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各位是長居動漫二次元的觀眾,新海誠這個名字相信大家一定不陌生。2016年《你的名字。》席捲而來,至今這部依然屹立在動漫電影界的頂端。在2019年時,新海誠攜著的他的新作《天氣之子》再次來到大眾面前。可成績卻不如當年的《你的名字。》。
有人說新海誠變了,從《你的名字。》開始他就已經變了,不再是以前那個傷春悲秋的文藝青年,學會了商業套路的他已忘記了他的初心。但殊不知改變的不是他,是我們。
新海誠與他的電影
誠哥的主旋律從未變過,從《星之聲》升等了美加子8年的信,《秒速五釐米》桂樹明知無果卻仍要都要等電車到最後反抗,又從《你的名字。》瀧喊出「無論你在世界的哪裡,我都一定再會去見你」,到最後《天氣之子》帆高的「相比於世界,我更需要陽菜」。
新海誠電影裡少年與青年永遠是那麼的執著。
有人說新海誠再打造個克隆品《天氣之子》是想圈錢,對於這方面,我只想說誠哥不缺money,或者沒你想像中那麼缺。誠哥出生在建築世家,自己也畢業於日本中央大學文學部日本文學系。從經歷上講,新海誠自己本身就很勵志。
如果新海誠真的是取悅觀眾,也就不會有水淹東京的故事了。
觀眾長大了
那為什麼電影《天氣之子》並沒有像之前《你的名字。》那樣票房大賣,那樣捲起一股二次元的狂潮。
因為3年過去了,當年那些看《你的名字。》的人從少年變成了青年,從青年變成了大人了。長大的人變沉穩了,學會開始為自己規劃,開始為自己的事情考慮了。這樣的人自然不能明白帆高在失去陽菜後的崩潰的感情。
當然口碑上不佳也有因素是《天氣之子》最後的「陽菜與世界」只能二選一的結尾讓那些只是被新海誠名號吸引過來只是想看看小清晰的觀眾感到困惑,也就造成了與心中心中期待的反差。
當然也不排除一些跟風說《天氣之子》不行的人。
《天氣之子》
這也是誠哥創作以來第二部給出的happy end 的結局,從觀看體驗看一部很需要代入感的電影,代入進去了,觀影體驗自然奇好無比。若沒有,可能就感覺索然無味,不明所以。
對於那些代入的人來說,當知道原來陽菜真實的年齡比帆高小,當看到帆高在鐵路軌道奔跑,當他舉起槍喊著只是想再次見到她,不顧一切地衝向鳥居,那股少年勁在帆高身上無比光芒的散發著。相信對於那些代入的人來說,他們也曾有過一個想要跑著去見的人吧,哪怕是為那個人與世界為敵在在所不辭。而新海誠用《天氣之子》完成了他們的夢想。
電影配色,音樂自然挑不出問題。在劇情上,有人說與《你的名字。》相似,但在我看來,在情感的爆發方面,《天氣之子》更勝一籌,結局更讓我吃驚,它沒有像其他電影那樣,在拯救了女主的同時連帶世界一起拯救,即使那樣帆高依舊毫不猶豫選擇了陽菜。結尾不像《你的名字。》那樣含蓄,但給人的後勁依舊十足。
或許新海誠真的變了,現在的他會用電影告訴我們要去愛,要去抓住手中的幸福,哪怕落魄如居無定所的帆高,也有權力去幸福,每個人都有幸福下去的權利。
最後引用網友說的一句話:如果你真的喜歡一部電影,就忘了它的評分吧。在你心裡,它就是最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