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營銷(Event Marking)就是通過把握新聞的規律,製造具有新聞價值的事件,並通過具體的操作,讓這一新聞事件得以傳播,從而達到廣告的效果。事件營銷是近年來國內外十分流行的一種公關傳播與市場推廣手段,集新聞效應、廣告效應、公共關係、形象傳播、客戶關係於一體,並為新產品推介、品牌展示創造機會,建立品牌識別和品牌定位,形成一種快速提升品牌知名度與美譽度的營銷手段。——百度百科
以內衣品牌利用第一夫人希拉蕊,製造新聞話題事件為例。
一次,美國前總統柯林頓攜第一夫人希拉蕊到日本進行國事訪問,按照行程的安排,希拉蕊前往東京一所大學進行演講。
演講在露天廣場舉行,由於當天風比較大,希拉蕊穿著裙子,演講中裙子不時被風吹起。植田二郎不斷用相機拍下現場希拉蕊演講的照片。
晚上在暗房衝洗膠捲時,他發現無意中拍到了第一夫人裙內的內褲,這一發現讓植田二郎非常驚喜,他相信這張美國第一夫人春光乍洩的照片一定會引起世界性的轟動。
他突然聯想到三木品牌的內衣,想著假如第一夫人的內衣是三木牌的會怎麼樣?植田二郎立馬打電話給三木牌的老闆,讓他要了三木的LOGO,並洗印在照片上。
於是,便有了「第一夫人春光洩漏,珍貴內衣鍾情三木」的圖片新聞,次日就刊登在《讀讀新聞》頭版頭條。一時間各大報刊雜誌和電視臺廣播爭相轉播,可想而知這個事件新聞宣傳效果有多好。
關鍵人物,第一夫人。內衣照片可謂是獨家報導,穿上日本的服飾也屬於友好的表示。在這一系列巧妙事件的推動下,原本名不見傳的三木內衣品牌一舉揚名,成為日本最暢銷的內衣品牌。
即使希拉蕊知道三木牌內衣是假,三木利用自己進行商業炒作時真,她也不會對此事追究,越追究只會讓事件越炒越大,更時中對方的計謀之中,好聽之任之了。
事件營銷的流程:
1、事件策劃:事件的發生都是有目的性的,以公司為利的策划過程,達到一定的效果。
2、事件流程:事件發生了,有一個傳播途徑,當時網絡沒有那麼發達,報紙雜誌,電臺廣播是很好的傳播途徑。如今網絡各大平臺傳播速度更快,效果更顯著。
3、事件引爆:事件的引爆媒介可以是H5、短視頻、各類富媒體等,以突出事件內容和吸引眼球為佳。
4、事件發酵:用戶經過討論,轉發,點評事件,促使事件發酵,更利於事件傳播。
5、事件升級:當用戶熱情退卻後,各方意見討論紛紛浮現,品牌知名度極大提升。
6、營銷轉化:事件最終的目標還是為了銷售產品,這個轉換過程至關重要。
一個成功的營銷事件,必定是考量了以上所有因素和環境的。
這算是事件營銷最經典案例之一了,而且還是一次免費的品牌宣傳,是何等的好事啊。
事件營銷那麼容易嗎?
事件營銷的關鍵是群體、顯著性、深度
群體時事件的上限,對於希拉蕊內衣事件的群體可想而知有多大。日本的廣大群眾,能購買和美國第一夫人一樣的內衣品牌,這個噱頭就足以讓廣大消費者自掏腰包了。
顯著性往往體現在新聞中的人物,越是出名,新聞價值越大。
有不少品牌想借著名人效應或者明星代言為自己增長名氣,明星們也主動維權,因為他們的臉面太值錢,明星維權索賠錢不是主要目的,而是討個說法,「正名」而已。
2010年,劉曉慶曾以維護肖像權將長春市藍夢集團醫療美容有限公司告上法庭,張栢芝在2004年向梧州遠東美容保健用品公司索賠200萬,明星維權事件不勝枚舉。
深度時引發共情的關鍵,美國來訪日本,第一夫人穿日本服飾以表友好,引起日本公民的共情。
微博上每天都有層出不窮的熱點事件,有正能量的有負能量的有無可奈何的有輕鬆搞笑的,這些熱點每天吸引著網友的眼球,引發人們熱議。
或許這就是資訊時代帶來的變數,可以炒作的事件越來越多,同時也魚龍混雜著一些偽劣產品,令廣大消費者開始質疑和牴觸,總的來說,對於好的產品,事件營銷不免是一種不錯的宣傳方式。
資料參考: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