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莎莎也撐不住了?8月銷售額狂降28%!LV們快頂不住了

2021-01-21 中國經濟網

日前上市零售企業莎莎國際發盈利預警,8月銷售同比下滑近三成。伴隨著銷售下降,公司同時面臨股價下跌、營業利潤減少的局面。


香港「莎莎」也快撐不住了?

 

莎莎國際發盈利預警 8月銷售同比下滑近三成

  

9月18日,莎莎國際(以下簡稱「莎莎」)發布盈利預警,截至8月31日止5個月內,公司營收30億港元,同比下降15%,其中港澳市場營收也下跌17%。

 

其中,8月份銷售表現最差,同比下降約28%,而港澳市場在該月下降32%。莎莎還在公告中透露,9月份公司銷售情況仍然會非常疲弱。

 

按公告解釋,業績倒退的主要原源於核心市場香港地區的銷售表現疲軟,「受到香港持續不斷的社會活動、貿易摩擦升溫及人民幣貶值所影響,導致來自中國內地的訪港遊客銳減。」

 

對於訪港遊客,莎莎國際可謂是購物必經之地。2019財年年報(截至3月31日)的數據顯示,莎莎國際的銷售額中有84.67%來自香港,因此莎莎國際的業績受到香港市場的影響無疑更嚴重。

 

莎莎國際2020財年一季度的數據顯示,營業額為18.86億元,同比下滑10.8%。其中,香港及澳門市場的營業額為15.83億元,同比下滑12%。從交易宗數來看,本地客戶及內地客戶的交易宗數分別下跌1.6%及12.9%。而每宗交易平均金額為341港元,同比下滑5.2%,其中本地客戶及內地客戶分別下跌1.2%及3.8%。

 

作為香港零售龍頭,莎莎國際的股價也受到影響。截至9月20日收盤,今年以來莎莎國際股價已下跌39.48%,最新市值52.63億元。若從今年2月2.94港元/股的盤中高點算起,該股跌幅超過4成。8月30日,該股盤中一度跌至1.58港元/股。

 



雖市場環境低迷,但莎莎在預警公告中表示,目前集團的手頭現金充裕,足以應付現時業務所需。而且公司也已採取應變措施來控制成本,包括與業主商討減租,減省人工支出等。同時,也會根據市場情況,關閉低營運效益的店舖,以優化門店網絡。


截至6月30日,莎莎門店數由上一季度的274間減少至272間。而莎莎投入在線上渠道的資源和關注正日益增長。


公告提到,莎莎正籌備推出微信小程序,為未來發展新零售模式打下基礎。實際上,從2015年開始,莎莎就開始了頻繁觸網行動,包括在上海開出O2O體驗店,以及進駐蘇寧、京東、網易考拉以及天貓國際。


6月份,莎莎公布的2019年財報顯示,電商業務正在成為其增長引擎,營業額增長2.2%至391.8百萬港元(約合人民幣3.4億元)。其中,超過 90%的銷售來自內地市場,較去年上升10.6%,來自天貓等第三方平臺的銷售額增長近70%。


對此,高盛亦發表報告指,受累香港和澳門業務疲軟拖累,莎莎正在關閉低運營效益的店鋪,其執行效率仍是關鍵,維持中性評級,但降目標價14%,由1.8元降至1.55元。

  

報告又指,預計其他香港零售商亦將面臨銷售下滑,但不至於會出現虧損;莎莎預虧主要由於毛利收窄.不過在香港零售股中,高盛偏好周大福,因為其中國業務有吸引力及金價上漲。


卓悅、周大福也不好過


跟莎莎類似,另一家香港美妝連鎖「卓悅」的日子也不好過。截至今年6月30日,卓悅營收8.25億港元,同比下滑11.5%;報告期內虧損2950萬港元,去年同期則盈利740萬港元。



香港珠寶零售商周大福的港澳業務也已經受到相關事件的影響。在2018年第二季度中,周大福在香港和澳門的表現增長還十分強勁。彼時,周大福將主要原因歸結為消費升級和內地遊客復甦帶來的好處。


2019年第一季度,周大福在港澳市場零售值卻同比下跌6%。據披露,周大福在當季淨開設115個零售點,其中在香港、澳門及其他市場,新開設的周大福零售店僅為3個(均位於港澳以外的其他市場)。


香港零售業銷售連跌6個月,LV們快頂不住了...


香港特區政府8月30日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7月零售業總銷售額臨時估計為344億港元,同比大幅下跌11.4%,創下近3年半以來最大跌幅。扣除價格變動後,7月零售業總銷售額同比跌幅則達到13%。


與去年同期比較,今年前7個月香港零售業總銷售額下跌3.8%,總銷貨量亦下跌4.4%。


香港特區政府發言人表示,零售業銷售在7月進一步轉差,反映本地消費情緒疲軟,以及近期的社會事件對訪港旅遊業和消費活動構成重大幹擾。


以主要類別來劃分:


珠寶首飾、鐘錶及名貴禮物的銷貨價值按年下挫24.4%;


其次為服裝跌13.0%;


藥物及化妝品跌16.1%;


百貨公司貨品跌10.4%;


食品、酒類飲品及菸草跌2.3%;


其他未分類消費品跌1.4%;


電器及其他未分類耐用消費品跌17.4%;


汽車及汽車零件跌5.8%;


燃料跌0.1%;


鞋類、有關製品及其他衣物配件跌10.1%;


書報、文具及禮品跌6%;


家具及固定裝置跌8.7%;


中藥跌5.8%,眼鏡店跌17.8%;


超級市場貨品銷貨價值則按年上升1%。


東亞銀行首席經濟師鄧世安表示,香港零售業出現這麼差的情況,要追溯到2003年出現「非典」疫情的時候,而且8月的數據可能更糟糕,因為8月上半月的訪港旅客再下挫,而旅客消費佔了香港零售業的三分之一。


 

單月經濟損失約120億港元

 

香港特區旅遊發展局數據顯示,去年8月整體訪港旅客589.59萬人次,較2017年同月增加17.4%。去年整體訪港旅客達6515萬人次,總消費3282億元(港元,下同)。若按四成跌幅推算,今年8月訪港旅客「蒸發」236萬人次,僅剩餘約354萬人次,推算單月經濟損失約120億元。

 

香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在網誌中提到,8月份是暑假,亦是傳統的旅遊旺季,但訪港旅客人次下跌卻持續擴大至四成,遠比7月的按年下跌半成嚴重。酒店方面,據業界表示,8月份部分地區酒店入住率跌逾一半,房價下跌了四至七成。


 

陳茂波表示,近期社會事件令訪港旅客及市民消費意欲均減弱,估計香港第三季經濟表現會更差。與之形成對比的是,今年上半年中國內地消費品零售額增速為8.2%。

 

展望「十一國慶黃金周」,旅遊業界紛紛哭訴看不到希望。

 

香港旅遊聯業工會聯會總幹事林志挺稱,去年的黃金周每日有250個旅遊團訪港,預測今年會跌剩50至60個。至於暑假酒店入住率,已由去年的九成跌至三成,8月份更錄得僅一成的單日入住率。旅遊促進會主席崔定邦稱,去年黃金周受廣深港高鐵及港珠澳大橋帶動,日均吸引逾200個內地訪港團,估計今年訪港團數將非常之少,因為上周每日僅有20個內地旅行團訪港。

 

來源:綜合中國基金報、經濟日報、新華社等

責任編輯:彭金美

支持我們請點讚或使用評論功能

相關焦點

  • 香港莎莎也撐不住了?8月銷售額狂降28%!大牌們也不好過,市場氣氛堪比「非典」時期
    而現在,知名香港美妝連鎖「莎莎」也快撐不住了!9月18日,莎莎國際(以下簡稱「莎莎」)發布盈利預警,截至8月31日止5個月內,公司營收30億港元,同比下降15%,港澳市場營收下跌17%。 其中,8月份銷售表現最差,同比下降約28%,而港澳市場在該月下降32%。莎莎還在公告中透露,9月份公司銷售情況仍然會非常疲弱。
  • 香港莎莎也快「撐不住了」?盈利警報:8月銷量驟降
    中國基金報記者 喬麥 近三個多月以來,香港激進示威者的暴力行為,給香港的零售業蒙上一層陰影,化妝品零售龍頭莎莎國際也難逃此劫。 日前上市零售企業莎莎國際發盈利預警,8月銷售同比下滑近三成。伴隨著銷售下降,公司同時面臨股價下跌、營業利潤減少的局面。
  • 香港莎莎也快"撐不住了"?
    日前上市零售企業莎莎國際發盈利預警,8月銷售同比下滑近三成。伴隨著銷售下降,公司同時面臨股價下跌、營業利潤減少的局面。整體而言,目前的香港零售市道已接近2003年的「非典」時期,創下近20年的最慘零售業績水平。
  • 世界首富也撐不住!Zara母公司營收暴跌44%,擬全球關店1200家……
    來源:新財富雜誌疫情帶來的消費寒冬還在繼續,這次連昔日的世界首富都撐不住了。時尚品牌Zara母公司Inditex昨日在公布業績時表示,將於2020年及2021年關閉1000至1200間實體分店。珠寶股周大福昨日公布最新業績也顯示,4月至5月港澳以及其他市場的零售值按年跌71.2%。另一珠寶公司周生生財務長兼秘書陳志光亦表示,內地4-6月銷售額恢復至去年相約水平,但香港生意未有明顯改善,未來會繼續關店。
  • 香港莎莎,10年來最慘!繼續關店!
    由於內地到港旅客總數銳減近100%、香港本地又實行限聚令和隔離措施,今年4月至9月,莎莎持續經營業務的營業額按年大跌62.1%至12.86億港元,並最終錄得高達2.42億港元的淨虧損,為近十年來最慘澹業績。
  • 香港莎莎業績下滑加劇 未來18個月內擬關閉20%-25%的店鋪
    來源:經濟觀察報經濟觀察網 記者 張銳 香港知名化妝品零售企業莎莎國際控股有限公司(00178.HK 下稱「莎莎」)2019/20財政年度第三季度業績下滑加劇,暫定計劃在未來18個月內關閉20%-25%的店鋪。
  • 每日一笑:兄弟們,我頂不住了呀
    每日一笑:兄弟們,我頂不住了呀 今天的快樂源泉已到 請籤收~ 麼麼噠~ top1 兄弟們,我頂不住了呀
  • 繼ZARA之後,同公司的這「三姐妹」也撐不住了
    從抄襲到西班牙首富,誰能想到,一個小小的快時尚品牌,竟然成就了一位全球聞名的超級富豪,相信這個品牌大家都不陌生了,正是來自西班牙的著名快時尚品牌ZARA,不過一向以抄襲著稱的ZARA,終究也沒能躲過2020年的寒冬。
  • 香港零售業遭沉重打擊!莎莎退出尖沙咀北京道,翠華旗艦店停業...
    香港零售業遭受沉重打擊根據香港政府統計處發表的零售業銷售額數據,2020年1月的零售業總銷貨價值約為378億港元,同比下跌21.4%,扣除期間價格變動後,2020年1月零售業總銷貨數量同比下跌23%。最新的2月零售數據將於月底發布。
  • 莎莎國際(0178.HK):至暗莎莎,擇時等曙光
    而香港作為自由港口,「稅」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香港與內地商品間的差價優勢在人性上發揮的淋漓盡致,也是莎莎天然的競爭力。在過去的六年裡,內地訪港旅客規模雖一直徘徊在4200萬次-5100萬次,在總訪港旅客佔比中基本維持在75%-79%,可以說內地訪港旅客(代購、個人遊、團遊)撐起來香港零售的半邊天。
  • 100w人被騙,香港莎莎進貨渠道曝光...
    要知道香港莎莎是我每次去香港都必buy的寶藏店鋪,現在不能過港,只能靠香港莎莎小程序續命!!誰知道!我跟閨蜜說,香港莎莎小程序上
  • 莎莎國際:2020或全年虧損 至暗莎莎如何擇時等曙光
    港澳地區營收佔總營收比例從2013財年的81.8%上升到2018財年的84.7%,港澳地區是莎莎主要的營收來源。 由於澳門定位博彩,旅客訪澳並非以零售為主,因此莎莎的核心營收地區實際只有香港。港澳地區營收與內地旅客人次有著緊密的關聯。充足人流是營收增加的保障,內地訪客在交易宗數以及銷售額上都高於本地顧客及其他顧客。
  • 莎莎國際:2020或全年虧損,至暗莎莎如何擇時等曙光
    在過去的六年裡,內地訪港旅客規模雖一直徘徊在4200萬次-5100萬次,在總訪港旅客佔比中基本維持在75%-79%,可以說內地訪港旅客(代購、個人遊、團遊)撐起來香港零售的半邊天。港澳地區營收佔總營收比例從2013財年的81.8%上升到2018財年的84.7%,港澳地區是莎莎主要的營收來源。
  • 香港莎莎賣得差,暴露了香港人的沒有進步
    上周,莎莎國際公布了2016年財報中期財報,顯示截至到9月30日,集團營業額為36.28 億港元(約合32.37億元),跟2015年同期的37.78億港元(約合33.70億元)相比有4%下滑;港澳地區的零售銷售額由30.10億港元(約合26.85億元)下跌3.6%至29.32億港元(約合26.16億元)。
  • 莎莎國際發盈利預警,8月銷售同比下滑近三成
    記者 | 吳容9月18日,莎莎國際(以下簡稱「莎莎」)發布盈利預警,截至8月31日止5個月內,公司營收30億港元,同比下降15%,港澳市場營收下跌17%。其中,8月份銷售表現最差,同比下降約28%,而港澳市場在該月下降32%。
  • 澎恰恰苦還1.2億債 『我已經快撐不住』 嘆時間壓迫
    張筱涵/綜合報導資深藝人澎恰恰今年8月6日宣布破產,坦承還有1億2000萬元需要償還,並透過公開場合承諾債權人一定會盡全力還清,面對外界一直都很堅強且堅定的他,10月2日突然寫下長文感嘆:「我已經快撐不住了…」
  • LV、Prada紛紛撤店,「奢侈品天堂」香港跌落
    義大利奢侈品牌Prada是最先扛不住的。這家近年生意不佳的老牌奢侈品牌在2019年6月就關閉位於香港銅鑼灣羅素街的Prada分店,位於銅鑼灣Plaza 2000的門店面積達到1.5萬平方呎,每月租金高達900萬港元。
  • 今日香港零售板塊為何走強,莎莎國際(0178.HK)又為何大漲6%?
    下跌最為嚴重的是香港及澳門市場,這塊市場的零售銷售額為28.13億港元,同比下跌19.4%。由於這裡的業務佔總營業額超80%,所以對莎莎的影響較大。由於香港發生社會事件,導致中國內地訪港旅客數量銳減,香港的市況自7月起進一步轉差。
  • 香港莎莎:代購「帶不動」內地顧客消費力減弱
    6月20日,香港知名化妝品零售企業莎莎國際控股有限公司(00178.HK 下稱「莎莎」)公布2019年財政年度業績報告,公司及其附屬公司之持續經營業務的營業額增長4.5%至8375.9百萬港元。今年5月1日至5月4日的勞動節假期,莎莎港澳地區零售銷售按年錄得0.4%跌幅,與2018年為期3天的假期相比,港澳地區零售銷售按年下跌3.9%。
  • 做化妝品零售的「莎莎們」 轉攻內地後如何生存?
    香港零售商們的冬天已持續很長一段時間,眼見愈發寒冷,做化妝品零售的「莎莎們」選擇進入內地以尋些暖意,畢竟那裡更靠近它的「金主」們。   11月23日,莎莎國際公布了其2016/2017財年中期財報,截止至9月30日,集團營業額為36.28 億港元(約合32.37億元),與同期的37.78億港元(約合33.70億元)相比有4%下滑;港澳地區的零售銷售額由30.10億港元(約合26.85億元)下跌3.6%至29.32億港元(約合26.16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