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浪濤下的弄潮兒:周星馳與他的「無釐頭」喜劇

2020-08-28 陋影角

相較於西方的劇情式喜劇,本土的無釐頭喜劇明顯更受觀眾喜愛。其蘊含的厚重民俗文化氣息,所折射出的市井生活,讓觀眾更具有親切感,特別是以周星馳為代表的「周氏」無釐頭喜劇,時至今日,依然令人忍俊不禁。

周星馳

應運而生的時代產物——香港喜劇

上世紀70年代末,改革開放之初,舉國上下都百廢待興。對於香港問題,中英兩國於1984年籤署了聯合聲明,明確香港將會在1997年回歸祖國懷抱。但在大時代奔騰的浪潮中,內地經濟落後,生產力不足,與早已到達現代化的香港相比,各方面都有著不小的差距。

母親的貧窮和匱乏,讓富足的歸鄉遊子心中布滿惆悵與迷茫,未來的路將走向何方,沒人敢斷言。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香港喜劇誕生,它對於香港高強度的商業化氛圍,有著極好的減壓作用,人們可以逃避到歡聲笑語中,忘卻日常生活裡的瑣碎和煩惱,得到短暫的喘息與片刻的放鬆。

於是,喜劇電影就成為香港電影的主流。在那段時期,香港電影市場上出現了許多令人捧腹大笑的經典佳作,也捧紅了一批賣力敬業的喜劇電影人,其中最為突出的便是以許冠文、洪金寶、成龍等為代表的動作喜劇。

許冠文一直對薄命勞資世界的升鬥小民飽含同情,他的電影裡始終堅持著基本的是非判斷,宣傳中國傳統的人文精神,比如腳踏實地,安貧樂道等等,其中,1988年的《雞同鴨講》最為典型。《雞同鴨講》中傳統的家庭作坊和現代的流水企業之間的衝突對立,本土意識與自身文化的契合,在影片結局的開業收徒中得到了和解。然而,這樣帶有說教性質的影片,漸漸令觀眾感到乏味,因此許冠文喜劇電影的高潮到1986年便基本結束。

《雞同鴨講》

成龍的另類動作喜劇開始嶄露頭角,1978的《醉拳》令成龍一炮而紅,幽默卻不低俗,搞怪不失高雅的功夫喜劇開始風靡,一種脫離了本真世界的虛幻笑料,逗得觀眾前仰後合。而此時的電影市場,恰好缺失了來自現實生活的真實感,一個喜劇新星的出現,填補了這塊漏洞,打破了已經趨於固化的喜劇市場。

《醉拳》

無釐頭喜劇的「前世今生」

所謂無釐頭,原是廣東佛山等地的一句俗話,意思是一個人做事、說話都令人難以理解,無中心,其語言和行為沒有明確目的,粗俗隨意,亂發牢騷,但並非沒有道理。——譚亞明《周星馳現象研究》

無釐頭喜劇的成型可以追溯到1988年香港的電臺節目《軟硬製造》,「軟硬天師」的成員分別是:硬天師——林海峰,軟天師——葛民輝。二人常常以沒頭沒腦,胡說亂講的鬼馬方式做電臺節目,這種毫無邏輯,不按常理出牌的笑料卻在香港大受歡迎。

《軟硬製造》

1990年初,曾志偉和林敏聰主持的無釐頭電視節目《開心主流派》,獲得了超高的收視率,標誌著無釐頭文化進入電視圈,也讓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接受「無釐頭」的搞怪,為周星馳無釐頭喜劇的爆發,奠定了潛在基礎。

1990年8月,28歲的周星馳主演的無釐頭喜劇電影《賭聖》大獲成功,成為香港電影史上首部票房超過四千萬港幣的電影。此後,一系列的無釐頭喜劇電影,如《逃學威龍》系列《整蠱專家》《審死官》《鹿鼎記》《唐伯虎點秋香》等等,屢次打破香港單片票房的紀錄,香港喜劇就此進入到了周星馳時代。

《賭聖》

這些電影充斥著草根笑話,幽默誇張,看似毫無邏輯關聯的行為語言和肢體動作,突兀的柔和在一起後,竟然達到了一種滑稽可笑,看似矛盾卻又出人意料的惹人深思的戲劇效果。

用美國電影理論家大衛波德威爾評價香港電影的那句話:「盡皆過火,儘是癲狂。」來評價周星馳電影的喜劇一點也不為過,從本質上而言,這就是對無釐頭的契合。

此後,無釐頭喜劇就在香港大受歡迎,周星馳也成為無釐頭喜劇的代表,無釐頭喜劇在整個20世紀90年代撐起了香港電影的半壁江山。

《唐伯虎點秋香》

以周星馳為代表的無釐頭喜劇,打破了80年代由許冠文、成龍的動作喜劇壟斷的香港喜劇片市場,並且在內地和臺灣贏得許多影迷,在東南亞地區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直到1998年亞洲金融風暴,這股熱潮才開始慢慢消退,進入21世紀以後,無釐頭喜劇雖然在票房上仍有出色表現,但整體上勢頭已緩,風光已然不及當年。

「周氏」無釐頭喜劇的藝術色彩

無釐頭喜劇在具體表現手法上有一些固定的模式,主要以戲謔調侃,玩世不恭,反傳統反邏輯,追求意外性等方式,營造戲劇效果。

但它實質上卻有著深刻的社會內涵,透過其嬉戲調侃,玩世不恭的表象,觸及那些難以啟齒的莊嚴且不可侵犯的事物本質,已達到反諷目的,骨子裡表達的是悲觀厭世,及時行樂的僥倖心理和小人物的英雄夢幻。這些特點在「周氏喜劇」中,被展現的淋漓盡致。

1.平民化的電影人物——英雄消失

周星馳的電影可以說是反英雄,反權威的,他最擅長,也最深入人心的角色,大多是市井之徒,通過對這些扁平化的人物塑造,傳達出一種更加感性的是非觀。

《喜劇之王》裡跑龍套的尹天仇,第一次和柳飄飄見面的時候,對方不停地叫他「死跑龍套的」,他卻笑著,看似不經意,實則認真地強調:「小姐,其實我是一個演員」,他的態度讓觀眾覺得他不自量力而顯得十分的滑稽。之後卻能感受到,影片尹天仇作為一個小人物,他渴望被尊重,渴望被理解,以及他的無奈與卑微,這其中飽含的心酸,很容易讓現代社會生活中的普羅大眾感同身受。

《喜劇之王》

《長江七號》裡也有異曲同工之妙,窮困潦倒的父親周鐵,在面對老闆的咆哮和嘲諷時,只是輕聲笑嘆:「頂得了。」沒有怒火中燒,也沒有咬牙切齒,只有一句淡淡的回覆加之一個酸澀的微笑,舉手投足間,完全是一個為了家人屈服於生活的打工仔形象,既悲憐又偉岸,既感慨又艱辛。

《長江七號》

脫離了高雅別致的藝術環境和跌宕起伏的劇情設計,這種非神仙非英雄的,徹頭徹尾的平民文化,更加容易和市民階層發生共鳴,而互相認同。

2.顛覆傳統觀念——反諷

無釐頭喜劇的第二個特徵是反諷,包括對政治文化,習俗,道德,甚至是友誼和愛情的挖苦和嘲弄,顛覆既定觀念的人物關係,帶有強烈的宣洩特徵。它僭越常規嘲諷的,是90年代香港社會中以利益金錢至上的現象。

《九品芝麻官》中,對官官相衛的諷刺,更是毫不留情,尤其結尾高潮部分,那段公堂之上的粗俗對罵,各種汙言穢語不堪入耳,但呈現在觀眾面前,效果卻是出奇的好,一段露骨的冤案在瘋瘋癲癲的荒誕中沉冤昭雪,正義得到伸張,惡人得到懲罰。這種跳脫世俗威嚴之外,收攏正確道德觀念之中的戲謔,既精彩又刺激。

《九品芝麻官》

《大內密探零零發》的開場,長得歪瓜裂棗的陸小鳳、花滿樓、葉孤城以及西門吹雪,給人當頭棒喝,曾經影迷心中那些英俊瀟灑,風度翩翩的俠客形象瞬間崩塌,而且片中人物還自我吐槽,宣稱:「高手不一定要長得多英俊,只不過是你們這些星鬥市民一廂情願的想法罷了,難道大俠就不能禿頭嗎?」

《大內密探零零發》

在這種顛覆和解構中,電影的故事情節呈現出對傳統和社會一定程度的叛逆和疏離,模糊了時間和空間,為無釐頭的具體表現提供了巨大的創作空間,

3. 有意識的拼貼性——戲仿

無釐頭喜劇經常對經典作品進行戲仿,進而產生強烈的戲劇性效果。例如《賭聖》系列,就像《堂吉訶德》對騎士制度的諷刺一樣,從題材風格到內容表演都是對香港賭片的全面戲仿。

王家衛在1994年推出了都市愛情電影《重慶森林》。在《重慶森林》中有這樣一句臺詞:「我距離她最近的時候只有0.01公分,57個小時之後,我愛上了這個女人。」失戀的金城武在與林青霞邂逅一晚後接到林青霞的信息,後者祝他生日快樂,讓金城武感到非常振奮,當時金城武的獨白是這樣的:「如果記憶也是一個罐頭的話,我希望這個罐頭不會過期,如果一定要加一個日子的話,我希望是一萬年。」《大話西遊》裡的經典獨白,便是模仿於此。

《重慶森林》

4.哲學性——後現代主義

美國電影學者大衛·波德威爾在評論周星馳的電影時,曾說:「那些看似張狂的愚人作品其實包含了出色的創意和獨具匠心的技藝,是香港給全球文化的最大貢獻。」

周星馳的無釐頭電影是後現代主義電影,透過無釐頭幽默詼諧的表象,可以看到其所反映的深刻社會內涵。「周氏」喜劇一度作為大眾文化的典型代表,反映了一種時代情緒,但無釐頭喜劇從來沒有真正挑戰過「邪不壓正」這條通俗文化的底線,它更多是在削減意義,而沒有建立新的意義,所以它更像是一種精神勝利法。

《大話西遊》

比如《大話西遊》,它作為經典名著的改造版,在胡鬧逗趣的面具之下,卻藏匿著一抹濃重的悲劇色彩。當至尊寶放蕩不羈,隨意狂妄的自由天性,與固化的社會秩序發生尖銳的矛盾時,只得犧牲自己的個性去服從強大的秩序,在規則的束縛下苟延殘喘。這使觀眾產生強烈的認同感,因為這種挫折感也多多少少存在於現代人的命運當中。

透過周星馳的無釐頭電影,可以看到他的戲謔、調侃,反智反尊,玩世不恭,這也是後現代主義的「大眾性」、「非理性」以及「斷裂性」的具體表現。

《大話西遊》

本文簡單闡述了80年代香港喜劇電影的發展,以及無釐頭喜劇的起源,分析了周星馳的無釐頭喜劇特色,幫助觀眾更好的理解「周氏」喜劇內涵,對解讀「周氏」喜劇有一定的參考作用。當然這並非絕對,具體問題仍需要具體看待。


相關焦點

  • 他一個人就是一部「無釐頭喜劇」發展史
    今天我們來聊聊「無釐頭」電影。說到無釐頭,那自然避不開兩個詞——「香港」與「周星馳」。無釐頭概念來自廣東地區,又寫作「無哩頭」。「哩頭」即「來頭」,因為粵語中的「哩」和「來」同音,「無哩頭」就是沒有緣由、沒有來頭、沒頭沒腦、莫名其妙之意。
  • 香港無釐頭喜劇,除了周星馳還有他!
    還有更不得不提的一類:無釐頭喜劇片。「無釐頭」一詞出自粵語方言,本應寫作「無來頭」。但「來」「釐」二字在粵語中發音相近,所以又被寫成「無釐頭」。無可置否,提起無釐頭喜劇,就繞不開周星馳這號人物。但,在周星馳創造無數經典喜劇形象的背後,還有一個絕對不能忽視的名字——王晶。
  • 電影中不老的「喜劇之王」:周星馳背後的喜怒哀樂 他是一個演員
    他主演的《賭聖》、《逃學威龍》、《審死官》和《唐伯虎點秋香》,分別是1990年至1994年香港年度最高票房,成為當之無愧的「喜劇之王」,確立「無釐頭」,其後只要掛有「周星馳」的電影,口碑與票房都會豐收。
  • 20年了,「喜劇之王」還是周星馳
    《喜劇之王》一出現便大獲好評,並在此後的這二十年裡,反覆被提及和回味,成了經典。二十年後,周星馳再次致敬龍套歲月,拍攝了《新喜劇之王》,大年初一上映。還是不變的配方,熟悉的味道,只是片中不見了「奮鬥哥」尹天仇,周星馳完全退居幕後擔任導演和編劇。 二十年時間裡,整個華人電影圈千變萬化,但真正能稱得上「喜劇之王」的,依舊只有周星馳一人。
  • 周星馳:我已不是「喜劇之王」
    關於周星馳,世人有過很多非議、討論,人品、情感、義氣等等,每天都穿梭在信息傳播快速的網際網路時代裡。唯獨關於「電影」,沒有人會去質疑周星馳對於「電影」的痴迷。他的夢想,甚至他的人生,就是一部「電影」。今天是周星馳的生日,轉眼間,「星爺」已經58歲,一襲白髮的周星馳,眼中卻仍飽含著「星仔」的赤誠。
  • 周星馳有多久沒出演無釐頭喜劇了?
    其實嚴格來說,從差不多22年前開始,周星馳就在大幅度減少電影產品數量、演員轉幕後、改變風格了。換言之:周星馳不那麼無釐頭,已經快1/4個世紀了。我個人不嚴格的劃分:把周星馳的電影生涯切割下,大致是:——1990-92,超高產期。
  • 愛周星馳,遠不止是他的無釐頭的喜劇!
    雖然,周星馳的黑料幾乎都是與錢有關。但是,我仍然堅定地支持他。當年那些看不起他的人,就急急地跑出來,說他愛錢、摳門。可他們卻不知道,周星馳因為落力慈善事業,連續十五天被人民日報點名表揚。有網友這樣評價:能夠黑古天樂的,只有太陽,對於周星馳也是如此。古天樂是出了名的慈善家,捐款建造的希望小學,數不勝數,而周星馳也是如此。而且,在香港的周星馳如今依然很儉樸,時常穿著舊衣服騎著舊單車,連打車的錢都捨不得花,他是把省下的錢都做慈善了。
  • 周星馳領銜「無釐頭」搞笑的20位喜劇演員
    他把「無釐頭」電影帶入了一個全新的境界,並以此為主要風格,並進一步影響了不止一代人。其實,如果我們按照香港電影的歷史追溯上去,會發現,在他之前,或者是跟他同時期,還有很多的演員嘗試過這種演法。今天我們來細數下演藝圈那些「無釐頭」演員。讓我們看看惡搞喜劇演員還有誰?還有他們的這些經典電影代表作品你都看了麼?
  • 香港喜劇往事:與無釐頭有關的日子
    1980年代初,徐克、麥嘉、許冠文弟弟許冠傑、張艾嘉等人成立新藝誠推出了《最佳拍檔》,電影集動作、科幻、無釐頭搞笑於一身,影片上映後迅速佔領了香港票房冠軍,一時風頭無兩。而在此間,黃百鳴、高志森、曾志偉、周潤發等弄潮兒也紛紛湧現,無釐頭喜劇贏來了一個多元混戰時期。譬如《開心鬼》系列、《富貴逼人》系列都是很多內地70後、80後觀眾的回憶。
  • 多餘和毛毛姐或將成為5G時代無釐頭喜劇領軍人
    看似離我們越來越遠的無釐頭文化要復興了嗎?5G時代下的幽默搞笑博主們會成為新一代無釐頭喜劇人嗎?我們真的需要無釐頭喜劇嗎? 讓我們先來扒一扒無釐頭喜劇的前世今生。 無釐頭文化是上世紀九十年代在香港經濟蕭條時期興起的一種亞文化,以快節奏表現、調侃批判、幽默搞笑為特點,直到亞洲金融風暴後才慢慢消退。
  • 周星馳無釐頭開山作30年,原定男主是梁朝偉,出品人曾捧紅成龍
    周星馳完全是個天才,我不過是碰巧發現了他。,以及剛被向太發掘的女星張敏,兩人分別飾演「三叔」與「綺夢」,一個負責搞笑,一個負責美豔。、吳孟達、張敏三人組成周氏無釐頭電影的「鐵三角」,陸續合作了《賭俠》《逃學威龍》《武狀元蘇乞兒》《九品芝麻官》等佳作。
  • 「喜劇之王」才不是周星馳的自傳
    很多人都覺得,《喜劇之王》是周星馳的自傳式作品。誠然,電影裡影射了很多他當年跑龍套的經歷。
  • 周星馳?不。誰創造的「無釐頭」式喜劇電影?
    一說到「無釐頭」,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周星馳的喜劇電影中,讓人哈哈大笑的片段。所以很多人都認為星爺就是「無釐頭」的起源,然而實際並非如此。「無釐頭」的含義「無釐頭」,是廣東嶺南一帶的俗語,本意就是一個人做事、說話的方式令人費解,其語言行為沒有邏輯,沒有目的。
  • 無釐頭喜劇的代表,周星馳電影名場面
    他就是周星馳。他是名副其實的喜劇之王,也是無釐頭喜劇的代表,更是我們心目中的星爺。心情不好沒事就看看星爺的電影,或許總有一刻能讓你傻笑的同時,感到人生亦不過如此。今天我們就來聊一下,周星馳電影所給我們留下的難忘時代記憶。
  • 從警匪片到周星馳無釐頭喜劇,盤點最具港味的香港電影!
    ↓把賭神當成偶像、目標成為賭聖的周星馳在《賭聖》中把無釐頭的風格發揮的淋漓盡致。↓《賭聖》裡吳君如靠著一顆大痣假扮綺夢,這個圖片到現在還一直在臉書上流竄啊!↓延續前兩部的劇情的《賭俠》,讓劉德華和周星馳首次合作演出,在電影的結尾永遠的賭神發哥也客串演出,這樣的夢幻組合也只能在電影裡回味了!
  • 央視版刪減7分鐘,周星馳本色出演,這部無釐頭喜劇,被埋沒26年
    周星馳,真的是「喜劇之王」嗎?我看未必,只是因為他的電影,模糊了喜劇與悲劇的界限。吳孟達曾經說過:「演喜劇的關鍵,就是不要把它當喜劇來演,連笑都要帶著三分苦。」在他們的幫助下到了京城,並意外結識了自己的妻子。結果,包龍星在投奔父親的老友後,才發現官官相護,最後被迫流落街頭。
  • 「食神」戴龍與周星馳的電影故事
    當年澳門賭王何鴻燊為了吃到戴師傅的「皇帝炒飯」,付出了5000元的天價,當然這些舊聞早已被熟悉香港娛樂史的朋友們耳熟能詳。所以今天還是回歸到戴龍師傅的銀幕生涯上,這就與喜劇之王周星馳脫不了干係。據戴龍回憶:「94年認識他(周星馳),兩年間烹調了很多美食給他吃,他對吃要求很高,但我對自己的出品都好執著,所以好合得來,儘量滿足他的要求。」
  • 無釐頭喜劇的顛覆之作,直到現在都很難超越
    方能通「無釐頭」之奧妙,得「喜劇」之精華。 由於要求甚高,所以得道者並不多見。周星馳可以算是其中一枚翹楚,馳名中外。 且「無釐頭」功力水準與習武者天賦秉性直接掛鈎,一千個習武者就會有一千種「無釐頭」。所以星爺只有一個,誰都模仿不來。
  • 這部周星馳電影的巔峰:披著喜劇外衣講悲劇,揭露一個時代的隱喻
    周星馳拍了無數經典的無釐頭喜劇片但有一部片子一直是他的喜劇片巔峰,所有爆笑的外衣下都是對現實無力的諷刺,官場殺人不見血03.一部電影將官場、人性、社會、大環境、搞笑、無釐頭、荒誕、美好、純真、邪惡、淫亂、假正經等全都囊括且個個都描繪得入木三分的大概只有《九品芝麻官》了影片中所反映的問題,正中時代的痛處。
  • 為什麼周星馳的無釐頭喜劇可以走向世界,並且長久不衰呢?
    哈嘍大家好,我是洋蔥君,本期的主題是周星馳的無釐頭喜劇。 隨之而來的是無釐頭喜劇在華語圈的熱度不斷攀升。 那麼為什麼周星馳的無釐頭喜劇可以走向世界,並且長久不衰呢? 第一個原因,周星馳順應了無釐頭喜劇的創作潮流並將其發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