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莎莎賣得差,暴露了香港人的沒有進步

2021-02-06 Fashion採訪手記

嗯,你知道的,香港的零售業已經不景氣很久很久了……莎莎大概是其中的典型了。


上周,莎莎國際公布了2016年財報中期財報,顯示截至到9月30日,集團營業額為36.28 億港元(約合32.37億元),跟2015年同期的37.78億港元(約合33.70億元)相比有4%下滑;港澳地區的零售銷售額由30.10億港元(約合26.85億元)下跌3.6%至29.32億港元(約合26.16億元)。


莎莎國際的直接競爭對手卓悅,業績更加糟糕:營業額為10.10億港元(約合9.01億元),較去年同期的11.47億港元(約合10.23億元)下滑11.9%。


除了大家都知道的內地遊客減少(事實上我們會在之後對這一點做個質疑,記得往下看)這個原因之外,人民幣貶值也是個重要原因


王薇(化名)在微信朋友圈裡從事香港化妝品代購工作,莎莎和卓越是她經常光顧的地方。但是今年下半年以來,人民幣貶值的速度比較快,她的生意受到了影響。


「以前,大家開玩笑說,香港是『全場8折』,現在已經接近9折,價格優勢都沒有了。」王薇說。今年年初的時候,港元兌人民幣的匯率還是0.8369,今天,港幣兌人民幣的匯率達到了0.89;隨著可期的人民幣貶值預期,香港的價格優勢會越來越小。


像王薇這樣的代購開始嘗試售賣韓國和日本的化妝品,或者代理別的微商品牌。


另一個原因是國內對化妝品徵稅的降低。


隨著中國國家稅務總局宣布不再徵收普通化妝品的消費稅、高級化妝品的稅率由30%降至15%,內地化妝品價格調低之後,香港的化妝品行業又喪失了一個拼價格的利器。莎莎國際的主席兼行政總裁郭少明最近公開表示過,消息來得太過突然,可能將影響公司的網購及零售業務。




「微商」出馬


莎莎和卓悅們想出來一個還挺接地氣的銷售大招:微商。


根據《第一財經日報》的報導,在香港海港城(嗯,去過香港的你一定去過這個shopping mall)的MiuMiu門店裡,銷售人員陳琳(化名)正在為這個月的業績發愁。在一次培訓課上,培訓師建議大家都用微信來做推廣和銷售。和大部分香港人一樣,陳琳常用的聊天工具是Whatsapp,她並不熟悉微信。


在匆忙學習了流程後,陳琳開始向所有有過購買記錄的MiuMiu會員發簡訊,告知大家未來她將在朋友圈做推廣,希望喜歡MiuMiu產品的顧客可以多多支持。


陳琳並不是做香港奢侈品「微商」的第一批人。早在1年前,在莎莎工作的梅雪(化名)已經開始從事「微商」工作,並且生意很紅火。


梅雪說,莎莎鼓勵所有前線銷售人員開微信帳戶,並且在朋友圈不定時地發產品信息,公司會統一從香港發貨,保證14天內送達貨品,而通過這種「微商」的商業模式,銷售人員也可以賺取一定佣金。


和一般的微商不同的是,不論客戶使用的是微信支付還是支付寶,都統一用公司官方的帳戶接收錢款,而自己不能加價。




沒有進步


但問題又來了,價格的優勢還是會日益弱去,「微商」這個接近於CRM的做法在短時間內可以留住一部分顧客,但是新顧客呢?長久的打算呢?


我們剛剛說,要打算深究一下內地遊客減少對莎莎業績的影響。


港澳地區對於莎莎賣得好壞的影響顯然是超大無疑的,看財報可以知道,港澳地區門店佔莎莎主要營收來源的81%。所以,內地遊客減少對莎莎業績一定是有影響。


但是,我們來看一組這樣的數據:在新加坡、臺灣,莎莎的營業額按當地貨幣計算分別較去年同期下跌11.1%和23.1%。要知道,根據新加坡旅遊局公布的數據,去新加坡旅遊的中國遊客人數在今年1-8月是增長的,莎莎小姐,再用「內地遊客人數減少」這樣的理由來搪塞我們,就說不過去了吧?


再說一個事實。其實莎莎和卓悅很早就知道內地人生意好做,跑來內地開店。但是結果呢,2015年,卓悅陸續關閉廣州和深圳的多家門店(這個還能理解,畢竟廣州人和深圳跑去香港買多方便),而莎莎除了在內地關閉一部分門店,還在縮減店面面積,把店面面積從300多平米縮小到100平米,就是為了減少虧損。


目前,莎莎在內地有53家門店,卓悅有46家。



我早些年衝著「莎莎」這個品牌逛過上海的店,結果發現品牌、產品沒有吸引力,價格也沒有優勢。(不知道後來有沒有過改善,我兩年不在國內,歡迎大家update)


不過化妝品連鎖這個生意,本來就不好做。和莎莎、卓悅同個遭遇的還有LVMH旗下的絲芙蘭。沒錯,絲芙蘭在中國內地的門店已經達到200家,網上銷售增長強勁,但是,據一名業內人士向我們透露說,絲芙蘭直到去年,才剛剛在中國實現盈利,之前也長期處於虧損狀態。


有人拿屈臣氏的成功案例來說事兒,說實話有點有失公允,屈臣氏本質上是一個綜合超市,賣的產品單價不高,解決的是大家在便捷上的需求,與其說跟莎莎是競爭對手關係,其實跟7-11這類便利店的競爭關係更強一些。何況,屈臣氏擁有「自有品牌」,這部分的自有產品貢獻了不少利潤。


但是,你又不得不承認,同樣出身港資的屈臣氏,在進入內地市場之後,還是在選擇產品、品牌,設立銷售模式上,做了好多本土化的嘗試;最重要的是,它與時俱進,知道怎麼在內地消費者變聰明、變成熟的同時,也讓自己變得聰明、成熟起來。


反觀莎莎、卓悅,他們當然也在嘗試O2O模式,也在引進全新的產品,豐富產品組合,加強線上推廣,整合線上線下的CRM。莎莎除了自己家的官網之外,還跟天貓、京東、蘇寧易購達成了合作,最近還跟考拉海淘建立了合作;同時,也還在移動端上發力。


模式其實都跟對了,但內核呢?很長時間以來,香港的零售業都比內地零售業發達、成熟很多,我2009年第一次去香港的時候,被莎莎裡琳琅滿目的品牌深深吸引,但7年過去了,品牌豐富早就不是優勢了,單單的價格低、服務好,可能也都成不了致勝的關鍵。


我們常常說,拋掉過去的成功經驗是一件很難的事兒,對莎莎和卓悅來說,可能難度還好,因為他們此前快速的增長得益於政策——「自由行」的開放。


如今,深入了解內地客的轉變,探究內地消費者的痛點和渴望,甚至從內地競爭對手那裡學習真正的「網際網路思維」(而不僅僅只是模式的簡單複製),才是包括莎莎在內的香港零售商們要做的。


添加微信號fashion_note關注我們,帶你看最好最快的時尚內幕。本文屬「Fashion採訪手記」主創原創,轉載請務必徵詢轉載事宜。聯繫我們請於後臺留言,或者寫郵件到fashionnote1@sohu.com

你還能在以下這些地方找到「Fashion採訪手記」:

新浪意見領袖專欄

搜狐網/客戶端

網易客戶端

騰訊網/客戶端

鳳凰網

今日頭條

界面新聞

知乎專欄

相關焦點

  • 香港莎莎的黃昏
    香港沒地嗎?元朗、上水大片大片的空地讓人看了都覺得透心涼!所以很多內地人到香港後很難理解:這就是毛姆眼中的面紗?張愛玲筆下的傾城?余光中詩裡的情人?李碧華書中的歡場?有智識者曰:那是你沒有去過太平山,沒去過山上的豪宅做客!
  • 揭秘 | 香港莎莎、卓悅到底有沒有假貨?東西為何那麼便宜?
    其實SASA,卓悅,雅施,卡美萊等在香港都是大型的化妝品連鎖店,很多均為上市公司,幾百家門店所以這些地方是絕對不會賣假貨的因為一旦被發現售假,香港政府是會嚴格處罰的,而且早就被告到倒閉了Questions 2
  • 香港莎莎也快"撐不住了"?
    莎莎國際發盈利預警8月銷售同比下滑近三成香港「莎莎」也快撐不住了?9月18日,莎莎國際(以下簡稱「莎莎」)發布盈利預警,截至8月31日止5個月內,公司營收30億港元,同比下降15%,其中港澳市場營收也下跌17%。
  • 100w人被騙,香港莎莎進貨渠道曝光...
    要知道香港莎莎是我每次去香港都必buy的寶藏店鋪,現在不能過港,只能靠香港莎莎小程序續命!!誰知道!我跟閨蜜說,香港莎莎小程序上
  • 揭秘 香港莎莎、卓悅到底有沒有假貨?東西為何那麼便宜?
    其實SASA,卓悅,雅施,卡美萊等在香港都是大型的化妝品連鎖店,很多均為上市公司,幾百家門店,所以這些地方是絕對不會賣假貨的,因為一旦被發現售假,香港政府是會嚴格處罰的,而且早就被告到倒閉了。專櫃價格高但是會免費送你一堆小樣和中樣,而莎莎、卓悅這些店裡的小樣是直接拿來賣的,相當於從中賺取了收益。3.平行進口貨,即水貨,這是影響價格最重要的因素1.店租、專櫃顧名思義就是從原產國正規渠道進來的正品行貨,而美妝店賣的是水貨。
  • 【娜娜香港代購】香港莎莎、卓悅、卡萊美有假貨嗎?最全購物心得分享!
    答:其實SASA,卓悅,雅施,卡美萊等在香港都是大型的化妝品連鎖店,很多均為上市公司,幾百家門店,所以這些地方是絕對不會賣假貨的,因為一旦被發現售假,香港政府是會嚴格處罰的,而且早就被告到倒閉了。為什麼價格比專櫃便宜那麼多?
  • 廣州人最愛去的香港莎莎、卓悅那麼便宜,究竟有沒有假貨呢?
    專櫃一般座落在DFS、朗豪坊、海港城、又一城等大型百貨,無論租金、人力成本都是極高的,而莎莎、卓悅、雅施、卡萊美這些連鎖美妝店一般都座落在小街小巷,狹窄的店面還有態度一般的服務員,成本減少自然可以讓化妝品更加便宜。2,小樣。
  • 今日香港零售板塊為何走強,莎莎國際(0178.HK)又為何大漲6%?
    香港本土零售股和地產板塊漲勢喜人。最終,莎莎國際(0178.HK)收漲5.75%、九龍倉置業(1997.HK) 收漲4.68%、太古地產(1972.HK)收漲近3%、六福集團(0590.HK)收漲2.2%、周大福(1929.HK)收漲1.19%。我認為刺激股價上漲的原因是香港逐漸恢復了平靜。由此一來,內地遊客和購房客流量會上升,這是導致今天這兩大板塊上漲的主要原因。
  • 香港莎莎、卓悅到底有假貨沒?東西為何那麼便宜?
    其實SASA,卓悅,雅施,卡美萊等在香港都是大型的化妝品連鎖店,很多均為上市公司,幾百家門店,所以這些地方是絕對不會賣假貨的,因為一旦被發現售假,香港政府是會嚴格處罰的,而且早就被告到倒閉了。為什麼價格比專櫃便宜那麼多?
  • 從莎莎退出臺灣看香港零售業的現狀與轉型
    日前,香港美妝連鎖商店莎莎宣布,將在今年3月底前關閉在臺灣的全部21家門店。1997年,莎莎在臺的首家店鋪開業,20餘年的耕耘後,莎莎為何如今黯然退場?  香港零售業回暖為港商提供機會(圖片來源於網絡)  莎莎在官網的聲明中表示,公司在臺灣的表現疲弱,已經連續六年虧損,認為在可見的將來扭轉機會較低,將退出臺灣市場併集中資源發展內地、港澳和新加坡、馬來西亞市場。  東邊日出西邊雨,莎莎在臺灣也許逆襲無望,香港的零售業卻呈現新氣象。  2017年,隨著遊客數量和內需的增加,香港零售業扭轉了持續三年的下跌趨勢開始反彈。
  • 香港莎莎也快「撐不住了」?盈利警報:8月銷量驟降
    9月18日,莎莎國際(以下簡稱「莎莎」)發布盈利預警,截至8月31日止5個月內,公司營收30億港元,同比下降15%,其中港澳市場營收也下跌17%。 其中,8月份銷售表現最差,同比下降約28%,而港澳市場在該月下降32%。莎莎還在公告中透露,9月份公司銷售情況仍然會非常疲弱。
  • 天吶,香港莎莎被騰訊曝光了...
    之前推薦香港莎莎1.2.3款優惠時,就看到評論區的寶貝說最近香港莎莎要搞事,果然
  • 香港莎莎到底有假貨沒?便宜沒好貨?終於有人講明白了!
    DFS | SK2 |  蘭蔻 | 雅詩蘭黛 | 後 | 雪花秀 | 科顏氏 | 希思黎 | 倩碧 | 嬌蘭 | 萬寧 | 莎莎 | 屈臣氏 | 包包 | 口紅 | iphone | 零食 | 手錶 | 旅遊 | 樓上 | 崇光常去香港購物的人都知道,莎莎、卓悅、卡萊美這些連鎖店的東西
  • 真探 香港莎莎、卓悅到底有假貨沒?東西為何那麼便宜?
    其實SASA,卓悅,雅施,卡美萊等在香港都是大型的化妝品連鎖店,很多均為上市公司,幾百家門店,所以這些地方是絕對不會賣假貨的,因為一旦被發現售假,香港政府是會嚴格處罰的,而且早就被告到倒閉了。為什麼價格比專櫃便宜那麼多?
  • 美容巨頭莎莎將關閉香港25家店
    1月15日消息,在香港零售業歷史最差的一個季度,香港美容巨頭莎莎國際控股有限公司(0178.HK) 未能倖免,截止12月底的前三月銷情慘澹,唯12月社會事件緩和情況下,跌幅略微收窄。10-12月,莎莎國際營業額15.841億港元,同比大跌27.3%,並拖累前三季銷售跌幅擴大至19.7%報50.783億港元。
  • 香港莎莎也撐不住了?8月銷售額狂降28%!大牌們也不好過,市場氣氛堪比「非典」時期
    而現在,知名香港美妝連鎖「莎莎」也快撐不住了!9月18日,莎莎國際(以下簡稱「莎莎」)發布盈利預警,截至8月31日止5個月內,公司營收30億港元,同比下降15%,港澳市場營收下跌17%。 其中,8月份銷售表現最差,同比下降約28%,而港澳市場在該月下降32%。莎莎還在公告中透露,9月份公司銷售情況仍然會非常疲弱。
  • 香港莎莎的中年危機:失去的150億,失去的10年
    文|魚丸1997年,是屬於香港的歷史時刻,也是屬於莎莎的歷史時刻。就在這一年,莎莎在香港聯交所上市,成為香港首家上市的化妝品專門店。2003年香港自由行的開通,以及2009年赴港籤證進一步放開,造就了以莎莎為代表的香港零售業的黃金時期。然而,2009年至今,這張「內地人去香港必掃貨」的名片,卻一再錯失內地市場的發展機遇。
  • 線下遇冷 香港莎莎、巴拉巴拉們如何「私域」破局?
    起因是在用戶增長團隊與客戶進行前置諮詢的過程中,一個普適性問題逐漸暴露出來——在微信生態內,不少品牌經過原始積累,已經有較好的粉絲基礎和影響力,但與之形成反差的是,小程序觸點多,立體組合應用挑戰大,可運營點容易遭到忽視,導致流量利用效率非常低,交易轉化始終上不去。
  • 【香港自由行】(18)香港化妝品購物攻略
    來香港之前,我就暗下決心要買些化妝品回家,卻說我以前沒有去過香港,但是香港的化妝品便宜幾乎地球人都知道,因為免稅所以有的化妝品甚至比原產地還便宜。CD、Chanel的價格也要比內地低很多。歐萊雅的價格和內地的標價幾乎一樣,但是港幣現在要比人民幣便宜,而且產地和配方也有些不一樣。下面有部分俺購買的化妝品大家可以比較一下。 在香港滿大街都能看到「SASA莎莎」的廣告牌,離著莎莎不遠一準有家「卓越」,這倆牌子有點像M和KFC,較上勁了。
  • 香港莎莎也撐不住了?8月銷售額狂降28%!LV們快頂不住了
    其中,8月份銷售表現最差,同比下降約28%,而港澳市場在該月下降32%。莎莎還在公告中透露,9月份公司銷售情況仍然會非常疲弱。 按公告解釋,業績倒退的主要原源於核心市場香港地區的銷售表現疲軟,「受到香港持續不斷的社會活動、貿易摩擦升溫及人民幣貶值所影響,導致來自中國內地的訪港遊客銳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