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 | 岑寧兒:也許我本身也希望從音樂中得到治癒而不自覺

2021-02-22 街聲

在岑寧兒眼裡,寫歌和用 Instagram 拍照差不多,小小的生活片段,背後可能藏著想要和大家探討的問題。最開始寫歌前,她以為自己不能自彈自唱,但慢慢的,什麼都會了,同樣的,她覺得自己總有一天可以做製作人。

 

岑寧兒把聲音比作「肉」,她偏食,只吃「肉」就夠了,她也一直都在探索,只靠聲音能做什麼。

「『起飛前蹲下的狀態』……」在接受街聲大事專訪時,岑寧兒重複著這句話,陷入沉思。

 

2017年7月,岑寧兒在街聲上傳了練習 demo《blink》,沒有具體歌詞,只有輕鬆的呢喃,而這句,就寫在它的介紹裡。事隔一個月,岑寧兒忽然想不起當時那是什麼狀態,沉吟半天,恍然大悟:「哦!可能因為我8月很忙,7月在起跑線前蹲下來,等待槍響我就衝。」

 

8月24日,她會在香港連續三天參加一場名為「暗中作樂」的公益演唱會,為了體會視障人士的感受,演出現場漆黑一片,全部的歌詞段落都要背下來。隔天轉戰北京,為8月31日在 Blue Note Beijing 的演唱會「床邊故事」練習彩排。這一陣,她都在為這兩場演出做準備。

 

「床邊故事」是岑寧兒在大陸的第一場個人專場,而北京曾是她生活過四年的地方,2005年,她來到北京做音樂助理,那是她第一份和音樂相關的工作,因此結識李宗盛,在他的鼓勵下,開始自己寫歌。岑寧兒邀請了當時的朋友來看,「有點像回小學表演」,她笑起來。

 

十二年前開始的事情,如今還在繼續,岑寧兒面對的不僅是老朋友,更是給過去的自己一個交代,「看,我現在還在做這個。」

 

寫歌其實和用 Instagram 拍照差不多

 

小時候,幼兒園的院子裡有一棵含羞草,岑寧兒每天都會跑去和它玩,那是她最喜歡的植物,現在自己也養了一棵。含羞草加一面牆,就變成一個角落,再加一面牆、再加一面牆,不知不覺就被困在了一個空間裡。岑寧兒心中一直有這樣的主題,於是2012年就寫了《含羞草》這首歌。

 

從小吹冷氣生活在香港這座盒子裡,岑寧兒創作時的著眼點就是生活裡的細小場景,作品會投射出自己的畫面。

 

《含羞草》@2015上海簡單生活節

 

《錯覺》寫一段感情,表面看起來沒有問題,裡面似乎出了差錯。每次唱這首歌,岑寧兒也總會想起自己在北京時的家。那是北京奧運前後,岑寧兒家的旁邊是剛剛蓋好的大樓,城市裡各處都在飛速發展,一周七天好像完全不會下班。她將這樣的場景寫進《錯覺》:「昨天蓋好的大廈,笑著看我們瓦解,未體會」,通過不同的物件來描寫兩人之間的關係。

 

從去年8月開始,岑寧兒每個月都會在街聲上傳練習 demo,到了今年的8月,剛好有12首。

 

下很多雨會寫《rain》,《火車》來自西伯利亞火車的轟鳴聲,《scrambled eggs》則是因為煎了很多蛋。「其實跟你用 Instagram 拍一下你煮的東西沒差的,它就是個片段。」內容來自生活細節,標題則憑藉直覺,都保留著最簡單的狀態。

進房間寫歌,「滿心只想泡咖啡煮東西」


這些片段裡,也隱藏著岑寧兒想要得到解答的問題。比如《coffee bubbles》描寫生活裡常見的咖啡和懶惰的速凍水餃,副歌唱「幸福確實很渺小」,其實是她在問:「『小確幸』這件事是否真的小,一個人的滿足又有什麼不好?」

 

岑寧兒經常質疑這樣的內容究竟值不值得寫成歌,懷疑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是否不值一提。每個月上傳 demo 的規定動作,也是在「逼迫」自己放下自我批判:「既是鼓勵自己不要把一些自認為不完整不完美的創作藏起來,也是記錄和檢視自己一個人能完成的程度,推動自己繼續。」

 

去煮菜吧,最多就是不好吃

 

8月22日發行的單曲《如果我是一首歌》,2015年就有了雛形,而當時,它只是岑寧兒 Facebook 上的一首詞。

《如果我是一首歌》MV

 

受葡萄牙童書《如果我是一本書》的啟發,岑寧兒在 Facebook 上發了一篇名為《如果我是一首歌》的詞,假設「我」是一首歌,「我」會怎樣守護「你」。岑寧兒授權給所有想寫歌的人使用,放它出去遇見自己的緣分,沒打算自己唱。湖北的獨立音樂人劉胡軼誤以為她在邀歌,很快寄了曲子過去,岑寧兒因此錄製了自己的 demo,可本意也只是拋磚引玉。街聲上大約有十個版本的《如果我是一首歌》,同樣是在原地等待、守護,因為旋律、編曲和唱法等等不同,表達的心情也各異,它可以很遺憾,也可以心甘情願。

 

岑寧兒自己的正式版本,聽起來有些傷心遺憾,為了營造孤單的氛圍,這首歌連貝斯都沒有用到,以少量的樂器呈現簡約的狀態。「想像一間客廳,裡面只有一盞燈和一張椅子,可能連地毯都沒有。每一個空間的設計,就是看氣氛和想要表達的。」

這次的製作人怪獸,也是 Faye飛專輯《小太空》的製作人。他讓岑寧兒參與製作的每一個環節,鼓勵她發表建議。

 

2011年發行第一張EP《4-6pm》,岑寧兒太緊張,總是要重新唱,製作人奇哥就包容她,陪著她「發瘋」,要是沒有製作人,她當時可能都沒辦法完成;Jerald 是岑寧兒的表哥,和她從小一起長大,帶著她唱和聲,也是《牆》、《戒口》、《哪裡》等單曲的製作人,總能幫岑寧兒找到想要的律動;荒井是她在2011年做方大同的樂手時就認識的老朋友,風格多變,幫她製作《含羞草》,岑寧兒唱出了最理所當然的感覺;《風箏》、《完整》這兩首歌,岑寧兒跑到了臺東都蘭糖廠錄音,製作人昊恩的風格則是原汁原味……

奇哥筆下的岑寧兒和他自己……


「跟不同的人合作才有不同的體驗,不然就每次都在同樣的地方做同樣的東西。」岑寧兒說。

 

成為製作人也是岑寧兒的目標之一。以前剛開始寫歌時,她說自己不是那種會自彈自唱自己創作的人,朋友勸她一切都是未來進行式,慢慢的,這些事她都會了。製作人也是一樣:「就像我煮菜,最多就是不好吃,不好吃我也吃了,至少現在我早午飯很有把握。製作人,總有一天我可以吧。」

 

「很我」就是把現在會做的事情都做了

 

在年齡還是個位數的時候,岑寧兒是聽著歌入睡的。大一點時聽錄音帶,再小一點,媽媽會給她唱搖籃曲。

 

「藍藍的天空銀河裡,有隻小白船,船上有棵桂花樹,白兔在遊玩……噠噠噠飄向青~天~」聊著聊著,岑寧兒唱了起來,「西天?青天吧,西天也太可怕。」歌詞有記不清的地方,但很清楚的是,那時雖然不能完全聽懂兒歌裡的詞彙,腦子裡總會浮現出畫面,有月亮、有船,還有一隻小白兔。

 

孩子的夜晚很童話,而大人的夜晚則是一個不被打擾的私人時段,獨自消化放不下的瑣碎,不用和他人交代。

Blue Note Beijing 的「床邊故事」演出,岑寧兒會以原創加翻唱的方式給聽眾講故事:「我不知道我的聽眾會聽到什麼故事,就分享一些我覺得有意思的、舒服的,一起糾結一下也可以。」

 

其中的一些翻唱曲目,來自2016年臺北「Late Night Tales」翻唱 Live。當時,岑寧兒唱了陳奕迅、林憶蓮、王菲,也唱了 The Beatles、Sting。那一晚的演出從入夜開始,天黑了總要點一盞燈,第一首歌便是謝震廷的《燈光》。《不睡覺的人》、《天色很暗》、《全世界失眠》……依次唱下去,最後一首是 The Beatles 的《Here Comes The Sun》,太陽出來,天亮了。

翻唱時,所有的壓力都來自於比較,岑寧兒會選擇回到歌曲本身,將歌曲改編成完全不同的樣貌。第一張專輯《Here》中,岑寧兒翻唱了王菲的《光之翼》,與原版酷酷的搖滾範兒不同,岑寧兒的版本樂器只有三件,融入了弗拉明戈的風格,慵懶得仿佛可以漂浮起來。

 

林子祥2011年發行專輯《Lamusique Vintage》,找到岑寧兒幫忙編粵語歌《一個人》的和聲。岑寧兒誤會要她全部重新編曲,一鼓作氣編了「很我」的版本,以木吉他打底,搭配了很多和聲。誤會解除後,岑寧兒把編配的和聲儘量搬到了「正牌」《一個人》中,不過兩個版本聽起來還是相差很多:岑寧兒版明亮輕快,林子祥版則是法式抒情。

 

這是她第一次用吉他重編歌曲,而問起「很我」是什麼風格,本以為會得到幾個形容詞,岑寧兒的回答卻意外的「實在」:「就是把我現在會做的事情都做了。」人聲是最熟悉的樂器,另一件則是吉他,就用這兩樣工具完成了編曲,這幾年買了 midi keyboard,demo 裡才能聽見 keyboard 的聲音。

 

我偏食,可以只吃「肉」

 

陳可辛導演的電影《中國合伙人》2013年上映,《Leaving On A Jet Plane》作為插曲,出現在電影中蘇梅和成冬青分別的橋段。

 

岑寧兒去試唱這首歌時,陳可辛已經使用了 Peter, Paul & Mary 的版本。岑寧兒不知道情節,就坐在錄音棚裡根據自己的理解來唱,陳可辛在棚外一邊看著電影畫面,一邊聽她的聲音,聽著聽著,突然衝進去說了句「可以」,觀眾最後聽到的便是岑寧兒的聲音。

 

音樂平臺上的這首歌裡還會聽見電影臺詞,直到現在,依然有人在網易雲音樂的評論裡問,哪裡能聽到無對白的清晰版本。

 

《LeavingOn A Jet Plane》@2016年5月《大事發聲》

和電影插曲版相比,現場版更歡快瀟灑

 

今年夏天,網劇《夏至未至》上線,岑寧兒應邀演唱了插曲《追光者》,用聲音演繹年少時青澀的戀慕之情。不管有沒有看過這部劇,網友們紛紛在這首歌的評論區裡分享起了自己的失戀、暗戀,當中很多人因此認識了歌曲背後的岑寧兒。

 

岑寧兒一直在探索只靠聲音可以做什麼。從小唱和聲是其中之一,演唱影視插曲、觀眾只認得她的聲音也是一種方式,她甚至還在電影《歲月神偷》中為角色芳菲配音。

 

「我偏食,可以只吃肉。」這個「肉」就是聲音。一場表演,有視覺,很好,如果只有聲音精彩,岑寧兒也很滿足。就像她即將在香港參加的演出「暗中作樂」,漆黑的場地裡所有的焦點都在聲音上面,回歸到聲音本身,她很享受這樣的過程。

 

每當有共鳴,那種「你不是一個人」的感覺是很有力量的

 

「西湖音樂節現場聽到好舒服的聲音!」

「總覺得淡淡的聲音裡有一種執著和倔強。」

「是治癒的聲音。」

……

在眾多評論中,總能看到有人說岑寧兒「治癒」。

 

她的聲音可以是溫暖的,拍著肩告訴你沒關係;可以是孤單的,和你一起分擔痛苦,感同深受;也可以是慵懶的,拉著你慢悠悠地享受生活。可不管哪種,聽起來總讓人有種雙腳落地的安全感。

 

《空隙》是岑寧兒創作中少有的情歌,唱一種空缺的感覺,好像什麼都有,但還是缺了什麼。網易雲音樂的評論裡,有聽眾過來找安慰,當中甚至還有憂鬱症患者,這首歌儼然超過了「愛情」的範圍。

「大家一起去看一個傷口,好像也會得到安慰的作用,但這又是之後才發現的,我只是表達而已。」採訪時,和岑寧兒探討起「治癒」的話題,她很感謝大家,只是寫歌也好唱歌也罷,能夠安慰到聽眾,都算是額外收穫。

 

唯一明確打著「安慰」標籤的作品是《完整》。寫歌的當下,岑寧兒還生活在北京,心裡有個聲音懷疑自己每天在做什麼,還有另一個聲音說,現在原地轉圈也沒關係。她把安慰的聲音寫成歌,講一堆道理開解自己。

 

「在音樂裡,我希望為別人和為自己帶來的都是一樣的,是人與人無形的連結。像我在《如果我是一首歌》裡面提到,我覺得歌是家,也是旅程,是抽離,同時也是最真實的。我喜歡音樂的無形,用不同的方式把大家的精神集中,是靈魂的溝通。我想人與人其中一個最大的共通點是孤獨感,而每當有共鳴,那種『你不是一個人』的感覺,是很有力量的。我從來沒有期許自己要做出能治癒人的音樂,也許我本身也希望從音樂中得到治癒而不自覺。」

 

採訪結束的第二天,岑寧兒又傳來了上面的信息。

(圖片來源:岑寧兒Facebook、thisisyoyo.com)

本文為街聲原創,歡迎轉發,商業媒體轉載,需獲得授權,並註明作者及出處。

 

相關閱讀:《岑寧兒:四城行吟,刻成新的起點》

 

點擊閱讀原文,購買岑寧兒 Blue Note Beijing「Late Night Tales 床邊故事」演唱會門票

相關焦點

  • 消息 | 治癒女聲岑寧兒發布2017現場錄音專輯 完整呈現音樂現場魅力
    因年度現象級單曲《追光者》受到更多矚目的唱作音樂人岑寧兒,在11月、12月初相繼發布了兩首八月底在經典品質演出現場 Blue Note Beijing 的現場版單曲——《Baby Song》和《你知道你自己是誰嗎》,不僅讓歌迷在兩首單曲中重溫了 Yoyo岑寧兒的音樂現場呈現,也在 Yoyo 的新詮釋中獲得共鳴與安慰,同時這兩首單曲也顯示出了 Yoyo 的創作功力和對聲音、情感的把控。
  • 唱出治癒系《追光者》 岑寧兒也靠音樂自我治癒
    A 從小愛唱合唱團唱KTV也要唱和聲  不少人稱讚岑寧兒聲音「治癒」,她聽到之後露出彎彎笑眼,「很榮幸耶,」個子高高的她,一開口的音調還是暴露了南方姑娘的本質,「Healing Power,哇塞,簡直就是一個超能力吧,多好啊!因為我也是靠音樂治癒我的,」接著她又吐槽自己,「但我不是聽我自己的,聽自己的音樂不會治癒。」
  • 消息 | 第25屆東方風雲榜完美落幕,Yoyo岑寧兒獨得「動感101年度金曲獎」
    Yoyo岑寧兒憑藉著熱門單曲《追光者》榮獲「動感101年度金曲獎」。 當晚,她穿著一身簡單利落的橘色襯衫,攜手歌手平安亮相星光大道,並在「舊物拍賣」的環節中捐出了她第一次到臺北旅行時買的拇指琴。在典禮頒獎環節,岑寧兒也向《夏至未至》製片人表達了感謝。
  • Yoyo Sham 岑寧兒新專輯彈唱會 : 歌是旅程,也是抽離 | 文藝現場
    岑寧兒在 Blue Note Beijing 的現場版《Baby Song》,此版也將收錄於她即將發行的現場錄音專輯《Live at Blue Note Beijing》中) 受陳奕迅邀請創作,發表於 2011 年的這首 「Baby Song」 ,展現了 Yoyo 岑寧兒在音樂創作上透徹的視角,透過對孩子的溫柔叮囑,提醒自己,以及每一個長大的大人,曾經我們都希望世界單純
  • 專訪|岑寧兒:噓,聽歌請閉眼
    後來發現Yoyo就是岑寧兒。她用了十多年時間在音樂的臺前幕後工作,從臺側的二聲、三聲變成唱主旋律的那一個,但站在聚光燈下唱主旋律絕不是她的人生目標。李宗盛收她作徒弟,張培仁和賈敏恕賞識她,陳奕迅讓她在自己的演唱會上獨唱一曲。岑寧兒得到偏愛,是因為十年過去,她一開口,仍然有天然和驚奇。
  • 岑寧兒:如果你是一首歌,我就是你的追光者
    以前我沒有聽過她的歌,也不知道在香港有過這樣一位如此厲害的歌手!
  • 治癒女聲岑寧兒發布2017現場錄音專輯 完整呈現音樂現場魅力
    因一曲年度現象級單曲《追光者》受到更多矚目的唱作音樂人岑寧兒,在11月、12月初相繼發布了兩首八月底在經典品質演出現場Blue Note Beijing的現場版單曲——《Baby Song》和《你知道你自己是誰嗎》。不僅讓歌迷在兩首單曲中重溫了Yoyo岑寧兒的音樂現場呈現,也在Yoyo的新詮釋中獲得共鳴與安慰。同時這兩首單曲也顯示出了Yoyo的創作功力和對聲音、情感的把控。
  • 岑寧兒《追光者》,我可以跟在你身後,像影子追著光夢遊!
    《追光者》是岑寧兒演唱的歌曲,由唐恬作詞,馬敬作曲,是電視劇《夏至未至》的插曲 ,《追光者》MV於2017年6月16日首發,收錄於同年6月19日聽見時代傳媒發行的原聲專輯《夏至未至·聽見青春》中。MV收錄了電視劇中立夏初入校園撞上傅小司、傅小司專心作畫、傅小司幫她解圍、傅小司在雨天保護著她回家等一幕幕場景。在MV中,司夏二人的畫面又甜又虐,初見時的迷茫,相處中漸生的莫名情愫,誤會後的彷徨迷惘,伴隨著劇情的發展,都得到一一展現。
  • 岑寧兒《追光者》,如果可以,我想重新認識你
    我可以跟在你身後,像影子追著光夢遊。初次聽《追光者》這首歌,是在電視劇《夏至未至》中,很柔和的一首歌,節奏很平穩,略帶著悲傷,結合著電視劇中的角色和劇情,很有感觸的一首抒情歌。或許提到岑寧兒不是太熟悉,但是一提到那首《追光者》便是耳熟能詳的了,其實岑寧兒私下還是一個學霸呢,在她17歲時,岑寧兒便獨自離開香港前往加拿大留學,她畢業於加拿大約克大學藝術系,是文化研究的學士。她對於音樂很熱愛,直到在北京工作得到李宗盛的賞識,岑寧兒也開始和更多的音樂人接觸,這對於她的音樂道路有著深刻的影響。
  • 岑寧兒,不只是追光者!
    在採訪開始前我就跟她說可以放鬆狀態,電臺節目不需要錄像更希望能暢所欲言,果不其然她似乎沒有任何保留的把創作故事統統講了一遍。看得出來她對於音樂的執迷遠超過我的預期,發首張專輯前花了整整十年的時間創作,反覆聆聽不斷否定再創作再聆聽,終於在2015年從一大堆的創作中挑選出了一張專輯。對於一個曾經站在幕後,跟著前輩在演唱會上唱和聲的她,寫歌發專輯已然是非常大的挑戰,她從沒想過未來的音樂路是好是壞,但是她知道自己一定要去做。
  • 岑寧兒新作撰寫音樂散文體,一篇23分鐘的音樂床邊故事
    這張EP將打破傳統專輯概念,在岑寧兒用心詮釋的四首張國榮、羅大佑、張震嶽及母親劉天蘭的經典金曲之外,人們還會聽到 Yoyo親自講述自己與這些單曲的音樂故事,整個EP猶如一篇充滿溫度與質感的「音樂散文體」,也是Yoyo岑寧兒送給樂迷的一本「音樂床邊故事」冊。
  • 岑寧兒新作撰寫音樂散文體,一篇23分鐘的音樂床邊故事
    這張EP將打破傳統專輯概念,在岑寧兒用心詮釋的四首張國榮、羅大佑、張震嶽及母親劉天蘭的經典金曲之外,人們還會聽到 Yoyo親自講述自己與這些單曲的音樂故事,整個EP猶如一篇充滿溫度與質感的「音樂散文體」,也是Yoyo岑寧兒送給樂迷的一本「音樂床邊故事」冊。
  • 『追光者』岑寧兒 | 顏值夫婦的戀愛過程(๑¯ ³ ¯๑)尤克裡裡指彈+譜
    《夏至未至·聽見青春》中,後收錄於岑寧兒2017年12月12日發行的現場專輯《Live at Blue Note Beijing》中。像影子追著光夢遊我可以等在這路口不管你會不會經過每當我為你抬起頭連眼淚都覺得自由有的愛像陽光傾落邊擁有邊失去著如果說你是夏夜的螢火孩子們為你唱歌那麼我是想要畫你的手你看我多麼渺小一個我因為你有夢可做也許你不會為我停留那就讓我站在你的背後我可以跟在你身後
  • 【吉他譜】岑寧兒《追光者》「多麼渺小一個我,因為你有夢可做.」
    《追光者》是岑寧兒演唱的歌曲,由唐恬作詞,馬敬作曲,是電視劇《夏至未至》的插曲,收錄於2017年6月19日發行的原聲專輯《夏至未至·聽見青春》中,後收錄於2017年12月12日發行的現場專輯《Live at Blue Note Beijing》中 。2018年1月17日,該曲獲得硬地圍爐夜·2017網易雲音樂原創盛典年度影視單曲獎。
  • 岑寧兒:最敬畏的人是李宗盛,改變人生的是陳奕迅 大事發生
    本文來自:大事發聲官方新媒體平臺樂童音樂(ID:yuetongyinyue)她叫岑寧兒也許這個名字你有點陌生
  • 《Bedtime Story》:岑寧兒的音樂床邊故事
    但恰恰是這種背離,讓《Bedtime Story》的品質得到了全方面保證。選歌、人聲、製作,到最後的呈現,都是一個「慢工出細活」的清晰脈絡。 完整實體LP專輯直接保留了這一首23分鐘的音樂散文體。而線上數字專輯,則在1的基礎上分割成了「1+4」,即一首長音頻和從中拆分出的四首單曲,它像一個分散與集合的AB面。
  • 《Bedtime Story》:岑寧兒的音樂床邊故事
    但恰恰是這種背離,讓《Bedtime Story》的品質得到了全方面保證。選歌、人聲、製作,到最後的呈現,都是一個「慢工出細活」的清晰脈絡。完整實體LP專輯直接保留了這一首23分鐘的音樂散文體。而線上數字專輯,則在1的基礎上分割成了「1+4」,即一首長音頻和從中拆分出的四首單曲,它像一個分散與集合的AB面。
  • 岑寧兒《追光者》歌詞觸動人心,讓人勾起內心的回憶
    #《追光者》是岑寧兒演唱的歌曲,由唐恬作詞,馬敬作曲,是電視劇《夏至未至》的插曲 ,收錄於2017年6月19日發行的原聲專輯《夏至未至·聽見青春》中《追光者》是《夏至未至》中司夏的主題歌,也是立夏的人物曲 。
  • 岑寧兒:四城行吟,刻成新的起點
    「把握生命裡的每一分鐘~全力以赴我們心中的夢~不經歷風雨~怎麼見彩虹~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 毫無預警的,岑寧兒在採訪過程中唱起了《真心英雄》,並且對這首由李宗盛創作的「勵志金曲」有獨到理解:「我覺得這首歌一點都不勵志呢,我聽起來都覺得大哥在訓我:「欸,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不要偷懶哦!」
  • 劉德華39年首演音樂老師希望得到認可,《熱血合唱團》很治癒
    由關信輝導演、劉德華監製並領銜主演的年度治癒電影《熱血合唱團》定檔11月13日。該片中,劉德華化身音樂老師和人生導師,帶領一群因闖禍而被迫參加「熱血合唱團試驗計劃」的「廢柴」學生們,從零起步學習合唱,漸漸將音樂作為人生的動力和夢想,一起走出生活的低谷,是一部集結了青春、熱血、夢想和溫情的「治癒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