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之子》影評:世上總有能為愛付出的事,哪怕是與世界為敵!

2021-01-10 亦齊電影

劇情簡介

《天氣之子》影評評價是一部2019上映的日本奇幻動畫電影,由新海誠執導,醍醐虎汰朗、森七菜、小慄旬、本田翼配音,劇情講述叛逆的高一少年帆高離開位於離島的家鄉,獨自一人來到東京生活,由於未成年身份難以找到正當工作,他只能勉為其難到一間超自然刊物出版社擔任寫手。在東京連日的滂沱大雨中,帆高遇見一位性格開朗、跟弟弟相依為命少女陽菜,並發現她擁有一個能改變天氣,讓久未放晴的天空照下耀眼陽光的奇妙能力。

選擇相信,還是屈服命運?

在《你的名字》跳脫了過往框架,開始把作品格局拉大、在靜與動之間取得良好平衡之後,新海誠似乎也逐漸熟悉這類較為商業化的模式,進而在三年後推出以氣候變遷為主題的《天氣之子》。一直以來,雖然新海誠每部作品都有各自獨特的元素,但故事內容多半還是聚焦在既甜蜜又帶有苦澀的青春愛戀,不論是《追逐繁星的孩子》、《言葉之庭》、《你的名字》,他都擅長透過若有似無的聯繫來突顯兩人之間的距離,讓觀眾沉浸在有些曖昧、思念,但無法更進一步的憂鬱氛圍,並深深體會到角色心中的難處,我想這正是我喜歡新海誠作品的主要原因。

新海誠的風格轉變?

常看到人把新海誠拿來跟宮崎駿比較,但我個人倒認為他風格更像是細田守,同樣都喜歡把角色設定為青少年,只不過比起細田守把故事圍繞在青春的活力,新海誠則更強調青春伴隨的苦澀與遺憾。然而這些明顯的差異在《你的名字》之後也不復存在,因此我們才能在《你的名字》與《天氣之子》中看到像是《穿越時空的少女》結合了奇幻、青春與愛情元素,還有如同《夏日大作戰》那種未達目標絕不放棄的精神,雖然這可能讓老粉絲有些不太習慣,但看著片中新海誠一貫存在的作者印記,與其說是這兩部作品是風格與調性的改變,我倒認為更多的是融合與突破。

從《秒速五釐米》受限於現實與時間,最終沒能符合原本期望的遺憾,到《你的名字》、《天氣之子》以RADWIMPS歌曲為電影帶來屬於青春的熱血;從瀧為了拯救三葉、三葉為了拯救鎮民,到帆高為了找回他沒能傳達自己真心的女孩而在鐵路上狂奔,最終迎來「讓人感動」的結果。我們雖能從中發覺新海誠開始靠向大眾,在故事安排上所做出的取捨與轉換,但也不能否認,在細膩的角色塑造與心境轉變的鋪陳醞釀之下,其作品的核心價值與最終帶來的後勁依然沒有減少,反而能引發更多觀眾對於故事的共鳴。

新海誠在商業與藝術的進化

這次《天氣之子》正巧就介於導演過往作品與《你的名字》之間,他非常清楚自己創作的初衷,沒有刻意模仿某種風格或一味迎合大眾口味,比起《你的名字》更加掌握商業與藝術的平衡,這無疑又是新海誠的一次進化。而有趣的是,《天氣之子》大多橋段是非常不商業的,它絕對不會像《你的名字》那樣短時間就引起所有人的共鳴、最終評價也不會那麼高。就算我們知道《天氣之子》是以「能夠操控天氣的少女」為主題,電影前半段較生活化的劇情也難以讓人明白故事的核心走向,導致整部電影有點原地踏步,但這真的是個「問題」嗎?

《天氣之子》並沒有我們以往所熟悉的電影節奏,那些編劇書告訴我們應該在哪裡讓角色「發覺自身能力」、「遇到困難」、「重新振作」的制式化套路在《天氣之子》中根本不存在,但也正是如此,我們才得以在看似毫無重點的劇情中慢慢深入帆高這位角色,從他逃家到東京開始、經歷求職處處碰壁、受到陽菜的幫助,再到出版社工作、打聽晴女的消息,直到跟陽菜重逢,進入《天氣之子》的主線故事,我們也因此更明白帆高的處境與他內心的迷惘。

努力是為了什麼?

《天氣之子》表面看似跟《你的名字》一樣,都有著「控制天氣」這種帶有強烈奇幻色彩的設定,但《天氣之子》所講述的家鄉、弟弟凪進入社福機構,三人無法共同生活的社會現實互相對比,進而在旁人對帆高提出的種種質疑與否定的情況下,突顯出他最後「選擇相信」的偉大。

就我個人的理解,《天氣之子》講了這麼多、鋪陳了這麼久,新海誠原意不在告訴我們要好好保護地球,而是透過難以放晴的東京來教導我們面對未知人生,必須抱持著勇於嘗試、勇敢突破現狀的生活態度。到頭來,《天氣之子》是無比浪漫且極致的自由主義,什麼犧牲小我拯救世界、什麼一個人的社會責任、什麼會毀了前途,這全都沒有什麼好在意和害怕的,因為在失去一切之後遇見的陽菜才是帆高最重要的人,跟這對姐弟在一起才是他最幸福的時光,還有那句:「我不奢望能再多給我什麼,我只希望不要把我擁有的從身邊奪走。」因此他才能為了陽菜不惜讓東京降下大雨,為了陽菜而選擇對抗全世界,這是多麼真摯的情感?

天氣的代表性

導演曾在訪談中說,自己曾因為《你的名字》被批評「把災害當作沒發生過」而受到影響,不過他這次《天氣之子》卻決定讓「帆高的自私」引發摧毀東京的災難,便能深深感受到他對自己創作原則的堅持。因此可能有人會認為《天氣之子》最重要的是電影內容,前段看似不必要的「原地踏步」與各種生活日常的描寫,為的正是鋪陳帆高最後會選擇「拯救陽菜」的理由,而天氣與改變天氣根本不是電影的重點,若是把陽菜換成其他拯救世界的能力,《天氣之子》的故事依舊會成立,但這其實不完全正確。

正因為天氣跟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像天氣冷要穿外套、下雨會記得帶雨傘,我們每天心情與行為也會被天氣所影響,而《天氣之子》則把天氣視為人們喜怒哀樂的原因,連日的大雨使人們日漸陰沉,晴女陽菜則為人們帶來許久不見的笑容與希望。因此,《天氣之子》以下著大雨的東京作為故事背景是再適合不過,大雨就像是生活中遇到的各種阻礙,而面對無法百分百掌控的天氣,不知道明天是否會放晴的不確定未來,身處這個環境的我們該要如何決定?我想這都是導演新海誠想透過天氣來傳達的主題。

還能為愛做些什麼?

看著《天氣之子》帆高的選擇,不禁讓我想到前陣子上映的《玩具總動員4》,跟以往的英雄電影不同的是,不像《復仇者聯盟4》鋼鐵俠為了拯救世界而離開他最珍愛的女兒,也不像《神奇女俠》的史蒂夫犧牲自己來引爆轟炸機,片中胡迪決定放棄作為玩具的本分,離開已經不愛他的主人,追尋屬於自己的價值,而帆高同樣也是如此。

曾幾何時,我們因為成長、因為社會化而改變了原先的思考角度,開始重視著群體利益,甚至一瞬間會認為帆高的選擇有些不妥?就像我對日本上班族的印象一直都是平時壓力巨大、在意他人的眼光、壓抑自身的情感,只求在社會上扮演好一顆螺絲釘的角色,或許這確實帶來穩定的社會氛圍,但是否也因此失去身為「人」的本質?在年輕時我們總認為自己能成就大業,但如今是什麼讓我們選擇安穩的生活,不敢為了夢想、為了愛人奮力一搏?《天氣之子》的愛情也可以是我們生活的任何事情,或許要救世界或救愛人沒有個標準的答案,但就像圭介大叔看見帆高不顧一切也要找回陽菜時,恍然大悟地想起自己多年前的所作所為,新海誠正是透過《天氣之子》對我們提出一個疑問,到了真正要做出選擇時,你要相信愛情、相信夢想,還是就只屈服於命運?

結論

雖然《天氣之子》的口碑評價比起《你的名字》相對兩極,但片中不僅有著由雨天轉晴那美到幾乎讓人窒息的畫面、RADWIMPS渲染力極強的音樂和生動的角色心境描寫,電影所講述的主題也同樣非常深刻動人。其中有對愛情的嚮往與堅持,也有專屬於青春的勇敢與義無返顧,新海誠利用片中通勤的電車、冷漠的行人來跟角色的熱血行為互相對比,讓一個在社會夾縫中生存的人,提起勇氣跟全世界對抗,相信這無比純粹的愛都能引起觀眾的共鳴。

我真的好喜歡帆高在鐵路上自顧自地狂奔,最終排除萬難總算到空中牽起陽菜的手,在那瞬間,仿佛全世界都已靜止,如同《天氣之子》主題曲《愛にできることはまだあるかい》(我還能為我們的愛做些什麼)唱著:「就算是出生在這片荒野中的你我,果然還是有我們能為愛付出的事,還是有我想為你做的卻不光只有青春與愛情,更多的是關於「理想與體制」、「虛幻與現實」的衝突。電影巧妙的把陽菜可以操控天氣的能力、不尋常的暴雨、相信古老傳說的迷信,拿來跟電影前段寫實化的日常、陽菜在失去雙親後無可避免的經濟壓力,還有最後帆高被迫回到離島的事。」反正最後在這早已失控的世界,只要兩人心還相連在一起,相信自己所相信的事物,我們還是都會好好的,我想一定會的。

亦齊電影,給你一股會想去看電影的衝動。歡迎關注、留言和轉發。

相關焦點

  • 電影《天氣之子》:當你的愛與世界為敵(免費送愛奇藝會員)
    電影《天氣之子》預告片《你的名字。》與《天氣之子》似乎是兩個相反的故事。在《你的名字。》中,少年瀧為了拯救心愛的少女三葉而改變了小鎮被流星毀滅的命運,兩人跨越時間與空間的愛戀也成為了拯救世界的原動力。帆高選擇了愛情,放棄了世界,這固然是殘酷的,但反過來想,如果帆高最終選擇讓東京的天氣恢復正常,並為此犧牲善良無辜的陽菜,難道就是正確的嗎?電影《天氣之子》中文預告篇我們其實常常習慣於讓愛情在敘事中承擔本不屬於它的功能,比如說為了拯救被劫持的公主而打敗為禍人間的惡龍,為了找回三葉而改變小鎮被流星毀滅的命運。
  • 電影推薦:新海誠《天氣之子》,我不怕與世界為敵,只要你在就好
    | 新海誠電影系列第一期《天氣之子》「那個曾經不顧一切奔向你的少年,是丟給了回憶,還是丟給了無可奈何。」風靡全球的動畫片《你的名字》就是他筆下的世界,更是目前除了吉卜力工作室作品之外,唯一超過百億票房的日本動畫電影。總是圍繞著奇幻的色彩、青澀的記憶,新海誠這部新作也延續了同樣的溫度。《天氣之子》是由新海誠執導的動畫電影,由醍醐虎汰朗、森七菜擔任主要配音的動畫電影,於2019年7月19日在日本上映,2019年11月1日在中國上映。
  • 《天氣之子》:少年的愛情,熾熱又浪漫,卻完美逃離了現實
    導語 《天氣之子》,是由新海誠執導、Comix Wave Film負責製作的原創動畫電影,該片講述了少年帆高與擁有操控天氣超能力的少女陽菜之間的奇幻愛情故事。
  • 影評 |《你的名字.》之後,那人還會陪你看《天氣之子》嗎?
    相遇三年後,我們在《天氣之子》重逢有一種陪伴,是從《你的名字。》到《天氣之子》一直在你身邊三年前,在錯開的時空,奮不顧身地追尋三年後,在充滿暴風雨的世界,用力生活,勇敢愛今天,浦小青帶大家一起走近新海誠導演的最新作品——《天氣之子》所獲榮譽:1.日本2019年度票房總冠軍2.《你的名字。》
  • ——《天氣之子》影評
    上映兩個月後,《天氣之子》如今已被選為日本電影代表送往美國,預計作為第92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的候選之一。這是自1998年宮崎駿的《幽靈公主》以來第二個被日本選中,預定衝擊奧斯卡外語片獎的日本長篇動畫電影。另外,《天氣之子》的漫畫也於7月25日開始在雜誌上連載,真可謂是全方位的矩陣式傳播。
  • 《天氣之子》心之所向,我愛這個世界我更愛你
    《天氣之子》是新海誠繼《你的名字。》後時隔三年的又一部動畫電影,講述了帆高與少女陽菜的奇幻愛情故事。影片以「天氣」為主題,細膩唯美的畫風,萌動的青春情愫,天馬行空的夢幻世界,對愛的篤定,構建了一個獨特的動漫世界。
  • 天氣之子:你保護世界是你的事,我愛你,與世界無關
    因為《你的名字》太成功了,導致《天氣之子》被不少看過的人吐槽說「沒有前作好」。我看第一遍的時候也是那麼覺得,情節上有很多不合理:6歲的學生離家出走,家人竟然沒有滿世界的跑;男主角偶然見到手槍,竟然不知道第一時間交給警察處理,而是自己藏起來......
  • 日本票房:《速激》不敵《天氣之子》屈居亞軍
    日本票房:《速激》不敵《天氣之子》屈居亞軍 時間:2019.08.06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JAKO 分享到:
  • 《天氣之子》:請讓天氣接地氣
    他們把咀嚼導演對世界的看法轉化為用牙齒撕裂爆米花的快感上來。 在「天氣之子」之前,似乎還沒有太知名的動畫以天氣為想像的對象。如果是迪士尼來做,可能會把每種天氣(風雨雪雷)都變成一個卡通角色,然後在他們身上用顏色、衣著、符號來彰顯這種天氣的特徵,再賦予其不同的個性以及超能力,就像《頭腦大冒險》中他們對人的情感所做的超凡想像一樣。
  • 新海誠的新作《天氣之子》
    今天來和你們討論討論這部電影——新海誠的新作《天氣之子》。我懷著忐忑的心情寫下了這篇影評,僅限於個人的觀感,畢竟也沒什麼專業性~首先從直觀感覺來說,場景畫得真的好看,畫者對於天空的層次感和光線色彩的掌握已經到了很高的程度。
  • 《天氣之子》:再為自己活一次
    「天氣之子沒有你的名字好看。」看完之後刷了一下眾群和豆瓣,這種聲音不太少。從個人情感上來說,是的。《你的名字》結局的最後,好在是三葉和瀧再度的相遇。對比之下或許是因為《天氣之子》的結局還留有思考的餘地——無法十全的狀況下,人們肯定喜歡完完整整的HappingEnding。誰都不能免俗。但觀影結束回家的路上,心情難以言表。
  • 你和世界,我選擇你|陽菜|帆高|新海誠|天氣之子|愛情
    三年前,流星墜落,三年後的今天,天氣異常;三年前,精緻便當,三年後的今天,泡麵度日;三年前,瀧為了三葉奮不顧身,三年後的今天,帆高為了陽菜拼盡全力;三年前,《你的名字》攜日式小清新席捲了亞洲,三年後的今天,《天氣之子》再一次以新海誠的
  • 《天氣之子》
    關於整個神話的體系和現實世界接洽的邏輯性,值得推敲的地方有很多。但是依然,是一部值得看的佳作。總得來說,這部作品大致在於描繪少年少女並肩前行的故事,同時串插了神話元素,反思了人類對於環境的改變,以及天氣,氣候會對人類產生怎樣的影響。
  • 天氣之子:三觀不正?自私的愛情?抱歉,這只是個為愛勇敢的故事
    再具體一點就是青春期少男少女之間那種朦朧美好的愛情,這種題材的電影永遠不會缺乏觀眾,因為總會引起一部分觀眾的共鳴,比如新一君我……但是《天氣之子》這個電影的主題不再僅僅是愛情了,在新一君看來,新海誠在這部電影裡對主題的表達有了非常重大的突破和升華。
  • 天氣之子:三觀不正?自私的愛情?抱歉,這只是個為愛勇敢的故事
    《天氣之子》是新海誠繼《你的名字》以後的又一部力作,相信各位小夥伴應該都已經看過了吧?今天新一君就跟各位小夥伴分享一下我個人對這部電影的看法和感受。真實與不真實除了電影主題亮眼以外,不少觀眾還非常注重電影的邏輯性,想看看《天氣之子》究竟真不真實。
  • 《天氣之子》不顧一切的愛
    新海誠的作品我只看過你的名字和這部天氣之子,我覺得這兩部作品有其相似之處。都加入了日本民俗宗教神話的奇幻元素,都在描寫少年少女之間命運的羈絆和尋找愛情,為了一個人執著奔跑的主題。天氣之子這部更大膽,更叛逆。它在作品中展現的是一個選擇一個人還是選擇全世界的問題。如果男主選擇女主,世界就會被犧牲,如果男主選擇世界,女主就會被犧牲。女主選擇了拯救世界,而男主選擇拯救女主。
  • 《天氣之子》搬
    但這次不靈了,《天氣之子》在豆瓣評分似有跌破7的趨勢,人們最為詬病的是劇情設置,和顛覆三觀的結尾。然而在我看來,新海誠還是那個新海誠,觀眾卻不是當年的觀眾了,似有一種「等閒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的意味。
  • 【電影素描館】天氣之子
    陽菜是100%晴女,通過祈禱給無數人帶來晴朗的好天氣。你會發現,影片中那些找尋晴女幫忙的人,很多都是為了能夠讓對自己特別的人擁有一份好心情。其實啊,帶來的不僅僅是好天氣,更是一份開朗的心境。能讓你心情放晴的人,就是你的天氣之子。比起晴空,我更需要你。在這個瘋狂的時代,你和世界,我選擇你!在孤獨前行的日子裡,在充滿暴風雨的生活裡,總有一個人的出現,成為最溫暖的力量。
  • 《天氣之子》失利因為新海誠墨守成規?不,是我們長大了
    新海誠與他的電影誠哥的主旋律從未變過,從《星之聲》升等了美加子8年的信,《秒速五釐米》桂樹明知無果卻仍要都要等電車到最後反抗,又從《你的名字。》瀧喊出「無論你在世界的哪裡,我都一定再會去見你」,到最後《天氣之子》帆高的「相比於世界,我更需要陽菜」。
  • 《天氣之子》除了秀得頭皮發麻的製作,還有被顛覆的三觀!
    我是你們吃狗糧撐到內傷的推番……呃,不,是吐槽小天使果兒~新海誠的新作《天氣之子》不知道大伙兒有沒有一睹為快?反正果兒是去看了,然後吐槽欲也就突如其來地爆發了……總覺得這部作品國內定檔在11月1日這個特殊的日子,有一種對單身狗深深的惡意!本來果兒作為一個大齡單身文藝女青年就已經是夠慘的了,卻還要在過單身節這天被倆2D人物塞了滿滿一嘴的狗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