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期央視綜藝《了不起的挑戰》,csm50城收視升到1.076%,比起現象級綜藝收視依然路漫漫,可是華少和阮經天對嘴吃包子的強尺度畫面卻已紅爆網絡。
在社交媒體上,《了不起的挑戰》正在引發一波自發「安利」的熱潮。節目不僅被「真愛粉」刷上微博熱搜,B站播放量更達到122.7萬,彈幕超過8.0萬。網民紛紛表示:這次央視終於打破二次元牆了。
《了不起的挑戰》也許是2015年最符合「全民綜藝」定義的節目,因為它真正實現了讓全家老小看同款綜藝的目標——只是老一輩是通過電視觀看央視一套,二次元一代觀看的卻是A站B站。
這也讓我們對於這一檔改編自韓綜、收視不火網絡大火的央視綜藝生出了新的好奇——為什麼它可以讓網民發出如此驚嘆——「我居然在B站看央視」!
收視平平,「央視綜藝」水土不服還是戶外競技真人秀審美疲勞?
第二期《了不起的挑戰》,明星們為「極限打工」都拼了, 「表情包擔當」小嶽嶽抽到了山西煤礦的打工任務,成功變成 「黑臉嶽」;樂嘉化身棒棒盡展肌肉擔當「硬實力」,撒貝寧萌賤本性展露無遺。
然並卵,收視率並沒有什麼了不起,即使在綜藝競爭相對沒那麼激烈的周日晚間檔,收視依然僅列綜藝節目第三,排在《笑傲江湖》和《我是演說家》第2季之後。
作為央視一套第四季度的重磅真人秀,連續兩期收視在1%左右徘徊,如此成績的確未達預期。
是燦星製作和央視平臺不搭嗎?可是同由燦星製作、在央視一套播出的《出彩中國人》第二季首播csm50收視就能達到2.2%。所謂的央視只能播出家長裡短式綜藝的猜測並不符合事實。
是節目品質有問題?可是從業界反應看,普遍認為從節目的整體品相來看,完成度相當高,燦星的首次戶外競技真人秀嘗試合格有餘,而觀眾的反應也證實了業界觀點。
節目品質和平臺本身都沒問題,那麼問題出在哪裡?
首先是競技類真人秀審美疲勞度過高。從今年年初開始,國內觀眾幾乎是在戶外競技類真人秀的轟炸中度過的。從已經收官的《極限挑戰》、《真心英雄》、《挑戰者聯盟》,到正在熱播的《奔跑吧兄弟》、《全民加速中》,觀眾周末一打開電視,必然能找到幾十位明星在不同的真人秀節目中賣力奔跑。《了不起的挑戰》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登場的,收視能夠不受影響嗎?
其次是節目和平臺的違和感。在近年來綜藝節目競爭的收視環境下,央視綜藝節目形成了自生土壤,也形成了固定受眾——咱爸咱媽。當「央視+燦星+MBC」的組合出現在觀眾面前,讓觀眾們看完新聞聯播後接著看一款戶外競技綜藝看撒貝寧賣萌,無疑意味著對央視固定觀眾收視習慣的巨大挑戰,這可能才是節目初期收視率不佳的關鍵原因。
可是,在網際網路時代,電視平臺收視率不佳卻並不意味著節目沒人看。
二次元的孩子你告訴我,在B站上看央視是個什麼梗?
央視綜藝是怎麼打破二次元牆的?
看看第二集中華少和阮經天在泥潭裡拔蓮藕的段落:華少稱「哦,摸到了,好硬「。阮經天在一旁提醒」你說這話不能播,中央臺。「誰知阮經天才說完,他自己又緊接著說了一句「好緊哪」,字幕組隨即顯示「小天,你這句好像不能播哦!」
讓人沒想到的還在後面,阮經天吃完一個包子後,突然將還在吃包子的華少一把弄到自己面前,兩人在吃同一個包子的時候似乎還親到了嘴唇,網友看到此處紛紛表示不忍直視!
知乎一條關於《了不起的挑戰》為什麼好看的解釋就兩個字——霸道!
如此霸道的《了不起的挑戰》推出後,立刻受到聚集了國內最多二次元人群的A站與B站的青睞,配合B站的彈幕一起看,網友的吐槽也成為節目笑果的一部分。而華少等明星與觀眾的互動,更是少有地讓央視綜藝與網民們玩在一起。
面對第一期「看了節目的最大感觸就是我要回重慶吃火鍋」這樣的煽情吐槽,B站資深用戶華少也吐了回去,「什麼叫『華少的雞屁股』?還有那個說『吐槽擔當』的也就算了,『體重擔當』是什麼鬼?別以為我看不到啊!」
節目不只在B站紅,還紅到了社交網絡。眾多微博大號自來水安利節目,「看了《了不起的挑戰》,整集就是小嶽嶽哈哈哈哈,阮經天哈哈哈哈哈。」
根據資料,B站用戶的年齡層集中在15-22歲之間,社交網絡的發言者也以30歲以下小鮮肉居多,《了不起的挑戰》由此成為央視第一款通殺小鮮肉和老臘肉的綜藝節目。尤其是其在小鮮肉中的受歡迎程度,基本可以肯定超過了央視的現象級綜藝——央視春晚。
B站和社交網絡對於綜藝節目來說,從來都是另一個世界。無論節目收視率怎樣,在另二次元眼中統統清零。在二次元的舞臺上,綜藝節目勝出的規則只有一個:好玩。
所以在這個世界裡,收視率霸主都不再能夠主宰彈幕,反倒是《世界青年說》、《全員加速中》,這些匯聚了TFBOYS、SNH48以及世界各地小鮮肉的節目,更能獲得二次元人群的彈幕致敬。
也許這就是《了不起的挑戰》打動二次元的關鍵,當明星融入百姓生活的獨特模式製造出足夠的蠢萌笑果,六位MC啟動用生命互損自黑的模式,節目所滿足的,正是二次元世界的綜藝期待。當彈幕中充滿著「哈哈哈哈哈根本停不下來」時,它已經註定贏得二次元這個「了不起的挑戰」。
韓綜的央視化改造,從「yes or no」到「勞動最光榮」行不行?
事實上,《了不起的挑戰》最大的挑戰既不屬於明星,也不屬於觀眾,而是燦星如何將不夠主旋律的韓綜,改造為一檔符合央視價值觀的央視綜藝。這幾乎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但是燦星做到了。
從對原版《無限挑戰》的節目改造看,燦星選擇了有取有舍的改造路線。
被徹底改造的,是《無限挑戰》「低於水平線的一群男人」的設定。原版節目的內核是看一群不夠高、不夠帥的全男班藝人如何堅持自我,挑戰不可能的故事。
而《了不起的挑戰》在節目片頭便開宗明義點出這檔節目的社會意義:明星也是老百姓,接受挑戰百姓也是大明星。並確立了以普通職業角色的認同感為出發點,融匯百名素人觀眾參與其中。
由此,韓版綜藝的畫風其實已經徹底改變,成功被再造為弘揚社會主義主流價值觀「幹一行,愛一行,專一行『的主旋律綜藝,在任務的過程中,節目還實現了央視一貫的寓教於樂,完成了如何採藕、挖煤、當棒棒軍等行業知識科普。
但是《無限挑戰》的另一個關鍵概念——「Yes orNo」則被完整保留了下來。《無限挑戰》節目的核心便是那句「人生就是B(birth)和D(death)之間的C(choice)選擇」。向左走、向右走式的節目邏輯,帶來開放式的劇情發展。作為節目參與者的明星,會因為自己的選擇而面臨一念天堂、一念地獄般的場景,節目笑果就來自不同選擇的反轉之間。
韓國綜藝《無限挑戰》
最悲催的嶽雲鵬第一期避開了所有正確的答案,和沙溢挑足足耗費了35個小時,穿越了上海、北京、赤峰三個城市,輾轉飛機、火車和騎馬三種交通工具才完成任務,第二期又再被華少」陷害「被迫挖煤,」生不如死「的哀怨小眼神成為節目的最大笑點。
由此,節目的本土化改造順利完工,正如觀眾說的——「《了不起的挑戰》真的不是安排幾個沒意義的遊戲,嘉賓來就是接受挑戰而不是玩玩的,聯繫地方文化感受平凡人的艱苦,有笑點無植入,沒有刻意賣笑料和賣腐,請繼續做下去!」
央視能完成二次元逆襲,把綜藝一哥的地位奪回來嗎?
下一個問題是:《了不起的挑戰》會完成收視逆襲嗎?與這個問題相關的另一個問題是:《了不起的挑戰》會有第二季、第三季嗎?
事實就是,即使是在央視,收視率依然是節目存活與否的硬指標,在嚴酷的收視率考量之下,《中國正在聽》、《來吧!灰姑娘》這些一度引發全民關注的非傳統央視綜藝不再有第二季,也就不難理解了。
《了不起的挑戰》對於央視的意義或許不止於收視率,作為央視少有的大手筆引進合作綜藝,節目背後,或許是央視對於二次元世界的一次進擊。換言之,如果將節目收益轉化為貨幣的話,收視率和話題貨幣之外,社交貨幣同樣會成為節目考量的一部分。
那麼《了不起的挑戰》能夠持續打動二次元,製造新的社交關注嗎?
答案或許在:節目能否製造持續的笑點。嚴格意義上來說,阮經天、嶽雲鵬、樂嘉、撒貝寧、沙溢、華少都排不上一線卡司陣容,但六位MC在第一二期的眾多表現都是可圈可點。這背後是節目組對明星們顏值擔當、搞笑擔當、表情包擔當、肌肉擔當、智慧擔當的精確角色設置,接下來的重點,是如何通過對六人的拆分重組,來創造彼此之間或競爭、或協助、或挖坑的搭檔組合,碰擦出節目笑點、衝突和男性情義。
從過往成功的戶外競技真人秀成功經驗看,節目的話題度和收視率,往往和節目cp和爆點數量呈現正相關,也就是說,決定社交貨幣的不是明星數量,而是明星製造出的火花有多少。
值得期待的是,由燦星操刀的這場韓綜本土化再造,實在太符合央視的一貫價值取向,積極、正面、接地氣、勞動者最光榮,但同時又符合了二次元世代對綜藝節目的娛樂期待。人們樂不可支地看著明星出盡洋相,潛臺詞卻是對自我價值的肯定——看,明星幹我的工作同樣蠢萌蠢萌的。從這個角度來說,《了不起的挑戰》的本土化改造能否成功,或許取決於無論央視還是燦星,無論是咱爸咱媽還是二次元一代,是否都能從節目中找到自己想要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