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臨其境3》是由周濤和杜海濤一起搭檔主持的。除了主持以外,周濤也在節目中展示了配音功底,她為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中的小哪吒配音,讓人驚豔。
周濤對聲音的駕馭能力太強了,大寫的服氣!配音的哪吒完全沒有出戲的感覺,不得不說,當過主持人臺詞功底就是強,周濤在表演時甚至連表情都控制的很到位,現場觀眾就如同正在看電影一般。
《聲臨其境》這個寶藏節目,之前董卿也參加了,作為倪萍的助聲嘉賓。這樣的王炸組合,可以說是有生之年系列。
董卿配的片段來自於《麥兜響噹噹》,這是一部2009年的動畫電影,麥兜系列國民接受度很高,是十分經典的作品。
這場配音的難度很高,首先是蠢萌蠢萌的口音,其次要壓縮成年人聲音呈現出小孩兒的狀態,最後用收斂的語調慢慢通過唱歌的方式釋放情緒。
而董卿的表現,瞬間讓人驚豔。
董卿說她之所以來這兒,是因為想站在倪萍身邊告訴她:這麼多年,你沒有看錯人!
是的,董卿從來都是帶來驚喜的人。
為了這次《聲臨其境》的節目錄製,董卿提前一天來到演播廳,一遍又一遍,反覆地彩排著,而且早在這彩排之前她就在北京的演播室提前彩排過無數次了。
她一直都對自己不滿意,因為想要追求極致,董卿把自己放在很低的位置,她能夠將臺詞滾瓜爛熟背下來,但是她認為這遠遠不夠,還要繼續雕琢,並且約了倪萍一定要在節目開始前合練一次。
像董卿這樣一個高度自律又自省的人,對自己要求很嚴格,才有了十年時間,從地方臺的無名小輩,成長為央視一姐。
01
1973年,董卿出生於上海市閘北區,她的爸爸是上海崇明人,爸爸是個很嚴謹、很堅忍也很善良的人,她繼承了爸爸的這些優點。父母都畢業於復旦大學這所高等學府,良好的家庭背景是她事業的基礎和墊腳石。
小時候,董卿就是個文體愛好者、作文成績很好,演講比賽、唱歌跳舞、體育都好。和大多數喜歡文藝的女孩子一樣,董卿兒時的願望是當一名演員,但是父母都不贊同董卿從事文藝工作,她不顧家裡的反對,1991年9月考入浙江藝術學院的表演專業。
畢業後董卿被分在浙江省話劇團,就在那一年,董卿的一個決定改變了她的命運,成就了一代央視一姐,一個主持界的標杆人物。
1994年,浙江電視臺招聘主持人,董卿陪一個朋友去考試,去都去了,索性自己也報考玩玩兒,結果意外的被錄取了,這樣誤打誤撞迎來她的第一份主持人工作,主持一檔民生節目。
董卿在浙江電視臺工作了兩年之後,她不滿足於事業的舒適區,於是跳槽去了東方電視臺工作。儘管在浙江的時候,很受領導的器重,但在人才濟濟的東方電視臺則不同。
初來乍到,工作很輕鬆,並沒有委以重任;董卿利用這段有限的「閒暇時光」考了上海戲劇學院的電視編導系,1999年順利從這裡讀完本科畢業。
1998年,她受邀主持一檔新節目《相約星期六》,節目樣式討巧,加上董卿清純的主持風格被觀眾接受,隨即受到觀眾關注,在主持界也開始打開了名氣。
我們知道,主持人並不是一個簡單的工作,要能夠面對各種突發事件,考驗著主持人的臨場反應。
在這個行業越久,就越會覺得自己淺薄,能力有限。彼時的董卿沒有自怨自艾,而是選擇認真錘鍊自己的能力和水平。一有時間,她就在家讀《紅樓夢》、《唐宋詩詞》。
這些古典文學,能幫自己平復浮躁,逼自己想清方向。同時,董卿又報考華東師範大學,並順利進入中文系古典文學專業攻讀碩士研究生。
初始學歷為專科的她,用自己的付出和努力換來了一張張含金量高的證書來證明自己,同時這些閃亮亮的證書也成了她日後進軍央視的敲門磚。
02
在上海的這段期間,一次採訪央視一姐倪萍的訪談中,倪萍毫不吝嗇的表達了自己對董卿專業能力的認可,甚至表示:如果把我所有的機會都給了你,你一定節目做得比我還好。
當時倪萍已經是國民主持人,這樣的讚譽,對一個晚輩來說,是莫大鼓勵。
從那時起,董卿以倪萍為榜樣,向著主持人夢想天堂的中央電視臺晉級。在央視工作的頭兩年中,董卿共主持了130多場晚會和文娛節目,並從西部頻道調入綜藝頻道,折取春晚主持的花冠。
尤其是在2007年元旦特別節目中,當接近零點時,現場時間突然出現了兩分半鐘的空檔,這樣的失誤對節目來說,簡直是不可挽回的,所有的人都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沒辦法,導演只能馬上安排董卿救場發揮。
當董卿開始大方自如地自由發揮時,耳麥裡突然出來導播的誤判:「不是兩分半鐘,只有一分半鐘了。」董卿連忙調整語序,準備結束語,而此時,耳麥裡再度傳來更正:「不是一分半,還是兩分半!」
董卿沒有慌亂,而是落落大方地走到舞臺兩頭給觀眾深深鞠了兩躬,用「歡樂的笑」、「感動的淚」、「奔波的苦」等諸多排比句即興製造了一個又一個賞心悅耳的「感謝」。
恰到好處的肢體語言讓她在緊急中控制住了節奏,加上流暢的語言表達,鑄就了這個「金色三分鐘」,也成為了主持學上一個完美的案例。
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正因為她孜孜不倦地積累,才有了鳳凰于飛的耀眼。
董卿曾說:女人外表的美都是短暫的,唯有用知識和涵養修飾自己才能美麗一生,我始終相信讀過的書,走過的路,總會在未來某一個天發揮作用,使我變得更出色。
她一路走來經歷過的風風雨雨,足見她的見地多麼的深刻和高明。
03
當所有人都覺得,她在央視的事業越來越好的時候,她居然選擇了離開。2014年,董卿暫別央視,赴美國南加州大學留學。
跳出舒適圈,迎接新挑戰,並非容易的選擇,尤其是本身已經在行業的金字塔尖上。
面對董卿的「出走」,很多人發出不和諧的聲音,而她的「恩師」「好友」倪萍對她的選擇大加讚賞:董卿為什麼走我不知道,但是我相信她回來一定會成為更好的自己!
董卿後來得知,倪萍經常在央視同事面前誇她,這給重壓之下的她帶來些許溫暖。
2016年,董卿回歸央視,《中國詩詞大會》《朗讀者》…她的表現比從前還要好,節目也一檔比一檔火。她還擔任了《朗讀者》的製片人,責任更重。
她曾經連續二十多個小時沒睡覺,十個小時沒吃飯,卻依然精神抖擻的在臺上主持。她曾在大年三十給設計師打電話,要求修改鑲著一百多顆鑽的禮服上的其中兩顆小鑽的位置;她曾在一次節目錄製現場摔下了舞臺,髕骨受傷後,被送去醫院前,依然仍拿著臺本和題庫看。
倪萍在2017年參加《朗讀者》的錄製,董卿是這樣介紹姐姐的:
倪萍由衷為優秀的董卿的感到高興和驕傲:
然後更有了《聲臨其境》上兩代央視一姐同臺,兩個人的眼中都熠熠生光,仿佛從彼此身上看到了自己。我們在看她們演繹麥兜的同時,更是在看兩個精緻的女人是如何把自己生命燃燒到淋漓盡致的。
主持人,同樣是聲音的代表,字正腔圓同樣是作為配音員最基本的要求。
如果哪一天,她們不再主持節目,那麼在配音的道路上也可以開啟新的篇章和徵程。
記得董卿說她很喜歡《朗讀者》第二季札記裡的一句話:生命的意義是如此厚重,無論我們怎麼樣全力以赴都不為過,因為我們生而為人。
「我是一個活得特別用力的人,用力不夠的話我自己會覺得不過癮,你會覺得日子似乎白過了,多可惜啊。」董卿如是說。
知乎上有個問題:為什麼有那麼多人喜歡董卿?回答得最好的答案是這樣的:因為她做每一件事情,都會拼盡全力。
「拼盡全力」的確是對董卿最好的詮釋。
在《聲臨其境》的舞臺上,我們看到了董卿的另一面,那個歷經千帆,依然全力以赴,笑對人生的智者。
這句話,同樣也適合出走歸來的倪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