播網劇的數量和播放量,也能發現一些明顯的規律。
2017年春節前一周,在播網劇數量達到66部,是全年最高峰。隨後在春節後,元宵節所在的第6周,網劇數量落到最低點,僅有40部。
而在9月初的第36周,即《白夜追兇》《無證之罪》上映後,在播網劇數量達到54部,也是一個明星的高峰。此後在播劇數量一路下降,在11月末,感恩節那一周到達每周34部的最低點。
之後臨近元旦賀歲檔,在播網劇數量一路上揚,在2017年末到達46部的正常水平。
從周播放量來看,剔除掉第10周、第21周受偶然因素影響出現的周播放量小高峰。
2017全年出現了4個小高峰,最高紀錄是第51周,即2017年末賀歲檔。第二高峰是第34周,即8月末暑期檔。此外第27周最初的暑期檔和第40周國慶檔,播放量也有小高峰出現。
第27周左右,迎來暑期檔播放量小高峰。6月22日上線的《大軍師司馬懿之軍師聯盟》領跑,《鬼吹燈之牧野詭事》《逆襲之星途璀璨》《終極三國2017》等新劇集中上線。
《大軍師司馬懿之軍師聯盟》率先打響了暑期檔第一炮,此後大劇集中上線。懸疑類,愛奇藝的《河神》和騰訊視頻的《鬼吹燈之黃皮子墳》相繼在7月19月、7月21日上線,隔空對打。
優酷青春都市類的《春風十裡不如你》也在7月20日上線。
直到8月末第34周,暑期檔尾聲,各種爆款劇熱播正在酣處,網劇的周播放量達到50億高峰,12部網劇周播量破億,包括《雙世寵妃》《河神》《春風十裡不如你》《鬼吹燈之黃皮子墳》,這四部劇曾入選骨朵2017年網絡劇權力榜前十位。
此外,《無心法師2》《秦時明月麗人心》和有妖氣漫改劇《鎮魂街》集中上映,暑期檔堪稱優質網劇的集大成者。
之後,8月末9月初相繼上線《白夜追兇》和《無證之罪》為暑期檔做了一個漂亮的收尾。在前後三個月的時間裡,暑期檔貢獻了全年三分之二的爆款好劇。
加上2017年初的《射鵰英雄傳》,以及2017年末的《九州﹒海上牧雲記》《琅琊榜之風起長林》《軍師聯盟之虎嘯龍吟》,共同構成了網劇波瀾壯闊的一年。
暑期檔過後,直到第40周,2017年國慶檔期間,在網劇在播數量連續幾周下降的情況下,網劇播放量迎來次高峰。
雖然國慶檔播放量小高峰,但在劇目方面,上新劇目表現較好的僅黃子韜主演的《大話西遊之愛你一萬年》。其餘幾部周播放量靠前的劇,都是暑期檔上線的「老劇」。如《白夜追兇》《秦時明月麗人心》《通天狄仁傑》《親愛的王子大人》。
或許可以得出結論:閒暇時間較多的國慶檔也是觀劇需求高峰期。但由於優質新劇數量少,不少觀眾選擇回看暑期檔上線的爆款劇。
對於即將在2018年上線的網劇來說,國慶檔興許是一個好選擇。
國慶檔後一個多月,《將軍在上》《你好,舊時光》《致我們單純的小美好》陸續上線。但除此之外,好劇寥寥,劇目的播放量和播出數量都有所下滑,到第46周達到最低點。
隨著11月21日《九州﹒海上牧雲記》上線,帶起了2017年末觀劇熱度,播放量和播出劇目都有所回升,12月7日,《軍師聯盟之虎嘯龍吟》在優酷上線,張一山主演的《柒個我》也隨後上線。
一周後的12月18日,《琅琊榜之風起長林》上線愛奇藝,賀歲檔在三部古裝大劇的助推下,開啟古裝傳奇大劇模式。10月末上線的《將軍在上》周播放量也高居不下,達到9億。2017年的第51周,全年網劇周播量達到最高峰的53億。
進入2018年,1月10號之後到2月底,即2018年第2周到第9周,中小學生和高校進入寒假,觀劇時間充裕,主打年輕化受眾的網劇播放量是否會迎來新的寒假檔期?
但寒假檔甚至春節檔,網劇市場表現卻令人略顯失望。在2017年末大劇集中上映之後,寒假檔期的網劇周播放量下滑明顯,春節期間周播放量最低達到21億的冰點。反觀2017年暑期檔,周播放量最低也在30億左右,平均播放量將近40億。
為何會有如此不同?
2018年1月,播放量前四是《九州﹒海上牧雲記》《軍師聯盟之虎嘯龍吟》《琅琊榜之風起長林》《柒個我》,劇目類型偏男性向、成熟向,即便是都市化的《柒個我》,故事基調也在探討多重人格,也有不少晦澀。
骨朵數據用戶畫像,月播放量冠軍《九州﹒海上牧雲記》25歲以下受眾僅32%。
2018年2月,網劇播放量前四是《鄉村愛情10》《終極一班5》《內衣先生》《尋秦記》,不僅好劇缺失,《鄉村愛情10》《終極一班5》皆是多年舊有IP,創新稍顯不足,對年輕人吸引力較小,故而播放量排名前列,卻也未掀起更大群體的聲響。
骨朵數據用戶畫像,月播放量冠軍《鄉村愛情10》25歲以下受眾甚至不到30%。
都市搞笑類的《內衣先生》和改編自2001年的古裝穿越劇《尋秦記》也讓年輕人興趣寥寥。
反觀暑期檔網劇類型,充滿了女性向、年輕化的創新劇目。甜寵發糖的《雙世寵妃》,熱血漫改劇《鎮魂街》、青春校園類的《春風十裡不如你》、民國曆險劇《無心法師2》、科幻古裝劇《顫抖吧,阿部》,這些劇目與學生口味非常適銷對路。
《春風十裡不如你》25歲以下受眾達到44%,《雙世寵妃》則達到45%,甚至18歲以下觀眾多達20%。《鎮魂街》25歲以下觀眾達到了46%,真正詮釋了暑期檔。
在學生多閒暇的寒假檔,網劇新劇少、類型偏成熟和男性化,缺少適合年輕口味的網劇,或是剛剛過去的寒假檔網劇蕭條的主因之一。而2017年末大劇推動的播放量高峰,更多受到相對成熟觀劇群體的推動。
寒假檔期,平臺對於年輕化題材的排播力度或許還需要加大。
6月22日上線的《大軍師司馬懿之軍師聯盟》和12月7日上線的《軍師聯盟之虎嘯龍吟》,在劇情製作相差無幾的情況下,播放量差了17億。
有業內人坦言,「上部營銷大操大辦,下部營銷稍微弱了點,而且暑期檔流量本來就要強於寒假檔。」
分析受眾性別發現,《虎嘯龍吟》的女性觀眾流失較為嚴重,從上部的38%流失到18%,19~25歲的觀眾比例也有所下滑。
背後原因,除了與營銷力度弱、寒假檔期流量弱於暑期檔之外,與寒假檔期缺少年輕化、女性向網劇,導致此部分觀眾流失也有不小關聯。
檔期之外,平臺能否自造主題季?
讓小類型進入主流
在網劇檔期之外,幾大平臺同類型網劇的集中上線,似乎能推動小類型題材劇,成為一段時間內的觀影熱潮。這有點像此前幾大平臺「主題季」設想。
去年暑期檔之前,愛奇藝在5-6月份曾推出「青春季」觀劇主題,但所播網劇依舊涵蓋了所有熱門類型,對觀眾來說,「青春季」並未深入人心。
「(平臺)不能天然做(一個主題)。用戶不會說,你給我的是一個懸疑季,那我這一季就不看《小美好》了,我就不看所謂的宮鬥劇了。你沒法把它作為一個強類型去覆蓋(移動端觀影)的自然規律,這是自然周期。」胡剛解釋到。
依靠單個平臺的力量,著實無法打破幾億觀眾分散的劇集類型取向,但各大平臺同時推出同一類型的單個網劇,看似是競爭,卻顯得心照不宣,帶起了某一類型的熱度。同類型網劇集中上線帶來的規模效應,似乎也成了網劇的新規律。
7月中旬,愛奇藝《河神》和騰訊視頻的《鬼吹燈之黃皮子墳》協同上線,給了偏好探險類型劇的觀眾極大福利,鋪天蓋地的宣傳和口碑發酵,更是拉攏來不少邊緣觀眾。
8月底,優酷的《白夜追兇》和愛奇藝的《無證之罪》在一周內相繼上線,此前相對小眾的都市懸疑類型,突然爆紅,從小眾變得逐漸大眾化。
「這個確實挺感謝平臺,因為以前這個(懸疑)類型一直沒有大體量的內容出現。」胡剛提到了2014年國產懸疑片《京城81號》4.2億票房的突破,此前國產懸疑影視劇市場一直很低迷。
到了11月,愛奇藝《你好舊時光》和騰訊視頻《致我們單純的小美好》也相繼上線,帶起了青春校園劇的觀影熱潮。隨後,三部古裝大劇《九州﹒海上牧雲記》《軍師聯盟之虎嘯龍吟》《琅琊榜之風起長林》相繼上線,年末觀劇高潮再起。
在目前視頻平臺三足鼎立的態勢下,單一平臺對自己平臺獨播網劇 「主題季」定位或許無法受到觀眾和競爭對手的廣泛認可,但能否聯合起來形成一個鬆散的行業聯盟?像「天貓雙11」那樣自造節日和主題,從而帶起觀劇熱潮。
這對整個行業來說,是個三贏的好設想。
結論:網劇有檔期,但劇集上線協同效應明顯
在對於檔期的探討之外,我們發現,2017年初在播劇數量處於最高峰的66部,播放量僅30億左右,到了2017年末,網劇數量下滑,但是總播放量達到了全年最高峰53億,可以明顯看到網劇「精品化」趨勢。
從2017年第1周,至今到2018年第11周,在播網劇中,平均每部網劇的周播放量有明顯提升。從2017年初的0.4億提升到最近的0.8億。
檔期方面,雖然有觀眾碎片化觀影的習慣在,網劇檔期不如電影檔期明朗,但分析完2017全年的周播放量,我們得出幾個小結論。
對比電影節假日的檔期,2017年網劇總播放量高企的檔期,分別是暑期檔、賀歲檔。次高峰是國慶檔。寒假檔期的潛力尚待發掘。
暑期檔和2017歲末大劇的集中上映,網劇市場走熱,觀眾觀劇頻率提高,這些大劇互相帶起了熱度,進而帶熱了整體網劇市場,相對小體量的網劇播放量或也存在被帶熱的可能。
網劇檔期和市場情況,更容易受到爆款劇的影響,爆款大劇甚至可以創造持續的熱度,讓周播放量高企。
不同平臺同類型劇目的集中上線,也會讓小眾題材的劇被更多觀眾熟知,對平臺和片方來說,都是好消息。
────── 推薦閱讀 ──────
侶皓吉吉 │李駿 │ 姜濱
俞杭英 │五百 │ 小豬佩奇
工夫影業 │ 網大消亡率 │ 孔笙
胡一天 │ 蘿莉大叔戀 │ 國家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