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之子 | 請讓新海誠繼續講自己的故事

2021-02-16 哲售票

本文共4980字,閱讀完大概需要15分鐘。

11月1日上午,我激動又緊張地走進影院,來觀看期盼已久的《天氣之子》。

和許多觀眾或許不太一樣,我早早看完了由新海誠本人完成的小說,所以在觀影前已經知道了情節。然而我在地鐵上看完那本書時,一時間感到迷惑,對其講故事的能力感到失望。

 

在日本看過電影的網友早就發了影評。我沒忍住,全看了一遍。雖說應該看過電影後再做出自己的判斷,但看過小說的我已經半信半疑了。

 

所以,在走進影院時還算激動的我,不得不先給它打上幾個問號,害怕因為期望過高而過於失望。

兩個小時後,我走出影院。可能由於真正的觀影和閱讀小說還是兩碼事,看完後也不覺得那麼差,心中倒多了一分對新海誠先生的愧疚。但小說情節在電影中的具體表現,還是讓我充滿了不解:他不像是原來的新海誠。

 

於是有了朋友圈那段在我現在看來有些愚蠢的吐槽:

       新海誠再一次把兩人的愛情宏大的敘事結構裡,但我覺得他這次沒處理好,將個人和群體對立起來。乍一看他的確在用一種創新的方式表達.我似乎可以感覺到他的某種獨特的表達方式,以至於我有些排斥。槍枝,流動人口,妨礙執法等現實問題出現的時候,我很難繼續沉浸在新海誠的愛情敘事裡。當然我不阻止別人喜歡這樣的愛情.

        中間的進展真的沒好好設計,我覺得就是發展過快了些。而三人四處幫忙放晴那段,似乎又對整體情節沒什麼作用,被幫助的人在後面的情節也沒什麼存在感。有一個評論說得好,為什麼不把陽菜的狀況告訴那些被幫助的人,這樣一來兩邊都能溝通清楚了,何必製造對立關係?

        我有一個很奇怪的想法就是,(從兩人下墜開始)結尾很好,但要是這個結尾放在全片來看,似乎又很差勁。好吧,也得承認,我唯一比較心動的地方就是結尾,前面我看得甚至打了哈欠。

可我轉念一想,我是否真的了解新海誠呢?

當我真正嘗試走進新海誠以後,我發現我還是想錯了許多——我了解得太少,才誤解得太多。

 

一句話:他只是想講自己的故事嘛。

 

新海誠生長的故鄉長野縣小海町,是一個海拔一千多米、風景如畫的山區小鎮。周圍的山麓將小鎮圍繞,常年的大風讓天空變化多端,夜晚的星空也十分迷人。 

高海拔地區的光影變化相對低海拔地區更加突出, 圖源[12]

他說:「鄉下沒有什麼可看的東西,所以我幾乎天天都花一兩個小時來仰望天空,並用水彩把它描繪下來。」[1]

 

在這樣的環境下,新海誠對光影的感知逐漸就敏銳。兒時對天空的迷戀,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他在之後動畫創作中對光影的追求[2]。

 

早在《你的名字》前,許多中國觀眾就已經因為《雲之彼端,約定的地方》《秒速五釐米》《言葉之庭》一系列作品喜歡上了新海誠。在這其中,唯美細膩的畫面一直都為人稱道。

好像隨便一幀都能當壁紙。

 

新海誠也被稱作「壁紙狂魔」

 

然而,似乎他由於追求畫面而忽視人物的塑造,情節的敘述便飽受批評。許多人認為,新海誠講不好一個故事。

 

有人叫「新宮崎駿」,他連忙回答:「我遠遠不及他,但可以沾他的光。」這一半是謙遜,一半其實也是想說明,自己和宮崎駿走的其實是兩條路[3]。

 

新海誠生於1973年,畢業於中央大學學部日本文學系[4]。雖然在許多方面無法與同期動畫導演抗衡,他卻有著與老一輩動畫導演截然不同的創作理念。

「我在十歲的時候就迷上了CG,當時還在讀小學,也就是那時候開始用BASIC語言去畫一些簡單的插畫。」大學畢業後,他到遊戲公司Falcom就職,因為這份工作,「愈發對編寫故事以及製作影像產生了興趣。」[1]

 

置身於技術革新的新時期,CG的應用使得畫面的自由創作成為可能。他在最初製作《星之聲》時,除了音樂與配音,用一臺電腦就完成了所有的製作[3]。

 

要知道,此時電腦上色還都未普及,更不用說電腦動畫。《她與她的貓》《星之聲》《雲之彼端,約定的地方》的接連問世,是新海誠在技術革新的背景下對傳統動畫製作行業的挑戰。日本個人CG動畫時代由此開啟[5]。

 

新海誠對畫面的追求,逐漸形成了他自己的風格:畫面似乎比敘述更加重要——劇情像在為畫面服務。

他從來沒有描繪過過絕對的反派,情節的設置一般都相對簡單。他把關注點放在了人物內心的情感上,利用內部的衝突製造悲情,抓住觀眾的共情點。

 

人物的情感如何體現?

 

在早期的作品中,新海誠運用了大量旁白

 

《她和她的貓》全片都是貓的獨白。

《星之聲》全片都是美加子和升的內心對白,還是以旁白的形式出現。

但在這些作品中,我們已經能看到他對場景刻畫的執著。片中出現的各種小物件、電車、天空和各種天氣的描繪已經有了如今作品的感覺。 

《她和她的貓》中對生活物件的精細刻畫, 圖源[14]

《星之聲》中手機收到消息時,一片櫻花恰好飄到手上[6]

 

《星之聲》中也出現了對天空、雲雨的大量描繪,圖源[13]

他對畫面的掌控變得純熟後,人物的情感能通過畫面靈活表現。

《言葉之庭》中湖面波動的漣漪被用來表現雪野內心的不安[6]

 

這樣一來,我們就不難理解新海誠和宮崎駿的區別了。雖然新海誠是繼宮崎駿後最有人氣的日本動畫電影導演,但不同時代的他們已經無法用一套方法講故事。

 

多年後再回憶他的電影,已經記不清情節,但是有幾個場景,有一種寄予其中的複雜情愫,一輩子都忘不掉。

這是新海誠。

 

新海誠在講自己的故事——用自己的方式講故事。

 

 

那他究竟講了什麼故事,能讓那麼多人喜歡聽?

 

每每看完新海誠的電影,我們總要玩寄刀片的梗。

男女主角似乎最後總是不能走到一起,有一個皆大歡喜的結局。 

都以為他講的是愛情,但實際上,他是在討論孤獨。

如何產生孤獨?距離產生孤獨。

 

「孤獨」和「距離」一直都是新海誠作品中的主題。

 

距離可以是空間的距離。 

《星之聲》中,一條簡訊到達的時間要按光年計算,圖源[13]

 

可以是時間的距離

《你的名字》中,瀧和三葉縱然相見,也因為時間線錯亂無法相識。 圖源[11]

 《她和她的貓》中,作為貓咪的「我」愛戀著女主人,而女主人似乎愛著遠方的一個男人,圖源[14]

 

《秒速五釐米》中,花苗暗戀貴樹,貴樹的心中卻時刻牽掛著明理,圖源[18]

《言葉之庭》中,兩人擁有截然不同的人生, 圖源[6]

 

看新海誠作品的年輕人們,正如他作品中的男男女女一樣,出生並成長在技術革新的現代。我們在快節奏的生活中,很難再有閒暇去思考人與自然的宏觀關係,更多時候是關注自己與他人的關係,和自己在社會中的位置。

 

美國心理學家Sherry Turkle指出,現代社會的人們「connected,but alone」。 

「Because the moment that people are alone, even for a few seconds, they become anxious, they panic, they fidget, they reach for a device… Being alone feels like a problem that needs to be solved.」

「因為當人們獨處的時候,即使只有幾秒鐘,他們也會變得焦慮,恐慌,坐立難安,因而轉向那些電子設備……獨處像是變成了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7]

好友越來越多,無話不說的朋友卻越來越少;社會上的一切都井井有條,卻找不到屬於自己的容身之處。

 

我們失望、低落、彷徨。

 

開始質疑自己,開始向內收斂,開始變得孤獨。

 

但幸好,這時候的我們,遇到了新海誠。

圖源[6]

 

我太喜歡木魚水心的解釋了。

 

新海誠的故事從來都和孤獨有關,流露著日本傳統悽婉的物哀美。本應為分離痛哭流涕的我們,似乎在新海誠的故事裡找到了慰藉。有了那雨滴的形狀,那天空的模樣,消逝的背影也美得讓人陶醉,單純的相見也顯得彌足珍貴。

 

新海誠便是一個孤獨的故事講述者。

 

他曾說過:

即便是現在,我依然是小眾口味者們的「崇拜」對象。即使《你的名字》熱映,觀眾增加,但這一本質是不變的。對於在趣味上有著根本性差別的觀眾,我不認為他們會青睞我的作品[1]。

我們能在《你的名字》中看到許多迎合大眾的商業元素,但那畢竟只是暫時的妥協。新海誠不會去刻意迎合,正如他在《天氣之子》中所做的那樣,他正在尋找屬於自己的風格。

 

他想講自己的故事啊——關於距離和孤獨的愛情故事。

 

看過的觀眾一部分失望透頂,一部分含淚叫好,剩下的一部分表示雖然可能比不上三年前的《你的名字》,但還算是期待中的新海誠。

 

但從總體上感覺,就是不行。

 

許多人都在吐槽片中「不正確的價值觀」

 

看似幼稚的帆高。

 

新海誠把兩人的愛情放在宏大的世界觀裡,卻既沒有把愛情發展的脈絡交代清楚,也沒有把本應龐大的異世界體現完全。

他似乎將個人的情感和整個社會群體對立起來。當槍枝,閒散人口,妨礙警察執法等現實性因素出現的時候,我很難繼續沉浸在新海誠的愛情敘事裡,反而有些打瞌睡。

我之前如此認為。

但看完電影,回到宿舍,再翻開那本小說的時候,我驚訝地發現之前居然漏看了最後新海誠寫的話。

 

他寫道:

雖然沒有因這樣的經歷獲得明確的答案,但我也拿定了主意,那就是「電影並不是學校的教科書。」我今兒想到,電影(或廣而言之的娛樂業)沒有必要作為正確的榜樣,毋寧說,應該去敘說教科書裡沒有提到的東西,例如別人知道了要皺眉頭的私密願望。我要用不同於教科書、不同於政治家、不同於評論家的語言來敘說。我要以不同於道德或教育的標準來寫故事,這才是我的工作。如果我因此挨批,那也是無可奈何的事吧。

什麼「符合男女老師暑假應該看電影的品味」之類的定位,都不考慮了。沒有小心翼翼,沒有揣度討好,我在主人公們身上用盡所有力氣,毫不猶豫且不做保留,是他們讓我迫不及待地寫下劇本。[8]

原來新海誠還是那個新海誠。

他其實明白,《你的名字》是一部商業化程度很高的作品,雖然大獲成功,但他現在仍然想探索自己的風格。

 

我開始認真思考起來,如果我是帆高,我會怎麼選擇——我可能沒有勇氣放棄陽菜

我們不想面對電車難題,但真正遇到時,為什麼我們就一定要為了迎合社會框架,而放棄自己追求的一切?為什麼我們一定要為了成為大人,而做出一些看似是大人的的舉動? 難道新海誠在電影裡表達的,不正是我們心中那「別人知道了要皺眉頭的私密願望」嗎?

 

本身就孤獨的我們,「哪怕大雨讓這座城市顛倒」,也渴望追求所愛的權利。這不是小孩子的任性,這是大人的呼喊。正如須賀在結尾對帆高說的:「別介意啊,青年。反正這個世界本來就是失常的[8]。」

一切都沒那麼糟,我們可以大膽地去愛。

新海誠認為《你的名字》之後的這三年,「社會也變得更加僵硬拘束。」當成年人的時間太久,思考問題的方式也會停滯不變。《天氣之子》中須賀有一句臺詞是「我已經無法改變人生重要事情的排序」[9],算是46歲新海誠的獨白。

但他有自己的想法:「我希望描繪出飛越大人煩惱的年輕人[9]。」

新海誠一直在講自己的故事,在孤獨地講故事。《天氣之子》中的孤獨便是「不被觀眾理解」

 

野田洋次郎在《天氣之子》小說最後的解說中說:

我喜歡導演相信著的世界,喜歡這個人相信的力量。人為了在泛濫的人事物中生存下去,在某些地方要將自己標準化,茫茫然地將自己朝著世上所謂正確的標準靠攏,由此才安心下來。這不全是壞事,但自己的本心與世間的標準答案就一點一點模糊了界限。[8]

 

他講自己的故事:那種不受拘束,不顧一切的堅持,正如帆高一樣令人感動得流淚。

我想,在看新海誠的時候,最好還是換一種方式去思考吧。

《你的名字》上映後,和動畫沒什麼關係的新津組在官網上介紹了這部動畫,還在監督新海誠那邊特地寫明:我們社長的兒子。

那時大多數人才知道,原來新海誠有著富二代的命,卻選擇了動畫製作這條艱辛的路。

新海誠的父親期望他在大學畢業今後能回來頂替社長的方位,但新海誠堅持要加入遊戲公司。在父子矛盾的激化下,新海誠直接拋棄全部,並把新津誠改名為新海誠,以表決心。

這樣獨自奔跑的新海誠,真的不要太帥

新海誠的作品還有許多的不完美,但我們仍可以保持觀望,予以包容。

「何以於舊狀況那麼心平氣和,於較新的機運就這麼疾首蹙額;於已成之局那麼委曲求全,於初興之事就這麼求全責備。」

我們能看到他對自我風格的探求,能看到他對創新的嘗試。我希望,他一直是那個浪漫主義者[10]。

 

我繼續期待著未來的新海誠,請讓新海誠繼續講自己的故事吧。

[1]     走進日本, 新海誠導演的世界:渺小的個人與浩瀚的宇宙之關聯https://www.nippon.com/cn/people/e00107/, 2016-12-19:

[2]     趙倪聰. 新海誠的《你的名字》與其早期作品之差異[J]. 浙江傳媒學報,2017,24(01):129-132+147.

[3]     元天慶. 新海誠及其動畫作品研究[D]. 華東師範大學,2011.

[4]     百度百科. 百度百科「新海誠」[DB/OL]. https://baike.baidu.com/item/%E6%96%B0%E6%B5%B7%E8%AF%9A/2722278?fr=aladdin, 2019-11-4

[5]     楊梅菊. 專訪新海誠:對距離最刻骨的描述 有些作品只有我能做[EB/OL]. https://cul.qq.com/a/20130730/007747.htm, 2013-07-30:

[6]     木魚水心. 【電影史話01】他開創了一個時代——新海誠作品全點評[EB/OL].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67771148, 2019-09-14:

[7]     Sherry Turkle. Connected, but alone [EB/OL]. https://www.ted.com/talks/sherry_turkle_alone_together/transcript?language=en, 2014-3-22:

[8]     林青華. 天氣之子[M]. 江西:百花洲文藝出版社,2019

[9]     參考消息網. 日本導演新海誠談熱門新作:日本社會比三年前更僵硬了[EB/OL]. http://www.cankaoxiaoxi.com/culture/20190802/2387071.shtml, 2019-08-02:

[10]  李澤西. 《天氣之子》:新海誠真是無可救藥的浪漫主義者[EB/OL]. http://news.sina.com.cn/o/2019-11-01/doc-iicezzrr6529512.shtml, 2019-11-1:

[11]  有態度的戲外人. 影片回顧|日本小清新電影《你的名字。》[EB/OL]. http://dy.163.com/v2/article/detail/DN97PT0Q05370DJA.html, 2018-07-22:

[12]  人民網-日本頻道. 《你的名字。》在新海誠故鄉長野小海町舉行電影主題展覽[EB/OL]. http://japan.people.com.cn/n1/2016/1107/c368549-28840791.html, 2016-11-7:

[13]  新海誠, 星之聲[EB/OL], http://www.le.com/ptv/vplay/2001322.html, 2002:

[14]  新海誠, 她和她的貓[EB/OL],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4127?from=search&seid=4436458353402413372

[15]  亞萌. 用AI製作的動畫遭宮崎駿批評,研究人員選錯畫風[EB/OL]. https://www.leiphone.com/news/201612/7GkkqJV1thmfuCVh.html?_t_t_t=0.5052568633575419, 2016-12-12:

[16]  大家的音樂姬.【官方】《天氣之子》主題曲《愛能做到的還有什麼》MV(演唱:RADWIMPS)[EB/OL].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73262911, 2019-10-24:

[17]  骨粉視頻機.

【中字】天氣之子 超長特別預告 天気の子[EB/OL].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57628231?from=search&seid=4687517040047637676, 2019-7-2:

[18] 琦王大可.  

秒速五釐米——異地戀啟示錄[EB/OL]. 

http://www.sohu.com/a/128205819_639206, 2017-3-8:

[19]  動漫快工廠. 

如果《你的名字》結局定格在列車那一刻會怎樣[EB/OL]. http://k.sina.com.cn/article_6335369225_1799e1009001005czi.html?cre=oldpagepc&mod=g&loc=10&r=0&doct=0&rfunc=88&tj=none, 2018-1-17:

[20]  晚安二次元.

新海誠丨一位百年建築公司公子的動畫巨巨養成之路[EB/OL]. http://comic.chinaren.com/20160907/n467878055.shtml, 2016-9-7 


相關焦點

  • 新海誠的《天氣之子》和天氣的故事,這部動畫的主題是羈絆
    導讀:《天氣之子》用天氣的變化襯託了人物的心境,這是新海誠一貫的場景應用。這一期就讓我們一起來聊聊《天氣之子》和天氣的故事。《你的名字》的成功,讓這部電影曾經成為了國內引進日本電影最好的成績。所以,當三年後的這部《天氣之子》上映時,飽受矚目的新作總會被拿來和《你的名字》作對比,因為《你的名字》創造的那個記錄就像一個現象級產物,人們很想知道這部作品可否超越之前那部。《天氣之子》用天氣的變化襯託了人物的心境,這種光影變化配合場景的變化,會讓場景的作用更加強大。
  • 《天氣之子》:不一樣的新海誠,不一樣的故事
    躍上天空,一起探尋深邃的雲端世界,在這裡,你會認識到怎樣的新海誠呢?11月1日,以《你的名字》被眾人熟知的新海誠,攜全新力作《天氣之子》登陸中國大陸各大院線。由於《你的名字》的大賣,這次《天氣之子》上映後也備受關注。《天氣之子》的故事發生在氣候失常的東京新宿,離家出走的少年帆高,在這裡遇上了100%晴女陽菜。
  • 《天氣之子》:新海誠關心未來,誰來關心少年?
    當男主說出這句話,卑微的少年之愛,新海誠執著的中年追憶,終於在《天氣之子》中找到了出口。指針撥回三年前,《你的名字》橫空出世,在日本締造了超越《千與千尋》的票房奇蹟,新海誠繼而被奉為新一代日本動畫大師的接班人。在一水之隔的中國,《你的名字》勢頭不減,上映後火速登上了日本進口電影票房冠軍,新海誠從此名震ACG圈。
  • 新海誠(三)|《天氣之子》
    從早年的《星之聲》到《你的名字》,再到如今的《天氣之子》,新海誠執拗地重複著「世界系」的故事——或者說,通過不斷的「重複」而探討著「世界系」的可能性
  • 2019-天氣之子-新海誠
    基本信息《天氣之子》是由新海誠執導、Comix Wave Film負責製作的原創動畫電影,該片講述了少年帆高與擁有操控天氣超能力的少女陽菜之間的奇幻愛情故事
  • 新海誠執筆! 《天氣之子》小說發售!!!
    ▲隨著電影《天氣之子》的上映(7月19日),其原作小說《天氣之子》也將於7月18日發售。
  • 《天氣之子》:這次,你看懂新海誠了嗎?
    文&編:綠麥新海誠的動畫電影《天氣之子》醞釀三年。宣傳語「有一種陪伴,是從《你的名字》到《天氣之子》」,勾起了不少人的情懷。整個電影看下來,只能感嘆新海誠不愧有「壁紙狂魔」之稱,《天氣之子》中場景的刻畫和塑造依舊精緻,每一幀畫面都很養眼,唯美得令人驚嘆。《言葉之庭》的雨、《秒速五釐米》的坡道、《你的名字》裡的神社,大量真實的城市景觀,在《天氣之子》裡都通過電腦3D的CG動特效進一步再現。水滴打在地面上彈起後的晶瑩剔透,以及天空的波瀾壯闊無不讓觀眾感受到了觀影的快感。
  • 新海誠所選擇的世界——談談天氣之子
    但新海誠把各個招式修煉得圓融流暢,既保留了從前的高冷疏離,又增加了諸如男女身份互換、戀愛交友等充滿錯位與反差的幽默笑料。用專屬於他的清朗風格和細膩情感一次又一次感動了銀幕前的觀眾。 這次的《天氣之子》也不例外,說老梗也好,不會講故事也好,但是整部電影看完,還是會有些東西觸碰到我的心靈。 最初看到「天氣之子」這個標題,就在猜測影片中的誰是天氣之子。
  • 新海誠新作《天氣之子》:創作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本文涉及大量劇透,請謹慎閱讀。日本今年經歷了相當漫長的梅雨季,東京整個從六月下旬開始就幾乎沒有出現過晴天,正是伴隨著如此巧合的現實狀況,新海誠時隔三年的新作《天氣之子》終於7月19日周五在日本公映,相當應景的是,當天臨近中午時分東京難得的迎來了7月以來首個大晴天,趕早場看首映的觀眾可謂是真切感受到了「百分百晴天巫女」的魔力。
  • 新海誠動畫新作《天氣之子》中國首映 野田洋次郎現身助陣
    導演新海誠的動畫新作《天氣之子》在中國首映,新海誠和負責為電影創作音樂的RADWIMPS樂隊成員出席宣傳。《天氣之子》講的是在天氣發生奇怪變化,雨下不停的東京,一個能讓天氣變晴的神奇女孩陽菜和一個逃學到東京打拼的男孩帆高的愛情故事。新海誠說,製作這部電影的靈感之一就是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日本的天氣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還有就是想描繪一個生活在東京的能讓天氣放晴的女孩子的形象。
  • 新海誠*RADWIMPS*小慄旬!新作《天氣之子》
    新海誠導演的新作《天氣之子》將於7月19日在日本上映,今天公開了最新預告片、宣傳圖以及主要配音演員!
  • 看完天氣之子,新海誠這些年經歷了什麼?覺得新海誠又相信愛情了
    今天終於看了期待已久的天氣之子。由於天氣之子筆者沒來得及去電影院看,只能等各大視頻網站放映。等待好久,等的筆者已經麻木。偶然看到出的信息在去看已經遲到了很久,算是遲到的觀眾吧。很多人對天氣之子二刷三刷,這裡筆者就不再多介紹電影當中的情節。說說天氣之子這部電影給筆者的感受。這部天氣之子,刷新了我對新海誠的看法。
  • 《天氣之子》:請讓天氣接地氣
    在「天氣之子」之前,似乎還沒有太知名的動畫以天氣為想像的對象。如果是迪士尼來做,可能會把每種天氣(風雨雪雷)都變成一個卡通角色,然後在他們身上用顏色、衣著、符號來彰顯這種天氣的特徵,再賦予其不同的個性以及超能力,就像《頭腦大冒險》中他們對人的情感所做的超凡想像一樣。但是本作的導演名叫新海誠,因此我們看到了天氣竟然成了為年輕人愛情服務的道具。
  • 新海誠新作正在醞釀,天氣之子的成功讓新海誠轉型更加謹慎
    新海誠這個名字是近期或者說新時代下日本最為出名的動漫電影導演,新海誠可以說一出道就打出了名聲,在之後連續創作出多部優秀的動漫電影作品,在日本被認為是宮崎駿的接任者,這在動漫電影行業可以說是極大的榮譽了,畢竟宮崎駿可是世界級的動漫電影創作大師,也是很多人心目中的偶像,地位之高在動漫電影行業說是第一也不為過
  • 《天氣之子》失利因為新海誠墨守成規?不,是我們長大了
    新海誠電影裡少年與青年永遠是那麼的執著。有人說新海誠再打造個克隆品《天氣之子》是想圈錢,對於這方面,我只想說誠哥不缺money,或者沒你想像中那麼缺。誠哥出生在建築世家,自己也畢業於日本中央大學文學部日本文學系。從經歷上講,新海誠自己本身就很勵志。
  • 新海誠新作《天氣之子》什麼時候上映?《天氣之子》劇情介紹
    由新海誠執導的最新劇場版動畫《天氣之子》劇照首曝,該片講述的是在氣候調節失控的時代,被命運捉弄的少年和少女選擇各自的生活方式的故事。預計將於2019年7月19日上映。  【STAFF】  原作・腳本・監督:新海誠  角色設計:田中將賀  作畫監督:田村篤  美術監督:滝口比呂志  製作:CoMix Wave Films  【CAST】  森島帆高:醍醐虎汰朗  天野陽菜:森七菜  劇情簡介:  「想嘗試前往,那道光芒之中
  • 新海誠導演全新力作《天氣之子》確認引進國內,即將定檔!
    新海誠導演的動畫電影《天氣之子》曝光正式海報,確認引進中國內地!該片於7月19日在日本開畫,截至目前票房已破116億日元(約7.7億元),暫列2019日本票房總榜第二,本土電影票房榜第一。動畫《天氣之子》以天氣變化混亂的時代為背景,講述被命運操控的少年與少女,自己「選擇」生存方式的故事:高中生森島帆高離家出走前往東京,他將遇見擁有不可思議力量的少女天野陽菜——她通過祈禱便能令天氣變晴。由《你的名字。》原版人馬打造,醍醐虎汰朗、森七菜、小慄旬、本田翼、倍賞千惠子、吉柳咲良、平泉成、梶裕貴等配音,RADWIMPS創作音樂。
  • 《天氣之子》和《你的名字》,都是新海誠獨特的美!
    ,反而讓人質疑新海誠敘述故事的能力。所以,這次的《天氣之子》,無疑是對新海誠電影的另一次考驗,觀影之後出場的一瞬間,紅顏秀影聽到很多觀眾對於《天氣之子》的反饋是:如果說《天氣之子》為什麼可以贏得大家喜愛,應該就是他沿用了與《你的名字》相同的故事結構,但如果說為什麼《天氣之子》會讓人有一些失望
  • 天氣之子中國版什麼時候上映?天氣之子講了一個什麼故事劇情簡介
    日本年度票房冠軍(暫列)、新海誠最新力作《天氣之子》發布內地首支預告,曝光全新劇情畫面,影片將於11月1日上映。截至目前,影片在日力斬130億日元票房,力奪2019年度日本電影總榜票房冠軍寶座,新海誠也成為宮崎駿後唯一一位「雙百億導演」。同時,影片也將作為日本影片代表,競爭第92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項。
  • 屢創奇蹟的新海誠奇蹟不再,《天氣之子》在中國市場水土不服
    從後兩部作品一反傳統的人物設置和故事劇情中,觀眾可以發覺新海誠其實本就不是一個符合大眾價值取向,也不是個十分會講故事的電影創作者。天馬行空、雲裡霧裡的人物和世界觀設定,肆意姿蕩、毫無邊際的故事劇情,似是非是的電影結尾………這一切都使得觀眾在沉迷於故事的同時,不斷思索著新海誠究竟想要表達的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