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娛樂圈中長得好看重要嗎?
相信很多人會說重要啊,現在是「流量為王」的時代。
只有長得好看才能被更多人關注到,受到大家的喜愛,獲得更多的資源。
諸如現在當紅演員王一博、肖戰、任嘉倫等人年輕又帥氣。
就算是老一點的戲骨諸如鄭少秋、焦恩俊、張智堯等人,年輕時那也是相當帥的,絲毫不輸現在的「小鮮肉」。
可是娛樂圈中還有很多演員長得不帥,卻也非常出名。
譬如黃渤、杜旭東、林永健等人,非但不帥,還可以說是醜,但是他們依然塑造了很多經典的角色。
這樣一看好像長得好不好看似乎也不那麼重要了。
或許長得不好看也能出名,只是成名之路比被人要更加艱辛一些吧。
能有多艱辛呢?看看張譯的故事就知道了。
張譯醜嗎?
第一次看張譯是在王寶強主演的《士兵突擊》時,他飾演的史班長給很多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再就是,張儀和殷桃一起主演的《雞毛飛上天》。
通過這兩部劇對他的印象就是小眼睛,小臉盤,皮膚黝黑,不算帥,也不算醜,就一般人吧。
但是萬萬沒有想到的是,在他成名之前很多人都說他長得醜,上學的時候還得了一個「驢臉」的外號。
一開始他也不覺得自己有多醜,但是身邊的人紛紛說他醜。
上學選「三醜」他就是其中一醜,工作後領導醉酒說以他的長相演戲,就是個死。
這對他造成了很大的打擊,再後來說起自己的長相時,他曾自嘲:面目可憎。
張譯醜嗎?真心不覺得。
他的長相自然是算不上美男子的,但是在一般的人裡,也沒有他們說的那麼醜吧。
除了被說長得醜,甚至一度到過無戲可拍的地步外,張譯還從小就特別倒黴,為此還自封為「衰神」。
自封「衰神」的張譯
張譯1978年出生在哈爾濱,父母都是老師,但偏偏張譯屬於那種「三天不打,上房揭瓦」的皮孩子。
餵兔子吃蔥,往雞身上小便,拿著斧頭砍螞蟻等等都是他做的淘氣事,為此沒少挨打,但就是屢教不改。
在張譯很小的時候,父母像往常一樣準備坐渡輪到江對岸的學校上班。
但是張譯吵著鬧著非要父母帶他上動物園,父母怎麼哄都沒有用。
哪怕是著急對他動粗,他也堅決纏著父母不讓上班,就是要去動物園。
父母拗不過他,見說也沒用、打也沒有隻好帶他去。
等他們帶著張譯從動物園回來的時候,才知道這天的渡輪出了事故,那艘渡輪上的人全部遇難。
張譯父母因為孩子哭鬧錯過的那艘渡輪,倖免於難,可以說與「死神」擦肩而過。
可是張譯卻仿佛用盡了自己一生的幸運一樣,此後倒黴事兒不斷。
你體驗過那種凡是自己喜歡吃的店,最後都倒閉的絕望嗎?
據說張譯就有類似的經歷,他是凡是上過的學校,最後都倒閉的了,託兒所如此,幼兒園如此,小學也是如此。
上了初高中還好些,學校是不再倒閉了,開始改名挪地兒了。
後來考上了北京廣播大學,由於一些原因他沒有去,結果這個學校當年就改名為現在知名的「中國傳媒大學」。
鑑於以上種種,他自封了一個「衰神」的稱號,覺得自己真的是太倒黴了。
工作後因為長得醜一直沒戲拍,好不容易有導演挑中他來演,結果沒幾天導演被開除了。
他就更加覺得自己是「衰神」附體,一度非常消沉。
曾因長得醜無戲可拍
張譯高三畢業後考上了哈爾濱話劇學院,經過半年的學習他愛上了話劇表演。
但是在哈爾濱他不能天天看話劇,於是決定到北京去上學。
19歲的張譯一心想學話劇,考上了北京戰友話劇團學員班,從此開啟了自己的當兵生涯。
張譯這時候不太愛說話,但是很喜歡寫日記。
可是正因為這個習慣又缺少和是室友們交流,引起大家的不滿和排斥。
於是張譯就更不愛說說話了,同學們說他醜,就連劇團領導喝醉了也都不忘說他醜,讓他備受打擊。
在話劇團當兵這九年,張譯一直都是被忽視的那種。
什麼雜七雜八的活都讓他來做,可因為長得的醜就是不讓他上臺表演『。
除非是有人突然病了,或者急缺演員的情況下才會讓他上場,基本都是一閃而過的那種龍套。
好不容易有個女導演挑中他演男三號,沒幾天那個女導演就不知道什麼原因被開除了。
後來領導明裡暗裡諷刺他不會演戲,又長得難看。
因為長得醜,張譯被奚落了不是一次兩次了,加上他對戲的「較真兒」程度也引起了很多人的不滿,
就連領導也不喜歡他。
如果他長得帥一些,哪怕「較真」一些可能也會因為顏值高對他寬容一二,但是他沒有。
於是張譯從一開始跑龍套的小角色,漸漸的到了無戲可拍的地步。
在話劇團做的最多的不是演話劇,而是做場記改劇本。
感嘆:混口飯吃太難了
這樣的生活對張譯來說真的是太壓抑,太難熬了。
但是他沒有放棄自己,不讓他上場,那就私下自己練,劇本臺詞背的滾瓜爛熟,就連燈光的位置都記得一清二楚
熬了幾年後終於提幹了,於是開始做編劇,花費了3年的時間寫出了一個劇本,在團裡卻沒能拍攝出來。
於是他不死心又拿著劇本到處跑劇組,得到的都是拒絕。
讓人不由感嘆:想要在娛樂圈混口飯吃真的是太難了。
短暫的頹廢過後,張譯依然沒有放棄,他做好了一切上場的準備。
無論是群演還是畫外音任何角色,只要需要他就能隨時上場,等所有人走後自己一個人在臺上表演。
這是他這份用心,也讓他等到了自己的機會。
2004年導演康洪雷在拍攝《民工》的時候需要一個長相又黑又瘦土氣難看的演員,就到張譯所在的話劇團調演員。
這次角色終於輪到他的頭上了,雖然一場哭戲張譯拍了一上午,但是導演康洪雷卻並不著急
因為他發現張譯身上那種角色代入感很強,只是代入的速度稍微有點慢。
那場哭戲演完,效果非常好。於是導演從張譯的背後抱住了他,表示對他的鼓勵和肯定,這一個擁抱讓張譯感動的淚流滿面。
這一年也成了他幸運年,從此事業開始走上坡路。
2005年,康導演邀請他出演《士兵突擊》,但是他所在的話劇團不肯放人,除非專業。
於是他果斷選擇了康導演,離開了這個壓抑了他9年的地方。為了演小配角「史班長」,放棄了一輩子的「鐵飯碗」。
這年他28歲,一個「男演員再出不來,就洗洗睡吧」的年紀。
事實證明他選對了,他演的」史班長」給觀眾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也給他自己迎來了更多的演出機會。
如果守著「鐵飯碗」他可能一輩子都是上不了臺的替補。
但是他沒有守,他也真的走出來了,此後出演了很多諸如《我的團長我的團》等抗戰題材的影視劇。
後來,又憑藉《親愛的》、《雞毛飛上天》等影視作品分別獲得了金雞獎最佳男配獎,以及白玉蘭影帝等獎項。
現在的張譯終於走了出來,熬出了頭,演技越來越嫻熟,也獲得了更多觀眾的喜歡。
希望他以後可以越來越好,給大家帶來更多更好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