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張竹
編輯 / 王德芙
出品 / 汽車之心
10 月 10 日,百度 Apollo 在北京正式開放了自動駕駛計程車打車服務。
到現在不到一周時間,全北京的各路媒體以及好奇的市民像潮水一般地湧向了百度在海澱和亦莊的多個打車點。
官方數據顯示,在 10 月 12 日周一這天,百度 Robotaxi 服務 Apollo Go 在京的單日呼單量達到2608 單的高峰。
從 iOS 應用的下載統計看,我們發現,Apollo Go App在短時間內的下載量也非常可觀。
七麥數據的排名顯示,本周 Apollo Go App的下載量能到中國區導航類應用免費榜第 11 - 15 位。
這是什麼概念呢?
基本上和 Google 地圖、掌上公交這樣大眾應用接近。
要知道,Apollo Go 目前還只在長沙、滄州和北京三個城市開放,三地的運營規模加到一起是上百臺車輛的級別。
如果換算成接單量的話,這些車輛單日接單總數的上限可能是 1000 單。
這些數據都更加反襯了公眾對於自動駕駛打車服務有多麼高的熱情。
北京是中國的政治、文化、經濟和媒體中心,Apollo Go 成為第一個在北京開放的 Robotaxi 服務,讓百度首吃螃蟹。
這一事件對於自動駕駛行業發展將產生重大的示範意義。
不誇張地說,Apollo Go 在北京示範運營,可能成為引爆國內自動駕駛平民化的起點。
中國對自動駕駛的落地主張自動駕駛與車路協同兩條腿走路,百度 Apollo 平臺也是自動駕駛、車路協同雙線並行。
目前百度 Apollo 在國內包括北京、雄安、滄州、保定、長沙、廣州等在內的十幾座城市都有自動駕駛與車路協同的布局。
這個布局的廣度在行業內僅此一家,幾無對手。
所以在北京、滄州、長沙開通 Robotaxi服務之後,百度還有深厚的勢能。
一旦前期運營跑通,Apollo 有望在全國範圍內快速地開展自動駕駛計程車的規模化運營。
Apollo Go 開放:
3 大城區,40 輛自動駕駛計程車上路
百度這次投入到自動駕駛計程車運營的車輛,是基於其去年拿到的 40 張北京首批自動駕駛載人測試牌照,也就是 40 臺自動駕駛計程車。
Apollo Go 一共開放 3 個城區,海澱、亦莊以及順義。
其中亦莊開放的打車點數量最多,達到10 個,Apollo 在亦莊投入運營的車輛也最多;其次是,海澱打車點3 個;順義打車點1 個。
所以理論上來講,近期要體驗 Apollo Go,在亦莊最容易打到車。
從運營範圍看,亦莊開放的打車站點距離更遠,路況也更複雜。同時,Apollo 全國最大的應用測試中心也在這裡。
因此,在亦莊打 Apollo Go,還可以路遇更多的 Apollo 測試車。
15 日,汽車之心也在亦莊打了一輛百度自動駕駛計程車。
在大約十分鐘的體驗裡:
Apollo 車輛完成了接載、變道併入內側車道、遇到前方施工車輛主動變道、經過紅綠燈、無保護左轉、泊車等場景。
左轉遇到行人
左轉遇到車輛
路上對紅綠燈、左轉遇到直行車輛讓行以及遇到斑馬線行人讓行時,識別都很精準,車輛的加減速也比較流暢。甚至在一些在前方沒有行人和車輛的路口,Apollo 右拐時幾乎感覺不到車輛減速。
自動變道
變道超車
不過因為自動駕駛的路測限制,所有這次投入運營的車輛最高時速不得超過59km/h,因此在直行的路段上偶爾會有因為快達到限速減速造成的頓挫。
也有媒體反饋,Apollo 的車輛在遇到比較緊急的障礙時,會比較大力度地剎車,並伴隨小度語音「抱歉求原諒」的提醒。不過這次在汽車之心的體驗中沒有碰到。
目前,我們在亦莊和海澱看到的運營車輛多數是林肯 MKZ。
相比紅旗 EV,百度 Apollo 對林肯 MKZ 的測試年限更長。
從車輛、限速、剎車等策略的選擇來看,Apollo這次在京開放更重視安全先行。
北京爆單背後:
Robotaxi 商業運營的起點
從地域上看,Apollo Go 開放的區域也在相對偏遠的地段。這也和與北京開放自動駕駛測試的節奏相關。
北京在推動自動駕駛落地上,既謹慎又開放。
百度在真正開啟自動駕駛計程車服務之前已經闖過了重重關卡:
2018 年 3 月,百度獲得 5 張北京市首頒的 T3 級別自動駕駛測試牌照
2019 年 7 月,百度獲得北京的首批 T4 牌照
2019 年 12 月,百度又進一步拿到 40 張載人測試牌照
根據北京同樣在 2019 年 12 月頒發的《北京市自動駕駛車輛道路測試管理實施細則(試行)》,北京將載人測試分為 3 個階段,其中:
第一階段,要求測試主體最低自動駕駛道路測試累計裡程數達10 萬公裡;
第二階段,要求測試主體最低自動駕駛道路測試累計裡程數達50 萬公裡,載人對象可面向社會公開招募。
目前百度是北京市唯一一家完成 50 萬公裡載人測試裡程積累,可向進行公開載人測試服務的公司。
根據《細則》,我們還可以看到,在下一個階段(第三階段),當百度的載人測試裡程達到100 萬公裡之後,Apollo在京最多可申請投入200 輛自動駕駛車輛進行載人測試。
在地域上,北京已經在 4 個行政區開放了長度達到699.58 公裡的自動駕駛測試道路,接近 700 公裡的自動駕駛開放測試道路長度列全國第一位。
從現在的運營狀況看,Apollo Go 上路是不愁乘客。
接下來,百度需要做的是,根據大量乘客的反饋,提升 Robotaxi的自動駕駛能力和乘坐體驗,逐步擴大車隊運營範圍,加大車隊部署規模,提高運營效率,實現 Robotaxi 的商業化運轉。
百度 Apollo 的獨特優勢:
7 年積累、車路協同、多地布局
2013 年,百度開始在內部投入研發自動駕駛。
2015 年,百度自動駕駛車輛跑上五環,並在當時邀請了一批媒體進行公開的體驗。
2017 年,在當年的百度 AI 開發者大會上,李彥宏親自坐著自動駕駛車在五環上跑了一圈,並且在大會直播了這段「駕駛過程」。李彥宏因此還收到了來自北京交管局的罰單。
2020 年,百度自動駕駛計程車駛上北京街頭,無需預約,即向普通市民開放。
在這 7 年時間裡,中國的自動駕駛技術完成了從無到有、從草莽到落地的蛻變。
根據百度公開的數據,Apollo在 7 年裡建立了一支超過500輛車的自動駕駛車隊,路測裡程超過600 萬公裡,覆蓋全球27 個城市,實現安全載客超過10 萬人次。
在行業內橫向比較這些指標,Apollo 在國內都是遙遙領先的第一名。
通過這幾年的探索,國內逐漸摸清了一條自動駕駛與車路協同相結合的落地之路。百度 Apollo 在路線上也是自動駕駛與車路協同並行。
在北京之外,Apollo 在近兩年在國內進行了廣泛的布局。
從公開的信息看,百度 Apollo 在北京、雄安、滄州、保定、陽泉、長沙、合肥、廣州、重慶、銀川等十餘個城市,都有已經或者正在落地的自動駕駛與車路協同的項目,並且這些項目金額都頗為豐厚。
此外,據汽車之心了解到的消息,百度與上海市也已經完成戰略合作籤約,後續將開啟自動駕駛車輛在滬上規模落地。
7 年的研發積累,自動駕駛加車路協同的技術打磨,全國多地的深度布局,都在 Apollo 在中國廣泛落地自動駕駛的獨特優勢。
中美同時打響 Robotaxi規模化服務第一槍
誰更領先?
就在百度宣布向北京市民開放 Apollo Go 的前一周,Waymo 在美國宣布在鳳凰城開展沒有安全員的自動駕駛計程車服務,並向鳳凰城市民開放。
Waymo 推出無安全員的 Robotaxi,一定程度上是美國的疫情逼的。
疫情之下,安全員與乘客同乘,很大程度上將雙方都暴露在了巨大的危險之下。所以疫情一度導致 Waymo 的路測停滯。
如今去掉安全員之後,Waymo 得以繼續開展規模化的自動駕駛測試。
無獨有偶,百度 Apollo 也在 9 月份通過央視直播展示了去掉安全員的無人駕駛能力,目前這樣全無人的自動駕駛車輛正在百度大廈等區域開展載人載客的試驗。
在這個時間點上,中美自動駕駛的領頭羊們都已經走到了規模化部署階段,同時也是 Robotaxi 商業化的起點。
百度 vs Waymo,北京 vs鳳凰城,中美自動駕駛的 PK 僅僅是兩地在先進技術上較量的一個縮影。
今年在中國,新冠疫情已經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各地的經濟也逐步恢復到了往日的繁華。
發展自動駕駛,中國有更複雜的道路環境,國內的研發與政策雖然起步較晚,但現在看來腳步更快。
中國還有車路協同的技術加持,當下民眾對於自動駕駛也有超高的熱情。
中國的自動駕駛能夠實現後發先至嗎,百度能夠實現趕超 Waymo 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