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以為劇情已經夠虐了,看了小說才知道劇情竟然是被改甜了,求第三季給初一CP一個圓滿的結局!」
《等到煙暖雨收》是一部典型的小甜劇,自9月3日上線第一季以來,收割了不少忠實觀眾,雖然劇情先甜後虐,堪稱玻璃渣般的發糖操作,但是觀眾對於這部劇的期待基本都落在對美好感情,也就是對「甜」的渴望上。
從播出平臺態度也能看出這部劇的潛力,愛奇藝平臺在9月10日對《等到煙暖雨收》主動加更,第二季和第三季也在9月24日、10月9日陸續提檔上線。
質感、人設、故事相輔相成:
「被場景吸引,卻慢慢愛上劇情」
《等到煙暖雨收》改編自慵十一的同名小說,由麥田映畫、愛奇藝文學、兔子洞文化等聯合出品,演員則由新面孔挑大梁。
這部劇講述的是易落(何藍逗飾)、初澈(馮荔軍飾)二人之間纏綿悱惻的愛情故事,以女主角的情感與復仇為主線,將權謀元素巧妙的融合進易落、初澈二人高甜寵溺的愛情故事中。
劇名所體現出來煙雨朦朧、纏綿悱惻之感,可以說是貫穿了整部劇。無論是故事情節,還是服道化、場景美術設置,整部劇都呈現出了清新古風的特質。
畫面以青綠色的淡雅調色為主色調,場景上也都是天然古樸的簡約大氣擺設,人物衣衫造型輕盈飄逸,以清亮雅致的淺配色為主,男女主角雖然身在煙暖雨收閣,但更像是隱居在某處世外桃源,被網友稱為「水墨畫般的神仙氛圍」。
故事情節上則以快速不間斷的緊張劇情發展,和輕鬆愉悅的日常發糖結合,整體節奏輕快、有內容而不沉重,從劇集表現來看,這種「小而美」很對新一代網生用戶的胃口。
相較於劇情內容,《等到煙暖雨收》的受眾對於「初一CP」的討論度其實更高,前期男主角初澈和女主角易落以師徒的身份相處,情愫朦朧單純。兩人心意互通後,日常相處更加大方坦然,但是卻沒有甜到齁人的刻意舉動,就像是初入愛河、認真對待彼此的戀人。
「初一CP」還符合受眾的另一個期望點「反差萌」,初澈看似為人冷漠,實則外冷內熱,易落就負責展現少女最美好單純的一面。走得是接地氣的甜寵路線,得益於劇情設置的恰如其分和演員的自然流露,易落撒嬌賣萌和初澈的寵溺才能激發一眾「老練」觀眾的少女心。
在劇情節奏的設計上,兩人的甜蜜生活在第一季的末尾迎來高潮,同時戛然而止。
直轉之下的劇情為後續播出拔高了期待值,但是製作方收到的「刀片」也不少,因為受眾們大多進入了甜蜜的氛圍,擔心出現高虐反轉。
還有一部分觀眾因為入戲太深,開始站起了易落和其他人的CP:因為易落意外懷了師傅的孩子,但大王子並不介懷,願意許她和孩子幸福生活。而二王子對易落卻愛得霸道邪氣,前期是善於觀察易落喜好的小可愛,後面卻黑化成了和兄弟反目之人。
數據來源:骨朵數據
循序漸進:
爽感之外還要把握節奏感,讓用戶參與到劇集製作中
從服化道吸引受眾留存,以劇情和人設相輔相成,《等到煙暖雨收》的用戶反饋明顯表現出了這一趨勢。在第一季評論詞雲中,「演員顏值」位居C位,「初一CP」對觀眾的吸引力毋庸置疑也是C位擔當。
第二季的彈幕詞雲中,「心疼初澈」「初澈盒飯」等對角色感嘆的彈幕出現較多,對劇情的討論度明顯增多。
於昨日(10月9日)上線的第三季,評論詞雲大多是表示「終於第三季」「終於更新」,可見前兩季起到的帶動作用。
前兩季愛奇藝熱度值均突破5000,《等到煙暖雨收》在網劇分帳維度的表現也可圈可點,上線首日即成為愛奇藝分帳網劇熱度第1名,也是愛奇藝2018年付費劇裡付費劇分帳金額最快突破1000萬的劇集。並且第一季在上線兩周後,就位居愛奇藝VIP電視劇熱播榜第2名。
這也就不難解釋愛奇藝對這部劇的看重和扶持了。
只不過《等到煙暖雨收》帶有一定的「實驗性」,也有著更大的試錯空間。一共36集的小體量劇分為三季播出,便於接受受眾反饋。
第三季的結局是易落和初澈終於再相見,完成了當年被中斷的那場婚事,但兩個人此時已經歷經滄桑,感情過渡到了新層次,少了濃情蜜意,多了深情見骨,成了一對共患難後的悲情夫妻。
製作方表示,根據粉絲的意見反饋,「初一CP太虐了!」大部分觀眾還是希望這對CP能有Happy Ending,於是在國慶期間斟酌修改了第三季的劇情和結局,並且在10月9號順利上線播出。在麥田映畫和兔子洞文化看來,身為製作者,不僅要躬身聽到觀眾的聲音,還要「真正讓觀眾參與到創作環節中來」。
該劇導演是曾經執導過超級網劇《花落宮廷錯流年》的是青年導演麥田,《花落》熱播時便颳起了一陣清新古裝劇的風潮,也是這位導演擅長的風格。此番在微博上跟網友互動頻多,自稱為「服務者」,也從另一方面說明了當下小體量網劇的生存之道,從用戶出發,以關注受眾、引導受眾為主,或許才是有利的打開方式。
洞悉用戶:
以單部劇為矛,探索付費分帳網劇未來發展的可能性
《等到煙暖雨收》作為小而美網劇的一個範例,解鎖了一個新概念:Z世代付費網劇。
概念何解?要先從麥田映畫和兔子洞文化的此次合作說起。上文提到的該劇青年導演麥田,也就是麥田映畫的CEO,在合作方看來是一位極其重視用戶的導演,他所帶領的麥田文化「對用戶有一種相對感性的理解,得益於其長期在觀眾席裡搞創作的信念」。
兔子洞文化則專注於Z世代網生付費內容,一方面瞄準最新網生用戶的審美變革,在網劇付費領域也有著相應的經驗,「網劇市場即將進入4.0時代,付費劇時代,由用戶付費來決定一部劇的價值。」耐飛聯席CEO、兔子洞文化創始人盧梵溪如是說。
相同是都從用戶角度出發,不同的是,麥田映畫深耕創作,而兔子洞文化擅長網際網路運營和宣發之道,在剪輯製作上也會根據對受眾定位的了解、依託大數據提出節奏的調整建議。從目前網絡上流傳的宣傳物料來看,放出的劇情片段在「發糖」時期居多,流傳範圍也更廣,兩位主角清新自然的互動,結合了甜蜜和搞笑元素,十分抓人眼球。
《等到煙暖雨收》直接打透圈層,直擊網文用戶和「少女心」愛好者的需求,圈層表現明顯,也是一個較為成功的「實驗樣本」了。它集合了平臺方、製作方、運營方,三位「最懂用戶」的選手,在項目籌備時就已經找準了方向。
而根據用戶反饋,對後續上線的劇集情節走向做以恰當的修改,這種做法應用在英美日劇上較多,也形成了較為成熟穩固的模式,無論是邊拍邊播,還是將用戶意見有機結合在創作中,是典型的以市場為導向進行影視內容創作方法。比如前段時間,Netflix就做了一次試水,在《黑鏡》第五季的製作中開放了輿論通道,讓用戶作為主體決定接下來的故事情節發展,乃至最終結局。
國內因為種種局限,還未能有大範圍的空間支持這樣做,但是網劇相較於臺劇,本身就處在「藍海」中,《等到煙暖雨收》看準時機,懂得利用網劇的優勢做新嘗試,從這個角度來說,它的「實驗性質」對於網劇整個市場的發展也很有意義,對於網劇未來探索和用戶的互動表達模式提供了可參考的樣本。
在網際網路文化主導下,用戶話語權不斷增強,以往的B to C模式迭代到了C to B,已經形成了令創作者不容忽視的「倒逼」之勢。目前來說,有梗彈幕貢獻創作靈感,粉絲為官方宣傳建言獻策,都是用戶參與進影視劇創作的縮影,而來未來勢必會出現更深更廣的參與度,網劇的特性可以容納這些可能性,目前還只處於「淺開發」的階段。
「無論如何,在我們心裡,他們會一直生活在屬於自己的煙暖雨收閣。」與其說這部劇是販賣甜寵故事,用「造夢烏託邦」來形容更加恰當,在觀眾看來,煙暖雨收閣是一個不食人間煙火的地方,它承載著所有無法被打破的珍貴情感,而這一切都建立在劇情不誇大、不狗血的基礎上,才能引發觀眾的共情。
第三季已於昨日上線,為《等到煙暖雨收》掀開了最後一個篇章,「初一CP」的故事即將落幕,但是他們背後的年輕公司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在兔子洞文化看來,娛樂的未來在掌握年輕人手裡,而付費劇的核心受眾是付費用戶,如何以核心受眾來撬動大眾市場,是兔子洞想率先嘗試的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