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管虎、郭帆、路陽聯合執導,
張譯、吳京、李九霄、魏晨、鄧超主演的抗美援朝題材電影《金剛川》,
目前票房破7億,在豆瓣的評分是6.5分。
電影引發了網友激烈的討論。
然而,有件事卻難得的意見統一。
張譯演技牛!誰用誰爽,一直用一直爽!
這是拋開電影,對演員張譯最高的評價。
再加上,他在今年上映的《八佰》、《我和我的家鄉》裡出色的表現。
很多人都感慨,張譯終於火了。
長得醜的他,就是牛!
我最早注意到張譯,是看了神劇《士兵突擊》。
那時候,他是忠厚善良的史今班長。
他把王寶強扮演的許三多從一個笨拙懵懂的少年帶成了兵王。
他溫柔寬厚,卻堅強得讓人肅然起敬。
「史今」是劇本上的人物,卻被張譯演得讓我覺得他是真實存在的。
劇中他離開隊伍那場戲,我至今不敢重溫。
那場戲也是他的殺青戲。
他在同一天收到了自己的轉業報告被批准的通知書,這意味著他不再是一個軍人了。
人生的際遇與戲中重合。
從拼命隱忍到忍不住大哭,嘴裡還含著半顆大白兔奶糖。
感情的爆發極具張力,我當時也跟著他流淚。
通過史今,我第一次知道了張譯。
那一年,他28歲。
2005年,張譯參演了胡玫導演的《喬家大院》。
飾演陳建斌的小跟班,戲份不多。
有一天,胡玫拍著張譯的腦袋問:「張譯,今年多大了?」
張譯說:「27了。」
胡玫回:「你記著,男演員28歲再不出來,您就洗洗睡吧。」
張譯聽完一身冷汗。
似乎這句話的意思就是「你不能再演戲啦,你演戲就是個死啊。」
所以28歲這一年,他拼命為自己爭取演戲機會。
《士兵突擊》的前身是戰友話劇團一部話劇,叫《愛爾納·突擊》。
這部話劇張譯是相當熟悉的,因為他前後接觸了3年。
當「活道具」、當群眾演員、當場記、當「袁朗」的替身B角。
B角是什麼概念?
就是A角不死,B角就基本上上不了臺。
張譯熬了三年,硬是沒演成袁朗。
劇版籌備的時候,他給導演康洪雷寫了3000字的自薦書。
或許是被這個年輕人的真誠打動了,
導演決定給他一次機會。
後來,《士兵突擊》火了。
在接受採訪時主持人問他:有沒有一種長舒一口氣的感覺?
張譯說不光是長舒一口氣,更多的是有點像是躲過一劫一樣。
關於「演員」這一劫,他確實有資格這麼說。
不管你承不承認,娛樂圈始終是一個先看顏值的地方。
前有黃渤的難,後有張譯的苦。
很多人覺得張譯長得醜,但也有不少人認為他不醜。
我也認為他沒那麼醜。
但在張譯的人生中,切切實實地被掛上過「醜」的字眼。
早年在話劇團時,張譯的綽號就是「驢臉」。
還被評為「話劇團三醜」 之一。
他排第三。
排在第一的是《武林外傳》裡演燕小六的肖劍。
當然,這種劃分或許不是出於惡意。
但就此來看,在當時張譯長得確實不討喜。
薄薄的單眼皮,眼睛小,鼻梁不高,嘴唇略厚。
用張譯自己的話來說,「是個條件不太好的演員」。
因為長得醜,還被女朋友父母嫌棄過。
早年間,張譯談了個女朋友。
交往了兩年,女方父母得知後倒也沒阻止。
但當他們知道張譯想當演員時,卻說:
「這孩子臉好像被屁股不小心坐過的,以後肯定當不了演員。」
張譯無奈,還是嫌我醜啊。
還有一回,是他剛到北京戰友話劇團的時候。
據話劇團老師彭彭回憶對張譯的第一印象:
「站沒站樣,站那兒八道彎那種……那麼個瘦子,脖子又長,當時覺得這孩子形象不好。」
那時候,大眾最喜歡的是陸毅、陳坤那樣的帥哥。
平淡近乎「醜」的張譯,又怎麼能受到歡迎。
有一次,團裡外聘了一位導演要拍電視劇。
這位導演之前見張譯跑過龍套,便跟團裡要求張譯做男三號。
為此,張譯還婉言推掉了康洪雷導演一部戲的邀約。
「我就想向團裡證明下自己。」
然而電視劇開拍的時候,因故換了導演。
張譯竟然也被換下。
張譯不服氣,給領導打電話,領導說:「你演戲就是個死。」
同樣的一句話,團裡一位資歷較深的導演也說過。
有一次去西安演出,團裡外號「五大爺」的話劇導演喝了酒,摟著張譯說:
「你們這撥人裡,我最喜歡的就是你了。但是,你不能再演戲了,你演戲就是個死啊。」
但他不相信,他不相信自己當不了演員。
就算顏值不夠,也能靠努力來湊。
他努力演小品,錄廣播劇,做場記,當編劇,當路人甲乙丙丁,龍套一跑就是五年。
「到最後,我都覺得我就像一條死狗,就這樣混,但還在堅持,只是想用跑劇組這件事來證明我是一個演員。」
後來我們都知道了,他用實實在在的演技證明了自己。
2009年,《我的團長我的團》中的孟煩了
2009年,《生死線》中的何莫修
2012年,《北京愛情故事》中的石小猛
2014年,《辣媽正傳》中飾演元寶
影評人孤獨島主認為:陳可辛的《親愛的》是張譯電影表演事業發展的分水嶺。
「他飾演的男配角在生日宴上聲明放棄並決定重啟人生的戲份中,張譯賦予角色一種超越隱忍本身的隱忍感覺,顯示出其將角色情緒與背景做一種緩慢極端化浸入處理的出色能力。而在《山河故人》中的張晉生,張譯事實上是通過一種平和的方式凸顯角色的不平和,用沉默是金集中表達張晉生滿身的戾氣,來達成推動敘事的潛移默化效果。」
憑藉看哭了很多人的《親愛的》,張譯拿下了金雞獎最佳男配角獎。
這是他出道以來獲得的第一個專業性大獎。
領獎臺上,張譯足足致謝了17次。
有人說,他謝這個謝那個,卻忘了感謝拼命堅持的自己。
這麼多年的努力,他值得。
多年的積累磨練,加上對於演戲的那份敬畏、認真。
再也沒有人說他「演戲就是個死」了。
2017年,他演了《雞毛飛上天》。
一場火車上八年後相逢的戲,再次讓無數人眼角溼潤。
憑藉電視劇《雞毛飛上天》,張譯斬獲上海電視節白玉蘭獎最佳男主角。
以及金鷹節觀眾喜愛男演員獎。
憑著高超的演技,張譯徹底打開了知名度。
然後就是《紅海行動》、《攀登者》、《我和我的祖國》等等一系列大片。
如今,張譯是觀眾心目中的實力派演員。
如果說作為演員的一路拼搏就像是不斷攀登高峰,他走過的路途可謂十分崎嶇。
他這張別人口中長得「醜」的臉,他這個別人口中「演戲就是個死」的演員,這些年所演繹的每個角色都被觀眾記住了。
現在,知乎有人這樣評價他的長相:
「別人我不知道,從我個人審美來說,張譯長得特別帥,說不來該用什麼詞,反正是很想嫁很喜歡的類型。」
「我覺得張譯很帥!」
張譯能紅絕對不是靠臉,這麼多年他一直用作品說話。
他是一個合格的演員,一個認真對待每個角色的演員。
就像黃渤對他的評價:
「他就像是陳年老普洱,雖然年紀沒那麼老,但是底蘊味道很深。」
在坎坷中沉浮多年,他成長為一個從容淡定、溫潤謙遜的人。
一次次的顛覆,也用實力證明了:
真正的演員,無需靠臉吃飯。
我是作者拾光君,感謝點讚和關注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