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4980字,閱讀完大概需要15分鐘。
11月1日上午,我激動又緊張地走進影院,來觀看期盼已久的《天氣之子》。
和許多觀眾或許不太一樣,我早早看完了由新海誠本人完成的小說,所以在觀影前已經知道了情節。然而我在地鐵上看完那本書時,一時間感到迷惑,對其講故事的能力感到失望。
在日本看過電影的網友早就發了影評。我沒忍住,全看了一遍。雖說應該看過電影後再做出自己的判斷,但看過小說的我已經半信半疑了。
所以,在走進影院時還算激動的我,不得不先給它打上幾個問號,害怕因為期望過高而過於失望。
兩個小時後,我走出影院。可能由於真正的觀影和閱讀小說還是兩碼事,看完後也不覺得那麼差,心中倒多了一分對新海誠先生的愧疚。但小說情節在電影中的具體表現,還是讓我充滿了不解:他不像是原來的新海誠。
於是有了朋友圈那段在我現在看來有些愚蠢的吐槽:
新海誠再一次把兩人的愛情宏大的敘事結構裡,但我覺得他這次沒處理好,將個人和群體對立起來。乍一看他的確在用一種創新的方式表達.我似乎可以感覺到他的某種獨特的表達方式,以至於我有些排斥。槍枝,流動人口,妨礙執法等現實問題出現的時候,我很難繼續沉浸在新海誠的愛情敘事裡。當然我不阻止別人喜歡這樣的愛情.
中間的進展真的沒好好設計,我覺得就是發展過快了些。而三人四處幫忙放晴那段,似乎又對整體情節沒什麼作用,被幫助的人在後面的情節也沒什麼存在感。有一個評論說得好,為什麼不把陽菜的狀況告訴那些被幫助的人,這樣一來兩邊都能溝通清楚了,何必製造對立關係?
我有一個很奇怪的想法就是,(從兩人下墜開始)結尾很好,但要是這個結尾放在全片來看,似乎又很差勁。好吧,也得承認,我唯一比較心動的地方就是結尾,前面我看得甚至打了哈欠。
可我轉念一想,我是否真的了解新海誠呢?
當我真正嘗試走進新海誠以後,我發現我還是想錯了許多——我了解得太少,才誤解得太多。
一句話:他只是想講自己的故事嘛。
新海誠生長的故鄉長野縣小海町,是一個海拔一千多米、風景如畫的山區小鎮。周圍的山麓將小鎮圍繞,常年的大風讓天空變化多端,夜晚的星空也十分迷人。
高海拔地區的光影變化相對低海拔地區更加突出, 圖源[12]
他說:「鄉下沒有什麼可看的東西,所以我幾乎天天都花一兩個小時來仰望天空,並用水彩把它描繪下來。」[1]
在這樣的環境下,新海誠對光影的感知逐漸就敏銳。兒時對天空的迷戀,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他在之後動畫創作中對光影的追求[2]。
早在《你的名字》前,許多中國觀眾就已經因為《雲之彼端,約定的地方》《秒速五釐米》《言葉之庭》一系列作品喜歡上了新海誠。在這其中,唯美細膩的畫面一直都為人稱道。
好像隨便一幀都能當壁紙。
新海誠也被稱作「壁紙狂魔」
然而,似乎他由於追求畫面而忽視人物的塑造,情節的敘述便飽受批評。許多人認為,新海誠講不好一個故事。
有人叫「新宮崎駿」,他連忙回答:「我遠遠不及他,但可以沾他的光。」這一半是謙遜,一半其實也是想說明,自己和宮崎駿走的其實是兩條路[3]。
新海誠生於1973年,畢業於中央大學學部日本文學系[4]。雖然在許多方面無法與同期動畫導演抗衡,他卻有著與老一輩動畫導演截然不同的創作理念。
「我在十歲的時候就迷上了CG,當時還在讀小學,也就是那時候開始用BASIC語言去畫一些簡單的插畫。」大學畢業後,他到遊戲公司Falcom就職,因為這份工作,「愈發對編寫故事以及製作影像產生了興趣。」[1]
置身於技術革新的新時期,CG的應用使得畫面的自由創作成為可能。他在最初製作《星之聲》時,除了音樂與配音,用一臺電腦就完成了所有的製作[3]。
要知道,此時電腦上色還都未普及,更不用說電腦動畫。《她與她的貓》《星之聲》《雲之彼端,約定的地方》的接連問世,是新海誠在技術革新的背景下對傳統動畫製作行業的挑戰。日本個人CG動畫時代由此開啟[5]。
新海誠對畫面的追求,逐漸形成了他自己的風格:畫面似乎比敘述更加重要——劇情像在為畫面服務。
他從來沒有描繪過過絕對的反派,情節的設置一般都相對簡單。他把關注點放在了人物內心的情感上,利用內部的衝突製造悲情,抓住觀眾的共情點。
人物的情感如何體現?
在早期的作品中,新海誠運用了大量旁白。
《她和她的貓》全片都是貓的獨白。
《星之聲》全片都是美加子和升的內心對白,還是以旁白的形式出現。
但在這些作品中,我們已經能看到他對場景刻畫的執著。片中出現的各種小物件、電車、天空和各種天氣的描繪已經有了如今作品的感覺。
《她和她的貓》中對生活物件的精細刻畫, 圖源[14]
《星之聲》中手機收到消息時,一片櫻花恰好飄到手上[6]
《星之聲》中也出現了對天空、雲雨的大量描繪,圖源[13]
他對畫面的掌控變得純熟後,人物的情感能通過畫面靈活表現。
《言葉之庭》中湖面波動的漣漪被用來表現雪野內心的不安[6]
這樣一來,我們就不難理解新海誠和宮崎駿的區別了。雖然新海誠是繼宮崎駿後最有人氣的日本動畫電影導演,但不同時代的他們已經無法用一套方法講故事。
多年後再回憶他的電影,已經記不清情節,但是有幾個場景,有一種寄予其中的複雜情愫,一輩子都忘不掉。
這是新海誠。
新海誠在講自己的故事——用自己的方式講故事。
那他究竟講了什麼故事,能讓那麼多人喜歡聽?
每每看完新海誠的電影,我們總要玩寄刀片的梗。
男女主角似乎最後總是不能走到一起,有一個皆大歡喜的結局。
都以為他講的是愛情,但實際上,他是在討論孤獨。
如何產生孤獨?距離產生孤獨。
「孤獨」和「距離」一直都是新海誠作品中的主題。
距離可以是空間的距離。
《星之聲》中,一條簡訊到達的時間要按光年計算,圖源[13]
可以是時間的距離。
《你的名字》中,瀧和三葉縱然相見,也因為時間線錯亂無法相識。 圖源[11]
《她和她的貓》中,作為貓咪的「我」愛戀著女主人,而女主人似乎愛著遠方的一個男人,圖源[14]
《秒速五釐米》中,花苗暗戀貴樹,貴樹的心中卻時刻牽掛著明理,圖源[18]
《言葉之庭》中,兩人擁有截然不同的人生, 圖源[6]
看新海誠作品的年輕人們,正如他作品中的男男女女一樣,出生並成長在技術革新的現代。我們在快節奏的生活中,很難再有閒暇去思考人與自然的宏觀關係,更多時候是關注自己與他人的關係,和自己在社會中的位置。
美國心理學家Sherry Turkle指出,現代社會的人們「connected,but alone」。
「Because the moment that people are alone, even for a few seconds, they become anxious, they panic, they fidget, they reach for a device… Being alone feels like a problem that needs to be solved.」
「因為當人們獨處的時候,即使只有幾秒鐘,他們也會變得焦慮,恐慌,坐立難安,因而轉向那些電子設備……獨處像是變成了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7]
好友越來越多,無話不說的朋友卻越來越少;社會上的一切都井井有條,卻找不到屬於自己的容身之處。
我們失望、低落、彷徨。
開始質疑自己,開始向內收斂,開始變得孤獨。
但幸好,這時候的我們,遇到了新海誠。
圖源[6]
我太喜歡木魚水心的解釋了。
新海誠的故事從來都和孤獨有關,流露著日本傳統悽婉的物哀美。本應為分離痛哭流涕的我們,似乎在新海誠的故事裡找到了慰藉。有了那雨滴的形狀,那天空的模樣,消逝的背影也美得讓人陶醉,單純的相見也顯得彌足珍貴。
新海誠便是一個孤獨的故事講述者。
他曾說過:
即便是現在,我依然是小眾口味者們的「崇拜」對象。即使《你的名字》熱映,觀眾增加,但這一本質是不變的。對於在趣味上有著根本性差別的觀眾,我不認為他們會青睞我的作品[1]。
我們能在《你的名字》中看到許多迎合大眾的商業元素,但那畢竟只是暫時的妥協。新海誠不會去刻意迎合,正如他在《天氣之子》中所做的那樣,他正在尋找屬於自己的風格。
他想講自己的故事啊——關於距離和孤獨的愛情故事。
看過的觀眾一部分失望透頂,一部分含淚叫好,剩下的一部分表示雖然可能比不上三年前的《你的名字》,但還算是期待中的新海誠。
但從總體上感覺,就是不行。
許多人都在吐槽片中「不正確的價值觀」。
看似幼稚的帆高。
新海誠把兩人的愛情放在宏大的世界觀裡,卻既沒有把愛情發展的脈絡交代清楚,也沒有把本應龐大的異世界體現完全。
他似乎將個人的情感和整個社會群體對立起來。當槍枝,閒散人口,妨礙警察執法等現實性因素出現的時候,我很難繼續沉浸在新海誠的愛情敘事裡,反而有些打瞌睡。
我之前如此認為。
但看完電影,回到宿舍,再翻開那本小說的時候,我驚訝地發現之前居然漏看了最後新海誠寫的話。
他寫道:
雖然沒有因這樣的經歷獲得明確的答案,但我也拿定了主意,那就是「電影並不是學校的教科書。」我今兒想到,電影(或廣而言之的娛樂業)沒有必要作為正確的榜樣,毋寧說,應該去敘說教科書裡沒有提到的東西,例如別人知道了要皺眉頭的私密願望。我要用不同於教科書、不同於政治家、不同於評論家的語言來敘說。我要以不同於道德或教育的標準來寫故事,這才是我的工作。如果我因此挨批,那也是無可奈何的事吧。
什麼「符合男女老師暑假應該看電影的品味」之類的定位,都不考慮了。沒有小心翼翼,沒有揣度討好,我在主人公們身上用盡所有力氣,毫不猶豫且不做保留,是他們讓我迫不及待地寫下劇本。[8]
原來新海誠還是那個新海誠。
他其實明白,《你的名字》是一部商業化程度很高的作品,雖然大獲成功,但他現在仍然想探索自己的風格。
我開始認真思考起來,如果我是帆高,我會怎麼選擇——我可能沒有勇氣放棄陽菜。
我們不想面對電車難題,但真正遇到時,為什麼我們就一定要為了迎合社會框架,而放棄自己追求的一切?為什麼我們一定要為了成為大人,而做出一些看似是大人的的舉動? 難道新海誠在電影裡表達的,不正是我們心中那「別人知道了要皺眉頭的私密願望」嗎?
本身就孤獨的我們,「哪怕大雨讓這座城市顛倒」,也渴望追求所愛的權利。這不是小孩子的任性,這是大人的呼喊。正如須賀在結尾對帆高說的:「別介意啊,青年。反正這個世界本來就是失常的[8]。」
一切都沒那麼糟,我們可以大膽地去愛。
新海誠認為《你的名字》之後的這三年,「社會也變得更加僵硬拘束。」當成年人的時間太久,思考問題的方式也會停滯不變。《天氣之子》中須賀有一句臺詞是「我已經無法改變人生重要事情的排序」[9],算是46歲新海誠的獨白。
但他有自己的想法:「我希望描繪出飛越大人煩惱的年輕人[9]。」
新海誠一直在講自己的故事,在孤獨地講故事。《天氣之子》中的孤獨便是「不被觀眾理解」。
野田洋次郎在《天氣之子》小說最後的解說中說:
我喜歡導演相信著的世界,喜歡這個人相信的力量。人為了在泛濫的人事物中生存下去,在某些地方要將自己標準化,茫茫然地將自己朝著世上所謂正確的標準靠攏,由此才安心下來。這不全是壞事,但自己的本心與世間的標準答案就一點一點模糊了界限。[8]
他講自己的故事:那種不受拘束,不顧一切的堅持,正如帆高一樣令人感動得流淚。
我想,在看新海誠的時候,最好還是換一種方式去思考吧。
《你的名字》上映後,和動畫沒什麼關係的新津組在官網上介紹了這部動畫,還在監督新海誠那邊特地寫明:我們社長的兒子。
那時大多數人才知道,原來新海誠有著富二代的命,卻選擇了動畫製作這條艱辛的路。
新海誠的父親期望他在大學畢業今後能回來頂替社長的方位,但新海誠堅持要加入遊戲公司。在父子矛盾的激化下,新海誠直接拋棄全部,並把新津誠改名為新海誠,以表決心。
這樣獨自奔跑的新海誠,真的不要太帥。
新海誠的作品還有許多的不完美,但我們仍可以保持觀望,予以包容。
「何以於舊狀況那麼心平氣和,於較新的機運就這麼疾首蹙額;於已成之局那麼委曲求全,於初興之事就這麼求全責備。」
我們能看到他對自我風格的探求,能看到他對創新的嘗試。我希望,他一直是那個浪漫主義者[10]。
我繼續期待著未來的新海誠,請讓新海誠繼續講自己的故事吧。
[1] 走進日本, 新海誠導演的世界:渺小的個人與浩瀚的宇宙之關聯https://www.nippon.com/cn/people/e00107/, 2016-12-19:
[2] 趙倪聰. 新海誠的《你的名字》與其早期作品之差異[J]. 浙江傳媒學報,2017,24(01):129-132+147.
[3] 元天慶. 新海誠及其動畫作品研究[D]. 華東師範大學,2011.
[4] 百度百科. 百度百科「新海誠」[DB/OL]. https://baike.baidu.com/item/%E6%96%B0%E6%B5%B7%E8%AF%9A/2722278?fr=aladdin, 2019-11-4
[5] 楊梅菊. 專訪新海誠:對距離最刻骨的描述 有些作品只有我能做[EB/OL]. https://cul.qq.com/a/20130730/007747.htm, 2013-07-30:
[6] 木魚水心. 【電影史話01】他開創了一個時代——新海誠作品全點評[EB/OL].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67771148, 2019-09-14:
[7] Sherry Turkle. Connected, but alone [EB/OL]. https://www.ted.com/talks/sherry_turkle_alone_together/transcript?language=en, 2014-3-22:
[8] 林青華. 天氣之子[M]. 江西:百花洲文藝出版社,2019
[9] 參考消息網. 日本導演新海誠談熱門新作:日本社會比三年前更僵硬了[EB/OL]. http://www.cankaoxiaoxi.com/culture/20190802/2387071.shtml, 2019-08-02:
[10] 李澤西. 《天氣之子》:新海誠真是無可救藥的浪漫主義者[EB/OL]. http://news.sina.com.cn/o/2019-11-01/doc-iicezzrr6529512.shtml, 2019-11-1:
[11] 有態度的戲外人. 影片回顧|日本小清新電影《你的名字。》[EB/OL]. http://dy.163.com/v2/article/detail/DN97PT0Q05370DJA.html, 2018-07-22:
[12] 人民網-日本頻道. 《你的名字。》在新海誠故鄉長野小海町舉行電影主題展覽[EB/OL]. http://japan.people.com.cn/n1/2016/1107/c368549-28840791.html, 2016-11-7:
[13] 新海誠, 星之聲[EB/OL], http://www.le.com/ptv/vplay/2001322.html, 2002:
[14] 新海誠, 她和她的貓[EB/OL],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4127?from=search&seid=4436458353402413372
[15] 亞萌. 用AI製作的動畫遭宮崎駿批評,研究人員選錯畫風[EB/OL]. https://www.leiphone.com/news/201612/7GkkqJV1thmfuCVh.html?_t_t_t=0.5052568633575419, 2016-12-12:
[16] 大家的音樂姬.【官方】《天氣之子》主題曲《愛能做到的還有什麼》MV(演唱:RADWIMPS)[EB/OL].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73262911, 2019-10-24:
[17] 骨粉視頻機.
【中字】天氣之子 超長特別預告 天気の子[EB/OL].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57628231?from=search&seid=4687517040047637676, 2019-7-2:
[18] 琦王大可.
秒速五釐米——異地戀啟示錄[EB/OL].
http://www.sohu.com/a/128205819_639206, 2017-3-8:
[19] 動漫快工廠.
如果《你的名字》結局定格在列車那一刻會怎樣[EB/OL]. http://k.sina.com.cn/article_6335369225_1799e1009001005czi.html?cre=oldpagepc&mod=g&loc=10&r=0&doct=0&rfunc=88&tj=none, 2018-1-17:
[20] 晚安二次元.
新海誠丨一位百年建築公司公子的動畫巨巨養成之路[EB/OL]. http://comic.chinaren.com/20160907/n467878055.shtml, 2016-9-7