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把孫子、孫女帶殘了。新晉的爺爺奶奶應該這樣與孩子說話!

2020-12-23 石榴大媽說生活點滴

一位天天在廣場鍛鍊的大媽今天吐槽道:孫子今年上大班,開始學習拼音。老師布置的作業是,讓孩子回家書寫拼音音節,並拼讀音節。結果為了這點作業,家裡「大鬧天宮」了。因為老兩口都不會拼音,就是以前學過,也早已還給了老師。

不管怎樣,還是要輔導孫子書寫拼音字母。剛開始,孩子定不下神來寫字,大媽又吵又吼,好不容易才讓孩子坐在桌邊,拿起了筆。可是,孩子怎麼都不能把字母寫進三線本的格子裡,不是太大了,就是太歪了。大媽邊嘟囔著,邊幫孩子擦掉剛寫過的字母。

大人對孩子吼,孩子也會對大人吼

這時孩子不幹了,生氣地把本子扔了。大媽也生氣了,一邊拾本子,一邊拍打孫子。當然,大媽不會真打孫子,從來都是雷聲大,雨點小的那種。孫子也知道奶奶平常很疼愛自己,於是藉機和奶奶打鬧起來,一來緩解寫字的疲勞,二來反抗奶奶的「壓迫」。結果作業沒完成,拼音也沒讀成。

大媽發出感慨:這可怎麼辦啊!我又不會拼音。聽到這,大家紛紛吐槽到:現在的孩子真難帶。管他吃,管他喝;還要管他接,管他送;最要命的是還要管他學習。現在的老師是給孩子布置作業,還是給家長布置作業?

我聽到這裡,心想: 這難道只是大媽不會拼音的問題嗎?是完不完成作業的問題嗎?

想到這,我就回憶起這一年以來,她小孫子在廣場的種種表現。

大媽是我們廣場模特隊的頭,天天晚上七點左右要來廣場,帶我們一群大媽們走模特步。四歲多的小孫子常常跟她來廣場玩。因為小孫子的爸爸媽媽要上班,沒法帶他。

一開始我們走我們的模特步,小孫子自己在旁邊拍皮球。時間一長,小傢伙湊熱鬧,就在我們行走的隊伍中拍皮球,有時拍著拍著就坐在隊伍行走的地上拍皮球。大媽看到了,就把他扯到一邊去,並吼一嗓子:「一邊拍去。」

有時,她小孫子還會拿著蘆葦杆,用蘆葦花那一頭蘸著路邊水池裡的水,在地上畫著玩。一開始還是好好畫的,畫著畫著,他就把蘆葦花上的水甩向走模特步的人。大媽看到了,馬上跑過來,一邊喊著,一邊用瑜伽棍拍打他的屁股,想把他趕到一邊去。

小傢伙一邊叫著:「不疼不疼。」一邊穿梭在行走的人群中,推這個奶奶一下,再推那個奶奶一下。大家看在他奶奶的面子上,也不好說什麼。

大家看到這些,感覺沒什麼,不就是小孩子在調皮嗎?其實沒有那麼簡單,他這是在試探他奶奶的底線,一次又一次。當他發現,他每次犯錯,或不聽奶奶的話,奶奶的反應只是叫、吼,頂多拍打他幾下,像撣灰塵一樣,沒有實質的東西。由此他得出一個結論,奶奶的話可聽,可不聽,完全由他做主。

當孩子發現這一現象後,他就用此法去試探他爺爺,他爸爸媽媽。我們知道,現在的爺爺奶奶、爸爸媽媽都無比疼愛自己的孩子,即使孩子犯錯,也只是咋呼幾下,不痛不癢的。

結果,孩子宏觀了。這家我說了算呀!

我可以讓大人給我買我想要的任何東西,不買我就哭,我就鬧,反正他們纏不過我,反正他們遷就我。大人的話,我可以聽,也可以不聽。不聽話,他們最多打我,反正打我又不疼。

時間一長,孩子在家長的一次次嬌慣中,產生錯誤的處理事情的觀念,並且做事越來越會肆無忌憚,並且慢慢養成刁蠻任性的壞習慣。

就像美國著名心靈導師迪帕克·喬普拉說過的:「孩子今天現在的樣子不是剛出生時嬰兒的樣子,而是被大人放在一個錯誤的容器裡擠出來的變形的樣子。」

現在有些過於溺愛孩子的父母、長輩們的教育就是如此。

過於溺愛孩子的父母、長輩們活生生把孩子養殘了!養變形了!

有時大人的吼叫,是心虛的表現。

那麼我們新晉的爺爺奶奶們應該如何去做呢?

我送上一句話,大家就明白如何去做了。「如果您想培養一個『無賴』,那就盡情地去縱』他、

『遷就』他;如果您想培養一個很『棒』的孩子,那麼面對孩子起初的不合理要求,您就要堅持用愛的原則、愛的理由拒絕他。」

1、首先,應該孩子做的事,當孩子不願去做時,家長必須用心平氣和的語氣告訴他,這件事是他的事,必須由他自己獨立完成,比如拼音作業等。並且告訴孩子,如果有困難,可以尋求大人幫助。如果不願完成應該做的事,後果自負。作為家長,應該給孩子獨立完成自己事的空間和時間,不能擅自插手孩子正在做的事。這叫互相尊重。這叫愛的原則。

2、對於孩子故意做些不尊重人的事時,大人應該用沉穩的語調、嚴肅的表情、認真的態度告訴他,這個行為是必須杜絕的,不被允許的。這時,孩子會馬上明白,他做錯了。因為,孩子很會察言觀色,他從大人的表情、語調裡察覺出絲絲涼意,很不舒服。那麼下次,他就不會做了。所以,家長應該巧妙利用「此處無聲勝有聲」的教育方式。而不是查查呼呼,雷聲大,雨點小的愚蠢做法。

大人和孩子互吼。

3、做家長的必須學會用平穩的語氣跟孩子說話。因為當孩子面對家長的大吼大叫時,為了表示他們的不滿,有時他們也會吼回去。經常吼叫會使得孩子在遇到不順心的事情時就會選擇大聲吼叫來宣洩,由此養成了孩子的暴脾氣。這是家長一點一點教出來的,多麼可怕的現象呀!

所以,家長同志們,無論你出於什麼原因,對孩子大吼大叫,或是想捍衛作為父母、長輩的權威,還是想掩蓋自己的心虛?那麼從今天起,請你用平穩的語氣與孩子說話,這樣才能樹立你的威嚴,並培養出擁有好性格的孩子。

相關焦點

  • 爺爺奶奶帶娃火了,孩子被迫提前「老年化」:熱衷模仿也有錯?
    但是,爺爺奶奶帶娃,媽媽們有什麼標準呢?對此,我們的媽媽代表小喬說道:「只要娃別亂模仿就行了!」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我們不妨往下看!爺爺奶奶帶娃火了,孩子被迫提前「老年化」:熱衷模仿也有錯?1.走路篇爺爺奶奶帶娃的第一天,孩子非常興奮,逃離父母的魔爪後,他們走路的姿勢是這樣的:大家看看,孩子走起路來一蹦一跳的,恍如比過年都高興,這心情簡直就像是吃了蜜一樣甜。
  • 兒媳二胎生下孫女,爺爺奶奶笑得合不攏嘴,孫子:是我夠不可愛嗎
    01兒媳二胎生下孫女,爺爺奶奶笑得合不攏嘴,孫子:是我夠不可愛嗎在網絡上有過這樣一個為人津津樂道的視頻,那就是爺爺奶奶和姥姥姥爺都在產房外面等著媽媽生下孩子過了一會兒,一位護士懷裡抱著襁褓走出來了,爺爺奶奶馬上圍上去問情況。當聽到護士說新生兒是個小公主時,爺爺奶奶馬上笑開了花,爺爺還捧著孫子的手猛親了幾口,姥姥姥爺也忍不住拍手叫好。當確認了產婦也非常平安時,這一大家子更是連聲感謝各位醫護人員。
  • 老人帶孩子才不是瞎帶!這樣的爺爺奶奶厲害了
    今天皮皮想先問大家一個問題,你家是誰在帶娃?可能有些媽媽說,我是自己帶,或者是保姆帶。但是無論如何,有一點是不能否認的——日常帶娃,其實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也承擔了非常重要的職責。長輩們帶孩子很辛苦,同時也有苦惱。吃喝拉撒這種事難不倒他們,但是怎樣和娃互動玩耍?有點難!
  • 奶奶燉了一隻雞,給孫子吃肉,孫女喝湯,3天後奶奶愣了
    孫子和孫女一起說道:「香,好香!」張大娘拿筷子夾了很多的肉,放進了孫子的碗裡。張大娘說:「香的話,就多吃點,趁熱吃!」孫子大口的吃肉。孫女趕緊端起碗來,滿懷期待的等著張大娘給她夾肉。可沒想到,張大娘竟然拿起勺子,舀了一碗湯給孫女。孫女急哭了:「我要吃肉肉,奶奶。」
  • 奶奶爺爺和姥姥姥爺,誰更愛孩子?真正的科學排序,不無道理
    可這些老人的內心深處也存在著「攀比心理」,都希望大孫女孫子覺得自己待她(他)更親,事實又是怎樣的呢?你家是奶奶爺爺還是姥姥姥爺帶孩子?據中國新聞網在微博上調查「你家誰帶孩子?」「孩子姥姥帶不了,更多年輕父母自己帶的欲望會更高,一是怕隔代親變成隔代寵溺,影響後代的性格發展,二是老人觀念總會拘泥於舊思想舊傳統,容易產生婆媳矛盾,有能力不如自己帶孩子。」但更多父母由於考慮到生計問題,休完產假後,多數寶媽也會和寶爸一樣回歸職場生活,到底把孩子交給姥姥爺爺還是奶奶爺爺更放心,更能愛孩子多一點呢?
  • 孩子的爺爺奶奶連孫子的生日都記不得,母親詫異,讓人匪夷所思
    爺爺奶奶記不住孩子的生日,我覺得很正常。在這個世界上,疼愛孩子的是父母,有的父母還不如陌生人,那麼有的爺爺奶奶也是如此。曾經,我家的孩子從出生,他的爺爺奶奶就沒有花一分錢在孩子身上,還在外面裝模作樣地表現出很疼孩子的樣子。我們家孩子生日的話,他的爺爺奶奶也是不會打電話過問的。其實,我們家的情況都是一般的家庭,公公婆婆從來都只是關注他們自己的生活,也不會考慮到孩子們的辛苦和辛酸。
  • 兒子兒媳婦給孫子報了6個課外班 爺爺生氣拒絕接送孩子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我給孩子立了一些規矩,比如不能吃太多零食,不能長時間看電視,要勞逸結合等,孩子的爺爺奶奶不但不幫忙督促孩子,反而和孩子一起想辦法『逃脫監管』。我公公婆婆心疼孩子,什麼都不讓他做,每件事都要代勞,時間久了孩子自主能力非常差,因為爺爺奶奶都是長輩,我也不好直接訓斥,只能好言相勸。」
  • 「我想把零食帶回家給爺爺奶奶吃」
    五年級學生陳佳夢性格靦腆,說話時常會臉紅。她怯生生地站出來說:「爺爺奶奶年紀大了,我想把零食帶回家給爺爺奶奶吃。」陳佳夢的回答,引起了其他小朋友的共鳴。原來,這些孩子都是留守兒童,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他們都和爺爺奶奶一起生活。拿到零食的孩子們,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而是把零食帶回去與家人共同分享。
  • 爺爺奶奶提前一年為孫女自學小學課程:為了孩子,真下本了
    ,這種心理有時候不僅僅體現在父母身上,還體現在爺爺奶奶身上。02為什麼有些人不主張爺爺奶奶幫助孫子補習功課?有些人覺得,當了爺爺奶奶以後,應該是頤養天年、享清福的時候,教育孩子是父母的本職工作,本來幫助子女帶孫子就已經是出於關愛,而不是必要的責任。
  • 我想把零食帶回家給爺爺奶奶吃
    …… 11月20日,商洛彩虹公益中心的志願者們前往僅有19個孩子的商州區沙河子鎮的杜溝小學,給孩子們送來零食和文具。 看到這些,孩子們個個都很興奮。可當孩子們拿到零食後,有的卻將零食小心翼翼地收了起來。 「怎麼不吃呢?」記者好奇地詢問。 五年級學生陳佳夢性格靦腆,說話時常會臉紅。她怯生生地站出來說:「爺爺奶奶年紀大了,我想把零食帶回家給爺爺奶奶吃。」陳佳夢的回答,引起了其他小朋友的共鳴。
  • 奶奶帶3歲孫女去寺廟,孫女卻淚流不止,老和尚:別讓孩子進去
    前段時間,王奶奶想著寺廟是福氣之地,心誠自然會靈,便帶著3歲孫女去寺廟祈福。王奶奶剛準備帶著孫女進寺廟的時候,卻不想被一個老和尚攔住:「別讓孩子進去,不然會不好。」王奶奶是從小受過教育的人,以為老和尚的說法是封建迷信,自然是不吃這一套的。所以,王奶奶不聽老和尚的勸阻,仍然決定帶著孫女進了寺廟。
  • 奶奶逗3歲孫女,孩子的話戳痛老人的心
    雖然說不會有大人真正地跟孩子去計較孩子的話,可是有時孩子說出來的話卻容易讓大人在公眾場合覺得有所尷尬,甚至會引發大人之間的矛盾發生,所以家長平時對於孩子的語言教育也要多加注意。「你總來我家蹭飯害臊不?」奶奶逗3歲的小孫女3歲的甜甜是個很惹人愛的女孩,從小是媽媽帶大的。
  • 「不靠譜」爺爺火了,陪孫子打點滴卻霸佔床位,孩子滿臉不知所措
    如今很多家裡的老人成為了帶娃的主力軍,家長平時也因為工作非常忙碌,所以根本就沒有時間照顧寶寶,這個時候孩子的爺爺奶奶和姥姥姥爺就會主動幫忙。 老人都是非常喜歡孩子的,所以他們對自己的孫子孫女也會非常好,但畢竟他們的年紀比較大了,所以在照顧孩子的過程中也難免會出現一些小的問題。
  • 60歲奶奶帶5歲孫子去相親,七旬老人見到她育兒方式,果斷離去
    一人獨居,如果不打開電視機,家裡連個說話的人都沒有,實在是孤單寂寞冷。所以有很多通情理的兒女,都願意自己的老爸/老媽,晚年生活能有個伴兒,往後餘生的幾十年,能有個人對自己的父母知冷知熱。但是,這個伴兒可不是那麼好找的,因為很多奶奶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帶孫輩,所以育兒方式不相融的話,爺爺和奶奶就很難組成一家人。
  • 為了5000元留守兒童被爺爺奶奶虐打,生命垂危時丟進糞坑死亡
    都說在家庭中都是隔輩親,特別是爺爺奶奶對孫子孫女那真是有求必應,不管什麼事都想著孩子,在他們的心中認為孩子想要什麼就給什麼,沒有應不應該這個道理,這在某種意義上也算是溺愛吧,然而今天我們要講的卻是剛好相反的,為了5000元留守兒童被爺爺奶奶虐打,生命垂危時丟進糞坑死亡,究竟在這個家庭發生了什麼呢?接下來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 爺爺奶奶不會用手機,孫女手繪「使用教程」,網友:孝心讓人感動
    01為教爺爺奶奶用手機,孫女手繪"說明書",網友:孝心讓人淚目網上有一個姑娘給爺爺奶奶這個姑娘在讀大學,她從小就和爺爺奶奶關係非常好,在讀大學之前,她每個周末做完功課都會和爺爺奶奶散散步,鄰裡街坊都羨慕二老有這麼乖的孫女。姑娘上了大學,不能再像高中一樣每周回家一趟,有時候她甚至半年才能回家一次。遇到假期時這個姑娘就早早回家看望爺爺奶奶了,爺爺和她提到智慧型手機這件事,並告訴她,她爸幫自己置辦了一個新手機。
  • 「爺爺給孫子孫女取名合情合理」 「爸,你能走點心嗎」
    自強最近一家鬧得不可開交,原因是給孩子改名的事,自強和妻子茜茜有兩個孩子,女兒叫莉馨,兒子厲睿,本來很高好的兩個名字,公公最近不知抽了什麼風,非要自強家兒子女兒改名,要改了跟著自強大哥家的孩子取名,自強大哥家兒子叫超群,女兒叫超燕,話說這真沒什麼內涵也不太好聽啊!
  • 周冬雨爺爺:重男輕女兒子卻英年早逝,孫女周冬雨願為他養老送終
    周爺爺是一位十分傳統的老人,難免有些重男輕女,兒媳沒有一胎得子,他心裡難免有些失望。好在他雖然看中孫子,但也不是苛責孫女的人。當時他們祖孫三代還住在一起,兒子和兒媳要去上班,他和老伴就照顧起孫女,也算用心。
  • 奶奶問孫女怎麼不給自己打電話,5歲孫女一番質問,老人無話可說
    文|文兒孩子比我們想像的聰明,也比我們更識得人心。前段時間老家有事,不得已帶著5歲的女兒回老家。婆婆當著我的面問女兒:「孫女,奶奶可想你了,你怎麼不給奶奶打電話」女兒一臉無辜地質問她,我又沒有電話,你要想我,怎麼不給我打電話?婆婆聽完無話可說,然後不好意思走開了。
  • 爺爺捧著戰疫孫女的笑臉照哭了
    從小在爺爺奶奶身邊長大的劉赫,如今是大連醫科大學附屬二院婦科一名護士。今年的元宵節,孝順的劉赫本來該在那天回家陪爺爺奶奶一起過節。就在老兩口精心準備了一桌子菜時,孫女的電話打了進來:今天我在單位加班,不能回家過節啦!老人當時並不知道:這是一個「小謊言」。打電話時,劉赫已經打點好行裝,加入到逆行馳援武漢的醫療隊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