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吶,現在開始就要放晴了哦。」
被生活捉弄的少年和少女,一心擺脫命運的掙扎。
躍上天空,一起探尋深邃的雲端世界,在這裡,你會認識到怎樣的新海誠呢?
11月1日,以《你的名字》被眾人熟知的新海誠,攜全新力作《天氣之子》登陸中國大陸各大院線。由於《你的名字》的大賣,這次《天氣之子》上映後也備受關注。《天氣之子》的故事發生在氣候失常的東京新宿,離家出走的少年帆高,在這裡遇上了100%晴女陽菜。陽菜有著神奇的天氣異力,每當她祈禱「吶 現在開始天晴了」,雨就會逐漸停下,天空放晴……上映以來,《天氣之子》在中國票房已破2.79億,貓眼上獲得9.0分,而在豆瓣僅僅收穫了7.1分(《你的名字》分別為5.76億、9.2分、8.4分)。不管是在豆瓣、貓眼、淘票票這些影評平臺,還是在知乎、貼吧之類的問答社區,《天氣之子》的整體評價都呈現了兩極化的特徵:正面評價有很多:《天氣之子》的音畫體驗依舊是一流的;主題較上次單純的青春愛戀有了很大的突破;真實展現了青春期少年少女的友情與懵懂喜愛之情……負面評價主要集中在批判男主帆高的選擇「三觀不正」,就如豆瓣某高贊差評所述「拜託,不要再自私地給大家添麻煩了」。不過,兩極分化的評論正是新海誠早有預料的,在與聲優合影宣傳時,新海誠談及《天氣之子》:「對我來說,與觀眾溝通,代表著能夠『收到許多各種不同的意見』,大約一部分,能夠引起收到兩極評價的作品,對創作者來說是非常有趣的一件事。」2016年的8月26日,《你的名字》在日本正式上映,最終收穫票房250.3億日元,位列日本影史票房榜第四位;同年12月2日,《你的名字》在中國內地上映,最終收穫5.75億元人民幣票房。
(圖源:ComixWave Film)
2019年,《天氣之子》在日本上映短短數月之內,便創下驕人業績,早早突破了100億日元票房的大關,並獲得代表日本競逐新一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國際影片的殊榮。新海誠的電影接連兩部取得票房、口碑的雙成功,讓我不由發問:為什麼是新海誠?自從《你的名字》播出,「新海誠」這個名字一直熱度不減,我對新海誠以前的電影也很好奇,不禁翻出他以往的電影看了個遍,試圖對這個問題回答一二。(A)超一流的視聽演繹
如果問新海誠的影迷:「你為什麼喜歡新海誠的作品?」、「你是如何認識到新海誠的?」,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答案,但回答中不出意外就一定包括:極致的視覺體驗、恰到好處的BGM……新海誠的作品總能刷新我們對動畫的認知,讓人驚嘆於二維畫面也能達到媲美3D電影的真實感。電影一開始,360度無死角旋轉鏡頭、精緻而唯美的畫面設計、清新自然的光影和色彩,無時無刻無一不在告訴你,「這是誠哥的電影」。電影中的場景大多取材於現實,畫面中的一景一物都是對現實景物的「完美復刻」。他的電影讓現實生活中我們習以為常、甚至忽略的風景,展現出不可思議的魅力。就拿貫穿整部影片中的雨來說,無論是新宿小巷濺起水花的水窪、小男孩趴著的窗邊流下雨滴,還是被雨水淹沒的東京街道,平凡的雨水在電影裡展現豐富的姿態,晴雨的變化也反映了主人公心境,帶動觀眾情感隨之變化。當然,其畫面之所以獨特,不僅是因為對現實的「神還原」,更是因為新海誠成功地將攝影技巧帶進動畫製作,以「真實」為標準處理動畫細節。動畫中的分鏡構圖和攝影中光照角度、色溫的調節結合在一起,賦予了畫面美感。一部好的電影不僅要有極佳的視覺體驗,還要有優秀的聽覺感受。音樂方面,RADWIMPS樂隊(《你的名字》主題曲《前前世世》創作者)再度和新海誠攜手,擔任《天氣之子》音樂擔當。配音方面,男女主角的配音演員是從2000多人的海選中脫穎而出的新人,是新海誠認為電影需要的「能和角色合而為一」的人。(B)魔幻 or 現實
《天氣之子》與《你的名字》同屬都市魔幻題材,包含許多超自然元素(彗星隕落、交換身體、晴女……),卻又意外地能讓觀影者沉浸其中,聚精會神地看完兩個小時。究其原因,大概就是電影的敘事在荒誕離奇的設定背後都有現實背景的支撐,達到了幻想與現實之間近乎完美的平衡。就如《天氣之子》中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問題」、全球氣候變暖、日本城市間發展的不均衡是壓抑的現實,而雲端之上不可思議的世界是幻想,兩者交替出現,使得整部作品呈現出超現實主義藝術效果。主角們經歷的每件事都極具真實感,富有戲劇性地反映了日本社會邊緣人的現狀。故事場景同樣設定在新海誠最熟悉的東京新宿,但《天氣之子》呈現的場景與《你的名字》中繁華精彩的東京截然不同,集中展現了城市的陰暗雜亂,東京的光鮮亮麗下的陰霾,非法槍枝、陪酒行業、黑道橫行……以影片中主角帆高的經歷為例,他從偏僻的小島離家出走來到東京(小說中提到帆高因父親家暴離家出走),因不適應大都市的生活常「犯錯」——尋求打工機會因年齡不夠屢遭拒絕、衣服的雨水滴在地上被人斜眼、蹲坐在新宿車站過夜卻被驅趕.帆高無助地奔忙幾日,找不到工作,只能在「美好東京」的霓虹燈下感嘆「東京真可怕」。(圖源:微博@電影天氣之子)
(C)濃鬱的生活氣息
新海誠在作品中大量借用現實中的景物,真實再現生活場景,強烈的現實氣息撲面而來。與前作相比,《天氣之子》少了「時空穿越」、彗星隕落這些奇幻設定,除了來源於傳統神話的「晴女」外,主角帆高和陽菜的生活場景都是很平常的樣子。電影中的場景大多取材於現實。帆高和陽菜第一次相遇的麥當勞,在現實中位於西武新宿站前;帆高被警察盤問的地方,位於新宿歌舞伎町東寶電影院正前方通路的「天下一品」拉麵店轉角處;全劇最關鍵的天台神社的本體位於銀座的朝日稻荷神社……電影中還原了許多日常系生活場景:麥當勞裡的巨無霸漢堡、拜訪時陽菜做的薯片炒飯、三人逃亡途中在情人旅店拿起方便麵和薯片大快朵頤……這些家常小事都增加了觀眾的代入感。電影中的生活味來自整個電影製作團隊對背景信息的把控,結合各角色的成長經歷、行為習慣,調整他們的居住環境;為契合影片中雨天的陰沉氛圍,對道路上的景物布局進行微調。這些細微但又不可或缺的調整讓影片中的每一個細節都儘可能貼近真實,給人身臨其境的感覺。新海誠以往的動畫講述的大都是單純的愛情,主題也比較單一,像《言葉之庭》的青春懵懂之時的戀慕、《秒速五釐米》的漸行漸遠的感情、《你的名字》的跨越時空的追愛……
在這部影片中,新海誠嘗試以人們習以為常的「天氣」作為主題,突破了以往單一愛情主題動畫的局限,將目光聚焦到人類與大自然的關係上。新海誠表示,「近幾年,氣候產生了變化,自然災害越來越多」。隨著森林砍伐和溫室氣體排放的增加,海岸線逐年上漲,氣候變化與我們的生活關係愈發密切。即使這只是一部商業片,新海誠也明確表示「《天氣之子》是以「娛樂片之王」為目的而製作的,旨在達到老少鹹宜」,但他仍試圖通過構建一個氣候失常的離奇世界來喚醒觀眾對生態環境的關心。
讓這部影片評論趨於兩極分化的是新海誠對結局的處理,電影中的核心抉擇是一個看似老舊的人性悖論——「電車難題」。陽菜為帆高原本充滿陰霾的生活帶來了陽光,因此在後者面臨陽菜與水漫東京的抉擇之時,如他所言「相比於藍天,我更想選擇陽菜」,最終選擇拯救陽菜一人。
帆高的選擇乍看令人難以置信,但結合帆高的生活環境及其到東京後的境遇再看,我們也不難理解他的選擇。帆高是離家出走的,原因雖然在影片中沒有提及,但從片中帆高在島上騎車追逐陽光的行為,看得出他的生活曾經是很壓抑的;來東京後,他又處處受人歧視,冰冷的東京沒有給他帶來一點溫暖。此時,陽菜作為「晴女」,不僅驅散了雨天中的烏雲,也給帆高陰鬱的天空帶來了豁然開朗的明媚。
新海誠說:「氣候變化、政治狀況、年金的去向,有些事會變好,但變壞的事也很多。如何應對才好呢?輕鬆跨越這些擔憂的人還是存在的吧?我希望是存在的。我想描繪這樣的少男少女。」原本,犧牲自己換來晴天應該是歷屆「晴女」的宿命,大部分人都猜最後會是「舍小我求大我」的結局,但帆高卻「叛逆」地選擇與陽菜重聚,陽菜也掙脫了宿命的束縛,最終東京被徹底淹沒。
雖然影片的定位是商業片,但新海誠仍舊做出了勇敢的嘗試,嘗試描述與社會常規不一樣的故事,描繪一個始終守護心中珍視之物的少年少女。(圖源:微博@電影天氣之子)
你也看過《天氣之子》嗎?
聽說你還看過新海誠的其他電影?
讓萌主在評論區看見你們的小手!
文字 | 符喆
編輯 | 劉津津 曾智濠
責任編輯 | 李家樂
轉載自:中大青年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